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常見病中,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多發病。孩子腹瀉的原因以感染最為常見。另外,小兒胃腸功能不完善,對母乳或某些食物過敏,也會引起腹瀉。寶寶腹瀉不能亂用藥,對於小兒腹瀉,我們如何才能預防及護理呢?防治嬰兒腹瀉又有那些方法呢?小編為你介紹。

寶寶腹瀉怎麼辦

1、母乳喂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應註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母乳喂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2、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3、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傢中,傢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4、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添加輔食時,要註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隻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2至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至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5、註意飲食質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註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6、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註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7、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寶寶腹瀉不能亂用藥

痢特靈,主要用來治療由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細菌性腸炎等疾病。由此,人們也常常從字面上認為痢特靈是治療痢疾拉肚子的靈藥。

嬰兒腹瀉是嬰兒常發生的一種病癥,發病率較高,一般為單純性腹瀉,多為消化不良所致。當嬰兒的胃腸功能受外界影響,受涼、受熱、生活料理不當或乳母的飲食失調等影響時,往往引起嬰兒消化功能紊亂。或當母乳不足,喂牛奶或代乳品過量、濃度不當及乳母生病繼續給嬰兒喂乳時,也能引起嬰兒腸道不適,發生嘔吐、腹瀉。

對於嬰兒腹瀉的治療,首先要查明病因。如果不是因為喂養不當造成的,可以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如鞣酸蛋白、堿式碳酸鉍等,腹瀉嬰兒使用這些藥物後,能很快止瀉。采取傳統的敷臍療法,即將多味中藥研末後裝入小佈袋敷於嬰兒肚臍上,療效也很理想。如果嬰兒腹瀉是由於腸道異常發酵而引起,則可以應用乳酶生來治療,通過乳酸菌的作用,抑制腸道異常菌群,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由於嬰兒腹瀉多數是單純性腹瀉,用治療細菌性腹瀉的痢特靈不但起不到預期治療效果,反而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

嬰幼兒腹瀉病的臨床表現

1.消化道癥狀

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量增加,性質改變,便次每日3次以上,甚至10~20次/d,呈稀便、糊狀便、水樣便,少數患兒粘液膿血便。判斷腹瀉時糞便的硬度比次數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瀉。人乳喂養兒每天排便2~4次旱糊狀,也不是腹瀉。惡心、嘔吐是常見的伴發癥狀,嚴重者嘔吐咖啡樣物,其他,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嚴重者拒食。

2.全身癥狀

病情嚴重者全身癥狀明顯,大多數有發熱,體溫38~40℃,少數高達40℃以上,煩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驚厥、甚至昏迷。隨著全身癥狀加重,可引起神經系統、心、肝、腎功能失調。

3.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主要為脫水及代謝性酸中毒,有時還有低鉀血癥,低鈣血癥。

(1)脫水:一般表現為體重減輕,口渴不安,皮膚蒼白或蒼灰、彈性差,前鹵和眼眶凹陷,粘膜幹燥,眼淚減少,尿量減少。嚴重者可導致循環障礙。按脫水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1)輕度脫水:3%~5%體重或相當於30—50 ml/kg液體丟失,表現為精神稍差,煩躁,皮膚幹燥,眼窩、前囟稍凹陷,尿量稍減少。

(2)中度脫水:5%-10%體重或相當於50—100 ml/kg液體丟失,表現為精神委靡,幹燥,彈性差,眼窩、前囟明顯凹陷,哭時淚少,口唇幹燥,肢端冷,尿少。

(3)重度脫水:超過10%體重或相當於100~120 ml/kg液體丟失,表現為精神極度委靡,表情冷漠,昏迷,休克,尿少甚至無尿。

(2)代謝性酸中毒:脫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謝性酸中毒。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長呈嘆息狀,口唇櫻紅,嚴重者意識不清、新生兒及小嬰兒呼吸代償功能差,呼吸節律改變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嗜睡、面色蒼白、拒食、衰弱等,應註意早期發現。

