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長著的長骨幹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得以預防。近年來,重度佝僂病的發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於南方,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可以在體檢時發現,也可能首發表現為低鈣驚厥、生長遲緩、萎靡、易激惹或者嬰兒期易於發生呼吸道感染。那麼兒童怎麼預防佝僂癥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佝僂病的病因有哪些

佝僂病的病因

1.日照不足

皮 膚內7-脫氫膽固醇需經波長為296-310nm的紫外線照射始能轉化為維生素D 3,因紫外線不能通過玻璃窗,故嬰幼兒缺乏戶外活動即導致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築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亦會吸收部分紫外線;冬季日照短、紫外線較弱,容易造成維生素D缺乏。

2.攝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不能滿足需要;乳類含出生素D量甚少,雖然人乳中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於鈣的吸收,但母乳喂養兒若缺少戶外活動,或不及時補充魚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維生素D的輔食,亦易患佝僂病。

3.生長過速

早產或雙胎嬰兒體內貯存的維生素D不足,且出生後生長速度快,需要維生素D多,易發生維生素D乏性佝僂病。生長遲緩的嬰兒發生佝壓病者較少。

4.疾病因素

多數胃腸道或肝膽疾病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如嬰兒肝炎綜合征、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胰腺炎、慢性腹瀉等;嚴重肝、腎損害亦可致維生素D羥化障礙、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僂病。

5.藥物影響

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可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細胞微粒體氧化酶系統的活性,使維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為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糖皮質激素會對抗維生素D轉運鈣的作用。

佝僂病重點在預防

1.註意母親的孕期保健

母親在懷孕期間應加強營養,多吃些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D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及動物肝臟等;並要多曬太陽;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制劑。

2多曬太陽

由於曬太陽既經濟、方便又安全,可認為是防治佝僂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堅持曬太陽2小時左右,就能滿足小兒對維生素D的需要。

兒童怎麼預防佝僂癥方法

佝僂病的特別預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富含維生素D及鈣、磷比例適當的嬰兒輔助食品。

2、多曬太陽,平均每日戶外活動時間應在一小時以上,並多暴露皮膚。

3、對體弱兒或在冬春瞭季節戶外活動受限制時,可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800國際單位。

具體的常規預防如下:

一、胎兒期:

1. 孕婦要多曬太陽和多戶外活動

2. 孕婦要多喝牛奶

3. 孕婦在孕期的5個月以後,開始每天補充適量的鈣(500毫克左右,相當於金箍棒成人鈣片6粒左右)

4. 於妊娠中、晚期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800IU(相當於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但是很多婦產科醫生認為維生素D對胎兒的安全性還不是很確定,所以很少給孕婦開維生素D。

二、嬰兒期:

1. 寶寶要多曬太陽和戶外活動,這一點作為第一點,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經濟、最有效。

2. 從滿月開始,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方案》的建議每天400~800IU(相當於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魚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堅持到1歲半左右。

3. 提倡母乳喂養,哺乳期間媽媽要補充適量的鈣劑、魚肝油和多曬太陽。

4. 6個月以後要每天補充適量的鈣劑。

5. 多喝奶。曬太陽和戶外活動是有一定區別的。戶外活動不一定等於曬太陽。曬太陽是指人皮膚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時間0.5~1小時。冬天可以接受陽光照射的部位為臉、小手和小腳、屁股等。傢長要根據具體情況自行把握照射的時間和方式。

三、補鈣的量:

6~12個月:每天100毫克 。12~24個月:每天150~200毫克

2歲以後:每天250毫克。建議的奶量。4個月以內:全部吃奶。4~6個月:每天1~2次輔食,其他吃奶6~8個月:600~800毫升。9~12個月:800毫升以上。1歲以上:600毫升左右。2歲以上:500毫升左右

四、幼兒期(1~3歲):

1. 寶寶要多曬太陽和戶外活動,這一點作為第一點,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經濟、最有效。

2. 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1歲~1歲半,每天一粒魚肝油,《方案》的建議每天400~800IU(相當於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1歲半以後,如果經常曬不到太陽,也要經常補充魚肝油,可以每周3~5粒魚肝油。

