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瘤多發於膜內成骨的骨骼,最多見於顱面骨,稱骨旁骨瘤;偶爾也見軟組織,則稱骨外骨瘤。膜內成骨的骨瘤可隨骨骼發育成熟而停止生長,並且無惡變,其預後一般良好。然而,頸椎發生骨瘤極少見。為什麼會得骨瘤?骨瘤早期有哪些表現?一起來看下。

為什麼會得骨瘤

(一)發病原因

原因不詳,據文獻記載有胚胎殘留,外傷、感染、內分泌紊亂以及遺傳學說。但較多文獻支持傾向於胚胎殘留學說——並認為在發生學上,兩種不同組織的交接部位都可能發生腫瘤。顱骨各部,或為膜內成骨,或為軟骨內成骨(在發生學上,顱骨在發生骨化之前,須經過兩個階段的變化:①侵入腦泡的間充質增厚為膜;②繼轉化為軟骨。凡由軟骨發生骨化者,為軟骨內成骨,如除額骨眶部及蝶骨大翼外側部位的所有顱底各骨。凡未經軟骨階段,直接由膜發生骨化者為膜內成骨,例如除枕骨的一部分外的所有構成顱穹窿的顱骨。形成鼻腔各壁者基本屬軟骨內成骨,因而有稱之為鼻軟骨內成骨)。骨瘤好發於額骨與篩骨之間、蝶骨小翼與額骨眶板之間或上頜骨內。骨瘤來源於膜性組織者,發展成堅質型骨瘤,來源於軟骨組織者,發展為松質型骨瘤,同時來源於兩種組織者(如上頜骨),發展成為混合型骨瘤。

(二)發病機制

骨瘤(osteoma)是一種良性病損,多見於顱、面各骨,由生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其所產生的新生骨所構成,含有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組織,並有明顯的板層結構,骨瘤伴隨人體的發育而逐漸生長,當人體發育成熟以後,大部分腫瘤亦停止生長。多發性骨瘤稱Gardner綜合征,同時有腸息肉和軟組織病損。

腫瘤骨呈黃白色,骨樣硬度,表面凹凸不平,覆以假包膜。顯微鏡下由纖維組織與新生骨構成,骨細胞肥大,基質染色不勻。成纖維細胞與成骨細胞均無惡性變現象。

總之的話對於骨瘤的發病機制和原因雖然不明朗,但是的話和其他的腫瘤一樣,主要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導致的,所以說預防骨瘤是可以避免原癌基因激活著手的。

骨瘤早期有哪些表現

疼痛為早期癥狀,可發生在腫瘤出現以前,起初為間斷性疼痛,漸轉為持續性劇烈疼痛,尤以夜間為甚。惡性大的腫瘤疼痛發生較早且較劇烈,常有局部創傷史。骨端近關節處腫瘤大,硬度不一,有壓痛,局部溫度高,靜脈擴張,有時可摸出搏動,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漸下降至衰竭,多數病人在一年內有肺部轉移。

X線片表現:骨質致密度不一。有不規則的破壞,表面模糊,界限不清,病變多起於骺端,因腫瘤生長及骨膜反應高起形成考德曼氏三角,有與骨幹垂直方向的放射形骨針。

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的專傢介紹,臨床上對青少年有近膝關節的骨端疼痛,腫脹等應認真檢查,根據病史、體征及X線片表現,大多可以診斷,必要時作活體組織檢查。應註意與下述病變鑒別:骨化肌炎、掌骨和蹠骨結核性骨炎(此處骨肉瘤極少發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腫與巨細胞瘤等。

【癥狀體征】

臨床上常發生於青少年,下頜骨少上頜骨多見,並有損傷史。早期癥狀是患部發生間歇性麻木和疼痛,進而轉變為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腫瘤迅速生長,破壞牙槽突及頜骨,發生牙松動、移位,面部畸形,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在X線片上顯示為不規則破壞,由內向外擴展者為溶骨型;骨皮質破壞,代以增生的骨質,成日光放射排列者為成骨型。臨床上也可見兼有上述兩型表現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鈣、堿性磷酸酶可升高,腫瘤易沿血道轉移至肺。

專傢提醒骨肉瘤好發青少年

與其他腫瘤不同,骨肉瘤好發於青少年。它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骨腫瘤,其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如未經正規治療,半年至一年內腫瘤就會發生肺轉移,導致患者死亡。

骨肉瘤主要發病部位在下肢,尤其是膝關節周圍會出現無原因的關節疼痛。然而,青少年平常活動多,難免有個磕磕碰碰,因此腫瘤引起的疼痛容易被誤以為是正常的生長痛或是扭傷。

