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傢庭隨著新生兒的降臨,都沉浸在幸福當中,寶寶給爸爸媽媽帶來瞭快樂和滿足,但新媽媽新爸爸不能被這股喜悅沖淡瞭細心,因為新生兒剛出生,還需要適應環境,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變故,傢人要多觀察孩子的表現,一旦出現異常現象就要及時咨詢醫生,比如新生兒黃疸,就需要請醫生幫忙看下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黃疸是如何造成的?黃疸疾病曬太陽要怎麼曬?一起瞭解下吧。

黃疸疾病曬太陽要怎麼曬

早晨8 9點鐘曬一次,下午3 4點曬一次,窗戶的玻璃要打開,最好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紫外線是穿不透玻璃的,可以弄張小床在太陽下,把寶寶褲子脫瞭趴在裡面,曬曬小屁屁和後腦勺,註意千萬不要讓太陽光傷害到眼睛.黃疸指數不要太高就沒事,一般都是生理性黃疸不超過16的。嬰兒黃疸應該積極補充維生素,喝葡萄糖。

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若生理性黃疸不需過分擔心、屬於正常現象,若為病理性黃疸即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足月兒黃疸持續時間大於2周、早產兒大於4周等情況則需要相應的治療,比如光療,您說的曬太陽即太陽光也有較好的療效,屬於光療的一種,光照時將嬰兒的皮膚暴露在太陽光之下光照時嬰兒雙眼用黑眼罩保護,除會陰肛門部用尿佈遮蓋外其餘均可裸露但應該註意保暖,若想自行在傢進行,保暖措施估計不能足夠做到呢,就是單純帶寶寶曬曬太陽即可,若嚴重還是建議上兒科進行系統相應的光療等,臨床上光療多選用藍光、綠光,效果最佳,有專業的光療箱光療燈光療毯等,更加有利於寶寶的恢復。

可以把寶寶抱到室外去曬太陽,把寶寶的眼睛和下體遮住裸曬(但不要讓寶寶著涼瞭);要每天早上7點至9點,下午4點到6點這段時間曬,直接曬到皮膚效果好些每次20-30分鐘,堅持每天曬,時間長瞭會有效果的!

黃疸是如何造成的

1.溶血性黃疸 凡能引起紅細胞大量破壞而產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黃疸,常見疾病有以下兩大類。

(1)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如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病),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2)後天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蠶豆病),異型輸血後溶血,新生兒溶血,惡性瘧疾,伯氨奎林等藥物,蛇毒,毒蕈中毒,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

2.肝細胞性黃疸 各種肝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發與繼發性肝癌,敗血癥及鉤端螺旋體病等,都可因肝細胞發生彌漫損害而引起黃疸。

3.阻塞性黃疸(膽汁鬱積性黃疸) 根據阻塞的部位可分為肝外膽管及肝內膽管阻塞兩類。

(1)引起肝外膽管阻塞的常見疾病,有膽總管結石,狹窄,炎性水腫,蛔蟲,腫瘤及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引起膽管外壓迫而導致膽總管阻塞的常見疾病或原因,有胰頭癌,胰頭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壺腹癌,膽總管癌,肝癌以及肝門部或膽總管周圍腫大的淋巴結(癌腫轉移)等。

(2)肝內膽管阻塞又可分為肝內阻塞性膽汁鬱積與肝內膽汁鬱積,前者常見於肝內膽管泥沙樣結石,癌栓(多為肝癌),華支睪吸蟲病等;後者常見於毛細膽管型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膽汁鬱積癥(如氯丙嗪,甲睪酮,口服避孕藥等),細菌性膿毒血癥,妊娠期復發性黃疸,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少數心臟或腹部手術後等。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系指膽紅素的代謝有先天性的缺陷,發病多見於嬰,幼兒和青年,常有傢族史,如在嬰幼兒時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來者,其黃疸可反復出現,常在感冒或運動,感染,疲勞後誘發,但患者一般健康狀況良好,這類黃疸臨床上較少見,有時易誤診為肝膽疾病,屬這類黃疸的常見疾病有以下幾種。

(1)Gilbert綜合征:發生黃疸的機制是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障礙(輕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傢族性黃疸)及肝細胞微粒體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重型,預後差)所致,本病特征為除黃疸外,其他肝功能試驗正常,血清內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紅細胞脆性增加;口服膽囊造影劑後,膽囊顯影良好,肝活體組織檢查無異常。

(2)Dabin-Johnson綜合征:引起黃疸的原因是非結合膽紅素在肝細胞內轉化為結合膽紅素後,結合膽紅素的轉運及向毛細膽管排泌功能發生障礙,本病特征為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口服膽囊造影劑後膽囊不顯影;肝臟外觀呈綠黑色(腹腔鏡下觀察),肝活組織檢查可見肝細胞內有彌漫的棕褐色色素顆粒沉著,本病預後良好。

