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血糖濃度低於正常標準值,低血糖者容易出現暈眩的情況,並且會時常發生。因此,對於低血糖患者要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那麼,低血糖患者出現暈眩怎麼急救呢?

低血糖經常頭暈怎麼辦

低血糖在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那麼生活中如果預防低血糖該怎麼辦?預防低血糖的對策有哪些?

遇到低血糖該如何處理

搶救流程

①方糖或果糖1-2粒;

②小食:面包1-2片、或餅幹5-6塊;

③果汁或含糖飲料半杯;

④飯、粉、面一小碗;

一般15分鐘內癥狀緩解,不緩解應到醫院處理。

低血糖昏迷怎麼處理

①如有可能應測血糖;

②病人尚有意識,可飲糖水;

③病人已昏迷,親友可以在病人口腔粘膜、牙齦上塗抹蜂蜜等;

④同時與醫生取得聯系;

低血糖眩暈的預防措施:

1、避免過度勞累及劇烈運動,按時一日三餐進食。

2、正在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嚴格計算好普通胰島素與長效胰島素的用量比例。嚴密觀察口服糖藥的使用,發現低血糖反應時,及時調整。

3、如果發現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時,夜間常發生低血糖時,應檢查註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變註射部位。

4、糖尿病人應隨身攜帶一些水果糖,餅幹等食品。

低血糖或是糖尿病的征兆

在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近30年來增長顯著,這種疾病也因此逐漸為人們所熟知。顧名思義,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的代謝性疾病,這是否意味著出現低血糖癥狀的人就一定遠離糖尿病?專傢指出,長期低血糖,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如果有傢族病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重視看似“無緣由”的低血糖,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

“三多一少”都出現的並不多陳伯這段時間覺得自己“消化功能太好”,即使上一頓吃得很多,但吃完兩三個小時後,就開始有心慌、手抖甚至全身冒冷汗的癥狀。一開始他並沒有很在意,以為是因為天熱汗多,消耗量變大導致。但眼看這種狀況一次又一次反復發生,他甚至曾因為低血糖而差點暈倒在路邊,於是,在兒子的陪同下,他到醫院進行檢查,卻被確診為糖尿病!原來,他認為的低血糖並不是一般的低血糖,而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

大多數人都知道,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少的“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然而,典型癥狀非判斷是否有糖尿病的唯一標準。

放心醫苑網小編提示“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都出現的並不多,有的患者甚至一個典型癥狀都沒有,最後還是發現得瞭糖尿病。一些非典型癥狀包括體倦乏力、長期低血糖等。一般發生在糖尿病早期或前期,隨著病情加重,癥狀會趨於典型。糖尿病低血糖與一般低血糖易混淆陳紅梅告訴記者,低血糖不罕見,正常情況下,能量不夠,消耗的糖分增多,血糖低於一個特定水平時,就發生瞭饑餓性低血糖,表現為四肢發冷、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心慌、惡心等。但糖尿病也會有低血糖表現。“由於糖尿病,糖分利用不瞭,血糖在血液裡,無法進入細胞,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兩者癥狀類似,但仔細分辨還是有區別的。“一般性低血糖多由於運動量突然增大或攝入量明顯不足導致,頂多偶爾發生;但早期糖尿病患者常在第二餐餐前或餐後兩到三個小時出現反應性低血糖,且這種情況會長期、反復出現。”陳紅梅提醒,長期在餐後出現低血糖癥狀的人切勿掉以輕心,應建議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低血糖檢查診斷

一、病 史

1、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反應,臨床最常見,癥狀輕重與藥物劑量或病情輕重有關,合並有植物神經損害者可無交感神經受刺激表現,常以低血糖腦病為主要表現。但有特殊病史可供鑒別。

2、非糖尿病者中以功能性(餐後、反應性)低血糖最常見,低血糖癥發作病史可較長,但癥狀輕、持續時間短,常在餐後2-4h發作,雖多次發作但無進行性加重,無昏迷病史。部分患者有胃腸手術史。如低血糖癥病史較久,進行性加重,常在空腹期或運動後發作,以腦功能障礙為主,多為器質性低血糖癥。胰島素瘤是器質性低血糖癥中最常見病因。

應詳細詢問有無肝病史、內分泌疾病史、飲食情況及飲酒史、慢性消耗性病史(腫瘤、結核史、長期發熱等)、胃腸疾病及手術史等。

二、體格檢查

詳細的體格檢查是病因診斷的又一主要線索。體態較胖的中年女性應註意功能性低血糖癥。如為向心臟肥胖伴多毛、痤瘡、紫紋應考慮皮質醇增多癥。如體態消瘦、皮膚色素減少、毛發脫落、性腺及乳房萎縮常提示垂體功能低下;如體態消瘦、色素加深、低血壓等又提示阿狄森病的可能。黏液性水腫體征提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存在。肢端肥大癥外貌提示垂體生長激素瘤的存在。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伴陣發性加劇應除外嗜鉻細胞瘤的存在。皮膚、淋巴結、胸腹部檢查對肝源性低血糖、胰腺內或外腫瘤等的診斷常提供重要依據。

三、實驗室檢查

1、血糖測定(血漿真糖)

多次測定空腹或發作時血糖<2.7mmol/L(50mg/dl)。

2、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

胰島素瘤多數為典型低扁平曲線,服糖後lh呈早期低血糖癥者對本病診斷有助。但部分本病患者曲線屬正常型或耐量減退型,這可 能與胰島素瘤分泌胰島素的自主程度、分泌胰島素的量、瘤外正常胰島 B細胞功能受抑制的程度有關。因此在OGIT同時應測定血漿胰島素及C肽(稱胰島素釋放試驗).

