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對患者身體傷害非常大的疾病,但是很多的患者可能在患病初期並沒有對此疾病引起重視,所以就很容易耽誤瞭自己的最佳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時間。下面,就給大傢介紹下特發性震顫的危害有哪些表現,希望能引起大傢的重視。

特發性震顫的病因有哪些

一、藥物因素:服用大劑量鎮靜劑和抗精神病藥,這些藥阻滯多巴胺受體和多巴胺結合,使多巴胺無法發揮抑制作用,利血平可大量消耗腦內多巴胺,使多巴胺耗竭。

二、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特發性震顫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瞭大腦的神經元。環境因素中目前認為主要是除草劑、殺蟲劑、一氧化碳、汞、錳中毒等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可能是引起特發性震顫病的主要病因。

三、遺傳易感性:盡管特發性震顫病的發生與老化和環境毒素有關,但是並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與於同一環境的人,甚至同樣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會出現特發性震顫病。雖然特發性震顫病患者也有傢族集聚現象,但至今也沒有在散發的特發性震顫病患者中找到明確的致病基因,說明特發性震顫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特發性震顫會帶來哪些危害

1、帶來外表和社交尷尬,通常不引起殘疾,有的病例震顫可妨礙手完成精細動作如書寫,喉肌受累時可影響發音,下肢多不受累。患者常述及少量飲酒可使癥狀顯著緩解,但為時短暫,機制不清。檢查通常無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2、特發性震顫多於十餘歲或成年早期發病,震顫是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常累及一隻手或雙手或頭部,癥狀直到後來才逐漸變得明顯。

3、特發性震顫臨床常見的癥狀是運動障礙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表現健康搜索緩慢進展或長期不進展。

4、特發性震顫的震顫常見於手,其次為頭部震顫,極少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特發性震顫在註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饑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是常見的特發性震顫的危害。

特發性震顫嚴重的危害表現

部分特發性震顫老年患者有言語障礙,患者存在肌張力障礙者占6%~47%。姿位性震顫在肌張力障礙中也很普遍特別是書寫痙攣而在肌張力障礙中,有7%~23%伴發特發性震顫痙攣性斜頸常伴有頭部和軀幹震顫表現,在特發性震顫傢族中少數成員還可以發現其他運動障礙性疾病,如抽動-穢語綜合征和不安腿綜合征。確診的特發性震顫患者中存在典型偏頭痛的情況很普遍,另外也有伴惡性高熱健康搜索的報道

典型的特發性震顫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發現。對起病的高峰年齡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起病年齡的分佈為雙峰特征,即在20~30歲和50~60歲這兩個年齡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很少在少年發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人數增加,平均起病年齡37~47歲。

震顫在發病10~20年後會影響活動,隨年齡增長嚴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細活動的能力受到損害至發病後第6個10年達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歲可影響社會活動和生活能力,包括書寫飲水進食、穿衣、言語和操作。震顫幅度越大對活動能力的影響也越大。

可見,特發性震顫是一種能在不同的年齡段的患者身上出現,而且這種疾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會使得病情加重。所以,希望患者朋友一定要在發病的初期就盡早進行治療,一定不能浪費時間。希望我的介紹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特發性震顫病人的飲食宜忌

特發性震顫病人應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米等,碘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鉀、鎂對和因管有保護作用。

康復期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每日食鹽在6克以下為宜,因食鹽中含有大量鈉離子,人體攝入鈉離子過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並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從而使血壓升高,對中風病人不利。補充蛋白質,常吃些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制品,以供給身體所需要的氨其酸。

一般每日飲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膽固醇的含量。飲牛奶時可將奶皮去掉。豆類含豆固醇,也有促進膽固醇排出的作用。

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肥肉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飽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膽固醇濃度明顯升高,促進動脈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飽和脂肪可促進膽固醇排泄及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推遲和減輕動脈硬化目的。

