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飲食搭配不僅能補充能量、獲得營養,還能為營養均衡加分,獲得1+1>2的效果。不同的食物有著不同的功效,但是有些食物搭配反而營養更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就錯過瞭最好的營養搭配,那麼哪些食物搭配營養翻倍,讓你的傢人更號的吸收營養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山藥搭配8種食物營養價值翻倍

1.山藥搭配紅棗——健脾養胃

滋補脾胃甘味食物中,山藥屬首推,性溫,富含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彈性,最重要的是,山藥還有潤肺止咳功能,嗓子難受的人絕對要多吃!跟紅棗搭配,可強化健脾養胃的功效。紅棗和山藥搭配一起的做法很多,或蒸或煮,甜咸皆宜,愛喝湯的人可以煮湯時多放點山藥和紅棗。

2.山藥搭配南瓜——降血糖

山藥中的可溶性纖維能幫助推遲排空胃內食物,控制飯後血糖升高,還能助消化、降血糖;而南瓜中含有微量元素鈷、鋅、銅和果膠等能促進人體胰島素的正常分泌,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肝臟和腎臟病變,增強抗貧血抗癌能力。因此兩者搭配食用,既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又有助於健脾養胃。

3.山藥搭配核桃——補中益氣

山藥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瞭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核桃則有補腎固精、利尿消石、潤腸通便、溫肺定喘的作用,常用於腎虛腰痛、尿路結石等癥。山藥搭配核桃食用,具有補中益氣、強筋壯骨、健腦的作用。

4.山藥搭配芝麻——補鈣

芝麻除瞭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維生素E、B1外,它還是補鈣的“高手”,而和山藥一起搭配來吃,補鈣功效會更好。這是因為,每100克白、黑芝麻含鈣量分別為620毫克和780毫克,是同等重量牛奶的六七倍,而山藥則有促進鈣質吸收的作用。

5.山藥搭配排骨——滋腎益精

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常吃排骨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而且山藥含有皂成、粘液質,有潤滑,滋潤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所以,常吃山藥能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

6.山藥搭配蓮子——健脾補腎

山藥和蓮子可以說是老年人的益腎法寶。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澀精止尿的功效,蓮子入心、脾、腎經,具有固精止瀉的作用,二者同時服用既可補脾,又可強腎。

7.山藥搭配杏仁——補肺益腎

杏仁和山藥,自古就被認為是能夠止咳潤肺、降氣清火的健康食品。山藥搭配杏仁食用效果更好,可補肺益腎。在這秋高氣爽的周末裡,花些心思和時間,為傢人煲些山藥杏仁粥,不僅能清泄燥邪,還能滋潤臟腑、補中益氣,幫助傢人安然度過幹燥的秋天。

8.山藥搭配枸杞——滋補

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用小米、山藥、枸杞來煮粥,內熱者及脾胃弱者很適合食用它。開胃又能養胃,具有健胃消食、清熱解渴和胃安眠的功效。

6款最經典的“養身”搭配

1、“番茄+雞蛋”更防癌

經典搭配美食:番茄炒雞蛋、番茄蛋花湯

研究發現,愛吃富含番茄紅素食物的人群,患宮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風險相對偏低。而番茄富含番茄紅素這一“抗氧化能手”,因此被認為具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Tips:人體良好吸收番茄紅素,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最好煮熟吃,因為番茄紅素是脂溶性色素,番茄生吃時吸收率很低;二是要有油脂的幫助,烹飪時可適量增加點花生油、橄欖油等植物油,或與雞蛋等含脂肪的食物同食。挑選時要選擇新鮮、成熟、紅色的番茄,其番茄紅素含量更多。番茄的農藥殘留較少,食用時最好不要去皮,用淘米水或淡鹽水浸泡則可把番茄清洗得更幹凈,這樣能留住更多的膳食纖維。

