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為緩慢進展,逐漸加重,一般不會自愈,如不給予,部分病人於病程晚期出現麻痹而抽搐停止。對於發作數年後不見痊愈的病人,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發生。對面肌痙攣病人施行微血管減壓術可有部分出現聽力下降、面癱及腦脊液漏等並發癥。

面肌痙攣的日常護理

面肌痙攣在生活中很常見,面肌痙攣對於患者來說很痛苦的。發現這種疾病以後一定要及時的進行面肌痙攣的治療,當然患者的飲食調理也很重要。

得瞭面肌痙攣要極其重視,因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對於中年以上的人們來說。不但要積極的進行治療,而且還要做好護理,防止疾病加重等。下面介紹一下面肌痙攣的調理措施。

在出現面肌痙攣之後,患者要註意自己的整體身體情況,營養情況等。患者要重視從平時飲食當中攝入足夠的營養,這對促使病癥消除具有很大的作用。飲食應營養豐富,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禁煙戒酒、食刺激性食物。面肌痙攣病人應該攝入足夠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無機鹽等。多食用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提供多種維生素。如果面肌痙攣病人出汗比較多,應該補充足夠的水分。

面肌痙攣常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面癱後遺癥面肌抽搐 以往有明顯的面癱史,由於面癱恢復不全發生軸索再生錯亂所致,患側多遺留不同程度的面肌無力和麻痹現象。

2.特發性瞼痙攣 為雙側眼瞼肌痙攣,常伴有精神障礙,肌電圖顯示面肌不同步放電,頻率正常,可能系錐體系統功能紊亂所致。

3.面肌顫搐 為面肌個別肌束細微的顫動,常侵入周圍眼瞼肌肉,多限於一側,可自行緩解,可能是侵犯腦幹、顱神經的良性病變所致。

4.習慣性痙攣 為小型痙攣,面肌無目的刻板性或反復跳動,多見於一側,多在童年期發病。

5.中腦和錐體系統病變引起的手足徐動和舞蹈病。

免疫力對治愈面肌痙攣很重要

而面肌痙攣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有:

因其病情頑固:患者在得病初期由於免疫力低下,邪氣損傷面神經較重。

因患者自身免疫力特別低下,對藥物有一定的抗藥性,吸收較差。

因患者在早期的治療方法過重。面肌痙攣早期是機體與病邪抗爭階段,此時不宜局部用強刺激。因本病初期病位較淺,在表,在絡,治療方法過重會損傷足陽明經胃氣,致胃氣不足,脈絡空虛,無力抗邪,局部強刺激易傷正氣,往往易產生抑制效應,使癥狀加重,延長療程,有的甚至導致面癱。

因失治、誤治,經氣受損,脈絡空虛,邪氣存於脈絡之中也是面肌痙攣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

面肌痙攣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是:病情本身就是很頑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在下降、早期治療的力度過大、誤診漏診等,因此患者和傢屬一定要正確地對待自己病情長時間無法康復的現象,盡量保持一個冷經理性的心理,去尋找原因並積極地解決。

長期失眠也會導致年輕人誘發面肌痙攣

長期失眠誘發面肌痙攣的主要因素:

1.抵抗力下降:當人體處於睡眠狀態中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免疫系統也會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復。如果長期失眠,這些系統的功能就會出現紊亂,從而引起營養不良、神經內分泌紊亂、血管舒縮機能異常和免疫細胞活性降低,這會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各種病毒的侵襲從而引起面肌痙攣。

2.精神緊張:睡眠具有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的作用。長期失眠,人的精神就容易緊張,應對各種刺激的能力就會下降。當精神壓力超過瞭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容易出現面肌痙攣。

3.疲勞倦怠:長期缺少睡眠,人的體力會明顯下降,因為睡眠是人體儲備體能的重要途徑。睡眠時間過短,睡眠質量過差,人體就不能儲備足夠的能量,就會出現疲勞倦怠的現象。長期的疲倦就有可能誘發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的中醫治療

面肌痙攣

各種刺灸之法治療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有人曾比較針灸行氣法與一般針灸法或其他中西醫藥療法,發現無論近遠期療效,均以行氣法為優。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痙攣是一種頑固且易復發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療,而醫者也應在一種方法未取效時,及時改用另一種穴位刺激法。

神經幹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配穴:合谷,眼輪匝肌痙攣加魚腰、四白,面肌痙攣加迎香、夾承漿。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前耳輪切跡與耳垂根連線之中點,或乳突尖前緣下5毫米處。其下為面神經交義點最近處,約在下頜支後緣後約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據癥酌選。先在阿是穴消毒並以2%普魯卡因局麻,取28號2.5~4厘米左右長的毫針(1~1.5寸)2根,分別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經幹。當刺中時,患者有強烈的觸電感或耳深部疼痛,術者手中有軔性感。此時,將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電針儀,開始時電流不宜過大,頻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現規律性抽動為宜。當采用提插手法或電針刺激使面神經損傷後,表情肌可出現松弛(面癱)。其餘配穴應使針下有酸脹或麻電感。每次針20~30分鐘,每隔5~7日針刺1次。一般針2~3次。如損傷淺表血管,針後可能出現腫脹,數日消退。針後如出現眩暈,嘔吐等並發癥,休息1~2小時即恢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患側面肌輕度無力,抽搐停止;無效:抽搐次數或程度略有改善或無改變。

共治110例,顯效107例(97.3%),無效3例(2.7%),總有效率為97.3%。通過隨訪發現,平均有效時間約在10月左右,最長有達28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