(3)Rotor綜合征:發生黃疸的原因是肝細胞攝取非結合膽紅素以及結合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泌均有部分障礙所致,本病特征為血清非結合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靛青綠(ICG)排泄試驗障礙(減低);膽囊造影大多顯影良好,僅少數不顯影;肝內無色素顆粒沉著,肝活體組織檢查正常,本病預後一般良好。

(4)Crigler-Najjar綜合征:發生黃疸的原因是肝細胞微粒體內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使非結合膽紅素不能轉化為結合膽紅素,本綜合征可分為重型或輕型,前者因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很高,與腦組織中脂肪組織有極強的親和力,故易發生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多見於新生兒,其預後極差,多在出生後1年內死亡;後者系肝細胞微粒體內部分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故其癥狀較輕,預後比重型稍好。

黃疸有哪些表現

1.癥狀與體征

(1)發熱: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2)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癥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3)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鬱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復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4)尿、糞便的顏色:梗阻性黃疸時尿色深如濃茶,而糞便顏色可變淡,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黃疸者尿如醬油色,糞便顏色也加深;而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色輕度加深,糞便色澤呈淺黃色。

(5)食欲減退、上腹飽脹、惡心與嘔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黃疸出現前常伴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癥狀,多數患者同時厭油膩食物。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後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6)消化道出血:黃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時,多見於肝硬化、肝癌、膽總管癌、壺腹癌或重癥肝炎等。

(7)鞏膜及皮膚黃疸的色澤:根據黃疸的色澤可初步判斷黃疸的病因或種類。鞏膜皮膚黃疸呈檸檬色多提示為溶血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時多提示為肝細胞性黃疸;呈暗黃色或黃綠色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梗阻時間愈長,黃疸呈黃綠色愈明顯)。

(8)皮膚其他異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膚有色素沉著,同時有肝掌、蜘蛛痣或頸胸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腹壁靜脈顯露曲張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如皮膚有瘙癢抓痕、色素沉著及眼瞼黃瘤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皮膚色澤較蒼白。

(9)肝臟腫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時,肝臟呈輕度或中等腫大,質地軟,表面光滑,常有壓痛;肝臟輕度腫大、質地較硬、邊緣不整齊或表面有小結節感多見於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臟多呈變硬縮小表現);肝臟明顯腫大或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結節感時,多提示為原發性肝癌。

(10)脾臟腫大:黃疸伴脾臟腫大時,多見於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貧血以及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等疾病。

(11)膽囊腫大:黃疸伴膽囊腫大時,多提示膽總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見於膽總管癌、胰頭癌、壺腹部癌,或肝門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或腫塊壓迫膽總管。所觸及的膽囊其特點是表面較平滑,無明顯壓痛,可移動,這種膽囊腫大常稱為Courvoisier征。而在膽囊癌或者膽囊內巨大結石時,腫大的膽囊常表現為堅硬而不規則,且多有壓痛。

(12)腹水:黃疸伴有腹水時,多考慮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頭癌、壺腹癌等發生腹膜轉移等。

2.溶血性黃疸的特征

(1)黏膜、皮膚輕度黃染,呈淺檸檬色,無皮膚瘙癢。

(2)在急性溶血時伴有寒戰、發熱、頭痛、嘔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癥狀。

(3)急性發作時尿呈醬油色(血紅蛋白尿)。

(4)脾臟腫大。

(5)末梢血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紅細胞系統增生活躍)。

(6)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增高(一般不超過80μmol/L),以非結合膽紅素增加為主,結合膽紅素基本正常或輕度增加。

(7)由於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增高,致使肝細胞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速度加快,故結合膽紅素的形成代償性增加,從膽道排至腸道的結合膽紅素亦增加,腸道中尿膽原增加,最終導致尿中排出的尿膽原增加(“腸肝循環”中回到肝臟的尿膽原增加的結果,圖2)。

(8)糞便中排出的糞膽原增加。

(9)尿中膽紅素陰性(非結合膽紅素不溶於水,不能從腎臟排出)。

(10)在地中海貧血時紅細胞脆性降低,而在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

3.肝細胞性黃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膚呈淺黃或深金黃色,少數患者有皮膚瘙癢。

(2)血液中總膽紅素濃度增高,非結合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

(3)尿中膽紅素呈陽性反應(結合膽紅素溶於水,可從腎臟排出)。

(4)尿中尿膽原與糞中糞膽原的多少,取決於肝細胞損害與毛細膽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細膽管阻塞時(即肝內鬱膽),則尿中尿膽原及糞中糞膽原含量減少;無毛細膽管阻塞時,則尿中尿膽原含量常增加,而糞中糞膽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膽原增加的原因是腸肝循環中吸收入門靜脈的尿膽原,因肝細胞受損後,將其處理為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故較多的尿膽原便進入體循環而導致尿中尿膽原增加。

