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以面部肌肉抽動為主要表現癥狀,這種疾病以中年女性為多發。輕微的面肌痙攣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從而耽誤疾病的治療,為瞭避免這種情況,下面就為大傢詳細介紹面肌痙攣的癥狀,希望能幫助大傢。

面肌痙攣的致病因素

一、西醫:

1、血管壓迫因素(30%):

引起面肌痙攣的因素有:血管因素、非血管因素及其他因素。血管因素是由於面神經處腦幹區存在的血管壓迫而產生瞭動脈瘤。面肌痙攣是由於某種壓迫使面神經傳導發生病理性幹擾所致,大部分面肌痙攣病人是由於正常的血管交叉壓迫,導致面肌痙攣的原因如小腦後下動脈、小腦前下動脈、椎神經動脈壓迫,偶爾由於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或腦瘤等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所致。

2、疾病因素(30%):

特發性面神經癱瘓:另一部分患者為特發性面神經癱瘓,恢復後出現繼發性的患側面肌痙攣。導致面肌痙攣的原因可能為面神經炎導致神經脫髓鞘的病理改變而未能恢復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脫失,使面神經的電傳導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經炎累及腦幹內神經核團,形成類似癲癇病灶而產生面部肌肉的發作性抽動。繼發性者亦稱癥狀性面肌痙攣,凡在大腦皮層到面神經分支末梢的整個通道中,任何壓迫刺激性病變均可誘發此病。臨床常見的如中耳乳突炎癥和腫瘤,橋小腦角的占位性病變(膽脂瘤和聽神經瘤)及腦炎,蛛網膜炎,多發性硬化,Paget病和顱凹陷癥等。

3、其他因素(20%):

面部受風受涼或病毒入侵導致的面部神經受損。極少數患者為外傷腫瘤或外科手術後出現患側面肌痙攣。可能為面神經的恢復過程中與其他腦神經出現短路,當其他神經興奮時也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抽動。

二、中醫:

面肌痙攣是由於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或風寒上擾於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陽經與肝、脾、腎、膽、胃、臟腑相關;病性或虛或實。

瞭解面肌痙攣的致病因素很重要,這預示著緩和是否能得到對癥有效的治療,人們一定要詳細瞭解後,再去做相關診治,對於疾病的治療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很多壓力大和經常熬夜的上班族,曾因過度疲勞或壓力大,眼部周遭肌肉不自覺的頻繁抽動,這就是顏面神經失調。這也是引發面肌痙攣的原因之一。人們要引起重視才好。

面肌痙攣常見的癥狀有哪些

原發性面肌痙攣的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病程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地擴展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註意,嚴重者甚至 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延長可達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嚴重者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發作。

一次抽搐短則數秒,長至十餘分鐘,間歇期長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工作或學習,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後多數抽搐停止。雙側面肌痙攣者甚少見。若有,往往是兩側先後起病,多一側抽搐停止後,另一側再發作,而且抽搐一側輕另一側較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未見報道。少數病人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例可伴有同側頭痛、耳鳴。按Cohen等制定的痙攣強度分級。0級:無痙攣;1級: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輕度顫動;2級:眼瞼、面肌自發輕微顫動,無功能障礙;3級:痙攣明顯,有輕微功能障礙;4級:嚴重痙攣和功能障礙,如病人因不能持續睜眼而無法看書,獨自行走困難。神經系統檢查除面部肌肉陣發性的抽搐外,無其他陽性體征。少數病人於病程晚期可伴有患側面肌輕度癱瘓。

面肌痙攣可以自愈嗎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癥狀應該是面肌痙攣瞭,我建議您還是繼續針灸治療.還有推薦您進行藥物治療,以下是我為您列舉的一些常用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

指導意見:

1.藥物治療:卡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鈉,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對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續用藥,停藥後容易復發.

2.射頻溫控熱凝療法:缺點是術後要發生面癱,在1~2年內的面癱逐漸恢復過程中又會舊病復發;或者電熱過度,痙攣雖可長期不發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癱,我想您也是不願意接受的.

3.手術治療面神經幹壓榨和分支切斷術,面神經減壓術,面神經垂直段梳理術,面神經鋼絲絞紮術,顱內顯微血管減壓術,顱內面神經幹梳理術,但是手術治療可能會產生面癱,還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手術治療的患者需要冒著一定的風險,假如您很為美觀考慮,我不建議做.

4.A型肉毒毒素局部註射:一般治療後可以維持3個月左右,3個月後需要再次註射,但是A型肉毒毒素是劇毒物,萬一註射不當有生命危險.

