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幹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幹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裡,疏肝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柴胡有什麼作用和功效?請看。

柴胡制劑使用有禁忌

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透表泄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等功效。廣泛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等癥。臨床上以柴胡為主的制劑也日益增多,如正柴胡飲膠囊、柴胡滴丸、小柴胡顆粒、大柴胡顆粒、柴胡舒肝丸等。但是,柴胡制劑在使用過程中也有配伍及用藥禁忌等。

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為五羥基黃酮類,分子結構中含有多個酚羥基和5-OH、4-酮基結構,與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鋁、鈣、亞鐵、鋅、鉍、鎂等制劑(鼠李鉍鎂片、葡萄酸鈣片、硫酸亞鐵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屬離子絡合物,從而影響腸道吸收,降低療效,故忌同服。維生素C和柴胡制劑同用,可將柴胡所含的的皂甙類分解成為苷元和糖類,而影響療效的發揮。

柴胡輕清氣薄,升散而燥,故真陰虧損、肝陽上亢、口舌糜爛者忌長期大量服用;柴胡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故低血壓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長期應用該制劑;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此外,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征者、抑鬱癥者及嬰幼兒、老年人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柴胡的作用與功效

解熱

柴胡有解熱止痛的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酵牛奶、酵母等所致發熱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使動物正常體溫下降。

鎮靜

柴胡還有鎮靜的作用,用於內熱煩躁引起的失眠多夢有一定的作用。

鎮咳

柴胡對中樞興奮藥有拮抗作用,因此對咳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抗病毒

柴胡對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Ⅰ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皰疹病毒也有效果。

促進免疫功能

柴胡能使吞噬功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功能增強。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提高淋巴細胞轉核率。

疏散退熱

柴胡還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有很好的療效。

柴胡做法指導

1、解熱生用量宜大,升陽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鬱宜醋炒,陰虛骨蒸宜鱉血炒。

2、大葉柴胡的幹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3、柴胡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

5、對瘧疾癥,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用。

6. 見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鬱金等藥同用。

關於柴胡的種類劃分

1、北柴胡

特點: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2、南柴胡

特點:根莖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緊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3、大葉柴胡

特點:葉較寬,長圓形或廣披針形,小傘梗細如絲狀。比小總苞長3-4倍。生於林內及灌木叢中。

4、狹葉柴胡

特點:主根多單生,棕紅色或紅褐色;莖基部常被棕紅色或黑棕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7cm,寬2~6 mm,有5~7條平行脈;復傘形花序多數;總苞片1~3, 條形,傘幅5~13,小總苞片4~6,花梗6~15;雙懸果棱粗而鈍。

柴胡的副作用有哪些

柴胡的功效與副作用介紹:

柴胡中含的粗皂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柴胡揮發油能引發心率減慢,脈搏細弱。

【柴胡的副作用】

(1)口服柴胡制劑後可有倦怠、嗜睡、食欲減退、腹脹等。

(2)柴胡註射液肌註或靜滴可致變態反應:主要有過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腫等。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心悸、大汗淋漓、四肢發涼、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發紺、兩眼酸脹、腹痛、腹瀉、左面頰部見褐色斑塊、周圍微紅、瘙癢及全身有淡紅色的大小不等的風團。嚴重時脈搏細弱、體溫驟降、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以及溶血反應,個別患者有意識喪失,甚至心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