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氣的人更容易得癌”大部分中國人都相信這是真的,但又說不出什麼科學道理來。身邊有人患瞭癌癥,回顧其日常言行,很多人會發現“他平時就有點想不開”、“老愛生悶氣,鉆牛角尖”。那麼,愛生氣的人容易得癌癥是真的嗎?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愛生氣的人容易得癌癥是真的嗎

臨床上:不開心的人真會得癌

比如小莉(化名),女性,50歲,是一傢企業的會計,平時性格就比較內向,加上工作的原因,朋友很少,也不善於和人交流。退休前幾年,她的愛人 下瞭崗,女兒卻考上北京協和醫學院的8年本碩博連讀。本來是挺讓人高興的事,她卻覺得傢裡經濟壓力一下子變大瞭,愛人怎麼勸都想不通,每天都在琢磨,“女兒幹嗎要讀8年呢?”在這上面鉆瞭牛角尖。開始隻是覺得鬱悶,然後每夜失眠,不想吃飯,老不覺得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瞭3年左右。有一天洗澡時,發現自己右側乳腺外上方長瞭個黃豆大小的結節,一檢查,她患瞭乳腺導管內癌。

李康(化名)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是某機關辦公室的幹部,與小莉一樣,性格內向,朋友很少,遇事不願和人交流,喜歡閉門自思,長期失眠,飲食不規律,尤其喜歡吃剩菜剩飯。開始他隻是覺得胃痛,吃瞭半年的止痛藥也不見效,最後發現是胃部潰瘍病癌變。“關鍵的是,他在手術後還是不能調整心態,沒活過5年就去世瞭。

研究:情緒和癌癥關系密切

由於情緒因素導致患癌,隻是個案,還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呢?“不良個性和情緒是癌癥啟動和發展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之一。”比如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曾做過一次大型的食道癌調查,發現個性急躁、易怒的男性最易得食道癌。在臨床中也證實瞭這一點,得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執、急性子的人。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就有瞭C型行為容易導致癌癥的研究成果。所謂C型行為,是美國學者1977年在研究哪些人易得惡性 黑色素瘤時提出的一種性格類型,主要特點就是“過分耐心,回避沖突,過分合作,屈從讓步,控制負性情緒,追求完美”。“在國內的臨床研究中我們也發現,乳 腺癌和中年患胃癌的人多是這種性格,愛生悶氣,自我壓抑,不擅表達。”

“其實,‘抑鬱容易致癌’是西方醫學之父———古羅馬的名醫蓋倫早就得出的結論;我國南宋時期著名醫學傢朱丹溪的《格致餘論》裡也提到,女性和公婆、姑嫂不合,心情抑鬱,容易得‘奶巖’,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乳腺癌。”可見,“老生氣會得癌”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醫很早就有“情志”致病的說法,這種由內因導致的疾病與由風寒暑濕等外因導致的疾病不同,前者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發病更加嚴重。

生活中感覺有道坎過不去,就要小心

癌癥是一種慢性病,具有很多誘發因素,但總體來說,和人的內在機能紊亂有關,情緒和個性是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國外很早就認為敏感、抑鬱、多疑、厭世是癌癥的催化劑,其可能機理是抑鬱大大削弱瞭人的免疫功能,使人體機能處於低質量運行狀態,當細胞突變時不易 自我清除。比如有些女性癌癥患者愛較真,性格內向,愛生氣又不擅表達,導致植物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高度亢奮和緊張狀態,反復刺激,造成靶器 官,如乳腺和卵巢受傷。而很多優秀男性拼命工作、壓抑自我,患胃癌與胰腺癌的較多,因為消化系統是情緒的晴雨表,很易受損。

愛生氣的人日常血中氧飽和度易低,和滿面紅光、血氧飽和度高的人截然不同,生氣時面色蒼白、嘴唇發紫、手腳冰涼,天長日久,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臟器病變。免疫功能高低是決定人是否患癌的因素之一。

