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癥有很多的方法,大自然也為人類更好的生存提供瞭保障,我們會發現很多的水果都有抗癌的效果,那麼,這些水果是什麼呢?它為什麼會有抗癌的功效呢?我們一一來分析。

防癌體檢有什麼意義

健康查體≠防癌體檢,防癌體檢與健康查體有很大的不同:

腫瘤醫院專傢解釋,兩者的著重點不同,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加專業的體檢方式。腫瘤專業人士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全身的檢查,目的是發現早期腫瘤、或獲取受檢者高危因素從而預防腫瘤發生的專業檢查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腫瘤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醫學分支,有其自身的檢查、診斷和治療的方式,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完成的;而我們知道,一個腫瘤專業人士的培養是需要十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一般非專業醫師,大多數並不具備腫瘤學的培訓經歷,對腫瘤的認識比較膚淺,容易在遇到腫瘤時造成漏診或誤診。

腫瘤醫院專傢表示,防癌體檢的目的,除瞭早期發現存在身體內部的腫瘤之外,就是預防腫瘤的發生。腫瘤的發生有許多相關因素;在專業的腫瘤醫療機構中,除瞭篩查,我們還對受檢者未來罹患腫瘤的因素進行分析,建立長期的追蹤隨訪檔案,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行為幹預,盡最大可能預防腫瘤的發生。

在專業的腫瘤醫療機構中篩查腫瘤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在不幸獲診腫瘤時,受檢者可以得到最快、最權威的後續醫療服務。專業的醫療機構可以為腫瘤患者提供從確診到治療再到治療後的隨診康復等一系列的服務,而一般的體檢機構並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腫瘤醫院專傢強調,腫瘤篩查和健康查體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做過健康體檢的人,也應該在腫瘤專業醫療機構中作腫瘤篩查,並且每年定期做。由於每一種腫瘤都有其危險因素,在經過查體以後,我們可以對該種腫瘤的危險度作一個全面的解釋,知道定期作何種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何種腫瘤,如何避免等。美國95%的婦女都知道每年作一次鉬靶照相對發現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性。而不同的年齡段,檢查的時間間隔和檢查的手段都是不一樣的。

推薦4種最佳抗癌水果

一、首選是番茄,因為番茄既可是算是蔬菜也可以算是水果,關鍵是番茄裡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而番茄紅素被證明有抑制癌癥的。它是強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遠勝於其他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而自由基是導致癌癥的原因。研究發現,每周吃十次富含番茄的食物,會大大減少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消化系癌的機會。二、草莓。這是一種非常好吃的又甜又酸的水果,也是人們在夏秋季節喜歡選用的,草莓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而且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其保健價值極高,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胡羅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故被人譽為“水果皇後”。其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多吃草莓有抗癌的作用。三、獼猴桃,這是一種高檔的水果,因為產量少,因此價格也比較高,“物以稀為貴”,而且,產地也相對較少,屬於亞熱帶水果,在北方很難生長,它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高,是所有水果中VC含量最高的,高達100─420g/100mg,比柑桔、蘋果等水果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維生素C是強抗氧化物,它能有效阻止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在人體內形成,因此,可以抗癌。四、紅火龍果。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火龍果肉是白色的,也是一種人們非常喜愛的水果,但是如果選擇紅火龍果,那麼就更有抗癌的功效。紅火龍果就是肉是紅色的,而且顏色很深,這種火龍果個頭都比較小,味道或許沒有火龍果那麼爽口,但是營養價值卻是高出普通火龍果,這種水果富含一種非常特殊的成份花青素,而花青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並且能在人體血液中保存活性75小時,比胡蘿卜素的抗氧化能力強10倍以上。可以通過血液被運到全身起抗氧化、抗自由基等作用。