3、正常空腹靜脈血漿胰島素濃度在5一20 mU/L,很少超過30 mU/L。胰島素瘤患者胰島素分泌呈自主性,其濃度常高於正常,可達160 mU/L。高胰島素血癥也見於肥胖癥、2型糖尿病早期(肥胖者)肢端肥大癥、皮質醇增多癥、妊娠後期等,故血糖及胰島素須同時采血反復測定才有助鑒別。

4、C肽測定

正常人空腹血清C肽為(①0.4+0.2)nmol/L,24h尿C肽為(36+4)μg、胰島素瘤者高於正常。

5、刺激試驗

(1)口服75 g葡萄糖(或25g靜脈註射)後作胰島素釋放試驗(與OGTT同時做),各次取血後同時測血糖及胰島素,胰島素瘤患者血糖呈低扁平曲線而胰島素曲線相對較高,且高峰>V50 mU/mU/L,分析結果時應除外早期2型糖尿病及肝病。

(2)甲磺丁脲(D860)試驗:口服 D860 2 g(同時服NaHCO3 2 g)前後,每30 min采血測血糖及胰島素,如血漿胰島素明顯升高而同時血糖明顯下降達下列標準時有助於胰島素瘤診斷:①血糖下降>基礎值的65%,或降至<1.7mmol/L (30mg/dl);②血糖降至<2.2 mmol/L(40 mg/dl),持續3h以上而不能自行恢復者,但如有神經缺糖癥狀出現時應立即終止此試驗;③血漿胰島素上升達60-130mU/ L,或高峰值>120mmol/L。也可用靜脈註射 D860/g(5%20 ml)2min內推註完畢,於註射前及註射後5、20、30、60、90、120及 180 min取血測血糖及胰島素,胰島素瘤者胰島素高峰見於5-10 min(比口服法早20一30 min),峰值>120一150 mU/L,餘指標同口服法。本試驗對有肝病者、營養不良者及對D860過敏者不用。

(3)胰高糖素試驗:胰高糖素1mg靜脈註射,5-10 min血漿胰島素>150 mU/L支持胰島素瘤診斷。糖原累積癥及嚴重慢性肝病患者糖原貯備不足的低血糖癥者無此反應。正常人及部分糖尿病者有時有假陽性反應。但多數<100mU/L。胰高糖素1 mg靜脈註射(空腹 6-8 h後,)正常人45 min血糖達高峰,2 h恢復正常,糖原累積癥患者血糖不上升或上升很少。

(4)亮氨酸試驗:靜脈註射亮氨酸 150mg,血糖下降 l.4mmlo/L(25 mg/dl)以上,提示胰島素瘤。口服L-亮氨酸 200mg/kg,於口服前後10、20、30、40、50、60 min分別測血糖及胰島素,服藥後的30-45 min血糖下降至<2.78 mmol/L(50mg/d),胰島素>40mU/L為陽性,支持胰島素瘤診斷。

6、禁食試驗

空腹及發時血糖>2.78 mmol/L又疑有胰島素瘤者做本試驗。一般禁食24 h約85%的胰島素瘤者有低血糖發作,禁食48h95%有低血糖發作,另5%需禁食72 h。禁食期間每4h測定血糖、胰島素、C 肽一次。血糖<2.78 mmol/L每小時測定一次,直至血糖<2.2 mmol/L(40 mg/dl)伴有神經缺糖癥狀出現,於采血後(測定血糖、胰島素、C肽)即刻給予葡萄糖靜脈註射以終止試驗。正常人隨禁食時間的延長,胰島素及C肽水平逐漸降低。如血糖<2.2mmol/L伴神經缺糖癥群出現時,胰島素及C肽水平較高可診斷為胰島素瘤。以往認為禁食72 h無低血糖發作可除外胰島素瘤,目前已有例外。有時於最後2h增加運動以激發低血糖發作,但此時已禁食2-3d,患者已無力運動。對於高齡及伴有心血管病者更應慎重。禁食期間主要靠糖異生維持血糖穩定,應多飲水,預防高黏高脂血癥及其並發癥。有肝病及垂體一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時,禁食也可導致低血糖癥發作,應註意鑒別。

7、胰島素釋放指數

於禁食24h以上後取血測定血清胰島素(免疫法,IRI)及血糖(G)計算其比值IRI / G>0.4(正常<0.3)支持胰島素瘤診斷。修正的胰島素釋放指數:IRI(μu/ml)×100/G-30mg/dl≥85μU/ mg支持胰島素瘤診斷(正常 ≤ 50μU/ mg)。G-30是因為當血糖達 1.67 mmol/L(30 mg/dl)時胰島素分泌暫時停止。仍有20%的假陰性率。

