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大傢的工作都非常的忙碌那麼由於工作忙碌可能都沒有太多的時間花在鍛煉身體以及飲食的保健之上。由於現在很多的工作人員經常到外面吃飯那麼一些不幹凈衛生的飲食對身體健康傷害可是非常大的,所以特別是在生活中患有肝病的朋友,我們一定要懂得一些好的治療方法才行。今天就為大傢詳細的來介紹幾種,最新的肝病飲食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肝病

疏肝宜柔

肝為剛臟,肝體宜柔,肝用宜疏。彭勃認為,慢性肝病多兼有氣鬱之證,治療用藥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氣血調和。一要防止疏泄太過,以免有損肝體,一要避免養陰礙胃。同時彭勃還認為在一張處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藥,取藥應輕疏柔和而不傷陰,常用者有鬱金、合歡花、綠萼梅、生麥芽等。其中生麥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藥性平和,為常用之品。疏肝湯劑若久服,藥方不宜過大,藥量不宜過多,更須註意柴胡升散之性。

健脾宜早

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應註重調理中州,自始至終註意顧護脾胃。這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肝病治療應將顧護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選用黨參、砂仁、山藥、扁豆等益氣升陽、醒脾健中。

中國自古就有對中藥的研究,就是靠著中醫的顯著成果逐漸發展成今天的,中醫治療肝病具有西醫不能達到的療效,另外為瞭預防肝病的發展,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煙酒的攝入,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杜絕肝病的再次發生。

治療肝病的竅門你掌握瞭嗎

肝病患者可以吃牛奶

肝病患者飲食總的原則是:綜合營養,合理搭配,防止偏食。肝病患者每日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葷素相間,盡可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避免養成偏食的不良習慣。每天堅持喝一杯牛奶,吃一個雞蛋、二到三兩精瘦肉(豬、牛、羊、雞、魚肉均可),一塊豆腐,每天兩種蔬菜(扁豆、菠菜、油菜、芹菜、黃瓜、香菇、木耳等任選)交換搭配,吃兩個水果(蘋果、梨、桃、香蕉等不限)。盡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鍋、海鮮發物、油炸油煎、動物內臟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同時,要禁酒戒煙。在飲食上宜食用一些酸性的蔬菜和水果,例如山楂、杏肉、酸棗、西紅柿等。另外,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含有較為豐富的多糖類物質,對於加強肝病病人機體免疫功能十分有益。綠色食品是保肝養肝的最佳選擇,對於新鮮的蔬菜,患者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湯,每日交換食用。

肝病患者還應根據自己病情的輕重緩急,遵循個性化的飲食原則。例如肝硬化患者,飲食以軟、涼、易消化食物為主,例如饅頭、面條、面片、雞蛋湯、火腿腸等,杜絕食用過硬、過熱食品,防止上火、便秘,杜絕食用油炸食物、過硬食品(如烙餅、蘿卜等)以及帶刺食品(如鯉魚、鯽魚、草魚等芒刺較多),因為帶刺食品很可能劃傷患者曲張的胃底和食道靜脈,造成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切忌短期內大量食用高蛋白質食物,以防血氨濃度急劇上升,造成肝昏迷。除瞭應註意以上事項外,已經出現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應避免進食生硬、粗纖維、煎炸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飯不宜過急過快。保持大便通暢,不宜過於用力,以防發生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病人還應註意控制高蛋白飲食,以防出現肝性腦病。

得瞭肝病要註意什麼

得瞭肝病的人,無論在生活中飲食方面都要格外的重視,為瞭能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定要時刻做到保肝護肝的準備,才能使身體更加健康。 今天讓我為大傢分享得瞭肝病後要註意什麼。

1避免接觸乙肝病毒,不要讓病毒乘虛而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口腔、腸道、消化道方面不要受到任何的損傷,可能適當的喝一些蜂蜜水,有滋養的作用。

2不要飲酒。特別得瞭肝病以後更不能飲酒,經常飲酒容易得酒精肝,還能加重肝臟的負擔,容易發生病變。

3合理搭配營養,不要營養過剩,也不要營養缺乏,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營養性肝腫大和脂肪肝的形成,不新鮮的食物千萬不要吃。

4不要隨便吃藥,藥物對肝臟的刺激是最大的,除非必需要吃的藥,那也要盡量縮短用藥療程。

出現肝病的一些癥狀

最近,由於生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肝病的發病率逐漸的上升,肝病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我們要及時的治療,那麼,當我們得瞭肝病時都有什麼癥狀呢?

1胸悶是一個經常會出現的情況,當得瞭肝病的時候,在肝的部位就會出現一陣一陣的抽搐感,悶痛的感覺會慢慢的從胸部開始疼痛,逐漸的向著身後延伸,並且越來越疼痛。

2過上一段的時間之後就會發現,很多人開始出現感冒,發熱等一系列並發的小癥狀,這是由於肝的病變,一些病菌在血液中流淌,慢慢的感染其他的部位導致的。

3在到嚴重的程度之後,患有肝病的人就會發現自己會經常的出現乏力,腿腳無力的一些癥狀,而且,肝病的患者還會惡心,嘔吐,出現吃不進飯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是就應該趕緊看病瞭。

註意事項:肝病是導致人們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所以,當自己的肝部出現不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治療。