茶葉究竟是防癌還是致癌

茶能防癌?茶的分類有很多,大體依據工藝和茶葉品質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花茶、黑茶和再加工茶。茶葉中的營養物質非常多,但是鑒於每天的用量非常小,而很多營養物質溶於水的比例又非常有限,所以對於人類健康的貢獻不大。在保健功能方面,主要還是其中的非營養物質發生作用,主要包括多酚類、色素、茶氨酸、生物堿以及芳香物質等等,作用最大的是多酚類物質。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主要包括兒茶素、黃酮及黃酮苷類,花青素等,這些物質統稱為植物化學物質,也叫植化素,是一大類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預防腫瘤的物質。據動物醫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證明,茶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意大利的一項科學研究證明,茶對於人類口腔癌和咽癌更是具有預防效果。在這些對於癌癥的預防作用中,綠茶的起效尤為明顯。據我國研究證明,常喝綠茶,食管癌的發病率可減少50%,胰腺癌和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降低40%,胃癌發病風險降低20-30%,結腸癌減少20%。不僅如此,還有研究報道,飲用各種茶都能降低吸煙所導致的氧化損傷和DNA損傷。看來茶在人類癌癥的預防中,功不可沒。茶能致癌?但是也有報道說,茶葉不僅不能防癌,反而會致癌。究其原因,說法不一。還是來細細分析一下吧,1、喝普洱茶最容易致癌?理由:普洱茶號稱越陳越香,而在儲存的過程中,很容易污染黃曲黴毒素,引發癌癥。真相:普洱茶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發酵,而這個過程需要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幾種菌群的參與,而其中並不包含黃曲黴。至於在普洱的後發酵及儲存的過程中是否發黴後會污染黃曲黴毒素,是需要根據儲存方式和環境而定的。不過有研究表明,黃曲黴毒素是不喜歡在普洱茶中生長的。所以普洱致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但是凡是食物都是有保質期的,建議大傢不喝長久放置的茶葉,尤其是已經有黴味的茶葉尤其要註意。2、茶葉中的鞣酸可以致癌?理由:美國邁阿密大學經濟植物學傢朱莉婭-莫爾頓在《來自茶葉中的危險》一文中說,茶葉中的鞣酸,可導致可怕的食道癌。真相:文章發表於1987年,時任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何耀曾指出,很多人將茶葉中的鞣酸和茶多酚的概念搞混,但是已經有證據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並不是鞣酸,而是茶葉中30多種酚類物質的總稱。這些物質不僅對於人體沒有害處,相反,還能有降低癌癥發病率的作用。因此把鞣酸看成茶多酚的概念是錯誤的。也就是說,茶葉中鞣酸致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3、隔夜茶可以致癌?理由:茶葉經過放置過夜後,其中一些二級胺類物質可以轉變為致癌物亞硝胺。真相:隔夜茶是指頭一天沖泡,經過隔夜放置的茶水,這樣的茶經過長時間放置,其中的茶多酚經過氧化逐步形成黃紅、紅褐色的氧化產物,導致茶湯的顏色不斷加深,清澈度下降。但是這些氧化產物是無毒的。至於其中的二級胺類,也並非隻有茶湯中存在,所有的食物幾乎都含有,而以醃制食品居多,所以隔夜茶並不是二級胺類的主要來源,其次二級胺類並不等同於亞硝胺,需要一定的轉化原料及條件,所以長期放置的茶水,其中含有的微量二級胺類,並不一定會轉化為亞硝胺,所以隔夜茶致癌的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4、保溫杯泡茶會致癌?理由:用保溫杯泡茶,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的水中,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增加致癌物。真相:很多人喜歡用保溫杯泡茶,覺得喝熱茶功效更好。但是用開水沖泡茶葉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物質,但是對於致癌物的增加並沒有科學研究數據支持。不過如今的保溫杯密封性能都非常好,茶葉處在這樣的高溫密閉環境中,確實會造成營養流失,有可能還會導致茶葉中的有益成分揮發或者發生變化,增加其中的有害物質。所以盡量不要使用保溫杯泡茶,或者使用保溫杯時盡量避免高溫密閉環境。

