類風濕的概念須與風濕相區別。在19世紀中葉之前,人們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隨著科技醫療發展, 人們對類風濕也認識得越來越清楚。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首個癥狀,早上起來患者會發現關節不靈活,起床活動後晨僵減輕或消失。同時患者還會出現關節腫痛,還可能會出現乏力、疲勞、發燒等癥狀。那麼,風濕和類風濕的區別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類風濕是如何產生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以全身關節炎癥改變為主的疼痛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時間可以幾天、幾周或幾個月,並帶有不同程度的活動性,往往累及終生,形成長期病痛,也有僅因關節組織的腫脹和擴展,隻有關節運動時才發生局部疼痛。

感染因子或結締組織內在代謝異常,在關節滑膜中產生抗原性變。這些抗原刺激關節滑膜中漿細胞產生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後,抗體性質轉變為異體,刺激關節滑膜中漿細胞產生類風濕因子。抗原抗體復合物能促進吞噬和引起溶酶中酶的釋放,滑膜細胞的溶酶體膜很易脆裂,其釋放的酶導致關節組織損作和發炎,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產生。

風濕和類風濕的區別是什麼

1.類風濕和風濕有某些相似之處,如都有風、寒、濕外因及關節疼痛,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一、病因不同:風濕病多數應稱風寒濕性關節痛,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不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愈,從中醫角度看風濕病屬寒痹癥,而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屬熱痹癥,即使有畏寒癥狀也是真熱假寒或裡熱外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

二、病理和癥狀不同:風濕病是脈道內血液循環不暢陰寒而痛。類風濕是脈道外有異物壓迫脈道不通而痛。從外觀看風濕病初期不腫,後期關節也不變形。

類風濕初期手指、足趾小關節呈現對稱性腫脹,後期關節變形,風濕病脈象常見沉遲,類風濕脈象常見細數。

三、治療法則不同:風濕病用一般抗風濕西藥或中醫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藥常能速愈,而類風濕用一般抗風濕中西藥不但不能治愈,有時反而會越治越重。

2.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熱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初起時常有咽峽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風濕熱起病較急,且多見於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

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其次是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血化驗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治愈後很少復發,關節不遺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遺留心臟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早期癥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癥狀,類風濕因子陽性。

哪些食物會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

一、高脂肪類;

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二、海產類;

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三、過酸、過咸類;

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則會使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離,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同樣,若吃過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癥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偏方

烏頭通痹湯

藥物組成: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鉆地風15g,僵蠶15g,烏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螞蟻丸

藥物組成:螞蟻30g,何首烏30g,熟地黃30g,人參30g,五味子30g。

用法用量:上藥碾碎過篩,以水調和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為1療程,共2個療程。

牛羌

藥物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

用法用量:為末,每服6g,白湯下。

地黃當歸金甲湯

組方:將上藥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約1小時,2次溫服,隔日1 劑。

制用法:幹地黃95克 當歸3克 白金條(即人角楓)須根5克 刺三甲5克

三白皂剌熏劑

組方:用沙鍋置火爐上,納上藥,加水適量,煮沸後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層紗佈覆蓋以助熏蒸。治療時爐火保持適度。1日熏蒸2次,每次30—60分鐘。如疼痛劇烈,治療時間可適當延長

制用法:鮮三白草1000克 鮮皂角刺250克

中醫秘方

中藥外貼膏藥鎮骨驅風,濃縮38味名貴中草藥由十幾位知名老中醫按照秘制古方精心熬制而成,具有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同時可溫腎助陽、扶正固本,以達強筋壯骨、根除骨關節炎癥之功效,專業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外傷性關節炎以及關節腫痛、行動不便等。

在臨床上治愈瞭很多關節炎患者,得患者一致認可和好評,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在貼膏劑的同時采用物理療法輔助治療效果會更好!

類風濕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 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 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遺傳標記 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 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X線分期:①Ⅰ期 正常或骨質疏松;②Ⅱ期 骨質疏松,有輕度關節面下骨質侵襲或破壞,關節間隙輕度狹窄;③Ⅲ期 關節面下明顯的骨質侵襲和破壞,關節間隙明顯狹窄,關節半脫位畸形;④Ⅳ期 上述改變合並有關節纖維性或骨性強直。胸部X線片可見肺間質病變、胸腔積液等。

(2)CT檢查 胸部CT可進一步提示肺部病變,尤其高分辨CT對肺間質病變更敏感。

(3)MRI檢查 手關節及腕關節的MRI檢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變,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破壞很有幫助。

(4)超聲 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研究認為其與MRI有較好的一致性。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 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抗CCP抗體檢測、抗核抗體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 對RA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對於單關節難治性的RA有輔助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