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缺血通常表現為突發性的腹部疼痛,多為絞痛或中等程度疼痛,疼痛部位隨疾病累及部位可有不同,以左下腹部疼痛較多見。多伴有排便急迫感,24小時內出現鮮紅或醬色血便。少數結腸缺血病人以出血、休克為臨床主要表現形式。

制潰瘍性結腸炎

(一)內科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復作的結局主要取決於疾病的嚴重度,表現為全身癥狀,而與病期及病變范圍無關,如潰瘍性直腸炎除外不予考慮的話。

內科治療應包括4個方面:⑴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註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盡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

⑵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sasp):開始時給0.25g口服4次/d,以後增至1g 4次/d口服,在奏效後改為1g 3次/d或0.5g 4次/d。並可同時給甲硝唑0.2g 3次/d,3周後改甲硝唑肛栓0.2g 2次/d納肛,以後改0.2g 1次/d納肛,並持續應用3~6月。

⑶皮質類固醇:常用量為強的松5~10mg,3次/d,1~2周後,劑量遞減,每周減少5mg,直至最後5mg 1次/d或2.5mg 2次/d作為維持量。或用地塞米松0.75~1.5mg 3次/d,同樣遞減至0.75mg qd或0.375mg bid作維持,但目前並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可防止復發。在急性復作期亦可用氫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靜脈滴註,以及每晚用氫化考的松100mg加於60ml生理鹽水中作保留灌腸,在急性發作期應用激素治療的價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應持續使用激素則尚有分歧,由於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數不主張長期使用。除皮質類固醇外,也可用acth 20~40u靜脈點滴。

⑷免疫抑制劑: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價值尚屬可疑。據rosenberg等報道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在疾病惡化時並無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卻有助於減少皮質類固醇的使用。

除上述治療措施外,對腹瀉嚴重,出現夜間腹瀉的病例可給予抗膽堿酯類藥物或復方苯乙哌啶(止瀉寧),但忌用鴉片類藥物如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因為有誘發急性結腸擴張之可能。

(二)外科治療

約有20%~30%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最終將需要手術治療。以往,在各種內科治療方法失敗後,手術作為最後一種解決疾病的方法,而病員也處於急性或慢性疾病嚴重營養不良和虛弱的狀況下。現在多主張較早施行手術,這種治療態度的變化是由於現在有好幾種手術可供選擇和嘗試,而手術的結果是良好的。

⑴手術指征:需急癥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迫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而不是數天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亦即經4~5d治療無改善者;④由於狹窄引致梗阻;⑤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此外,還有幾種非急癥情況應考慮手術,如:⑥難治性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指反復發作惡化,慢性持續性癥狀,營養不良,軟弱,不能工作,不能參加正常社會活動和性生活;⑦當類固醇激素劑量減少後疾病即惡化,以致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療,這是不得不作結腸切除的手術指征;⑧兒童患慢性結腸炎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時;⑨嚴重的結腸外表現如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或膽肝疾病等可能對手術有效應。

結腸炎危害很可怕

結腸炎的危害主要體現在:

1、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這裡所說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輸血治療。

2、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見於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癥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鑒別良性惡性。

3、腸穿孔:多為中毒性腸擴張的並發癥,也可出現嚴重型,多發生於左半結腸,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4、中毒性腸擴張: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並發癥,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達44%,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癥狀明顯,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和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易並發腸穿孔。

5、結腸癌:約5%病例發生癌變,多見於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結腸炎的危害不容忽視,肛腸科專傢提醒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自療:加強營養,吃易消化食物。及時補充有益菌十分必要。應加強心理治療。另外,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很重要,這樣有利於治療。(圖片來源:華蓋)

結腸炎護理常識

結腸炎是因消化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的慢性疾病,據專傢介紹結腸炎臨床上主要表現有: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裡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