(3)低鉀血癥:病程在1周以上時低鉀血癥相繼出現。營養不良者出現較早且較重。在脫水未糾正前,因血液濃縮、尿少,血鉀濃度可維持正常,此時很少出現低鉀血癥。輸入不含鉀的液體後,隨著血液被稀釋,才逐漸出現。血清鉀低於3. 5mmol/L以下,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減低,腹脹,腸蠕動減弱或消失,心音低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嚴重者昏迷、腸麻痹、呼吸肌麻痹、心率減慢、心律不齊、心尖部收縮期雜音,可危及生命。心電圖表現ST段下移,T波壓低、平坦、雙相、倒置,出現U波,P-R間期和Q-T間期延長。

(4)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在脫水與酸中毒糾正後可出現低鈣血癥。表現煩躁,手足搐搦或驚厥。原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更易出現,少數患兒可出現低鎂血癥,表現為手足震顫,舞蹈病樣不隨意運動,易受刺激,煩躁不安。嚴重者可發生驚厥。

嬰兒腹瀉可以吃什麼

1、傷食型:寶寶肚子脹,腹瀉前哭鬧不安的表現,大便酸臭味且有奶瓣,食欲不好,有些寶寶還有口臭。這種是秋季腹瀉並伴有消化不良的寶寶。

食療方:

蘋果湯:取一個洗幹凈的蘋果,連皮切成小塊,加250ml水和少許食鹽,一起放鍋裡煮,待水溫後給寶寶當水喝。

2、風寒型:寶寶大便稀,很多泡泡,顏色比較淡,寶寶有腸鳴聲、肚子痛,或伴有發熱。這種是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1)薑茶飲:取生薑10g、茶葉3g,一起加入適量水煮沸,加一點紅糖,給寶寶當水喝。

(2)糯米蒼白術粥:取糯米30g、白術12g、蒼術6g。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術及蒼術放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這些汁加入糯米煮粥給寶寶吃。

3、濕熱型:寶寶大便呈蛋花湯樣,有少量黏液。這是秋季腹瀉最常見類型。

食療方:

(1)烏梅葛根湯:取烏梅10個、葛根10g,加250ml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20分鐘,濾去渣後加少量紅糖,給寶寶分幾次喝。

(2)陳皮紅棗湯:取12個炒成微焦的幹紅棗、陳皮10g,一起加水煮15分鐘,水涼瞭給寶寶喝。

4、脾虛型:寶寶腹瀉時間比較久,食欲減少,面色萎黃,大便有奶瓣。常見於秋季腹瀉後期不愈的寶寶。

食療方:

(1)胡蘿卜湯:取250g新鮮胡蘿卜,洗幹凈,連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給寶寶喝湯。

(2)扁豆薏米仁山藥粥:取扁豆、山藥、薏米仁、粳米各50g、60g、30g、50g。將扁豆炒熟,與山藥、粳米、薏米仁、少量鹽一起煮成粥給寶寶吃。

中醫推拿治療腹瀉

1、治療原則:調和脾胃,化濕止瀉。

2、手法處方:推脾經,推大腸,運內八卦,摩腹,揉臍,推上七節骨,揉龜尾。

3、方義:推脾經,推大腸,揉臍,摩腹——調和脾胃,助運化濕。運內八卦——調中理氣,並能起調和及加強其他手法的作用。推上七節骨,揉龜尾——調中止瀉。

4、 加減治療

⑴ 、傷食型:加揉板門,揉中脘,揉天樞,推脾經用補法,推大腸用清法以健脾消食,調腑止瀉。

⑵ 、寒濕型:加推三關,揉外勞宮,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以健脾化濕,溫中止瀉。

⑶ 、濕熱型(包括暑濕瀉):加清小腸,退六腑,揉天樞,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瀉法以清熱化濕,調腑止瀉。

⑷ 、脾虛型:加推三關,捏脊,按揉足三裡,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以健脾益氣,固腸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