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患有頸椎病的白領群體的逐漸龐大,網上流傳的各種防止頸椎病的保健操、頸椎操也越來越受到頸椎患者的青睞。對此,養生之道網認為頸椎病患者應當根據病種的不同以及病情的輕重來選擇治療方法,別一味依靠每日做“頸椎操”。平時多做俯臥運動可鍛煉頸部肌肉,防止頸椎疾病。

頸椎病類型

第一類屬於頸部肌肉疲勞型,發病原因多是由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久坐少動,或者長時間姿勢不當引起的頸部肌肉疲勞和緊張。

第二類屬於韌帶損傷型,是頸部韌帶受到外力拉扯而導致損傷,這種情況下患者會感覺頸部某個部位如刀割般疼痛。

第三類屬於椎間盤疾病,包括椎間 盤 勞損、老化或者退行性病變。椎間盤相當於一個微動關節,是由透明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分佈在脊椎骨間。如果長期姿勢不當或者受到外力拉扯,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脫出,壓迫頸椎神經,就會患上此病。患椎間盤疾病的病人通常感覺疼痛源比較深入,范圍大,疼痛呈放射狀。

第四類屬於頸椎骨勞損,這是最嚴重的類型,屬於骨頭性病損,嚴重者是需要施行手術治療的。

常做俯臥起坐可有效預防頸椎病

別隨意選擇網絡上流傳的“頸椎操” ,“頸部除瞭支撐和轉動,並沒有承擔其他的運動功能,所以人類的頸部肌肉是比較纖弱的,尤其是不適合過強鍛煉和一些猛烈性的動作。所以,網上有些頸椎操教人猛烈地甩頭來增加靈活性,比如甩頭操,或者太頻繁地轉動頭部,比如360度轉頭,或者大幅度動動頭部,比如米字操,都是非常不恰當的。”

現在很多人希望通過練瑜伽來緩解頸椎問題,但頸椎病患者練瑜伽也是需要特別註意的,輕柔型、緩慢型的動作的確可以幫助放松頸部肌肉,但不能太大幅度地拉伸頸部,要註意自己的極限所在,一不留神會使本來有損傷的頸肌雪上加霜。

建議:利用欄桿桌子等進行俯臥撐練習,“要防治輕度頸椎疾病,首先要做好日常保健,例如及時改變長期伏案、長期抬頭或躺、半臥在床上閱讀的習慣。”另外,患者也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能情況選擇保健方式。體能較強的、年輕力壯的患者可以選擇俯臥撐、蛙泳等運動來強化頸部肌肉;體能較弱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半俯臥撐,即利用欄桿、桌子等物件進行45度至60度的俯臥撐練習。

辦公室白領如何預防頸椎病

活動頸部 應在工作1-2小時候,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前後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已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準。使得頸椎關節疲勞得到緩解。

抬頭望遠 當長時間近距離刊物,尤其是出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酒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鐘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睡眠方式: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枕頭:中央應 略凹進,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不要懸空。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

避免損傷:避免和減少急性頸椎損傷,如避免猛抬重物、緊急剎車等。

防寒防濕: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時受風寒侵襲。頸椎病患者常與風寒、潮濕等季節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血液循環。冬季外出應戴圍巾或穿高領毛衫等,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預防感染:積極治療頸部感染和其他頸部疾病。

頸椎病患者請註意

1.患者低頭屈頸長時間工作,頸後椎旁肌肉因持續緊張而容易疲勞,頸椎關節亦會勞損。所以伏案不宜過久,最好一兩小時便休息一下,或變換一下體位或動作。

2.患者在用腦子時可以手支撐下頦,對頸椎病患者來說無疑是個好習慣,可以減輕頸肌的負擔,避免頸肌過勞。頸椎病如果椎動脈受壓會引起腦缺血而產生暈眩,頭後仰動作時會增加壓迫,故每抬頭望天花板時便暈眩,應註意避免這個動作。

