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自身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從母體從帶出來的抗體也會因各種因素逐漸減少,因此寶寶自出生開始,就需要進行疫苗接種。接種疫苗後的寶寶患這些傳染病的幾率是小之又小。那麼寶寶疫苗接種註意事項有哪些?爸爸媽媽又該如何根據寶寶疫苗接種流程給寶寶安排接種疫苗?一起來瞭解下。

寶寶疫苗接種註意事項

1、帶好證件。

接種疫苗時,爸媽需要帶上《兒童預防接種證》。這是寶寶接種疫苗的身份證明。當以後您為寶寶在辦理入托、入學時都需要查驗。

2、和醫生好好談談。

如果有什麼禁忌癥和慎用癥,讓醫生準確地知道,以便保護好寶寶的安全,防止寶寶對某種物質過敏,誤打疫苗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3、給寶寶洗澡。

準備接種前一天給寶寶洗澡,把身上的臟東西都洗掉。接種疫苗的當天,最好給寶寶穿清潔寬松的棉質衣服,便於醫生施種。

4、特殊情況需暫緩接種。

如果小寶寶有不適,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濕疹、免疫缺陷病、皮膚敏感者等需要暫緩接種。

5、及時按住針口。

接種註射疫苗後應當用棉簽按住針眼幾分鐘,不出血時方可拿開棉簽,不可揉搓接種部位。

6、接種疫苗後休息30分鐘再離開。

寶寶接種完疫苗以後不要馬上回傢,要在接種場所休息三十分鐘左右,如果寶寶出現高熱和其他不良反應, 可以及時請醫生診治。

7、多休息多喝水。

接種後讓寶寶適當休息,多喝水,註意保暖,防止觸發其它疾病。

8、接種疫苗後當天不要洗澡。

接種疫苗的當天不要給寶寶洗澡,但要保證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局部感染。

9、不同疫苗的註意事項。

口服脊灰疫苗後半小時內不能進食任何溫、熱的食物或飲品。接種百白破疫苗後若接種部位出現硬結,可在接種後第二天開始進行熱敷以幫助硬結消退。

10、接種疫苗後會有輕微反應。

接種疫苗後如果寶寶出現輕微發熱、食欲不振、煩躁、哭鬧的現象,不必擔心,這些反應一般幾天內會自動消失。但如果反應強烈且持續時間長,就應該立刻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寶寶接種疫苗後,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可能會發生。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如果出現低燒、頭痛、輕度腹瀉、偶爾有皮疹,往往在2-3天內可自行消失,是正常的反應,不用擔心。但如果出現的是過敏性皮疹、過敏性紫癜、過敏性休克和暈厥等癥狀,被稱為疫苗接種異常反應,需要采取緊急對癥處理措施。

1、過敏性皮疹

過敏性皮疹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蕁麻疹、皮疹大小不等、呈淡紅或深色皮疹。一般在寶寶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

2、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皮疹或出血點,大小不一,伴有關節發熱、腫、痛,有時出現消化道過敏癥狀。一般在寶寶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

3、過敏性休克

過敏性休克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出現休克體征。一般註射後幾分鐘即出現。

4、暈厥

暈厥的主要癥狀為輕者心慌、虛弱、四肢發冷、惡心欲吐,短時可恢復;重者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冷汗、四肢冰涼、甚至昏迷。

為瞭減少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必須規范預防接種服務。

首先,接種工作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註意事項;同時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

其次,接種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免疫程序或接種方案,按照規定接種操作要求實施接種,確保接種疫苗、接種對象、接種部位、途徑、劑量等完全正確。

第三,接種完成後,應按照要求留觀半小時,一旦發現可疑反應及時處理;懷疑為異常反應的,應及時跟醫務人員反映。

疫苗接種時間表

寶寶從出生後至12歲,都要進行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將疫苗制劑接種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技術,使接受方獲得抵抗某一特定或與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制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註射者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種的種類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種時間表,具體疫苗接種時間為:

1、一類疫苗

出生24小時內:乙肝疫苗—第一針;卡介苗—初種;

