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肥胖癥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兒科疾病,嚴重的影響瞭孩子的正常發育和成長,給傢長朋友帶去瞭極大的煩惱,需要積極的帶孩子進行治療,該病的治療,及時的查明病因是非常關鍵的,那麼,為什麼會導致小兒肥胖癥?下面就給大傢具體的介紹介紹小兒肥胖癥的病因方面的問題。

小兒肥胖癥的治療

小兒肥胖癥的治療,最主要的是飲食控制,其次是運動鍛煉,太胖的需用藥物治療,關鍵在於自身下決心以及傢長們的監督合作。目前國際上減肥遵循三原則,即不厭食、不乏力、不腹瀉。

飲食控制

首先是限制飲食,通過限制飲食既要達到減肥目的,又要保證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開始時不可操之過急,使體重驟減,隻要求控制體重增長,使其體重下降至超過該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的10%即可,不需要嚴格控制飲食,熱量控制的一般原則為:幼兒按60kcal/(kg·d),中小學兒童按肥胖程度給予80kcal/(kg·d),超重100%者應給予50kcal/(kg·d),可每周選1~2天以菜湯、水果或1200ml牛奶代替主食。營養成分:蛋白質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脂肪占25%。多吃雜糧、魚類、蔬菜和豆制品,其次為傢禽和瘦肉類。土豆、山芋、甜食材料及糖果盡量不吃。重癥肥胖兒童可按理想體重的熱量減少30%或更多,飲食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為宜,動物脂肪不宜超過脂肪總量的1/3,並供給一般需要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為滿足小兒食欲,消除饑餓感,可進食熱量小且體積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

增加運動

肥胖兒童應每日增加運動,養成習慣,應從小運動量活動開始,爾後逐步增加運動量與活動時間。早期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增加食欲,常做的運動可為:每日餐後1h慢跑30min或爬樓梯、跳繩、打球、跑步機跑步、遊泳,要做到身體能耐受即可,不提倡做無氧運動。

行為治療

教會患兒及傢長行為管理方法,年長兒應學會自我監測,記錄每日的體重、活動、攝食及環境的影響因素等情況,並定期總結,父母幫患兒評價執行治療的情況及建立良好的飲食與行為習慣。

藥物治療

在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等方法未能收效時可加服藥物治療,主要有4類:食欲抑制劑、促進代謝和產熱藥物、影響消化吸收及促進局部脂肪分解的藥物,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芬氟拉明:屬於食欲抑制劑,促進5-羥色胺的釋放,還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每晚睡前服40mg,治療6個月,安全有效,每月可降低體重2~4kg。5歲以下不用,患有抑鬱癥、癲癇者禁用,常見副作用有腹瀉、口幹、嗜睡等。

(2)奧利斯他(orlistat)或賽尼可(xenical)抑制腸道脂肪酶的活性,以減少30%脂肪吸收,應食用低脂肪飲食,日服360mg,分3次服,尚有降壓、降血糖、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甘油三酯下降較少。Norgren[12]治療11例,8.3~12.3歲嚴重肥胖兒服用3個月,平均減輕體重4kg,發現輕度的胃腸道反應,需要補充維生素A。

(3)曲美(諾美婷、西佈曲明sibutramine):抑制5-羥色胺再吸收,增加產熱,可產生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的副作用,成人日服10mg。未見到兒童應用報道。

(4)二甲雙胍:影響吸收的藥物,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適用於高胰島素血癥者,劑量0.5~1.5g/d,分3次口服,肝、腎功能差及酮癥患者禁用。

中醫療法

中藥、耳針及體針治療 西藥及降血脂藥往往容易有副作用,這時可求助於一些中醫療法,比如耳針可抑制食欲,減肥有良好的效果,體針亦然,物美價廉,值得臨床推廣。

小兒肥胖癥的預防

1、孕期避免媽媽營養過度和體重增加過多。

2、圍產期保健應包括嬰兒喂養的指導,強調母乳喂養的好處,給予母乳喂養的具體指導,並宣傳過度喂養的危害。在嬰兒期,鼓勵純母乳喂養4~6個月。

3、在生後前4個月不添加固體食物。每月測量並記錄體重,如果發現寶寶體重增長過速,要給媽媽及時指導,少給、晚給固體食物,尤其是谷類,代之以水果和蔬菜。

4、在寶寶早期要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建立規律的生活制度,避免過度喂養和過度保護。

5、對學齡兒童和青春期少年, 胖孩子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完善,加強營養教育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宣傳營養知識、引導正確的食物選擇、鼓勵多吃水果和蔬菜、去除或減少飲食中多脂、含糖的食物成分。

