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它除瞭仍具有來源細胞的某些特性(如上皮癌仍可合成角質蛋白)外,還表現出癌細胞獨具的特性。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檢查自己有沒有癌細胞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就來為大傢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怎麼檢查自己有沒有癌細胞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且每種腫瘤有不同的針對性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是腫瘤初篩的有效方法。常用於高危人群篩查。臨床上對於腫瘤的確診需要結合多項檢查及患者本身的癥狀,除瞭病人的體格檢查外,還有實驗室檢查、放射學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超聲波檢查、內窺鏡檢查、手術探查等特殊檢查。具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建議做個全身檢查就可以瞭日常生活中要註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移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 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四,少吃薰、烤、醃泡、油炸、過咸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⑴無限增殖

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無限增殖,成為“不死”的永生細胞。正常細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數,如人的細胞一生隻能分裂50~60次。然而癌細胞卻失去瞭最高分裂次數。如在1951年由一位黑人婦女(名叫Henrietta Lacks)的宮頸癌細胞分離建立的HeLa細胞系,至今仍在世界許多實驗室中廣泛傳代使用。

⑵接觸抑制現象喪失

正常細胞生長相互接觸後,其運動和分裂活動都要停頓下來。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則表現為細胞貼壁生長匯合成單層後即停止生長。癌細胞則不同,其分裂和增殖並不因細胞相互接觸而終止,在體外培養時細胞可堆累成立體細胞群,故癌細胞接觸對癌細胞的增殖無抑制作用。

⑶癌細胞間粘著性減弱

癌細胞與其同源正常組織相比,細胞間的粘著性降低,故癌細胞在體內容易分散和轉移。在正常細胞外被中的纖粘連蛋白是一種細胞外粘著糖蛋白,它增強瞭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粘著。癌細胞的纖連粘蛋白顯著減少或缺失,鈣粘蛋白合成發生障礙,從而破壞瞭細胞與基質之間和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粘著,因此癌細胞具有易於侵潤組織和轉移的屬性。

⑷易於被凝集素凝集

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更容易被凝集素所凝集,故引起癌細胞凝集所需的凝集素濃度要比正常細胞的低得多。癌細胞凝集性增強是由於質膜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所致。糖蛋白在質膜中的運動性增強,因而凝集素更容易將其受體(糖蛋白)簇集,形成更多的橫橋。質膜糖蛋白運動性增強還可能是由於與其相連的微絲受到破壞所致。

⑸粘壁性下降

在體外培養中,細胞貼壁生長,這與細胞分泌葡糖胺聚糖粘性物質有關。葡糖胺聚糖是構成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可形成水合凝膠。癌細胞合成葡糖胺聚糖減少,導致細胞粘壁性能下降。

⑹細胞骨架結構紊亂

癌細胞中微管變短,排列紊亂,微絲亦發生結構異常。src基因(即誘發肉瘤的基因)的產物PP60src是一種蛋白質激酶,該酶可使張力纖維兩端的粘著斑蛋白磷酸化,而使張力纖維與質膜脫離。肌動蛋白絲的量減少,引起質膜流動性增強,細胞屬性發生改變。

由於細胞骨架結構紊亂,導致細胞外形亦發生改變。例如培養中的正常成纖維細胞呈扁平梭形,但被鳥類肉瘤病毒(含src癌基因)轉化後,則變成球形,表面出現小泡,此即由於細胞骨架成分紊亂所致。

⑺產生新的膜抗原

癌細胞丟失瞭質膜上的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而出現瞭一些新的相關性膜抗原。這些新的膜抗原是由正常細胞表面的糖蛋白修飾而成。同時由於表面蛋白質運動增強,使表面蛋白更易被相應抗體所凝集。

⑻對生長因子需要量降低

正常細胞在體外一般要在含有10%以上的血清的培養液中才能生長,血清中含有一些細胞生長所需要的生長因子,如表皮生長因子(P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GDF)、胰島素等。而轉化細胞卻能在血清濃度很低的培養液中生長,對生長因子的需求量大大降低。

此外,癌細胞還有許多不同於正常細胞的屬性,如葡萄糖運輸增加,產生新的細胞分泌物,還有具有豐富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等。

單個癌細胞的形態特點

主要表現在細胞核上,可歸納為五大特征:

⑴核大:癌細胞核可比正常大1-5倍。但核膜不內折。

⑵核大小不等:由於各個癌細胞核增大程度不一致,同一視野的癌細胞核,大小相差懸殊。

⑶核畸形核膜增厚:癌細胞核可出現明顯的畸形,表現為細胞核形態不規則,呈結節狀、分葉狀等,核膜出現凹陷、皺褶,使核膜呈鋸齒狀。

⑷核深染:由於癌細胞核染色質增多,顆粒變粗,核深染,有的可呈墨水滴樣,同時因核內染色質分佈不均,核的染色深淺不一。

⑸核質比例失常:超過細胞體積的增大,癌細胞核增大明顯,故核質比例失常。並且癌細胞分化愈差,核質比例失常愈明顯。此外,細胞核染色質邊移,出現巨大核仁,異常核分裂,以及細胞體積增大,且大小不等,並出現梭形、蝌蚪形、星形等異常形態,亦可作為癌細胞的輔助診斷依據。