2、“綠茶+檸檬”更護心

經典搭配美食:檸檬綠茶

綠茶富含多酚類抗氧化劑兒茶酚,有益心臟健康,可降低患心臟病、腦卒中的風險。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發現,在綠茶中加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食物,能提高人體對兒茶酚的吸收效率,使兒茶酚的保健功效增加4倍。實驗表明,柑橘類食物中,檸檬的效果是最好的,橘子、橙子、柚子等次之。

因此,建議大傢在喝綠茶時,加入一兩片檸檬。茶水要淡,檸檬也不用多放,免得味道過酸;檸檬以新鮮為宜,最好切成薄片,帶皮放入茶杯中。因為檸檬表皮不僅容易泡出香氣,還利於人們攝取其中略帶苦味的類黃酮物質。用不完的檸檬可以在切口處塗些蜂蜜,用保鮮膜包上,這樣可以保存兩三天。

3、“豆腐+魚肉”更補鈣

經典搭配美食:魚頭豆腐湯、豆腐燉魚

我們都知道鈣、維生素D是“黃金搭檔”,而豆腐是鈣的好來源,魚肉的脂肪中含有少量維生素D,兩者的搭配更利於補鈣。此外,豆腐雖富含蛋白質,但缺少一種人體必需的蛋氨酸,如將豆腐和肉類、蛋類搭配食用,可互相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提高營養價值。

高級營養配餐師表示,豆腐燉魚適合小火慢燉,這種烹飪方式可使大豆蛋白的結構從密集變為疏松,更易消化吸收,還能幫助魚肉入味。不過,豆腐燉魚時一定要控制火候,以中小火為宜,烹制15~20分鐘左右即可,且最好使用受熱均勻的砂鍋。

4、“酸奶+香蕉”更清腸

經典搭配美食:香蕉酸奶

酸奶含大量活性乳酸菌,可改善腸道菌群,促進腸道蠕動,從而有緩解便秘、清除“腸道垃圾”的作用。香蕉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調理腸胃。兩者強強結合,可謂“清腸利器”。

經常便秘的人,可以將香蕉切塊拌入酸奶中,或用料理機將酸奶和香蕉攪拌在一起食用。養生專傢特別提醒,空腹喝酸奶促進排便的效果更好,熟透的香蕉才有通便功效,如果多吃瞭富含鞣酸的生香蕉,反而對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更適合腹瀉者。所以如果為瞭清腸,新買來的生香蕉最好在通風處放幾天後再吃。

5、“羊肉+胡蘿卜”更明目

經典搭配美食:胡蘿卜牛腩煲

民間“經典名菜”胡蘿卜牛腩,很多人隻知道它們在味道上相互契合,卻不清楚美味背後的健康益處。營養專傢表示,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可在人體中轉化為維生素A,起到明目、保護視力的作用,但它需要油脂的幫助才能更好地被人體吸收,而羊肉很好地扮演瞭這個角色。

在乍暖還涼的初春裡,人們更容易缺乏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這個菜特別適合天氣寒冷時食用。值得提醒的是,針對不同人,烹飪時羊肉和胡蘿卜的比例應有所差別,瘦弱、貧血、怕冷者可適當多吃點羊肉,高血脂、高血壓、身體燥熱的人最好多吃點蘿卜。

6、“牛肉+青椒”更補血

經典搭配美食:青椒炒牛肉、青椒炒豬肝

牛肉等紅色肉類食材富含血紅素鐵,在烹調中血紅素中的二價鐵會氧化成三價鐵,而青椒是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食物之一,與牛肉同烹,其中的維生素C可幫助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利於鐵的吸收利用。

專傢表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證據支撐。但無論如何,牛肉配青椒,口感協調,色澤漂亮,對貧血的人有益無害,不失為一道補血美食,青椒炒豬肝也是與此類似的補鐵良菜。