其實,青少年骨肉瘤有自身特點,盡早發現可避免錯失癌癥治療時機。

發病突然

開始表現為關節周圍間歇性疼痛、酸痛、鈍痛,服止疼藥有效。隨著病情加重,疼痛劇烈難忍且持續時間延長,癌癥治療用止疼藥無效,而且疼痛會向其他部位放射,在夜間尤為嚴重。

關節活動受限

運動時關節疼痛加重,根本不能觸摸或扳動發病的關節。

發病關節腫脹

嚴重時關節會有積液,可觸摸到腫塊。有時還表現出類似關節發炎的癥狀,如皮膚發紅、溫度高和局部靜脈曲張。

癌癥治療此外,有的患者可能出現體溫升高、厭食、消瘦和面色蒼白等全身反應。因此,青少年如出現以上不適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如果能在發病初期做出正確診斷,可提供的治療方法也相對較多,治療的效果也比較好,而且可明顯延長患兒生存時間。

骨瘤患者吃什麼好

1、骨癌患者的飲食要營養均衡、豐富,要保證“雙高”(即高熱量、高蛋白)。例如,每天最好能喝兩杯牛奶,吃1個雞蛋和150克瘦肉,也可以用魚或豆制品代替。多食新鮮蔬菜,最好每頓有一碟深綠色或黃色蔬菜(如青菜、芹菜、菜花等)。蔬菜可幫助機體吸收蛋白質、糖類和脂肪。

2、每天至少吃1—3隻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均衡飲食能剌激胃液的分泌,提高胃的消化能力,且對胰腺的分泌起到調節作用。

3、腫瘤初期,正氣未衰,邪氣漸盛,為防止邪氣擴張,疾正發展,治當以功邪為主,采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清熱解毒等方法治療。選用食物當以清淡為主,可以新鮮蔬菜,如胡蘿卜、莧菜、油菜、菠菜、韭菜、芹菜、蘆筍、菜花、南瓜、西紅柿、紅薯等為食。

骨肉瘤的安全提示

1、宜吃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骨髓病、骨肉瘤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淡菜、海蛤、裙帶菜、杏仁、桃仁、李。

(2)骨痛宜吃龜板、鱉肉、穿山甲、牡蠣、蟹、蝦、核桃。

(3)脾臟腫大宜吃甲魚、泥鰍、海鰻、毛蚶、海帶、裙帶菜。

(4)貧血宜吃豬肝、香菇、芝麻、蜂乳、黃魚、花生、海參、鯇魚、鮑魚。

2、忌吃食物:

(1)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2)忌黴變、醃制、油煎、肥膩食物。

(3)忌羊肉、鵝肉、豬頭肉等發物。

骨瘤可以治好嗎

專傢表示,骨腫瘤的治療應視具體情況采用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必要時可采用手術治療轉移性骨腫瘤的治療在診斷明確之後,及時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原發性腫瘤病變的治療是整個治療中的主要環節。骨骼的病變可以采用手術清除局部放療和全身性化學治療等方法。出現骨骼並發癥如病理性骨 折的病例,要及時治療出現的並發癥。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手術治療:可做病變骨體全部切除,必要時,四肢的腫瘤可行高位截肢術或關節離斷術。

2.放射治療:放療如能配合手術治療療效最佳,目前對尤文氏肉瘤、網狀細胞肉瘤、多發性骨髓瘤等,采用放療療效亦非常顯著。

3.化學療法:化療常做為輔助性治療,目前常采用先進的光動力學化學療法及動脈插管化學治療和栓塞化學治療。

4.中藥治療:

①黃芪、丹參、白花蛇舌草各24g,半夏、當歸各12g,桂枝、生乳香、生沒藥、茯苓、陳皮各9g,琥珀粉、象牙屑各lg(沖),花粉18g,生牡蠣30g,甘草6g。加減:腫瘤癥狀消失後,加用補骨脂,懷牛膝各15g,熟地、骨碎補各12g,菟絲子24g,鹿角膠3g(烊化)。

治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待病情好轉後,可以上方3倍量,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g,每日3次。

療效:用本方治療右脛骨上端骨巨細胞瘤並發病理性骨折l例,服藥120餘劑後,患肢活動自如,臨床癥狀消失,後隨訪四年,一切活動均如常人。

②當歸、黨參、海藻、昆佈各15g,鬱金、陳皮、半夏各9g,黃芪、銀花、連翹、蒲公英各30g,白術、赤芍各12g,川楝子5g。

治療: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療效:采用本方治療1例晚期股骨肉瘤患者,病人服藥治療3個月,其6×6cm的潰瘍已愈合,腹股溝淋巴結消失,隨訪10年仍健在。