4種致癌食物比香煙更危險

1、薯片因可能致癌而值得我們註意的物質是“丙烯酰胺”。該物質據說存在於一些原材料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並將其加熱到120度以上的食品中。由於薯片充分滿足瞭上述條件,因此無論是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調查還是國外的研究,都認定薯片中含有大量富含丙烯酰胺。2、炸薯條炸薯條也是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分析結果顯示炸薯條的丙烯酰胺的最大濃度是薯片的1.5倍。不是傢裡做的炸薯條就會安心,無論是自傢制作的還是餐廳中的薯條檢測出瞭丙烯酰胺,因此請多加註意。3、蛋糕、派類食物在使用小麥為原料高溫環境下制作的蛋糕、派類食品中檢測出瞭與薯片相同濃度的丙烯酰胺。對致癌物質比較介意的各位,選擇在低溫環境下制作的糕點應該沒有問題。4、速溶咖啡在咖啡豆、炒制茶葉、焙炒的麥茶中竟然也檢測到瞭高濃度的丙烯酰胺。由於丙烯酰胺易溶於水,因此在此次檢測提取的咖啡、炒茶、麥茶等飲料中也含有丙烯酰胺。請多加註意。

炒菜時四個習慣極易致癌

壞習慣一:

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

這是朋友圈第一個被提出的壞習慣,也是大多數懶人的通用生活習慣之一。剛炒過雞蛋,鍋裡還有一些底油,沒事,接著再放點油接著炒其他的菜,這樣 既省錢也省油,一舉兩得。剛炒過青菜,沒啥油,鍋也是幹凈的,那就繼續用唄……然而,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指出,看似幹凈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 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在不刷鍋再接著炒菜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在鍋裡殘餘的菜很容易燒焦,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 因此,建議大傢不要舍掉刷鍋這一步驟,為瞭健康和菜的好賣相,還是洗刷刷起來吧!

壞習慣二:

炒完菜馬上就關油煙機

菜馬上就要出鍋瞭,關火、關抽煙機、盛菜,一系列的動作一氣呵成,一道菜宣告完成。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的習慣,卻暗藏“殺機”。夏朋濱營養師介紹 說,有的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這跟隨手關燈的習慣一樣自然,然而這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如果是火特別大,菜燒焦的話,更會引起有害物質釋 放,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產生危害,有可能有誘發肺癌的可能。

夏朋濱進一步解釋說,因為在炒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特別是高溫油煙,而油煙機在排除廢氣方面起瞭非常大的作用。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 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當炒菜結束後仍有未排幹凈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另外,在炒菜時盡量關 上廚房門,將窗戶打開通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有害物質在廚房內的殘留。

壞習慣三:

油冒煙時才下鍋

怎麼看油是否熱瞭?很多人會回答看到油鍋冒煙就行瞭。但是這樣做健康嗎?夏朋濱指出,油鍋冒煙的時候,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 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癌癥風險。這種條件下,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瞭。此外,油在這種溫度下,不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受到破壞,而且 其中人體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壞,降低瞭油的營養價值。營養師建議,在烹飪過程中,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壞習慣四: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來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過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夏朋濱認為,使用多次用過的油,油裡面會有殘留致癌物,主要是苯 並芘的成分,還有些醛類、雜環化合物等。食物油最好隻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溫情況下,最多2-3次。由此看來,在街邊的炸串、炸臭豆腐是吃不得瞭呢!

在食用油的選擇方面,夏朋濱介紹說,從食用油的來源來說,主要有動物性和植物性。日常生活中盡量少用動物性油脂,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選用植物 油。在轉基因食物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無害的情況下,推薦選用非轉基因植物油。從加工工藝上,優先選擇物理壓榨方法生產的油,少用化學浸出法生產的油,因其 含有一些化學加工過程中殘留的有害化學物質,雖然在安全范圍內,但少攝入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