哪些食物搭配營養翻倍

幹稀搭配。

除瞭飲水,人們每天還需從食物中攝取大量水分。夏季天熱,排汗量多,幹稀搭配吃,既有利於消化吸收、增加飽腹感,又能補充水分。例如:牛羊肉類食物吃得多時,可以搭配粥、湯、羹等較稀、水分多的食物。早晚飲食可以熬粥、稀飯搭配饅頭、餅一起吃。

顏色搭配。

不同顏色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健康作用也不太一樣。建議每日飲食中綠葉蔬菜應占到40%,同時盡量考慮多種顏色搭配,多吃紫色、紅色等果蔬。

粗細搭配。

我國飲食習慣中,主食多以米面為主,但長期單一細糧攝入容易導致營養失衡和消化功能減弱。此外,適量增加粗糧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皮炎、便秘等問題。一般建議饅頭、米飯等細糧與雜糧、土豆等食物攝入比例為3:1,也可以選擇每天專門吃一頓雜糧粥或飯,適量補充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達到膳食平衡。

烹飪搭配。

飲食的烹調有蒸、煮、煎炸、烤多種方式,不同的烹調會給食物的營養價值帶來不同的變化。總體來說,蒸煮、涼拌比煎炒更為健康,營養損失更少。因此,建議生活中蒸煮和爆炒的比例控制在2:1,可以偶爾選擇低溫烘煎,但應盡量避免油炸。

葷素搭配。

素菜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抗氧化物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單純的葷食可能會導致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攝入不足,而缺乏豆制品的純素飲食也容易造成蛋白質營養素缺乏、精力下降。一般來說,正常人每天應保證2~3兩肉、1斤蔬菜、2~4兩水果,1斤谷薯類食物。肉類可以搭配綠葉蔬菜,或其他多種顏色的新鮮果蔬以及不同種類的菌藻類一起食用。

寒熱搭配。

寒性食物多有清熱、瀉火、解毒等功效,如綠豆、蕎麥、冬瓜、苦瓜、藕、海帶等;熱性食物有散寒、溫經、通絡等作用,如牛羊肉、桂圓,辣椒等。夏季容易食欲不振。此時,可以選擇搭配礦物質和維生素豐富的寒性食物補充營養,促進食欲。例如:吃火鍋時,適當多吃蘿卜青菜等寒性食物;吃牛羊肉後喝一碗酸梅湯會更舒服。另外,熱性的肉類可采用蒸煮燜燉等低溫烹調的方式,或者選擇寒性的水產品或鴨肉來代替。

這些食物發芽後營養翻倍

吃果蔬講究應季,但有一類蔬菜永遠應季,這就是芽菜。芽菜最常見的有發芽黃豆、豌豆苗、香椿苗等。如今,美國、日本等國傢均刮起食用芽菜的風潮,一些新式的芽菜也火瞭起來,比如芝麻芽、大麥芽、花生芽等。

芽菜究竟好在哪?國傢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洪巨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芽菜生長周期較短,一般來說,不用施肥和打藥就能保證質量和產量,因此基本上都是無公害蔬菜,安全性相對更高。另外,植物種子往往儲藏較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芽菜正處於生長旺盛階段,營養價值也較高,特別是在維生素、礦物質、保健成分等方面。不同芽菜在營養上具有不同特點。

發芽黃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黃豆營養價值雖高,但內含妨礙營養元素吸收利用的物質。不過經過發芽,這些妨礙物質都會被大量分解,增加瞭營養利用效率。從口感上講,發芽黃豆更鮮美、細膩,吃後不容易脹肚,適合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用發芽黃豆打豆漿或與香菇等一起炒食都是不錯的選擇。值得提醒的是,發芽黃豆並不等同於黃豆芽,發芽黃豆培育時間更短,一般長出不到半厘米的小芽就可以吃瞭。

豌豆苗。在范志紅看來,豌豆苗非常值得推薦,其胡蘿卜素含量可達2700微克/百克,而人們常吃的瓜果類蔬菜,其胡蘿卜素含量均在100微克/百克以下。豌豆苗用來涼拌、快炒、攤雞蛋均可。

