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低患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若疑有外周血管疾病,首次就診時應測雙臂血壓。老人、糖尿病人及常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測立位血壓。立位血壓測量應在臥位改為站立位2分鐘後。無論體位如何,血壓計應放在心臟水平。那麼,血壓低應該怎麼辦?下面一起瞭解一下。

血壓低應該怎麼辦

第一類叫原發性低血壓:常見於纖細瘦弱的女性,一般表現為頭暈乏力等,還易並發神經官能癥、胃下垂、腎下垂、美尼爾氏癥和更年期綜合癥。

由於這種人的體質差,心臟功能較弱,心搏出血量少,以致收縮壓降低,但大多不低於八十毫米汞柱。對於這類病人的治療,加強體質鍛煉很重要,尤以慢跑療效最佳。其次,適當增加營養,多吃一些豬肝、牛奶、綠葉蔬菜等富含維生素和鐵的食品。

第二類叫做繼發性低血壓:是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一種癥狀,如肺結核、消化障礙、出血等。在治療上,要針對原有的疾病進行治療。隨著疾病的好轉,低血壓就會相應地得到改善。

第三類是暫時性低血壓:常見於蹲著或臥床突然起立時,由於體位的改變,而出現眼前發黑等急性貧血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服用某些鎮靜藥。如安定藥、降壓藥等。一般不需特殊治療,隻要在改變體位時,動作不要過快即可。

血壓低有哪些表現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癥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范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性低血壓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註的癥狀,這些癥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藥或精神類藥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繼發性低血壓某些疾病或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癥、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癥等,以及服用降壓藥、抗抑鬱藥。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也可以出現頭昏、頭暈等低灌註的癥狀。

血壓低患者飲食註意事項

1、胡蘿卜:胡蘿卜含有琥珀酸鉀鹽,可使尿中排鉀增多,血壓降低,故應少食;

2、西紅柿:有降壓作用,可導致低血壓患者血壓更低,出現頭暈、目眩等癥狀,不宜多食。

3、山楂:有降血壓的功能,忌多食。

4、荸薺、蜂王漿:均有降血壓作用,故應忌食。

5、生冷、寒涼、破氣食物:如菠菜、芹菜、西瓜、冬瓜、赤小豆、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物應忌食。

常食一些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作用的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食物,對提高血壓和機體健康水平有益;伴有貧血癥的患者,宜適量多食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豆類、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等,以有利於糾正貧血,增加心排血量,提升血壓。

老年人如何預防血壓低

1、堅持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對高血壓、低血壓都有調節作用。國外有位學者說過:“鍛煉身體可以代替許多藥劑,但任何藥劑也代替不瞭鍛煉身體。”低血壓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做戶外的活動,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等。

2、飲食均衡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癥狀。合理搭配膳食,葷素兼吃,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老人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3、適量的進補

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老人可常食用。也可以配合中藥進行藥膳,如蓮子、桂圓、大棗,人參、黃芪等燉雞。有些中老年人怕血糖高,就一點甜食都不沾,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適當吃一點甜食,也是讓身體保持健康血壓的條件之一。

4、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

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多攝入鹽後還要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

血壓低的測量方法

1.被檢者半小時內禁止吸煙和飲咖啡,排空膀胱。

2.體位:在安靜環境下休息5~10分鐘,取仰臥或坐位。

3.測量部位:通常測右上肢血壓,右上肢裸露伸直並輕度外展,肘部置於心臟同一水平。

4.袖帶寬度:成人標準氣袖寬度約13~15cm,長30~35cm。手臂過於粗大或測大腿血壓時,用標準氣袖測值會過高,氣袖應增寬至20cm,反之,手臂太細或兒童測壓時用標準氣袖測值會偏低,氣袖寬度應在7~8cm左右。

5.袖帶位置:將氣袖均勻緊貼皮膚纏於上臂,下緣在肘窩以上2.5~3cm,氣袖中央位於肱動脈表面。

6.聽診器位置:檢查者捫及肱動脈搏動後,將聽診器胸件置於搏動上準備聽診。

7.充氣:向袖帶內充氣,邊充氣邊聽診,待肱動脈搏動聲消失,再升高20~30mmHg。

8.放氣:緩慢放氣,雙眼隨汞柱下降,平視汞柱表面根據聽診結果讀出血壓值。獲取舒張壓讀數後快速放氣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