6、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或體力活動。

7、控制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的時間並減輕學業負擔。

8、對已經肥胖和潛在肥胖的兒童要進行包括飲食調整、運動處方、行為改善、追蹤監測和臨床治療的綜合性幹預措施,但不主張采取饑餓、手術、物理療法及短期快速減重。

小兒肥胖癥診斷標準

小兒肥胖癥的診斷:小兒體重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正常兒均值20%以上者便可診斷為肥胖癥:超過均值20%~29%者為輕度肥胖;超過30%~39%者為中度肥胖;超過aO%~59%者為重度肥胖;超過60%以上者為極度肥胖。確診時必須與引起繼發性肥胖的一些疾病鑒別。

(一)伴小兒肥胖癥的遺傳性疾病

1.Prader-Willi綜合征、呈周圍型肥胖體態、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手腳小、肌張力低、外生殖器發育不良。本病可能與位於15q12的SNRPN基因缺陷有關。

2.Laurence-Moon.Biedl綜合征周圍型肥胖、智能輕度低下、視網膜色素沉著、多指趾、性功能減低。

3.Alstrom綜合征。中央型肥胖,視網膜色素變性、失明、神經性耳聾、糖尿病。

(二)伴小兒肥胖癥的內分泌疾病

1.肥胖生殖無能癥本癥繼發於下丘腦及垂體病變,其體脂主要分佈在頸、頦下、乳房、下肢、會陰及臀部,手指、足趾顯得纖細、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延遲或不出現。

2.其他內分泌疾病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生長激素缺乏癥等雖有皮脂增多的表現,但均各有其特點,故不難鑒別。

小兒肥胖癥早期癥狀

小兒肥胖癥的癥狀:肥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嬰兒期、5~6歲和青春期。小兒肥胖癥患兒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明顯肥胖的兒童常有疲勞感,用力時氣短或腿痛。嚴重肥胖者由於脂肪的過度堆積限制瞭胸廓擴展和膈肌運動,使肺換氣量減少,造成缺氧、氣急、紫紺、紅細胞增多,心臟擴大或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稱肥胖一換氧不良綜合征(或Pickwickian syn.)。

體格檢查可見小兒肥胖癥患兒皮下脂肪豐滿,但分佈均勻,腹部膨隆下垂,嚴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過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膚出現白紋或紫紋;因體重過重,走路時兩下肢負荷過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

女孩胸部脂肪過多應與乳房發育相鑒別,後者可觸到乳腺組織的硬結。男性小兒肥胖癥患兒因大腿內側和會陰部脂肪過多,陰莖可隱匿在脂肪組織中而被誤診為陰莖發育不良。肥胖小兒性發育常較早,故最終身高常略低於正常小兒。由於怕被別人譏笑而不願與其他小兒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礙,如自卑、膽怯、孤獨等。

為什麼會導致小兒肥胖癥

目前,有很多的因素會導致小兒肥胖癥的發生,該病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患上小兒肥胖癥的原因可以分為單純性肥胖癥和繼發性肥胖,單純性肥胖癥還可以劃分:小兒營養素攝入過多,小兒活動量過少缺乏適當的活動,還有遺傳因素問題。

一、單純性肥胖癥

大部分肥胖癥患兒不伴有明顯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其發病與下例因素有關。

1、營養素攝入過多:攝入的營養超過肌體代謝需要,多餘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貯存體內、導致肥胖。人體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多主要在嬰兒出生前3個月、生後第一年和11~13歲三個階段,若在這三個時期內攝入營養過多,即可引起脂肪細胞數目增多並且體積增大,治療較困難且易復發;不在脂肪細胞增殖時期發生的肥胖僅出現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數目增多不明顯,治療較易奏效。

2、遺傳因素:肥胖有高度的遺傳性,目前認為肥胖與多基因遺傳有關。父母皆肥胖的後代肥胖率高達70~80%;雙親之一肥胖者,後代肥胖發生率40~50%;雙親正常的後代發生肥胖者僅10~14%。

3、其他因素:如調節飽食感及饑餓感的中樞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創傷(如親人病故或學習成績低下)以及心理異常等因素亦可致兒童過食。

4、活動量過少:缺乏適當的活動和體育鍛煉也是發生肥胖癥的重要因素,即使攝入不多但如活動過少,也可引起肥胖。有些疾病需要減少活動,在病期或病後即易出現肥胖;肥胖兒童大多不喜愛運動,形成惡性循環。

二、繼發性肥胖

約有3~5%的肥胖癥小兒繼發於各種內分泌代謝病和遺傳綜合癥,他們不僅體脂的分佈特殊,且常伴有肢體或智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