1月齡:乙肝疫苗—第二針;

2月齡: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一針;

3月齡: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二針;百白破疫苗—第一針;

4月齡:脊髓灰質炎糖丸—第三針;百白破疫苗—第二針;

6月齡:百白破疫苗—第三針;乙肝疫苗—第三針;A群流腦疫苗第一針;

8月齡:麻疹疫苗—第一針;

9月齡:A群流腦疫苗—第二針;

1歲:乙腦疫苗—初種;

1.5至2歲:百白破疫苗—加強;脊髓灰質炎糖丸—部分加強;乙腦疫苗—加強;甲肝疫苗;

3歲:A群流腦疫苗—第三針(也可用A+C群流腦疫苗)

4歲:脊髓灰質炎疫苗—加強針;

6歲:麻疹疫苗—加強針;白破二聯疫苗—加強針;乙腦疫苗—第三針;A群流腦疫苗—第四針;

12歲:卡介苗—加強針。

新生兒從出生到18個月齡之內,是接種疫苗的“密集期”,在這期間,傢長平均每隔一個月就要帶自己的孩子去相關單位接種一次疫苗。6周歲之前,兒童需要註射的計劃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2、二類疫苗

A+C群流腦疫苗:3周歲註射1針次,6、9周歲各加強一針。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程序同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風疫苗:1.5-2周歲註射一針,基礎免疫後4年加強1針。

甲肝減毒活疫苗或甲肝滅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接種時間是2歲時註射1針,4年後加強1針。滅活疫苗1-16歲接種2針,間隔6個月,16歲以上接種1針。

水痘疫苗:1-12歲接種1針次。

B型流感嗜血桿菌苗:2、4、6月齡各註射一次,12月齡以上接種一針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歲每年註射2針,間隔1個月。3周歲以上每年接種1次即可。

為什麼寶寶要接種疫苗

寶寶自出生後,自身帶有一定的抗體,這是從母體中帶出來的。這種抗體會在寶寶出生後的6個月內幫助寶寶預防一些傳染病的發生,起到暫時性免疫的作用。

但是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環境因素以及喂養的食物,都會影響到寶寶體內的抗體,使得寶寶對外界疾病的抵抗力也越發減弱。而一些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如乙肝、脊髓灰質炎,對人體的危害是極大的,如果寶寶患上這些疾病,即便治愈瞭也是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癥。

接種疫苗的最大的作用就在於幫助寶寶產生抗體,使得病菌在浸入身體後自動產生相應的抗體來抵禦病菌,避免寶寶感染到這些疾病。當寶寶免疫後患上該疾病,病情也不會太過嚴重,治療後也不會給寶寶健康造成威脅。

寶寶接種疫苗後要怎麼護理

在給寶寶進行疫苗接種後,寶寶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接種部位的疼痛和紅腫,這種情況一般會持續1-2天,爸爸媽媽們無需太過在意。如果寶寶出現下面這些反應時,就要特別註意瞭。

1、輕度到中度的發熱,部分可伴有頭暈、惡心、乏力等。這時候爸爸媽媽們需要註意時刻監測寶寶的體溫,當體溫超過38℃時需用藥物退熱,同時註意給寶寶多喝水,以及保暖。

2、輕度皮疹。在接種後數小時或數日內身體局部有可能出現皮疹現象,一般2天後會自行緩解,如癥狀沒有明顯改善,可由醫生進行對癥治療。

3、如果有嚴重的過敏反應、高燒或異常的頭痛時,就需要特別註意瞭。這些反應無論是註射任何疫苗都不該有的現象,需及時咨詢有關醫生。

4、打預防針後,要讓寶寶多喝溫開水;飲食照常,不必忌口,可適當增加魚、蛋、瘦肉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

5、註射疫苗當天不要洗澡,不要進行劇烈運動,註射部位保持皮膚清潔,不要讓他抓到。

6、註意觀察,如果反應加重,出現高燒不退、紅腫不消、活動力減弱、食欲降低等,應請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