特發性震顫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l.乙醇(ethanol) 很早發現飲酒可使大部分病人震顫暫時明顯減少,即使是小劑量乙醇(酒精)同樣會產生戲劇性的效果,但2-4h後震顫又再出現,並且幅度更大。臨床發現隨時間延長,需要更多乙醇(酒精)才能抑制震顫。長期用乙醇(酒精)治療特發性震顫會導致酗酒,因此不能以乙醇(酒精)作為長期治療,而且酒精戒斷也會產生震顫。但可以偶爾用乙醇(酒精)控制癥狀。乙醇(酒精)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可能作用於小腦部位。

2.腎上腺β-受體阻滯劑 普萘洛爾對特發性震顫有肯定治療作用。至今仍未發現其他任何種選擇性或非選擇性腎上腺β-受體阻滯劑的藥效比普萘洛爾更好。大多數報道確認普萘洛爾可以減小手的姿位性震顫幅度,頻率不降低。身體其他部位震顫的效果不很理想,甚至完全無效。

普萘洛爾對特發性震顫療效較好,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對其反應不理想。癥狀緩解者有50%~70幅度可以降低 50%- 60%,普萘洛爾的治療效果與劑量呈相關性,雖然個別病人80mg /d已有效,對國外大多數病人來說,120mg/d的劑量仍嫌不足,一般每日需要240~320mg,但更大劑量並不使副作用相應增大。建議普萘洛爾從小劑量開始每日分3次服用,幾日後才會見效,每隔2d增加10~20mg,但長期服藥會導致耐受。長期服用後撤藥要慢(大於l周),以防止心動過速、出汗、震顫和全身不適等戒斷反應。

3.撲米酮 若特發性病人同時存在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心功能不全或周圍血管病,禁忌用普萘洛爾則可首選撲米酮(primidone)治療。對

4.其他藥物 在小樣本的開放性研究中,0.15~0.45mg/d可樂定(clonidine)有效。另外,小劑量氯氮平(clozapine)(18-75mg /d)對大多數病人有效。氯硝西泮(clonazepam)通常對特發性震顫無效,但能堿小以運動性成分為主的特發性震顫。碳酸酐酶抑制劑(methozolamide)對頭部和發聲震顫高度有效。

非藥物治療

1.A型肉毒毒素註射( botulinum toxin-A) A型肉毒毒素阻滯周圍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導致一定程度的肌無力,對67%的病人有效。最長的有效期是10.5周,無力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2.立體定向手術 立體定向丘腦手術能顯著減輕特發性震顫,但需作腦部手術才能改善癥狀者很少。丘腦手術的靶點是丘腦腹中間核以及其下部結構,包括未定帶(zone incerta)和丘腦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手術包括毀損術和電刺激術。

丘腦毀損術使80%的病人術後獲得中等以上療效,部分病人首次治療效果不理想,2個月後重新手術仍能獲得顯著改善。丘腦腹中間核毀損術適用於單側肢體震顫,1 年內有4%~20%復發。手術並發癥包括顱內出血、腦膜炎、感覺異常以及錐體外系損害。手術病死率僅為0.5%。術後可能發生短暫的智能缺損、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和輕癱。雙側手術可有超過25%出現嚴重並發癥。如言語障礙、精神改變和不自主運動永久存在,因此不主張行雙側丘腦腹中間核毀損術。

丘腦腹中間核高頻電刺激術治療效果優於或等同於毀損術。用長期高頻刺激的電極種植於丘腦腹中間核,白天打開刺激器,晚間關閉,療效顯著,而副作用輕微。手術最大的危險性是顱內出血,32%的副作用有輕微不適,如訥吃、腿部肌張力障礙或平衡障礙,但都能忍受,而且關閉刺激器後所有的不適都消失瞭。雙側種植電極同樣沒有發現嚴重並發癥,這特別適用於臨床表現為雙側肢體震顫的病人。

丘腦腹中間核電刺激術具有可逆性,破壞性小,容易適應,可自我調節,可控制雙側肢體癥狀等優點。缺點是需經常調節,潛在感染危險性,易受外界磁場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