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一種腸道疾病,在近幾年以來,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提高,這和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導致直腸癌發病的原因有很多,瞭解疾病的發病原因就能夠有效的預防疾病,下面就給大傢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傢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解析直腸癌患者的飲食禁忌

飲食作為人類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必然有它自身的一些道理,因為人體所需的很多營養物質都需要從食物中來獲取,所以合理的規劃自己的飲食對大傢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同樣對疾病患者朋友們也是有所幫助的,今天我們主要為大傢介紹的疾病是直腸癌,這種疾病的危害和影響都是不能忽視的,那麼直腸癌患者的飲食禁忌都有哪些呢?

1直腸癌病人多有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腹瀉,消化能力弱,故應予以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2直腸癌病人多有便中帶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應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瀉或晚期病人長期發熱、出汗、損傷津液,故宜多飲水或湯液,主食可以粥、面條等半流滇飲食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惡心,甚至嘔吐等癥狀,故宜攝取清淡飲食,切忌油膩。

5直腸癌晚期病人久瀉、便血、發熱,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丟失,身體消瘦,體重減輕,氣血兩虧,宜服富有營養的滋補流汁藥膳。根據上述直腸癌飲食禁忌的建議,以及醫生的治療,直腸癌患者可以更好的治療疾病。

關於直腸癌患者的飲食禁忌問題,我們就為大傢整理瞭這麼多,不知道朋友們瞭解瞭多少呢?希望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夠根據這些來合理的規劃一下自己的飲食,讓大傢的身體更加健康。

直腸癌同步放化療

醫學雜志》上關於Ⅱ/Ⅲ期直腸癌術前新輔助同步放化療與術後輔助同步放化療隨機分組研究的發表,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已成為Ⅱ/Ⅲ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手段,與術後同步放化療相比,前者可以進一步降低局部復發率並可能使部分患者得到保留肛門的機會,改善其生活質量。而如何更有效地結合同步化療藥物、預測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的療效以及提高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成為科學傢們關註的熱點。

本屆大會報告瞭美國放射治療腫瘤學協作組(RTOG)的Ⅱ期臨床研究(RTOG 0012)的長期隨訪結果。一組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靜脈持續滴註+盆腔超分割放療,另一組接受5-FU靜脈持續滴註+伊立替康+盆腔常規分割放療。盡管該研究並未顯示兩組在長期生存率、無瘤生存率以及癌癥相關死亡率上的差別,但達到pCR者與未達到者相比,可以獲得顯著延長的長期生存期,提示獲得pCR是患者得以長期生存的一項重要預後指標。

為瞭獲得高pCR率,隨之而來的研究一是關於如何建立一種可靠的預測模式來預測患者是否有可能獲得pCR,二是如何通過加大局部劑量來使患者最大程度地獲得pCR。

預後預測模式

意大利瓦倫蒂尼(Valentini)領導的小組一直致力於Ⅱ/Ⅲ期直腸癌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的研究,他們在本屆ASTRO會議上的一篇壁報受到關註。該研究比較瞭利用患者的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臨床T分期、腫瘤長度等)與利用PET/CT結合臨床資料兩種預測模式來預測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患者pCR率的不同。研究顯示,與單純臨床資料預測模式相比,PET/CT+臨床資料可以更好地預測pCR率。但由於PET/CT的病例數較少(小於100例),有待進一步研究。

同步加量

加大劑量與提高pCR率似乎有著必然的關系,但加大劑量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有區別地加大局部腫瘤劑量,二是在加大劑量的同時,如何有效地降低正常組織的受照射量。

比利時學者利用磁共振顯像(MRI)的彌散加權新技術來指導同步加量。該研究對接受新輔助放化療的19例患者在放療的分次間,進行瞭多次彌散加權成像的MRI掃描(如圖),旨在分析彌散加權所顯示的影像在直腸癌分次照射中有無不同,另外根據加權像進行同步加量。該研究實際上屬於生物IMRT范疇。盡管該研究未顯示分次間直腸癌彌散加權圖像的明顯變化,但是為直腸癌的生物靶區IMRT提供瞭一個有益的嘗試。

另外,來自美國匹茲堡阿勒格尼(Allegheny)總醫院的一項研究利用PET/CT成像來指導直腸癌術前放化療的腫瘤靶區勾畫,並同時給予同步加量,亦是為瞭獲得較高的pCR率。

直腸癌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直腸息肉也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飲食因素: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之一。隨著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量的增加,大腸癌的發病人數也相應增加。所以人們在飲食上盡量控制這類物質的攝入。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抵抗力下降,而結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在60-65歲之間,年齡越大患結腸癌的危害越大,所以患者應該及時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結腸癌的傢庭歷史:一些傢庭情況,如傢族性息肉病,給結腸癌患者帶來許多的危害,增加瞭直系親屬患這種病的危險。

遺傳因素:有大腸癌傢族史的傢屬,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如患有傢庭性息肉病、Turcot綜合癥、Gardner綜合癥、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經纖維瘤病等病癥的人,患有大腸癌的幾率就很大。