3. 要每天補充適量的鈣劑。

4. 多喝奶。(每天500~600毫升)

通過這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對預防佝僂病的方法有瞭一個全面的瞭解,對於嬰幼兒來說,不同時期的預防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為瞭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一定要記住以上的預防方法,時刻預防佝僂病。

佝僂病的日常飲食

例1. 清燉二骨湯

功能:補虛益腎,補充鈣質。

主治:小兒軟骨病,出齒不齊,發育緩慢,頭顱畸形。

處方:豬骨頭250克,烏魚骨250克,鹽少許。

制作:豬骨、烏龜骨洗凈,砸碎,加清水適量燉至湯呈白色粘稠時,加鹽少許調味。棄渣飲湯。

服法:每日飲湯1—2次。經常食用。

例2.核桃栗子羹

處方:核桃肉500克,栗子50克,白糖適量。

制作:先將栗子炒熟去殼,將熟栗子與核桃肉一同搗爛如泥,再加白糖拌勻即成。

服法:宜常食。

功效:補腎強身壯骨。適用於佝僂病。

佝僂病患兒飲食四不宜

1.不宜乳食單調。

2.因乳類(牛奶等)和淀粉類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遠不能滿足小兒日常生長發育的需要。長期單純乳類或淀粉類食物喂養,就可導致或加重本病。

3.不宜過食谷類食物。

如大米、小米、高粱、小麥、玉米等。谷類食物含維生素D和鈣、磷不足,長期食用這類食物會使本病加重。

4.不宜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制劑。

有些傢長認為維生D是營養品,吃得越多越好。於是就讓小兒常服維生素D制劑,結果導致維生素D中毒,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煩躁、喜飲、尿頻和夜尿多等癥狀。

 

佝僂癥的日常護理

1、佝僂病的護理可以多曬太陽。通常,由於怕熱怕冷或住高樓等原因,多數傢長都不願帶小孩到戶外活動,隻是抱著小孩在室內隔著玻璃曬曬太陽。這樣,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不能充分透過玻璃而進入人體的,因此就起不到作用,也就無法預防佝僂病的發生。

2、飲食。應根據病情加以調整。病初病兒有浮腫、高血壓、尿少時,應選擇無鹽飲食。為瞭調劑口味,可給些無鹽醬油。浮腫消退可改用低鹽飲食。不要吃用堿做的饅頭,其為有鹽食品。有浮腫、尿量少時要限制飲水量。急性期還要適當限制蛋白質及含鉀食物,如桔子含鉀量較高,不宜吃。待血壓正常,浮腫消失後可恢復普通飲食。

3、病兒居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不要門窗緊閉。應盡量謝絕親友探視,特別是患感冒的人,以預防呼吸道感染,因病兒若發生呼吸道感染,會加重病情。

小兒佝僂病有哪些表現呢?以上為大傢介紹瞭小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如果小兒出現瞭以上的癥狀,那麼我們一定要註意啦,科學的調理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

佝僂病有哪些危害

佝僂病是嬰兒期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體內鈣、磷代謝紊亂。當患兒體內的維生素D缺乏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癥狀,危害患兒的生活。

1、佝僂病患兒易出現多汗、夜驚、夜啼、易激惹等癥狀;

2、佝僂病會導致患兒的骨骼發生一定的變化,如:

頭部早期可見囟門增大或閉鎖月齡延遲,出牙晚,嚴重的患兒還可能出現乒乓球顱的顱骨軟化;

7、8個月大的患兒還可能出現方顱;

胸部可出現肋軟骨區膨大,以5~8肋軟骨部位為主,呈圓而大的球狀形時稱為“串珠”,使胸廓發生改變,稱為雞胸、漏鬥胸。

3、7~8個月以後的佝僂病患兒,其四肢各骺部會有明顯膨大,尤其是腕關節的尺、橈骨遠端可看見圓而鈍的球體,稱為佝僂病“手鐲”。

4、佝僂並患兒在學走路的前後,會由於骨質軟化與軀體的重力所致,可現“O”形腿、“X”形腿,可影響患兒的生理功能和運動功能,給其今後的成長帶來不必要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