肝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是一種RNA病毒,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徑約27nm的球形顆粒,由32個殼微粒組成對稱20面體核衣殼,內含線型單股RNA。HAV具有4個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與VP3為構成病毒殼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誘生中和抗體。HAV在體外抵抗力較強,在-20℃條件下保存數年,其傳染性不變,能耐受56℃30分鐘的溫度及PH3的酸度;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一種DNA病毒,屬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徑42nm的球形顆粒。又名Dane顆粒,有外殼和核心兩部分。外殼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徑27nm,含有部分雙鏈,部分單鏈的環狀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HBVDNA的基因組約含3200個堿基對。長鏈的長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處為DAN聚合酶;短鏈的長度不定。當HVB復制時,內源性DNA聚合酶修補短鏈,使之成為完整的雙鏈結構,然後進行轉錄。HBV DNA的長鏈有4個開放性讀框(ORF),即S區、C區、P區和X區。S區包括前S1前S2和S區基因,編碼前S1、前S2和S三種外殼蛋白;C區以包括前C區,C區基因編碼HBcAg蛋白,前C區編碼一個信號肽,在組裝和分泌病毒顆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編碼DNA聚合酶;X基因的產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HBVDNA的短鏈不含開放讀框,因此不能編碼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顯微鏡的觀察下可查見3種顆粒:①直徑22nm的小球形顆粒;②管狀顆粒,長約100~700nm,寬約22nm;③直徑為42nm的大球形顆粒。小球形顆粒。小球形顆粒及管狀顆粒均為過剩的病毒外殼,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顆粒即病毒顆粒,有實心與空心兩種,空心顆粒缺乏核酸。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HBsAg存在於病毒顆粒的外殼以及小球形顆粒和管狀顆粒。於感染後2-12周,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前,即可由血內測到,一般持續4~12周,至恢復期消失,但感染持續者可長期存在。HBsAg無感染性而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抗-HBs。在HBsAg自血中消失後不久或數星期或數月,可自血中測到抗—HBs,抗HBs出現後其滴度逐漸上升,並可持續存在多年。抗-HBs對同型感染具有保護作用。近期感染者所產生的抗-HBs屬IgM,而長期存在血中的為抗-HBsIgG。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

HBcAg主要存在於受染的肝細胞核內,復制後被釋至胞漿中,由胞漿中形成的HBsAg包裹,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後釋放入血。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遊離的HBcAg。血中的Dane顆粒經去垢劑處理後可以查到其核心部分的HBcAg和DNA聚合酶。

HBVDNA聚合酶 存在於Dane顆粒核心內,是一種依賴於DNA的DNA聚合酶,其功能與修補及延伸雙鏈DNA的短鏈有關。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常伴有HBV增殖。在急性乙肝的潛伏期內,血清ALT升高之前,血清DNA聚合酶活力即已升高,因此,DNA聚合酶活力測定具有早期診斷意義。急性肝炎患者在發病1個月後若HBVDNA聚合酶活力仍持續升高,是肝炎轉為慢性的征兆。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體-(HBe)

HBeAg是以隱蔽形式存在HBV核心中的一種可溶性蛋白,其編碼基因相互重疊,是HBcAg的亞成分。在感染HBV後,HBeAg可與HBsAg同時或稍後出現於血中,其消失則稍早於HBsAg。HBsAg僅存在於HBsAg陽性者的血液中,通常伴有肝內HBVDNA的復制,血中存在較多Dane顆粒和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因此,HBeAg陽性是病毒活動性復制的重要指標,傳染性高。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一種具有脂質外殼的RNA病毒,直徑50-60nm,其基因組為10kb單鏈RNA分子。HCV的基因編碼區可分為結構區與非結構區兩部分,其非結構區易發生變異。HCV與HBV及HDV無同源性,可能是黃病毒屬中分化出來的一種新病毒。本病毒經加熱100℃10分鐘或60℃10小時或甲醛1:100037℃96小時可滅活。HCV細胞培養尚未成功,但HCV克隆已獲成功。HCV感染者血中的HCV濃度極低,抗體反應弱而晚,血清抗-HCV在感染後平均18周陽轉,至肝功能恢復正常時消退,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續多年。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種缺陷的嗜肝單鏈RNA病毒,需要HBV的輔助才能進行復制,因此HDV現HBV同時或重疊感染。HDV是直徑35-37nm的小園球狀顆粒,其外殼為HBsAg,內部由HDAg和一個1.7kb的RNA分子組成。HDAg具有較好的抗原特異性。感染HDV後,血液中可出現抗-HD。前已知HDV隻有一個血清型。HDV有高度的傳染性,及很強的致病力。HDV感染可直接造成肝細胞損害,實驗動物中黑猩猩和美洲旱獺可受染,中國已建立東方旱獺HDV感染實驗動物模型。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為直徑27-34nm的小RNA病毒。在氯化銫中不穩定,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數為183S。HEV對氯仿敏感,在4℃或—20℃下易被破壞,在鎂或錳離子存在下可保持其完整性,在鹼性環境中較穩定。HEV存在於替伏末期及發病初期的患者糞便中。實驗動物中恒河猴易感,國產獼猴感染已獲成功。

(六)庚型肝炎病毒(HGV)

庚型肝炎病毒[5](HepatitisG Virus, HGV)

1967年,DEINHARDT等人發現采自一名黃疸患者的血清標本接種狷猴(tamarin)後,可使狷猴發生肝炎,並可在狷猴中傳代感染,因此根據患者名字的字首將這種致病因子命名為GB因子。1995年,美國科學傢從接種GB因子的狷猴體內獲得瞭2個與黃病毒相關的基因序列,命名為GBV-A和GBV-B。隨後,又從一名非甲~戊型肝炎患者體內擴增出人GBV核酸序列,命名為GBV-C。幾乎與此同時,美國另一實驗室科研人員也從一名輸血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發現相似的基因序列,稱為HGV。進一步的研究表明,HGV的基因序列與GBV-C有很高的同源性,兩者NS3區核苷酸的同源性為85%,氨基酸同源性達100%,因此確定兩者為同種病毒的不同分離株,故將其統稱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 Virus, H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