腹痛一般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於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現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壓痛,有時能觸及痙攣的結腸。常見的全身癥狀有消瘦、乏力、發熱、貧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惡化或初次發病就呈暴發性,表現嚴重腹瀉,每日10-30 次,排出含血、膿,粘液的糞便,並有高熱、嘔吐、心動過速、衰竭、失水、電解質紊亂、神志昏迷甚至結腸穿孔,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死亡。

常見的結腸炎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克隆病、過敏性結腸炎等,那麼如何護理結腸炎病人呢?下面介紹一下按內科及本系統疾病的一般護理常規。

結腸炎護理常識之病情觀察

1.根據病情觀察腹瀉的頻率次數和大便的性狀。

2.暴發型患者因大便次數頻繁,應觀察是否有口渴、皮膚彈性減弱、消瘦、乏力、心悸。血壓下降等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和營養障礙的表現。

3.如病情惡化、毒血癥明顯、高熱伴腹脹、腹部壓痛、腸嗚音減弱或消失,或出現腹膜刺激癥,提示有並發癥應立即與醫師聯系協助搶救。

結腸炎護理常識之一般護理

1.連續便血和腹瀉時要特別註意預防感染,便後溫水坐浴或肛門熱敷,改善局部循環。並局部塗擦抗生素軟膏。

2.需行藥物保留灌腸時,宜在晚睡前執行,先囑患者排便,後行低壓鹽水灌腸。

3.輕者適當休息,指導患者晚間安然入眠,重視午睡;重型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輕腸蠕動和腸痙攣。

結腸炎患者在飲食上需要註意什麼

患有結腸炎的患者,在飲食方面需要註意的問題是非常多的,由於發病部位的原因更需要結腸炎患者註意,那麼在飲食方面結腸炎患者都需要註意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的瞭解一下相關的內容。

1、補充水、鹽等。慢性腸炎如伴有脫水現象時,應及時飲服淡鹽開水、菜湯、菜汁及果汁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的缺失。

2、少吃產氣食物及甜食。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食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大豆、紅薯、白蘿卜、南瓜、黃豆等。

3、註意飲食衛生。慢性腸炎病人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易並發感染,因而更應註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禁食酒類以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盡量不在外面飯店、飲食攤用餐。

4、少纖維、低脂肪食物有促進腸蠕動、刺激腸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對腸道不利,故應限制。烹調方法以蒸、煮、燉、燴為主;食物纖維有促進腸蠕動,刺激腸壁的作用,對有病的腸道不利,故需限制。含纖維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洋蔥等均應忌用。

5、註意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多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良蛋白質食品,如魚、蛋、豆制品以及含維生素豐富的嫩綠葉蔬菜、鮮果汁和菜汁等,以補充長期腹瀉所致營養消耗。慢性腸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功能較差,宜采用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或少渣軟食,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多。

結腸炎吃什麼藥

結腸炎吃什麼藥

1、西藥治療主要包括氨基水楊酸類、皮質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生物制劑、抗生素,患者多需長期用藥維持治療。目前中醫藥治療主要有中藥口服、直腸給藥、針灸推拿、飲食調理、情志調治等多種療法聯用,其中以口服中藥、直腸給藥聯用較多。近年來,市八醫院通過聯用這兩種方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做瞭較深入的臨床研究,取得瞭較好的療效。

2、該院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多是脾胃虛弱為本、濕熱毒邪為標,病到後期累及脾腎,故可見脾腎兩虧。因此,該院隨癥治之,讓患者口服中藥,早期以攻邪為主,兼顧胃氣;中期則攻補兼施,佐以活血化淤祛痰;後期以補虛固澀為主,兼祛餘邪。

腸炎患者吃什麼好

1、對急性腸炎患者,除註意休息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在飲食方面應采取易消化、少刺激、溫熱適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和適時補充水分的原則。

2、腸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所以,在起病後8~12小時內,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細掛面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3、腸炎好轉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註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4、腸炎恢復期: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別註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等。恢復期後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