香椿苗。相對香椿芽來說,香椿苗維生素含量更高,特別是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K等相當豐富。另外,香椿芽往往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香椿苗則不存在這一問題,因此更加安全。脆嫩的香椿苗隻用鹽、香油簡單一拌,味道就不錯。

蒜苗。很多人都有疑惑,大蒜發芽瞭還能吃嗎?何洪巨告訴記者,大蒜發芽後,隻要蒜頭沒有變色、發黴,就可以吃。韓國慶北國立大學的研究也發現,發芽大蒜的抗氧化物含量比新鮮大蒜更高,且在發芽後第五天達到峰值,因此具有更好的防癌、抗衰老效果。此外,吃不慣大蒜的人可以吃些蒜苗。蒜苗在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 A、胡蘿卜素等方面,更勝一籌。需要註意的是,烹制蒜苗不宜過於軟爛,以大火快炒為宜。

除瞭以上這些芽菜,據臺灣《康健》雜志報道,韓國最新研究發現,芝麻在浸泡催芽4天後,脂肪含量明顯減少,亞麻酸、磷、鈣等成分增加,且所含芝麻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研究還發現,蕎麥發芽後有降血壓、抑制脂肪肝的作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研究也指出,大麥在催芽後2~5天營養價值獲得改善,不僅膳食纖維增加,還更容易消化。此外,蘿卜芽、苜蓿芽、葵花籽芽、花生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餐桌上的絕佳“情侶搭檔”食物

1.魚+豆腐

作用:味鮮,補鈣,可預防多種骨病,如兒童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原理:豆腐含大量鈣質,若單吃,其吸收率較低,但與富含維生素D的魚肉一起吃,對鈣的吸收與利用能起更佳效應。

2.豬肝+菠萊

作用:防治貧血。

原理:豬肝富含葉酸、維生素B12以及鐵等造血原料,菠菜也含有較多的葉酸和鐵,同食兩種食物,一葷一素,相輔相成。

3.羊肉+生薑

作用:冬令補虛佳品,可治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等。

原理:羊肉可補氣血和溫腎陽,生薑有止痛祛風濕等作用。同食,生薑既能去腥膻等滋味,又能有助羊肉溫陽祛寒。

4.雞肉+栗子

作用:補血養身,適於貧血之人。

原理:雞肉為造血療虛之品,栗子重在健脾。栗子燒雞不僅味道鮮美,造血功能更強,尤以老母雞燒栗子效果更佳。

5.鴨肉+山藥

作用:補陰養肺,適於體質虛弱者。

原理:鴨肉補陰,並可消熱止咳。山藥的補陰作用更強,與鴨肉伴食,可消除油膩,同時可以很好地補肺。

6.瘦肉+大蒜

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身體疲勞、增強體質。

原理:瘦肉中含有維生素B1,與大蒜的蒜素結合,不僅可以使維生素B1的析出量提高,延長維生素B1在人體內的停留時間,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以及盡快消除身體疲勞、增強體質。

7.雞蛋+百合

作用:滋陰潤燥,清心安神。

原理:百合能清痰火,補虛損,而蛋黃能除煩熱,補陰血,同食可以更好地清心補陰。

8.芝麻+海帶

作用:美容,防衰老。

原理:芝麻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海帶則含有豐富的碘和鈣,能凈化血液,促進甲狀腺素的合成。同食則美容、抗衰老效果更佳。

9.豆腐+蘿卜

作用:有利消化。

原理: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脾胃弱的人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蘿卜有很強的助消化能力,同煮可使豆腐營養被大量吸收。

10.紅葡萄酒+花生

作用:有益心臟。

原理:紅葡萄酒中含有阿司匹林的成分,花生米中含有益的化合物白梨醇,二者同吃能預防血栓形成,保證心血管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