3.晚上睡高枕亦使頸椎屈曲,長年如此,會增加頸椎勞損。看書時自然要低頭對著書本,如果把書用支架斜放,頭可以略為抬起,不必長時間屈頸。

4.患者的頸椎壓迫到神經根會導致從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無力,做頸部牽引可以擴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根的壓迫,癥狀自然會緩解,頸椎病患者應多做頸部功能鍛煉,尤其是伸頸動作,一方面可使頸椎關節保持一定的活動范圍,避免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頸部肌肉發達,增加支撐力,避免勞損萎縮。

5.患者在早上嗽口時順便活動一下脖子,是一舉兩得的事。為著避免頸肌長時間因支撐頭顱而產生疲勞,休息時多躺靠背椅,使頸肌放松,亦是避免勞損的一法。由於椎間盤變性變窄,頸椎小關節松弛,有時會在某個位置卡住瞭,即發生瞭移位,此時會有頸痛、活動不靈、容易疲勞,甚至引起暈眩、頭痛等癥狀。用推拿、牽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復位,癥狀便緩解。沒有就醫時,亦可以俯臥靠近床邊,使頭自然下垂到床沿外,利用頭顱本身的重量自行牽引,有時也能復位。不過年紀大,有高血壓者忌用;沒有人在旁也不可擅用此法。

頸椎病的物理治療

1.消炎、消腫與止痛

(1)超短波療法、短波療法

這類高頻電療有明顯的改善血液循環作用,劑量得當,可以加強組織的供氧和營養,減少滲出,促進致炎、致痛物質的排出,利於充血的消退、水腫的吸收,即消炎消腫作用顯著。

(2)幹擾電流療法、間動電流療法、超刺激電流療法及低頻調制的脈沖中頻電流療法這類中、低頻電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淋巴回流,因而可以消炎、消腫。

(3)紫外線療法

紫外線照射引起的紅斑反應,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營養和代謝狀況,使病理炎必和致痛性化學介質的清除加強,水腫滲出易於消散。紫外線療法的抗炎作用是在一定劑量紫外線照射的基礎上發生的,因此,適當的劑量是促進炎癥、水腫消退的關鍵。

(4)磁療

磁場能夠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強,促進滲出物吸收,對水腫或血腫的消退作用明顯。可以酌情選用磁片貼敷、交變電磁療、旋磁療或頻脈沖磁療,應註意磁場強度的高低,以防副作用。

2.緩解疼痛

除上述消炎消腫止痛的物理治療方法外,還可以應用鎮痛麻醉藥物做直流電導入,如奴弗止因、利多卡因導入,有明顯的止痛作用。

3.緩解肌肉痙攣和降低纖維結締組織張力

(1)短波療法、微波療法、分米波療法

這類高頻電療的溫熱效應較深而且明顯,能夠降低骨骼肌、胃腸平滑肌及纖維結締組織的張力,緩解肌肉痙攣,使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伸展性增大。

(2)紅外線療法、蠟療

紅外線療法的熱作用淺,主要在皮膚的淺層,但是通過神經反射和體液機制可使肌肉和皮下組織升溫,因此具有明顯的緩解痙攣和降低纖維結締組織張力醫

蠟療的溫熱作用與其機械壓迫作用相伴隨,可以緩解肌肉痙攣。

(3)水療 利用熱水浴或旋渦浴的溫熱刺激或機械沖擊作用,可以降低肌肉張力,緩解痙攣。

4.松解粘連和軟化瘢痕

(1)超聲波療法

超聲波是一種機械振動波,對局部組織細胞有微細按摩作用、繼發熱作用及理化作用,從而增強半透膜的彌散過程,加強滲透,改善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使堅硬的結締組織伸展、變長、軟化瘢痕,松解粘連,緩解攣縮。

(2)直流電碘離子透入法 利用有極直流電和碘的作用,使水分向瘢痕、粘連組織集中,可使組織蛋白吸水,易於溶解膨脹變軟,使瘢痕軟化,粘連松解。

(3)音頻電療

音頻電流可以刺激粘連的纖維組織,包括神經纖維、肌纖維及結締組織等,使其活動而逐漸松解,同時音頻電流能夠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其營養、代謝,因而使粘連松解、瘢痕軟化。