生氣是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緒,但不是說人隻要生氣就會得癌。兩口子吵架、被領導批評,是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對此反應不 一樣。如果你覺得生活中讓你生氣的事像道坎一樣,怎麼也邁不過去瞭,思想鉆瞭牛角尖,而且抑鬱的心態持續時間特別長,達到一兩年以上,就要小心瞭。何裕民 也指出,人處在長期抑鬱狀態,至少要兩三年以上才會出現病狀。

陽光的人不愛生病

其實,生氣的人不止易得癌,還面臨著生活中很多其他健康風險。比如有研究表明,女性生氣時,容易長色斑、加速腦細胞衰老,導致胃潰瘍和心肌缺 氧,還可能引發甲亢。陽光的人不愛生病,要想不生氣,改變錯誤認知方式、建立正確認知方式是關鍵。

如何改變呢?他告訴記者一個 A+B=C→D→E的公式。其中,A代表事件,B代表認知方式,C代表結論,D代表情緒,E代表身心健康。相同事件,不同認知方式,得出的結論不同,會引 起不同的情緒反應,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也不同。比如一杯水,被你不小心灑瞭半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知方式。一種人得出的結論是還剩半杯,並因 此感到高興、興奮,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好的影響;另一種人得出的結論是水少瞭半杯,為此鬱悶、生氣,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壞的影響。“要記住,很多時候,人 改變不瞭客觀環境,隻能改變自己。你不能總是抱怨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卻忽視瞭人都有走運的時候。要求別人太多,改變自己太少,就會出現問題。”

對事情的後果不做無謂的聯想、多交朋友、種花養鳥、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讀好 書、多曬太陽也非常重要。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四一二經絡調理法”,這是在原先“三一二經絡調理法”基礎上改進的,加瞭一個肝經的太沖穴:四,就是 合谷、內關、足三裡、太沖四個穴位的按摩,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一,是一個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基本氣功鍛煉,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二,就是以兩條腿為主 的下蹲運動,每天一次,每次五分鐘。可以紓解抑鬱,疏通經絡,調暢氣血,活絡關節,從而調整內臟功能。

一旦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少、失眠、焦慮、恐懼、悲觀、頭痛厭世等癥狀,並持續兩周以上,有可能是患有抑鬱障礙,應該及時就醫。

癌癥還有哪些病因

1. 外界因素

(1)化學因素:如烷化劑、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氨基偶氮類、亞硝胺類、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誘發肺癌、皮膚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如X線可引起皮膚癌、白血病等,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石棉纖維與肺癌有關,滑石粉與胃癌有關,燒傷深瘢痕和皮膚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

(3)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其中1/3為DNA病毒,2/3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與宮頸癌有關,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RNA病毒如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與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有關。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也有關系。

2. 內在因素

(1)遺傳因素: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隻是少數不常見的腫瘤,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瞭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如結腸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等。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癥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腫瘤發生率較高,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於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並破壞機體免疫系統,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3)內分泌因素: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展。

癌癥有哪些臨床表現

1.癌癥的局部表現

(1)腫塊:癌細胞惡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體表或深部觸摸到。甲狀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較淺部位觸摸到。腫瘤轉移到淋巴結,可導致淋巴結腫大,某些表淺淋巴結,如頸部淋巴結和腋窩淋巴結容易觸摸到。至於在身體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則要用力按壓才可觸到。惡性腫瘤包括癌的腫塊生長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動;良性腫瘤則一般表面平滑,像雞蛋和乒乓球一樣容易滑動。肺部等胸腔器官無法直接觸摸到,但在胸片或CT上可以看到相應的腫塊,或在鎖骨上等部位觸摸到轉移的淋巴結腫塊。

(2)疼痛:腫瘤的膨脹性生長或破潰、感染等使末梢神經或神經幹受刺激或壓迫,可出現局部疼痛。出現疼痛往往提示癌癥已進入中、晚期。開始多為隱痛或鈍痛,夜間明顯。以後逐漸加重,變得難以忍受,晝夜不停,尤以夜間明顯。一般止痛藥效果差。