(5)肝功能受損的血清學表現,如轉氨酶明顯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損害,則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標志物常呈陽性。

(7)肝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發現肝細胞的基本病變。

4.阻塞性黃疸的特征

(1)皮膚呈暗黃、黃綠或綠褐色,伴皮膚瘙癢者多見,少數患者伴心動過緩。

(2)尿色深,似濃茶樣,糞便顏色變淺,肝外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4)尿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5)尿中膽紅素陽性。

(6)血清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及總膽固醇增高,脂蛋白-X陽性。

診斷

觀察患者鞏膜、黏膜與皮膚有無黃疸應在良好的自然光線下進行,並應與進食過多的南瓜、胡蘿卜、西紅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黃疸相鑒別(假性黃疸者其血清膽紅素正常)。老年人鞏膜可有少許脂肪沉著而表現為微黃色,不應視為發生瞭黃疸。黃疸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應詳細詢問病史,並作仔細的體格檢查,再結合必要的實驗室及特殊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才能正確作出黃疸的病因診斷。

1.病史

(1)年齡與性別:不同年齡可有不同病因的黃疸,例如新生兒可有生理性黃疸;嬰兒有黃疸要排除肝炎或先天性膽道閉鎖;兒童與青年則以病毒性肝炎多見;中年婦女尤較肥胖者要考慮有膽石癥可能;40歲以上患者要考慮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頭癌多見,女性則以膽道癌多見。

(2)職業:常與有害物質,如四氯化碳等接觸者發生黃疸時,應考慮到有中毒性肝炎的可能。

(3)服藥史:經常服用氯丙嗪、苯二氮卓類、雌激素、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甲睪酮、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利福平等藥物後出現黃疸者,應考慮是藥物性肝病。黃疸多系肝內膽汁淤積所致。

(4)肝炎接觸史、輸血與註射史:近期有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或有輸血、應用血漿制品、註射史等後,出現黃疸者應考慮病毒性肝炎。

(5)既往史與傢族史:有反復發作的膽絞痛史,有膽道手術史者,如出現黃疸(或再次出現)時應考慮黃疸是膽道病變所致,可見於膽總管結石、膽道蛔蟲、膽道殘餘結石、膽道術後膽管狹窄等。傢族史中除考慮病毒性肝炎外,還應想到有無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的可能性。

(6)妊娠史:妊娠期發生黃疸者除考慮病毒性肝炎、膽石癥等疾病外,還應想到妊娠期復發性黃疸、急性妊娠脂肪肝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疾病。

(7)傳染病史:應瞭解有無血吸蟲病史、華支睪吸蟲病及鉤端螺旋體病史。

(8)飲酒史:有長期大量飲酒史者如發生黃疸應考慮有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

2.癥狀與體征。

3.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黃疸能不能治好

黃疸的中醫藥治療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泄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術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愈。

5、濕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濕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於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愈。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參、白術、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鬱金、白術、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愈。

黃疸的西醫藥治療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睪丸用黑紙遮蓋,用單光(20W藍色熒光燈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間距離2.5cm,距患兒35—50cm)或用雙光(上下各6支燈管,下方距離患兒25—35cm)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魯米那)。生後第1周給藥,劑量為4—8mg/kg/日,連服4日,3—7日可顯效。也可首次給大劑量(8mg/kg/日),然後小劑量維持(4mg/kg/日)。加用尼可剎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療效。

3、換血療法(exchangetransfusion):作用:①換出部分血中遊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②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③糾正貧血,改善攜氧,防止心力衰竭。

如何避免患上黃疸

一、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 黃疸病人應註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新生兒黃疸一、預防與保健

孕母期間註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註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藍光護理的註意點:

藍光療法是以波長420-470nm的藍色熒光管照射新生兒的皮膚,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膚間接膽紅素轉化為光-氧膽紅素,並經膽汁及尿排出體外,以降低間接膽紅素的含量.

往藍光床水盆內註入蒸餾水,調節溫度30-32度早產兒/新生兒32-36度,濕度55%-65%,上燈管距30-50CM,下燈管距20-30CM,光療前測生命體征,記錄黃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佈,每2-4小時測生命體征,保證水分的供給,2次喂奶間給予糖水.

指數正常值

成人黃疸指數正常值

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17。1umol為正常值范圍

小兒黃疸指數正常值

小兒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在醫學上以血中膽紅素的濃度來代表膽紅素累積的程度,如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膽紅素。而醫護人員解釋病情時會以「黃疸指數」來簡稱膽紅素的濃度,如黃疸指數12表示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而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