5.促進神經、肌肉和關節運動功能恢復

(1)低、中頻脈沖電刺激療法適當的低頻脈沖或中頻脈沖電刺激病變的神經、肌肉,可使之興奮,發生收縮反應,這種刺激所致的節律性收縮運動,可以促進病區醫`學教育

網搜集整理的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營養,減少肌中蛋白消耗,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發生電解質、酶系統及收縮物質的破壞,抑制肌肉纖維化,防止肌纖維變短、變厚和硬化,延緩肌肉萎縮。同時,電刺激肌肉,可以鍛煉肌肉,增強肌力,矯治脊柱畸形等。低、中頻脈沖電流的種類很多,應根據神經、肌肉病變的性質,選擇針對性強的治療電流。

①防治廢用性肌萎縮 應選擇感應電或新感應電。這種電流可以防止神經失用時的肌萎縮治療制動術後的廢用性肌萎縮,防止反射性抑制引起的肌萎縮。

②治療肌肉遲緩性麻痹

A.三角波低頻脈沖電療法

這種電流能夠選擇性刺激病變的肌肉而不影響鄰近的正常肌肉,而且隻引起病肌的運動效應而不刺激感覺神經。因此,這種電療可使癱瘓肌作節律性運動,促其恢復,即所謂電體操療法。

B.低頻調制的中頻電療法 這種電流對皮膚的刺激較小,不易引起疼痛,病人容易耐受,作用深,適於病肌位置較深或皮膚對低頻電刺激耐受欠佳的病人。

C.幹擾電療法

屬於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是兩路電流在體內交叉形成幹擾場,即“內生”的脈沖中頻電流,因此作用較深,可能通過差頻的選擇,產生運動閾電流,醫`學教育網

搜集整理興奮神經肌肉組織,引起肌肉收縮,促其功能恢復。

③治療肌肉痙攣性麻痹

A.痙攣肌及其對抗肌的交替電刺激療法

以兩路方波低頻脈沖電流交替刺激痙攣肌及其對抗肌,通過痙攣肌的強烈收縮後的反射性抑制和對抗肌強烈收縮對痙攣肌的反射性抑制,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防治肌肉萎縮,促進功能恢復。

B.對抗肌的電刺激療法 以低頻或中頻脈沖電流或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刺激痙攣肌的對抗肌,使其強收縮,抑制痙攣肌,緩解肌痙攣。

④治療內臟平滑肌張力低下

內臟平滑肌張力低下,可以出現腹脹、便秘或排尿障礙,應用低、中頻電療可提高內臟平滑肌張力,改善臨床癥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A.感應電療,用感應電或新感應電刺激療法;B.低頻調制的電頻療法;C.幹擾電療法;D.音頻電療法。

(2)功能性刺激療法

是低頻脈沖電療中的一種,通常采用的波形為方波,頻率為1~100Hz.在康復醫學中被稱為功能性電刺激,用於神經、肌肉和關節運動功能的康復治療。可用做體表電極的電刺激,也可以植入的形式,更準確地刺激某一肌肉群塊。功能性電刺激不僅可以重新組織肢體運動,促進運動隨意控制的自我恢復,促進脊髓平段基本運動機制的再建,而且還能緩解痙攣。

(3)水療法 利用水的溫度刺激、動水的機械作用和水的浮力,可以促進肌肉、關節及肢體功能障礙的康復。常用的水療法有:

①遊渦浴

漩渦浴的特點是裕槽內的水呈漩渦樣流動,連續的渦流作用於人體,是一種很好的按摩。最新型的漩渦浴是哈伯德式浴槽,呈蝶形,附有可升降的擔架,對活動障礙的病人十分方便,而且水療時治療師可在浴槽旁指導病人在水中運動。

②運動浴

運動浴又稱水中訓練,對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較漩渦浴更有利。運動浴晨一個較大的浴池中進行,池周有扶手,池中設平行棒,病人在池內可做各種運動,且可多人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