(3)潰瘍:體表或胃腸道的腫瘤,若生長過快,可因供血不足出現組織壞死或因繼發感染而形成潰爛。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處出現火山口樣或菜花樣潰瘍,分泌血性分泌物,並發感染時可有惡臭味。胃、結腸癌形成的潰瘍一般隻有通過胃鏡、結腸鏡才可觀察到。

(4)出血:癌組織侵犯血管或癌組織小血管破裂而產生。如肺癌患者可咯血或痰中帶血;胃癌、食管癌、結腸癌則可嘔血或便血,泌尿道腫瘤可出現血尿,子宮頸癌可有陰道流血,肝癌破裂可引起腹腔內出血。

(5)梗阻:癌組織迅速生長而造成空腔臟器的梗阻。當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可發生呼吸困難、肺不張;食管癌梗阻食管則吞咽困難;膽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膽總管而發生黃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現排尿困難等;胃癌伴幽門梗阻可引起餐後上腹飽脹、嘔吐等。總之,因癌癥所梗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

(6)其他:顱內腫瘤可引起視力障礙(壓迫視神經)、面癱(壓迫面神經)等多種神經系統癥狀;骨腫瘤侵犯骨骼可導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漿白蛋白減少而致腹水等。腫瘤轉移可以出現相應的癥狀,如區域淋巴結腫大,肺癌胸膜轉移引起的癌性胸水等。

2.全身癥狀

早期惡性腫瘤多無明顯全身癥狀。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非特異性全身癥狀有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病質、大量出汗(夜間盜汗)、貧血、乏力等。惡病質常是惡性腫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現,不同部位腫瘤,惡病質出現早晚不一樣,一般消化道腫瘤者可較早發生。

某些部位的腫瘤可呈現相應的功能亢進或低下,繼發全身性改變,如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引起高血壓,甲狀旁腺腺瘤引起骨質改變等。

此外,有些腫瘤如肺癌,由於產生內分泌物質,產生與轉移、消耗無關的全身癥狀,即副腫瘤綜合征等,表現為肺性骨關節病、Cushing綜合征、Lambert-Eaton綜合征、異位ADH分泌綜合征等。

怎麼才能預防癌癥的發生

現在社會壓力大,環境不好,很多人生活習慣不規律,導致癌癥高發,癌癥是非常可怕的一種疾病,積極預防很關鍵。生活上,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上要結構合理,營養全面;增加適當的運動,提高免疫力。就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

1少吃含脂肪過多的食物。可以防癌。據調查,日本國內食肉類較少,癌癥發病率較低。 但移居美國的日本人,由於改用以肉類為主食,以取代傳統的食物,患癌的比例超過日本本 土人的8倍。

2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能通便。可使消化器官(特別是腸道)免受致癌物過久侵害。所 以,多吃谷類、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纖維素高的食物有利於防癌。

3多吃魚類。調查證實,魚類中的營養成分不但可預防心臟病,還可防癌。

4多吃海藻類食物。日本婦女得乳腺癌的比例很低,據調查,這與日本人經常吃海藻類食 物有關。

5多吃深色蔬菜。蔬菜的顏色愈深,愈能增加人體的免疫功能。

註意事項:提示大傢,癌癥並非絕癥,主要是發現早,世界衛生組織倡導隻要早期發現癌癥90%以上的患者都能夠治愈,平時我們要多註意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按時休息,不熬夜,少抽煙、少喝酒,重要的是定期給身體做個檢查。

哪些人易得癌癥

人們總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會有得癌癥的可能,那麼你就自己來分析一下你有沒有這些特征,如果有的話,可能過幾年後,你就也會如他人一樣得癌癥的。

1、喜歡喝濃茶的人。對於喝濃茶的人來講,很有可能就會得癌癥。熱的茶水會湯傷食道,易形成潰瘍,而湯的垢又積在那裡,極易得癌癥。

2、還有就是熬夜的人也易得癌癥。對於這些人來講,夜間細胞分裂是最強的時候,而他們晚上睡眠不足,人的免疫力下降,導致變異的細胞不能被清除,所以,積存多瞭,就易出現癌變。

3、常常憋尿的人。對於這些人來講,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尿中有一種致癌的物質,如果不及時排出的話,會在膀胱裡積存,然後出現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