5.針灸治療.綜上所述,治療面肌痙攣的手術方法很多,但是各有利弊,很多治療方式都可能會產生面癱,也可能會復發.所以比較起來,我推薦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雖然效果可能不好,但是起碼不會引起面癱,也沒有生命危險.面癱的話,人就不會笑瞭,那樣反而更不好.衷心祝您早日恢復健康!

病情分析:面肌痙攣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指導意見:像你這種情況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如口服藥物如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等藥,另外可以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樣也有很好的效果,針灸的方法相對就慢一點,也可以一試.

面肌痙攣的治療誤點

錯誤觀點1.臉上打針,可以治愈面肌痙攣,而且保守治療沒有副作用。

面部註射肉毒素對局部肌肉痙攣可有一定的緩解效果,主要是因為肉毒素可以阻斷面神經末梢對面部肌肉的傳導,是一種保守的外周治療方法,如果註射位置準確,可有一定的效果,理想緩解時間在3~6個月,若註射部位不準確,可出現痙攣無法緩解,甚至出現長久的後遺癥如面癱。總的來說,註射肉毒素是早期治療面肌痙攣的較為保守的方法,但是沒有辦法做到治愈、也沒有辦法做到不留後遺癥。

錯誤觀點2.“紮針”可以治愈面肌痙攣

我院至今也收治不少曾行“紮針”治療面肌痙攣的患者,紮針的主要方法是行面神經外周分支的毀損,阻止其誘發痙攣。其實,外周神經的毀損短時間內獲得痙攣緩解的效果,但遠期療效不佳,外周神經再生後面神經主幹的傳導再次傳至面肌,又可再次引發痙攣。而且,外周神經毀損可導致永久的面癱,比肉毒素的副作用還要大。

錯誤觀點3.中醫辨證可治愈面肌痙攣

祖國醫學對面肌痙攣有一定的療效,可選擇針灸、敷藥等方法,損傷較小,但治愈率不高,嚴格意義上說中醫治療面肌痙攣也是外周治療方法,此病的病因是面神經根部也就是中樞附近的受血管壓迫,所以解除壓迫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錯誤觀點4.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會有很多並發癥,不能用來治療

現代醫學證實,面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是極為精細的顱神經手術,需要有相當顯微外科手術基礎的醫師進行。手術過程是在小腦和腦膜之間間隙進行,對腦組織沒有明顯損害,手術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中總的手術效果可達到95%,遠遠高於其他治療。微血管減壓手術的並發癥主要有面癱、聽力下降、飲水嗆咳、聲音嘶啞等,但總的發生率在3~5%,發生率是比較低的。

錯誤觀點5.微血管減壓手術後臉還接著跳,手術效果不好:

面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本身是將壓迫面神經的血管(醫學上稱為“責任血管”)和面神經出腦幹處分開並減壓,從而阻止其不自主放電,從根本上解除痙攣的原因。部分患者(臨床上可見到大約20%~30%)面神經本身相當脆弱,被異位血管壓迫時間較長後出現神經的部分變性,導致其放電過程持續進行,即便予減壓,其變性過程並不能在手術的同時恢復,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所以,這部分患者出現延遲恢復,一般在手術3~5月均能停止痙攣。所以,臨床上見到術後繼續痙攣的患者,並不是手術無效,而絕大多數是延遲恢復。若術後2年痙攣仍然存在,則需考慮進一步治療。

面肌痙攣和面肌抽搐一樣麼

面肌抽搐與面肌痙攣臨床上表現均相同,有人認為是同義詞,故無區別的必要。

面肌痙攣即面部一側抽搐,精神越緊張、激動痙攣越嚴重。由於面肌痙攣的初期癥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病灶形成,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

面肌抽搐可向其他部位蔓延,出現於口唇部則口唇部抽搐常與跟瞼抽搐同時伴發。舌肌單獨出現抽搐者極罕見,如舌肌出現抽搐時舌向各方向抽動,與舞蹈病時舌部表現相同。咀嚼肌抽搐可以單獨出現,或與頸闊肌並發,咀嚼肌強直性收縮時下頜呈快速的上下或左右抽動。強直收縮表現為牙關緊閉,常見於破傷風。

診斷主要有下面幾點:

(1)多為中年後起病,女性多於男性。

(2)最早及影響最嚴重者為眼輪匝肌,逐漸影響到同側面部的其他肌肉。

(3)表現為而肌不隨意、陣發、節律性抽搐,嚴重時呈痙攣或強直性發作。

(4)情緒、勞累、精神因素等可使癥狀加重。

(5)可有數天至數月間隙期,間隙期內如正常人。

(6)神經系統檢查除可有輕度面癱外,無其他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7)應常規進行腦電圖,肌電圖檢查,必要時還應進行乳突,顱骨X線攝片,頭顱CT及MRI檢查,以排除乳突及顱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