如何護理骨瘤患者

1.疼痛護理:患者被迫體位,病人感腰背部、胸廓和肢體骨遊走性骨痛呈進行性加重,尤其身體活動時疼痛劇烈,病人不斷呻吟,痛苦面容。此時,我們給予關心、體貼、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釋疼痛的原因,遵醫囑給予止痛藥,及時有效的止痛至關重要,但一定要選擇好給藥時間、劑量、給藥途徑,可使藥物在體內保持藥物的一定濃度水平,達長期而有效的鎮痛效果。反之,如果隨意給藥,不但起不到止痛效果,反而產生耐藥,影響治療。給藥後嚴密觀察止痛效果,也可選用非藥物性措施,緩解疼痛,采用放松技術、分散病人註意力,囑患者多做深呼吸運動,聽音樂、看書、講故事、看電視,多溝通,以轉移病人的註意力,適當按摩病人的病變部位,以降低肌肉張力,還可促進血液循環。給病人舒適的體位,減少噪音、光線,溫濕度合適,使患者舒適,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的時間,還可通過松馳術、生物反饋法、外周神經阻斷、針灸等方法,控制疼痛。

2.軀體移動障礙:患者因骨質疏松、胸腰椎破壞性壓縮、壓迫骨髓導致癱瘓,病人采取被動體位,一定要做好生活護理,協助病人洗漱、進食、大小便、個人衛生、打電話與朋友、傢人聯系等。協助病人每1~2小時更換體位,保持病人肢體功能位,嚴密觀察肢體受壓情況,防止四肢萎縮,給予肢體按摩,進行肢體的被動、主動活動的鍛煉,最主要是皮膚護理,長期臥床,建立皮膚護理床頭卡,每翻身1次,按時間記錄床頭卡,並將皮膚情況記錄在交接本上,為瞭防止病理性骨折、活動性骨痛,翻身時至少3人,力量要均勻,步調一致,保持患者的平衡位置。骨突處,墊氣圈或谷惠、空心枕,每日用溫水擦洗全身,及時更換病衣、床單,保持床鋪平整,無污漬,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發生褥瘡。

3.預防感染:患者長期臥床易引起墜積性肺炎,給予拍背、更換臥位。囑患者深呼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15~20分鐘,地面、床單位用84消毒液擦拭,床頭、被服、病衣勤更換,不易受潮,保持清潔,指導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飯前飯後、晚睡前協助病人洗手、漱口。宣教病人不挖鼻孔不亂抓撓,勤剪指甲,每周清洗頭發。護士操作前後帶口罩,減少探視,尤其不要與患有感冒的病人接觸。

4.口腔護理:每日3餐後做口腔護理,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預防口腔感染。

5.發熱護理:給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囑其多飲水,必要時給予消炎痛栓治療。

6.骨折護理:夾板固定觀察末梢血運良好,局部無破潰,囑其適當活動。為防止骨折,病人睡硬板床,忌用彈性床。

7.排便護理:長期臥床,胃腸蠕動慢,床上排便不適應,排便比較困難,所以要定時排便,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保證每日足夠的水分、水果、蔬菜和含纖維高的食物,必要時給予大便軟化劑,使用指壓、按壓方法可以解除患者的便秘。(1)按摩法:患者仰臥位,腹部放松,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於右小腹下,以大小魚肌和掌根著力,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方向反復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降約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產生腸蠕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於每日早餐後30分鐘進行或在排便前20分鐘進行。(2)指壓法:患者取臥位,於每日排便前10分鐘進行。天樞穴(位於臍中旁開2寸),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壓,由輕至重,逐漸加力,3~5分鐘後可有酸脹、酸痛感和腸蠕動,每次按壓可持續數秒至1分鐘。支溝穴(位於腕骨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手法同上,3~5分鐘後可顯效,如一次按壓效果不佳時可反復交替按壓,直至排便。

8.心理護理:患者長期臥床,被受折磨,出現焦慮、失眠、憂鬱、易怒、孤獨、怕被傢人丟棄。對此,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接觸,倍加關愛和照顧,消除陌生感、孤獨感,經常與患者溝通,瞭解其心理狀態,瞭解他們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並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疏導病人說出自己的憂慮和痛苦,以親切的語言、表情和行為去影響改變病人的精神壓力,並尋求切實有效的方法,交談、陪伴回憶等。使病人正視現實,擺脫恐懼,情緒平穩,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爭取病人傢屬和親友的配合,指導和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臨床關懷工作,幫助病人真正解決問題,如生理、傢庭、經濟等方面帶來的煩惱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