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攝食不組是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如多產、雙胎及早產兒若不註意科學喂養,常引起營養不良。唇裂等先天畸形及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產生營養不良。表現為體重不增或減輕,皮下脂肪逐漸消失,一般順序為腹、胸背、腰部,雙上下肢,面頰部。寶寶營養不良的表現?警惕孩子營養不良的3信號?一起來看下。

寶寶營養不良的表現

小兒營養不良是指攝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維持正常代謝,迫使肌體消耗,出現體重減輕或不增,生長發育停滯,肌肉萎縮的病癥,又稱蛋白能量不足性營養不良,多見於3歲以下的寶寶。

營養不良寶寶發育遲緩,身材矮小,皮膚毛發無光澤,黏膜蒼白,體重不增加甚至減少。一般在臨床上,將營養不良的患者分為消瘦型和水腫型。

消瘦型--皮膚松弛,皮下脂肪減少,變薄無彈性,頭發枯黃,大便頻而量少有粘液。患兒的智能及動作均有不同程度遲緩,體溫低於正常,脈搏慢,血壓偏低。

水腫型--輕者僅有皮下水腫,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顏部凹陷性水腫(壓之有凹陷),少數患兒可有胸腹腔積水,少數人還可出現皮膚紫瘢。本型患兒以體重突然增加為水腫的可靠標志。

由於長期營養不良,患兒還可以出現各種並發癥,如佝僂病、各種感染、腹瀉、中耳炎、腎盂腎炎等等。化驗檢查可發現患兒有貧血的征象。

此外,小兒營養不良程度按輕重可分三度:Ⅰ度為輕型,Ⅱ,Ⅲ度為重型。

Ⅰ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體重低於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為0.8厘米-0.4厘米,皮膚幹燥,身高不影響。

Ⅱ度營養不良--精神不振,煩躁不安,肌張力減弱,肌肉松弛,體重重低於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於0.4厘米,皮膚蒼白、幹燥,毛發無光澤,身高較正常減低。

Ⅲ度營養不良--精神萎糜,嗜睡與煩躁不安交替出現,智力發育落後,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呈老人樣面容。皮膚蒼白、幹燥、無彈性,毛發幹枯,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食欲不振、便秘、嚴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警惕孩子營養不良的3信號

一、情緒變化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情緒不佳、尤其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其體內某些營養素已告缺乏。

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說明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食用水產品、肉類、奶制品、畜禽血、蛋黃等高蛋白、高鐵食品。

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固執任性、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足而造成,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應予以補足。

二、行為反常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在食譜中增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奧妙在於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癥狀。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勢在必行。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添加綠色蔬菜、奶制品、魚松、蝦皮等食品。

喜吃紙屑、煤渣、泥土,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多與體內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牡蠣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孩子最理想的盤中餐。

三、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初為淡紅,後轉淡白,邊緣清楚,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並有輕度瘙癢感。除臉部外,上臂、頸部或肩部等處也可見到。

民間認為,此斑乃是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寄生的標志,故有“蟲斑”之稱。可事實並非如此。這種以表淺性、幹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征的變化,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謂之單純糠疹,源於維生素缺乏,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號。所以當你的孩子長有“蟲斑”後,再也不要單憑這一點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正確之舉是調整食譜,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補足維生素,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

寶寶營養不良的原因

1、長期喂養不當,熱量不足--出生無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選擇主食,而以米湯、米糊等低蛋白低熱量食品作為主食;或添加輔食不及時,到瞭8~9個月以菜湯拌稀飯。

營養不良並不是突發性的,而是日積月累的造成的

2、驟然斷奶--不能有計劃有步驟為小兒斷奶,而是突然斷奶,從流汁直接到固體;或原一日六餐減到一日三餐,使小兒腸胃不能適應,民間俗稱“奶癆”。

3、腸胃疾病--長期腹瀉,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門狹窄、賁門松弛,過敏性結腸炎,頻繁嘔吐等,影響食品的消化與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腎炎、肺結核、肺炎、肺膿瘍、麻疹、百日咳、敗血癥。因長期發熱,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營養不良。

5、體弱兒--低體重兒、雙胎、多胎或因難產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體弱兒容易得營養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瀉、嬰兒濕疹--由於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長期不吃雞蛋、魚、肉而隻吃素食,使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因濕疹而斷奶,改用米糊之類。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些因素會影響寶寶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包括:

1、寄生蟲--寄生蟲會把寶寶需要的營養奪走,造成營養不良。預防寄生蟲最重要的是註意飲食衛生。平時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餐具要經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凈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偏食和挑食會使寶寶得不到豐富和均衡的營養,造成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糾正的方法在於傢長的正確引導。

3、不良情緒--不隻是寶寶本人的情緒不好會影響營養與健康,傢長的情緒不好也會間接地影響寶寶。因為不良的情緒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從而使營養受損。傢長應註意在吃飯前後不要訓斥寶寶,為進餐創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氛圍。

4、不良生活習慣--包括起居、進餐無規律、不定時,暴飲暴食等。糾正的重點在於首先傢長應以身作則,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寶寶,其次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寶寶良好的習慣,這會使寶寶受益終生。

營養不良的預防與護理

1.合理喂養提倡母乳喂養,對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養者應及時給予指導,采用配方奶粉喂養,適宜添加輔助食品;糾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習慣,小學生早餐要吃飽,午餐應保證供給足夠的能量和蛋白質。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堅持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睡眠,糾正不良的衛生習慣。

3.防治傳染病和先天畸形按時進行預防接種;對患有唇裂、腭裂及幽門狹窄等先天畸形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4.建立健全生長發育監測,定期進行體格檢查,生長發育評估、營養狀況評估,積極開展健康和營養教育,進行生長發育監測,指導輔食添加,將健康、營養、教育與社區醫療資源相結合,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兒童健康體檢,如發現體重增長緩慢或不增,應盡快查明原因,及時予以糾正。

兒童營養不良的危害有哪些

第一,兒童營養不良會造成孩子體格發育的障礙,比如說身高不足、胸圍不足,甚至還會有一些慢性疾病;

第二,營養不良的初期,身高可能沒有大的影響,但是,長久下去會造成骨骼發育的緩慢,從而就會造成孩子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食欲不振等;

第三,營養不良的孩子身體的免疫力比較低,容易出現各種疾病的感染,例如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營養不良會造成血糖低,孩子會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體溫偏低甚至有抽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