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非常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特發性震顫就是一種老年人非常容易出現的疾病。而這種疾病如果不盡早進行治療的話,非常容易對老年人的身體造成危害。可是,很多老年人雖然患有瞭該種疾病,卻沒有意識到患上瞭特發性震顫。今天,給大傢介紹下特發性震顫比較常見的癥狀。

特發性震顫的護理日常保健

特發性震顫是臨床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惟一表現,緩慢進展或長期不進展。近年來,當人們一旦被診斷出特發性震顫的發生時,病人的傢屬往往隻註重專業的治療,從而忽視瞭特發性震顫的護理重要性。專傢表示,特發性震顫的護理若是能有效做到位,不僅能夠減少並發癥的發生,更能幫助特發性震顫病人治療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忽略一些重要的護理。

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傢屬在生活中對特發性震顫起到瞭一定的作用,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應多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如扣鈕扣、系鞋帶、舉筷進食,主動運動,平衡訓練,盡可能增加獨立性。

合理飲食和營養指導:盡量讓特發性震顫病人獨立進食,但必須避免嗆咳,讓特發性震顫病人細嚼慢咽,食物應高蛋白、高熱量並多進食含纖維較多的水果、蔬菜

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要鼓勵或協助特發性震顫病人做主動運動,從完全被動至自己做一部分,做好安全防范,移開環境中的障礙物,地面平坦,協助特發性震顫病人移動,防止摔傷,保持口腔清潔。

預防並發癥: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起病比較緩慢,特發性震顫若長期不治,很容易引起其它的疾病。因此,我們要預防特發性震顫的並發癥,盡最大可能推遲病殘時間。這是最主要的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方式。

良性特發性震顫有哪些癥狀

肌肉僵直:特發性震顫病患者的肢體和軀體通常變得很僵硬。病變的早期多由一側肢體開始。初期感到某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並逐漸加重,出現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

靜止性震顫: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然後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

運動遲緩:在早期,由於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強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細的動作,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寫字也逐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

特殊姿勢:盡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張力增高,但靜止時屈肌張力較伸肌高,故病人出現特殊姿勢:頭前傾、軀幹略屈、上臂內收、肘關節彎曲、腕略伸、指掌關節彎曲而指間關節伸直,拇指對掌,髖及膝關節輕度彎曲。

特發性震顫與特發性帕金森病的關系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tremor,et)是一種病因不明的運動紊亂疾病。常有傢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故又稱為遺傳性震顫或傢族性震顫;因其進展緩慢呈良性病程,也稱之為良性特發性震顫。rautakorpi和marsden(1984)指出,et常有以下臨床特點:①有肢體和頭的姿勢性震顫或動作性震顫,無靜止性震顫,即使有亦不明顯;②沒有與震顫有關的全身性和

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無帕金森病或小腦功能紊亂的病征;③未使用過任何會引起震顫的藥物;④震顫頻率常為5~8hz;⑤乙醇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能控制震顫;⑥傢族史可陽性。

鑒於特發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parkinsondisease,pd)時有震顫(主要為靜止性震顫,但也可呈現動作性震顫)病征,故臨床上需與et相鑒別,何況近年臨床上屢有報告,有些病人早期表現為et,經過若幹年後,漸漸出現pd的典型病征,因而出現瞭et可並發pd(combinationofetandpd,et-pd)的概念。

關於et與pd的相互關系,目前仍有爭議。或認為et是pd的早期病征,或認為經典的et是pd的頓挫型,但也有認為就震顫而言,et和pd是具有相似發病機制的兩類不同疾病

特發性震顫的飲食

飲食調理: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下列食物適宜食用:

桃子

桃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 每天3-5個,榨汁喝也可以。

土豆

土豆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淀粉等營養元素。 土豆200-300克,燉牛肉。

山藥

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山藥紅棗粥:山藥60克,切成顆粒,大棗30克,粳米適量,加水煮成稀粥。用糖調味服食。

特發性震顫的檢查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又稱傢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是臨床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惟一表現,緩慢進展或長期不進展。目前認為,年齡是ET重要的危險因素,患病率隨年齡而增長。起病緩慢。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起始於成年人,有文獻報道男性略多於女性。

實驗室檢查:

血電解質、藥物、微量元素及生化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

其他輔助檢查:

1、CT、MRI檢查、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對鑒別診斷有意義。

2、肌電圖(EMG)可記錄到4~8 Hz的促動肌-拮抗肌同步化連續發放活動,另有約10%患者表現為促動肌-拮抗肌交替收縮。單運動單元分析顯示電沖動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顫發作期間募集相中新募集的運動單元有異常高的瞬間20~50Hz放電頻率。

3、基因分析:對確診某些遺傳性肌張力障礙疾病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