寄生蟲病:一般認為大腸粘膜上血吸蟲卵長期沉積,可造成粘膜反復地潰瘍、修復以及慢性炎癥等病變,出現腺瘤狀增生,從而引發大腸。

雖然導致直腸癌的發病原因有很多,但是要預防疾病,大傢還要註意防微杜漸。很多腸道疾病都容易導致直腸癌,所以要預防直腸癌大傢還要註意預防腸道疾病。同時還要在飲食中多註意,不要吃有致癌物質的食物,才能夠有效預防疾病。

直腸癌的診斷標準

闌尾周圍膿腫可被誤診為盲腸癌結腸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細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無貧血、消瘦等惡病質,作鋇灌腸檢查可明確診斷。

1.直腸癌的診斷標準主要是結腸炎性疾病,如腸結核、血吸蟲病、肉芽腫、阿米巴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息肉病等。臨床上鑒別要點是病期的長短,糞便檢查寄生蟲,鋇灌腸檢查所見病變形態和范圍等,最可靠的鑒別是通過結腸鏡取活組織檢查。

2.直腸癌往往被誤診為痔、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等。誤診率高達60%~80%,其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特別是肛門指診和直腸鏡檢查。

3.結腸其他腫瘤如結腸直腸類癌,瘤體小時無癥狀,瘤體長大時可破潰,出現極似結腸腺癌的癥狀;原發於結腸的惡性淋巴瘤,病變形態呈多樣性,與結腸癌常不易區別。均應作組織塗片活檢來鑒別之。

在肛腸科診療過程中,通過指診發現直腸黏膜外腫塊是比較常見的事。由於黏膜外腫塊不像直腸癌那樣直觀,良惡性一時也難於鑒別,因此常易誤診。直腸黏膜外腫塊其起源復雜,可來自於黏膜外腸壁組織或腸外組織。根據病變性質這些腫塊可分為3類:①良性腫瘤,如平滑肌瘤、纖維瘤等;②惡性腫瘤包括原發和轉移,如平滑肌肉瘤、惡性淋巴瘤、畸胎瘤、胃癌種植轉移等;③炎性腫塊或其他良性增生,如痔瘡註射治療後組織反應性增生或機化,結核性病性肉芽腫等。

直腸癌的診斷標準,以直腸黏膜外腫塊為首發癥狀者較少,多數是以直腸會陰部癥狀而發現的,這些癥狀與直腸癌癥狀又極為相似,所以如果是單純憑指診結果往往與直腸癌相混淆,尤其是腫瘤突破直腸黏膜者。全面地詢問病史,對診斷有一定幫助,腔內B超可確定腫塊大小及范圍,對判別腫塊來源也有幫助。對於較大的腫塊或來自骶骨的腫瘤,CT或MRI可瞭解腫瘤的占位情況及破壞情況。有一部分腫瘤來自於胃腸腫瘤的轉移,應註意尋找原發病灶,如胃鏡、鋇餐等。腫塊活檢是惟一的確診手段,活檢應在良好的麻醉下進行,松弛肛門括約肌,切開黏膜層,在明視下切取腫塊組織。一次活檢失敗後可多次重復,多數病例可獲得確診。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體征

我們都知道直腸癌,知道這種病很嚴重,最起碼聽起來就很讓人膽戰心驚,但是我們不能管知道它讓人心理恐懼,我們還要知道什麼樣的情況才是真正的直腸癌,直腸癌的早期癥狀是什麼呢?下面專傢來為大傢講解一下關於直腸癌早期的癥狀。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

1、粘液便和膿血便。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大便中帶有少量的血和粘液是不足以去醫院檢查的,其實正是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誘發著直腸癌的發生,大便中摻雜的液體顏色常為鮮紅或暗紅,有時附著於糞便表現,則有時會與其混在一起。

2、便血。當發現大便表面附著血液時,血色多為暗淡,進而發生排便習慣的改變,這時應該及時進行糞便鏡檢,一般情況下會有紅細胞的出現,並且大便潛血試驗的結果為陽性。

3、排便習慣的改變。發現排便的次數發生變化,不僅排便次數頻繁增加,還會出現裡急後重或排便不盡感。

4、交替腹瀉、便秘。當發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時,應該考慮為腸道功能受到損害,是由於腫瘤一步步的生長,使腸道的正常功能受到生理上的損害。

5、貧血、消瘦。這種癥狀的出現預示著身體上出現各種慢性的癥狀,並進一步消耗,嚴重時還會出現全身性的惡病質,能夠直接導致身體機體免疫力的下降,出現疲乏、體重減輕等現象。

6、腹痛、腹脹。有時患者會出現腹痛的癥狀,疼痛的程度和位置都各不相同,有時為脹痛、有時則為隱痛,常發生在下腹部,若伴有腸梗阻癥狀的患者,出現腹脹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通過上面的講解可能,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一點上跟其它的病情況有相似的地方,這就要我們辨別清楚直腸癌的癥狀與其他疾病的不同之處,以便我們及時發現,及時治療,讓這種疾病遠離我們,讓我遠離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