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是一組以血管的炎癥與破壞為主要病理改變的異質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因受累血管的類型、大小、部位及病理特點不同而不同,血管炎可以是一個單發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一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系統性血管炎是如何引起的?系統性血管炎怎麼治效果比較的好?一起來看下。

系統性血管炎是如何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系統性血管炎的病因相當復雜,由感染引致的感染性血管炎的病因比較明確,如某些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又如某些化學物質、藥物、其他致敏原、煙草等。這些致病抗原或有毒物質或其代謝產物,可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引發血管炎性改變或介導免疫異常反應。如感染性血管炎時,病原體在血管壁內大量增殖,在啟動免疫反應之前或同時即可引致炎性細胞聚集和血管炎性反應。

另一類血管炎是由免疫異常介導的血管炎反應,其病因則不甚明瞭。從免疫發病機制的不同,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免疫復合物介導 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壁沉積,招引和激活補體、激肽、纖溶酶、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血小板等,使其釋放炎性介質,引致血管炎癥、血管內血栓形成甚至血管壞死或破裂。這些致病性免疫復合物有些是在血管外形成,遊離於血液中,再沉積於某些特定部位的血管壁上,有些是在血管壁原位形成的原位免疫復合物。

2.抗體直接介導 某些自身抗體對血管內皮細胞或血管的其他成分有較強的親和力並可與之緊密結合,直接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直接招致已被激活的T細胞或吞噬細胞的攻擊,引致血管炎癥,如肺出血-腎炎綜合征時,抗肺泡隔膜的抗體直接攻擊腎基底膜形成的Ⅱ型免疫反應損傷。

3.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介導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針對中性粒細胞胞質顆粒及單核細胞中溶酶體成分的抗體總稱。如針對蛋白酶-3抗體(PR-3-ANCA)、髓過氧化酶(MPO-ANCA)、乳鐵蛋白及組織蛋白酶G等的抗體。此種抗體可直接激活此兩種細胞釋放炎性介質而引致血管炎癥,如韋格納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征等的發病都與此相關。

4.T細胞介導 T細胞能識別變異的自身抗原和移植抗原,對突變的細胞或移植物進行攻擊,引致組織損傷或肉芽腫性炎癥,如巨細胞動脈炎及急性移植物排斥反應等。

在臨床系統性血管炎疾病中,上述免疫發病機制可單獨存在,但大多數情況是復雜存在的或以某一種機制為主,而兼有其他情況,因而給系統性血管炎病因分類帶來很大困難。有些血管炎病因至今未明。如動脈炎、巨細胞(顳)動脈炎等的病因及致病機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而且目前關於血管炎的發病機制及病因的知識,仍然很不完善,有時甚至是矛盾的。相信隨著研究的進展,必將揭開系統性血管炎的發病之謎。

(二)發病機制

一般認為系統性血管炎的主要發病機制與感染原對血管的直接損害和免疫異常介導的炎癥反應這兩方面的因素有關。

許多病原體感染可導致血管壁的炎性反應及對血管壁的直接損害,或因病原體的代謝產物而觸發血管炎。更多的情況是病原體抗原與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壁中沉積,啟動免疫反應,導致炎性細胞在血管壁浸潤、聚集和壞死。

免疫異常介導的炎癥反應包括多種形式,如免疫復合物介導、抗體直接介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激活的中介物和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介導等,造成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壁,激活補體,導致血管炎癥、壞死。或是在炎癥介質作用下,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與中性粒細胞內的靶抗原成分結合,導致中性粒細胞活化,產生氧自由基和脫顆粒,引起呼吸爆炸,以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害,產生血管壁炎癥、壞死。

病理:系統性血管炎的病理隨受累血管的類型、部位、大小及病期各異,但基本的病理改變為中小動脈局灶性全層壞死性炎性改變,病變可呈節段性,病變部位可有血栓形成或動脈瘤樣擴張,愈合的病變可出現纖維組織和內皮細胞增生,可導致管腔狹窄。

系統性血管炎有哪些表現

1.系統性血管炎的臨床表現 下述諸情況無確定解釋時往往提示系統性血管炎的可能。

(1)一般情況:發熱,體重下降,乏力,疲倦。

(2)肌肉骨骼:關節痛,關節炎。

(3)皮膚:可觸知的紫癜,結節,蕁麻疹,網狀青斑,淺層靜脈炎,缺血性皮損。

(4)神經系統:頭痛,卒中,單或多神經炎。

(5)頭頸部:鼻竇炎,鼻軟骨炎,耳炎,虹膜炎。

(6)腎臟:腎炎,腎梗死,高血壓。

(7)肺臟:咯血,肺內結節,肺浸潤病變,肺靜脈炎。

(8)化驗異常:貧血,血沉增快,肝功能異常,血尿,ANA陽性,RF陽性,血冷球蛋白陽性,低補體血癥,ANCA抗體陽性,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升高。

上述表現並不是特異性的,也見於感染,腫瘤等,但在無可解釋的情況下,這些情況對系統性血管炎診斷提供某些線索:①提示血管炎的非特異性表現(貧血,血沉升快);②提示內臟受累范圍(尿象,腎功能,肝功能,心電圖,胸X射線片,鼻旁竇X射線片);③除特發性血管炎,乙型肝炎,結締組織病,腎臟病等。