此外還有

⑹癌細胞具有豐富的遊離核糖體。

⑺癌細胞的表面發生瞭變化,由於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使得細胞彼此之間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

2.成堆癌細胞的排列特點

成片鱗癌細胞,仍可帶有一定程度的鱗狀上皮的排列特點,如平鋪的鵝卵石樣,但極性消失,排列不規則;腺癌可出現不規則的腺腔樣排列;未分化癌則表現為束狀(單行)排列及鑲嵌樣(成片)排列等特征,這些可作為診斷癌細胞和進行癌細胞分類的依據。

(二)塗片的“陽性背景”

由於腫瘤組織,特別是浸潤癌和分化差的癌,易發生出血壞死。因此,塗片中常常可見成片的紅細胞和壞死細胞碎片,這種背景往往提示塗片可能為陽性,所以稱陽性背景。早期癌塗片背景多數幹凈,不易見到壞死細胞碎片。出血壞死並非腫瘤所獨有,在某些嚴重的炎癥病變中也可出現,所以在沒找到癌細胞之前,決不能單憑陽性背景的有無,而診斷癌或排除癌。

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

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過程休為‘癌變”或‘惡變”。癌變的原因和過程,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說來、人體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是個復雜的過程,這個時間是相當長的,通常要10年或數十年的時間,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大多數科學傢認為,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或“基因功能失調”的結果。

在腫瘤研究中,發現人體細胞內天然就存在著一組能夠引起細胞癌變的基因—‘癌基因”。在正常情況下,癌基因對人體非但無害,而且對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癌基因盡管人人有之.但並非人人都得癌。

隻有當正常細胞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反復作用後.細胞內處於靜止狀態的癌基因就被激活,基因結構產生突變或基因表達失去控制,使細胞原有的正常生物學性狀發生改變,從而破壞瞭正常細胞代謝的動態平衡,於是癌細胞就產生瞭.日前科學傢們巳能從膀胱癌、肺癌、結腸癌等二十多種腫瘤病人的細胞中分離出癌基因。因此.目前認為癌基因被激活是細胞癌變的重要原因。

癌細胞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轉移

由於癌細胞的不斷浸潤性生長,局部細胞密度增加.對鄰近組織擠壓能力很大,又由於癌細胞膜的鈣含量減少,細胞間結合力降低,彼此易於分離,這就給癌細胞的浸潤或播散創造瞭條件。

還有些癌細胞有一定的活動能力,有的還釋放一些擴散因子,如透明質酸酶,可以溶解基質中粘多糖,這些也在癌癥浸潤和轉移方面起促進的作用。

轉移能否發生,還與癌癥組織的分化程度有關,一般癌癥的分化程度越低,浸潤性越明顯.則轉移越容易發生。

癌癥一般容易轉移到血液供應豐富的器官,如骨骼、肝、肺、腦。除癌癥本身特性之外,轉移的發生.還與患者機體的狀態有關,患者的一般狀況差,或者免疫功能低下,都能增加癌癥轉移的機會。

另外,癌癥所在部位的肌肉收縮、內臟蠕動、按摩、擠壓等機械刺激均可促使癌癥播散轉移。

癌細胞的主要種類

癌細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鱗癌、腺癌、未分化癌。

1.鱗癌

一般起源於鱗狀上皮,也可起源於已經發生鱗化的柱狀上皮。根據圖片中大多數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可把鱗癌分為分化好和分化差兩大類。

高分化(角化型)鱗癌 以類似表層細胞的癌細胞為主,並可見少量中層癌細胞,這些癌細胞分化比較成熟,表現多形性,如纖維形、蝌蚪形、蛇形等癌細胞,常散在分佈。癌細胞胞質角化明顯,故稱角化型鱗癌。

低分化(非角化型)鱗癌 癌細胞形態類似底層鱗狀上皮細胞,少數類似中層鱗狀上皮細胞,不出現或很少出現表層癌細胞。癌細胞形態主要為圓形、卵圓形,多數成片脫落,也可單個散在,胞質少、不角化。HE染色呈暗紅色,巴氏染色為暗綠色,核大,核仁清楚。

2.腺癌

一般起源於柱狀上皮和腺上皮。根據癌細胞大小,細胞內的粘液多少,有無形成腺腔樣結構,腺癌亦可分為兩型。

高分化腺癌 常形成腺樣排列。癌細胞大,胞質豐富,HE染色為淺紅色,巴氏染色為淺綠色,其中可見粘液空泡。核大,核染色質顆粒粗,染色深,核仁巨大。

低分化腺癌癌細胞小、胞質少,嗜堿性,粘液空泡少見。癌細胞常成團脫落,排列緊密,形成桑椹樣結構。核小偏位,邊緣胞質隆起。核染色質較粗,核仁小。

3.小細胞型未分化癌

一般認為起源於支氣管上皮的嗜銀細胞,可產生多肽類激素而引起內分泌癥狀,故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細胞小,圓形、卵圓形或瓜子形。胞質極少,細胞核約比淋巴細胞大半倍到一倍,核畸形明顯,染色深,癌細胞排列緊密而不重疊,成片出現時,往往呈鑲嵌樣結構;單行排列時呈束狀。這是未分化癌的特征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