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後必須做好二級預防,預防心肌梗死再發。患者應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衡。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調脂藥及ACEI制劑,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定期復查。那麼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有哪些,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心肌梗塞的治療

1、 先兆

50%-81.2%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癥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和原有心絞痛加重最為突出,心絞痛發作較以前頻繁,硝酸甘油療效差,應警惕心梗的可能。

2、 癥狀

① 疼痛最先出現,多發生於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可達數小時或更長,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可伴瀕死感,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就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易被誤診;

② 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癥狀。發熱多在疼痛發生後24~48小時後出現,體溫多在38℃左右,持續約一周

; ③ 疼痛劇烈時常伴有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等胃腸道,腸脹氣亦不少見,重癥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發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時內最多見。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縮。室顫是心梗早期,特別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傳導阻滯亦較多;

⑤ 低血壓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後數小時至數日內發生,主要為心源性;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幾天發生。

預防心肌梗塞

及早識別心肌梗塞的先兆。

雖說心肌梗塞發病突然,但有50%以上的病人在心梗發生前幾周或前幾天會出現一些先兆癥狀。及早識別這些癥狀,可有效地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和發展。心肌梗塞的常見先兆癥狀有下列幾種:

近期內心絞痛發作頻繁,含服硝酸甘油類藥物無效。

近期內常在睡眠中發生心絞痛。

突然感到胸悶不適,並在活動後有心悸、氣短、呼吸困難的表現。

胸痛劇烈,並伴有惡心嘔吐、出汗、胸悶、心慌等癥狀。患者在出現上述任一癥狀後,如能立即到醫院診治,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冠心病患者如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用復方丹參滴丸、阿司匹林、卡托普利等藥物,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能積極進行降血脂、控制血壓、降血糖的治療,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因心肌梗塞的發生和發展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密切的關系。

註重心理平衡,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情緒波動會引起血管收縮,心率加快,從而使心肌發生缺血、缺氧,誘發心肌梗塞。因此,冠心病患者應盡力避免過度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不良刺激。

註意根據氣候變化,加減衣服,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資料表明,氣候急劇變化是發生心肌梗塞的重要誘因。所以中老人要註意根據氣候變化,加減衣服。

保持大便通暢,可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時,腹腔內壓力會突然升高,這可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誘發心肌梗塞。因此,中老年人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心肌梗塞的飲食如何安排

1、限制食鹽

患有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特別的註意,那就是註意食鹽的攝取量。專傢提醒,這部分患者對食鹽不能攝取過量,否則的話會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從而引起細小動脈痙攣。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同時還有可能會因此而誘發更多的疾病。而且食鹽中的鈉還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過量攝入還有可能使血容量增加。

因而嚴重的增加心臟以及血管的負擔,因此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特別的註意,每天食鹽量應少於4克。

2、低脂肪

患者的日常飲食還應該以低脂肪以及低膽固醇為主,這樣的飲食方式對患者而言十分的健康,除此之外還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所謂的低膽固醇飲食就是指少吃些高膽固醇的食物,除此之外在烹飪食用油的選擇上也要特別的註意,應該盡量選擇健康並且膽固醇含量低的油,比如像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

這些食用油中幾乎都不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因此非常有利於疾病的恢復。而地獄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應該盡量少吃,以免膽固醇攝取過量。

3、維生素

除瞭要註意低脂肪飲食之外,患有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以及飲食中還要特別的註意,那就是盡量的多吃些富含有維生素食物。尤其是一些富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這種營養物質具有增強血管彈性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防止血管出血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促進創面愈合。除瞭維生素c食物之外,還可以適當的多吃些富含有微量元素的食物,這些食物都可以保證血管健康。

生活中富含有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比如像獼猴桃、草莓、新鮮大棗、西紅柿等。

心肌梗塞患者的主要日常護理措施

1、心理治療

平時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暢愉快,應消除緊張恐懼心情,註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激 動。並避免過度勞累及受涼感冒等。因這些因素都可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2、急性期需絕對臥床休息

臥床期間應加強護理。進食、漱洗、大小便均要給予協助,盡量避免患者 增加勞力。以後可按病情逐漸增加活動量。休養環境應安靜、舒適、整潔、室溫合適。

3、避免肢體血栓形成及便秘

對於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應定期作肢體被動活動,避免肢體血栓形成。 由於臥床及環境、排便方式的改變,容易引起便秘。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過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臟 負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給些輕瀉劑或開塞露通便,便前可給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4、飲食調養

飲食宜清淡 要吃易消化、產氣少,含適量維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 的熱量和營養,少食多餐,避免因過飽而加重心臟負擔,忌煙、酒。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 、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同時正確記錄出入水量。

5、讓患者身心保持平穩

心絞痛和心肌梗塞一旦發生,首先應讓病人安靜平臥或坐著休息,不要再走動,更不要慌忙搬動病人。如給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見效而痛苦未減輕時,應觀察病人脈搏是否規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蒼白和 煩躁不安加重的情況,應安慰病人使之鎮靜,去枕平臥,有血壓表的可以測量血壓。然後可請衛生站或地 段醫院醫師出診,初步處理平穩後再轉送醫院治療。如病人發生心臟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頭叩擊,進行胸外擠壓及人工呼吸。

6、警惕不典型的發病表現

有時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癥狀很不典型,如有的病人可出現反射性牙痛, 也有的心肌梗塞先發生胃痛。遇到這種情況,務必提高警惕,凡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均不可忽視,應盡 早就醫診治。在病情平穩恢復期要防止病人過度興奮,使其保持穩定的情緒,適量的體力活動,以預防病情的反復。

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

不少老年人都因為突發心肌梗塞失去瞭寶貴的生命,這往往與患者不瞭解心肌梗塞的常識有著很大的關系。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心肌梗塞的常識,造成瞭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危害,那麼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專傢的介紹吧。

1、心臟破裂:約占致死病例3%~13%,常發生在心肌梗死後 1~2周內,好發於左心室前壁下1/3處。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彈性,心肌壞死、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釋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導致心壁破裂,心室內血液進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間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頭肌斷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導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約占梗死病例10~38%。可發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纖維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組織在心室內壓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繼發附壁血栓、心律不齊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多見於左心室。由於梗死區內膜粗糙,室壁瘤處及心室纖維性顫動時出現渦流等原因而誘發血栓形成。較小的血栓可發生機化,但多數血栓因心臟舒縮而脫落引起動脈系統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後發生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心包炎。約占心肌梗死的15%,常發生在MI後2~4天。

5、心律失常:約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傳導系統,引起傳導紊亂,有些可導致心臟急停、猝死。梗死區心肌收縮力喪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較常見原因,約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約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積>40%時,心肌收縮力極度減弱,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

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專傢提醒廣大朋友,尤其是傢裡面有老人的傢庭,一定要多瞭解心肌梗塞的常識問題,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心肌梗塞帶來的傷害,也可以及時穩病情不至於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