2.常見血管炎活檢的異常發現。

3.血管炎的臨床表現因受累血管的種類,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而異,起病可隱匿性或呈急性發作,病變的程度和范圍也輕重不一,有的表現為致命性的多器官受累,病情發展迅速難以控制,有的僅表現為輕微的皮膚損害,各種血管炎的臨床表現可相互重疊,而且同一疾病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差異也很大,常見血管炎發病的一般情況和主要臨床表現。

系統性血管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一)治療

1.目前系統性血管炎的治療藥物主要有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兩大類。一般都需要長期治療,但這兩類藥物長期應用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表13,14)。因此,有效地控制炎癥反應又要避免治療藥物所帶來的嚴重並發癥是治療血管炎應遵循的原則。許多臨床醫生往往隻註意藥物的治療作用而忽視它們的毒副作用。致使許多血管炎病人由於藥物的副作用不能繼續用藥而導致治療失敗。

糖皮質激素一般是治療系統性血管炎的首選藥物。治療的劑量因病因人而異,可以口服或靜脈沖擊治療。在大劑量激素仍不能控制疾病的活動或有重要臟器受累時應考慮加用細胞毒藥物。最常用的細胞毒藥物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

其他的一些治療的手段,包括靜脈免疫球蛋白治療、血漿交換治療及單克隆抗體如抗T細胞抗體治療等也用於血管炎的治療。但目前這些治療隻見於少數的病例報道,缺乏大規模的臨床對比試驗。因此效果尚不十分確定。

2.系統性血管炎治療原則

(1)早期診斷和治療,以防止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2)激素口服或沖擊用藥。

(3)免疫抑制藥聯合激素療法。

(4)對癥治療:①去除感染灶,避免應用過敏性藥物;②應用抗凝藥物;③應用擴血管藥物。

(5)特殊治療:如血漿置換等。

(6)中藥治療:以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辨證論治,療效確切。

(二)預後

系統性血管炎預後取決於累及血管的大、中、小和累及的范圍以及是否早期確診、治療。在未用激素治療前,報道5年生存率僅15%,用激素治療後達48%,激素合並免疫抑制藥治療後達90%。過去的統計40%的結節性多動脈炎、20%~300%的系統性類風濕血管炎、10%~20%的韋格納肉芽腫死於診斷後1年內。故對本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如何護理系統性血管炎病人

1.精神護理

由於血管炎的癥狀讓患者容易失去治療的信心,所以要多多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要有樂觀精神,心情要舒暢,生活要有規律,解除思想負擔,積極配合治療,爭取使病情早日治愈。

2.飲食調理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適量的蛋肉,低脂肪、低熱量為宜。

3.患肢的保護與保溫

患者要避免勞累、撞傷、砸傷及凍傷;鞋襪要寬松;要保暖防寒。保持患肢清潔衛生,避免刺激損害皮膚。

4.預防褥瘡

要病人長時間臥床,容易形成褥瘡。要病人多翻身,患肢要經常變換體位,活動膝及踝關節,易壓部位可用滑石粉按摩或用生理鹽水清潔局部,可預防褥瘡的發生。

5.加強肢體功能的鍛煉

堅持適當的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關節的攣縮,肌肉的萎縮;若患血栓性靜脈炎,抬高抬高床腳15cm,局部熱敷,壓迫刺激腓腸肌,加速回心血量,可減少下肢的腫脹。

6.創口的換藥

每次換藥前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幹凈,然後再塗藥膏 ,註意不要用酒精清洗。

系統性血管炎吃什麼好

1.一個雞蛋每天最多一個。

2.牛奶最多半斤。

3.綠色蔬菜多吃。

4.海帶、紫菜、木耳多食。

5.豆制品+粗糧多吃。

6.精神要放松、不要每天都想著自己的病患。

7. 要適當活動與人交流。

8.絕對不能抽煙、喝酒、低鹽飲食為好 丹參酒 白酒500克,紫丹參90克,浸泡一周後,每次飲30毫升,1日1-2次。適用於脈管炎 初期肢冷麻木者。

9.赤豆煮米仁 赤豆100克, 生熟米仁各30克, 紅棗7枚, 紅糖適量, 著熟後服食。 適用於肢 體浮腫者。

10.黃豆冬瓜皮湯 冬瓜皮60克, 黃豆60克, 清水3碗, 煎至1碗, 去渣飲用。適用於患肢浮腫, 全身貧血者。

11. 赤豆桃仁蓮藕湯 桃仁15克, 赤豆60克, 蓮藕100克, 洗凈切成小塊, 加清水適量煮湯, 以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赤豆及蓮藕。 適用於肢冷血脈不和者。黃豆冬瓜皮湯: 冬瓜皮60克,黃豆60克,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飲用。適用於患肢浮腫,全身貧血者。桑椹湯 :桑椹子60克,加清水3碗, 煎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紅糖適量調味,去渣飲用。適用於腰酸頭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