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民間常見的一種養生、治病的傳統方法,基本上是哪兒疼刮哪兒。小小一塊刮痧板,在肌膚上輕重舒緩、簡簡單單地滑動,就能夠激發人體自身的抗病和調節能力,驅走病痛。很多人都試過刮痧療法,認為它防治感冒的效果不錯。那麼怎麼刮痧療法讓你更健康呢?刮痧有哪些註意事項呢?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刮痧的好處

1、刮痧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們人體的新陳代謝,把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

現在我們人體每天都在不停的進行著新陳代謝,好多的毒素其中都沉淀在我們皮下的毛孔,刮痧的話可以讓這些新陳代謝中留下在身體需的廢物排泄也去使體內血液更順暢,恢復自然的代謝活力。

2、刮痧還可以疏通筋絡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折磨,因為這些肌肉經常是處於緊張收縮的狀態,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癥狀的同時,也有利於病灶的恢復。

3、中醫說瞭,身體的陰陽平衡是決定人體健康的最終的原因,刮痧有以有效調整並平衡我們人體的陰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系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

刮痧的壞處

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為中醫刮痧療法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病情。此外,孕婦及月經來潮期間勿施行中醫刮痧療法。

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中醫刮痧療法,否則會導致創口感染和擴散。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醫刮痧療法,因為中醫刮痧療法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四種新的刮痧療法讓你更健康

1、充分利用刮痧的診斷作用和防病作用:

堅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2、正確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補瀉手法:

體質強弱不同,病情輕重不同,發病時間長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區別。

3、選取刮拭部位要正確:

哪疼刮哪是民間刮痧的方法,隻有根據不同的病癥選取相應的經絡穴位,刮痧的效果才會顯著。

4、要用專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

因為專用刮痧板的形狀是根據人體的解剖形態設計的,適合人體經絡穴位和全息穴區的刮拭,達到應有的刺激強度。刮痧乳的潤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於皮膚的中藥成分,可以保護皮膚,預防感染,提高療效。

刮痧助你更加美麗

1、刮痧美容法是傳統和現代結合

刮痧美容法是傳統和現代結合,具一定中醫理論依據;中醫的基本理論是陰陽平衡,全身刮痧出痧瘢是排出陰毒,這是有形的,面部是陽經聚合地方,疏刮痧氣是陽毒,這是無形的。現代醫學裡人體的五臟六腑在面部有全息反射區。經絡之間是息息相聯的,這種聯結是內到五臟六腑 ,外到四肢百骸。當在面部進行刮拭刺激通過全息元傳遞經絡穴位反射區至內臟雙向調節,以外達內,以內養外,調節各個器官的生理活動,以求體魄的健康,肌膚的亮艷潤澤。

2、刮痧美容可以解決一定的問題

面部刮痧對於面部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暗瘡、色斑、皺紋、黑眼圈等,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改善瞭面部血管的微循環,增加血液和淋巴液、體液的流量,使皮膚毛孔細胞得到充分增殖,維護纖維的彈性狀態,激發 肌體 “潛能”,使信息反饋而重新分配能量,增加“固衛”作用。獲得吐氧納氧排毒養顏,舒緩皺紋,行氣消斑,保健美膚的功效。

刮痧美容常用工具

刮痧美容常用的刮具應該是無損破裂,無鋸齒狀,厚薄適中,邊緣光滑,不導電,不傳熱,經久耐用,攜帶方便的,並根據身體。面部結構制成不同形狀的角度與彎度,同時配以針對痧癥性質的藥效型介質。

臨床上,根據使用部位不同,選擇幾款工藝考究,小巧玲瓏,經濟實惠的水牛角刮拭板,得心應手地,操縱自如地收到較為顯著的療效。

刮痧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出痧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鈍緣面物通過在體表反復刮動、摩擦,使局部皮膚充血,進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並消除組織炎癥反應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不少人認為,刮痧時出痧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而虛證、寒證則出痧少;服藥過多者,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藥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與肌肉豐滿者也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出痧往往也不明顯。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最終隻會傷害身體。

誤區二:時間長短無礙

很多人在刮痧時不很在乎時間長短,其實,時間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壞的一個重要環節。養生專傢建議,每個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鐘為宜;局部病變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鐘之間,全身整體刮痧宜在40~50分鐘之間。此外,刮痧不能來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內向外,應單方向刮拭。另外,由於刮痧多少對皮膚存在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後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5~7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刮痧。

誤區三:去感冒刮痧好

林女士,因晚上開冷氣睡覺,早上起床後便覺頭痛、鼻塞,繼而出現惡風、頸背痛、神疲乏力,醫生診斷,林女士患的是風寒感冒,采用刮痧治療一次後癥狀基本消失。然而同樣是感冒的劉伯,在傢裡刮痧卻越刮臉越蒼白,人也更加虛弱。為什麼都是感冒,都是刮痧,效果卻大相徑庭?專傢解釋說,感冒用刮痧療法,一般效果是很明顯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發熱為主,則不宜單一進行刮痧,要配合藥物治療。尤其不能“頭痛刮頭,腳痛刮腳”。因為頭痛刮痧必須排除頭部有無器質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醫院診斷清楚再行刮痧。

誤區四:刮痧不會不適

刮痧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一種簡單的“推拿”,隻有效果好不好,不會出現什麼不適癥。其實,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隻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刮痧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適癥狀。醫學上稱這種不適為“暈刮”,“暈刮”的癥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惡心欲吐或頭暈等。此時,應迅速停止刮痧,讓患者平臥,並喝點溫開水或溫糖水,休息片刻,很快會好轉,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會穴、人中穴、內關穴、足三裡穴、湧泉穴急救。

刮痧在傢就能做

刮痧時,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凈局部。先在患痛部位塗上刮痧油(也可用橄欖油代替),取刮痧板以45°,平面朝下刮拭。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也可自由刮拭,每次每處大約刮20下左右。用力以患者體質、病情及承受能力而定,用力要適中、均勻。

刮痧的作用主要是疏經通絡、消除疲勞。通常人們感到疲勞、腰酸背疼,就是由於肌肉持續緊張,血液流速減慢,代謝產物貯存體內排不出去造成的。刮痧,就是通過對皮膚的摩擦和對體表軟組織的擠壓,使血液循環活躍,血流量增加,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局部組織的功能狀態。特別是對於伏案工作、運動不足造成的頸、肩、背、腰部的肌肉酸痛等有很好的效果。

由於刮痧是直接在人體皮膚經絡上反復刮拭,對於人體是一種機械性刺激,因而隻要刮痧數分鐘,即可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微循環活躍,起到疏經通絡的作用。刮痧時,被刮部位皮膚一般會發紅,有時還會出現紫紅色瘀點或紫紅色斑片,這就是所謂的“痧”,根據出“痧”的位置,可能反映相應內臟的疾病,因此,刮痧也可作為疾病的一種粗略診斷方法。

一般來說,再次刮痧需間隔3~6天,以刮痧處刮拭無痛感、皮膚上“痧”退為宜。刮痧後最好適量飲水,並休息15~20分鐘。

經常刮痧,的確可以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是,它也僅僅是一種預防和保健手段,除瞭對頸肩腰腿痛、感冒發熱、亞健康狀態以及輕度臟腑功能失調有一定療效以外,對於臨床很多疾病刮痧僅有輔助治療作用,所以,如果身體確有病痛,還是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以為刮刮痧就萬事大吉,以免貽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