8、C肽抑制(胰島素耐量)試驗

胰島素0.1U/kg(體重)靜脈滴註共60 min(空腹血糖>2.78 mmol/L)試驗過程中如出現低血糖反應則隨時終止試驗。正常人血糖降至2.2 mmol/L(40 mgdl)以下,C肽也降至1.2 μg/L(3ng/ml)以下。胰島素瘤患者隻有血糖下降而C肽仍維持在3μg(ng/rnl)的較高水平。用磺脲類引起的低血糖癥患者C肽也不受抑制,註意鑒別。

9、胰島素原和胰島素原類似物(BKRA)測定

正常人空腹血清胰島素原及BKRA值0.05-0.4μg/L(0.05-0.4ng/rnl),不超過所測胰島素濃度的25%,而90%的胰島素瘤患者超過此值。胰島素(IRI)同PLC間的比例是目前診斷胰島素瘤最特異的一種化驗。

10、肝功能、腎功能、有關內分泌腺功能檢測

對於肝源性、腎源性、內分泌性低血糖癥診斷有助。血鈣磷、堿性磷酸酶、尿鈣磷檢測對MEN-I型伴有胰島素瘤的診斷有助。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胰(島)外腫瘤性低血糖癥的診斷有助。

11、有關遺傳性酶系異常的化驗

(1)糖原累積癥中Ⅰ、Ⅲ、Ⅵ、Ⅸ型伴發低血糖癥:①胰高糖素0.5-1mg肌註後,除皿型(脫枝酶缺乏)於高糖飲食後有升糖反應外餘反應均較差或無反應。②肝活檢及各種相應的酶測定有陽性發現。③界限糊精試驗肝、肌肉、紅細胞、白細胞中有界限糊精存在(皿型)。

(2)其他酶缺乏有關檢驗見鑒別診斷內容。

低血糖需要註意什麼

1、臨床上以藥物性低血糖多見糖尿病病人以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治療者,尤其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應逐漸加量,避免加量過快。註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後按時進餐。亦應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同時密切監測血糖,尤其是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期。糖尿病病人及傢屬應熟知此反應,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處理。註意Somogyi現象,以免發生胰島素劑量調節上的錯誤。

2、對老年人用降糖藥劑量需謹慎對長效磺酰脲類,尤其是格列本脲在應用時更應慎重。低血糖早期癥狀不明顯,當一旦發生,癥狀很嚴重,應立即靜脈輸註葡萄糖,至少密切觀察72小時,並不斷監測血糖濃度。及時調整治療。

3、使用磺脲類藥物治療時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一些藥物例如水楊酸制劑、磺胺藥、保泰松、氯黴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過減弱葡萄糖異生、降低磺脲與血漿蛋白結合、降低藥物在肝的代謝和腎的排泄等機制,增強磺脲類藥物的降糖效應。因此,在使用增強磺脲類藥物治療時應予註意,以免出現低血糖癥。

4、對懷疑B細胞瘤者,應盡早進行饑餓實驗和運動實驗誘發,測定血漿胰島素-C肽濃度,並進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可預防低血糖癥的發作。

5、對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癥病人說明疾病的本質,給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勵病人進行體育鍛煉。飲食結構適當提高蛋白、脂肪含量,減少糖量,小量多餐,進較幹食物,避免饑餓。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纖維(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膠)有一定幫助。也可試用小劑量的抗焦慮安定藥如地西泮(diazepam)等。

6、因乙醇可阻礙肝糖異生並促進胰島素分泌,常在進食很少而過度飲酒後8~12h發生,所以要避免大量飲酒,尤其是進食較少者。由於攝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發的低血糖癥,預防方法是限制或阻止這些物質的攝入。

7、對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經切除的幽門成形術者,進食後食物迅速進入小腸,結果導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進胰島素過早分泌,引起低血糖。因此應避免進流質及快速進食。應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8、Addison病、腺垂體功能低減、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對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特別敏感,易致低血糖癥,應特別註意。

低血糖急救措施

1.絕對臥床休息,迅速補充葡萄糖是決定預後的關鍵。及時補糖將使癥狀完全緩解;而延誤治療則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因此,應強調在低血糖發作的當時,立即給予任何含糖較高的物質,如餅幹、果汁等。重癥者應註意誤使食物吸入肺中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張。

2.能自己進食的低血糖患者,飲食應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時午夜加飲糖料一次。

3.靜脈推註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搶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嚴重,尚未造成嚴重腦功能損害,則癥狀可迅速緩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有條件的患者應立即用血糖儀進行測定,血糖小於3。8毫摩爾/升者,應迅速補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湯匙蜂蜜、3~5塊餅幹、3~4塊方糖、2~3塊糖果等。10~15分鐘後,若癥狀還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癥狀消除,但離下一餐還有1個多小時,則加食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一個饅頭、3至5塊餅幹等。如出現神志不清、突發昏迷等,傢屬應及早將患者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