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風濕病癥,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癥狀就是關節疼痛和發熱。瞭解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是非常有利的。下面就來看看風濕性關節炎檢查診斷,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預防風濕性關節炎復發的小方法

一、提高免疫力

生活上要註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緒樂觀,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並註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

二、避免誘因

受涼、受潮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外傷(如關節扭傷、跌傷和骨折)等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加重的誘發因素,必須避免。另外治療用藥要嚴格按照醫囑規定進行,服藥不規律、擅自停藥也是誘發或加重的因素。

三、適當運動

隻有同時配合積極的、病情發展階段允許的運動療法,才能更好地維持日常生活能力,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社會的和經濟的損失。在慢性期應選用改善各關節機能和肌力的各種運動療法,訓練的原則和運動量應根據疾病的程度,在能耐受疼痛的范圍內進行,一般以運動訓練後第二天不感覺疲勞為目標。值得重視的是,老年人多數患骨質疏松(尤其女性),各項運動訓練均要註意防止發生骨折。更有效的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

四、註意飲食調節

要強調飲食的營養,又要重視進食品種的衡定性。因進食品種的突然改變,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癥狀惡化的重要因素,而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有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

風濕性關節炎檢查診斷

一、自身抗體 在風濕性疾病的范圍內應用於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體譜

2、類風濕因子 除出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外,尚見於其他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 (ANCA)以常人中性粒細胞為底物按所見熒光的圖型,分為C-ANCA(胞漿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為胞漿內的絲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體對血管炎的診斷極有幫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現在Wegener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癥,P-ANCA則見於顯微鏡下結節性多動脈炎,新月形腎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4、抗磷脂抗體 臨床上應用的有抗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物兩種測定方法。本抗體出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綜合癥是指臨床表現有動脈或靜脈栓塞、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並伴有抗心磷脂抗體和(或)狼瘡抗凝物者,除繼發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外也可以是原發性的。

二、滑液檢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關節滑膜炎癥。特別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鹽結晶或滑膜細菌培養陽性則分別有助於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確診。

三、關節影像檢查

X線檢查有助於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亦能隨訪瞭解關節病變的演變。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其他尚有關節CT、MRI、同為素等檢查。

四、病理活組織檢查

所見的病理改變如狼瘡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結節對類風濕關節炎、唇腺炎對幹燥綜癥、關節滑膜病變對不同病因所致的關節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癥狀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最常見也是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發熱和關節炎。患上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或高熱、中等度發熱或低熱,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往往容易出汗。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炎多以遊走性顯示,且多累及膝、踝、肩、肘等大關節,局部可有紅、熱、腫、痛。紅腫消退後,不留永久病變,關節功能可完全恢復。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後,容易產生持續性的疼痛。

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除瞭會產生發熱、關節炎的癥狀之外,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害。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會有環形紅斑的表現,多見於軀幹或四肢近端,呈不規則圓圈狀,周圍紅,中央淡,在1—2天內消失,可反復出現。皮下小結見於關節附近的長骨隆起處,分佈對稱,在皮下隆起,活動不粘連,數量不等。

正確瞭解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癥狀表現,對於患者及時發現病癥並接受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的癥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接受診斷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

風濕性關節炎的拔罐方法

藥罐法

取疼痛所處的經絡穴位、阿是穴。用直徑4—10厘米的竹管,經藥汁(透骨草、防風、川烏、草烏、荊芥、獨活、羌活、寄生、艾葉、紅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鐘後取汁)煮沸3分鐘後,在所選擇的治療部位拔罐。病情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針罐法

主穴取大椎,遊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貞、肩髎、肩髃;在軀幹者配命門、腎俞(雙);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隻拔罐,不針刺。配穴針刺得氣後用閃火法,將針扣留在火罐內,留針、罐15—20分鐘。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

火罐法

腰下部位及上肢部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關節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腸俞。先取大小適宜之火罐於主穴處拔4—6罐,然後依據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選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時間為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兩周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6天。(穴位位置見圖88)

刺絡拔罐法

取病變關節附近穴位,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叩刺,然後進行拔罐,使拔後皮肉發生紅暈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鐘。2—4天施術1次,5次為1療程。適用於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患瞭風濕性關節炎如何護理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會給人們的行動帶來極大的不便,對於這種疾病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同時,生活中的護理也是要做好,才能早日恢復健康。

1、關節制動:急性期應將關節置於休息體位,減少運動。

2、局部按摩:關節疼痛有所減輕後,可自行關節周圍的按摩。

3、關節體操練習:針對各個不同的關節練習不同的關節體操,每次30分鐘,每天2—3次。

4、關節藥熏:配制藥物進行關節熏洗,水溫應保持在50℃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5、關節溫水浴:可將患病關節或整個肢體置於溫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每日1次。

6、關節保健灸:選取患部周圍常用的穴位2—3個,用艾條進行保健灸。一般每日1次,1次20分鐘。

7、切勿任意進行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