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病是從脫髓鞘疾病中來的,多發性硬化是由於受到損傷的神經長時間的供不上血液而引起來的。而且這種疾病還會誘發其他的疾病,比如使得尿功能障礙,就很容易患上尿道炎癥。那麼,多發性硬化病診斷標準是什麼?多發性硬化病治療方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多發性硬化病診斷標準

目前,確診多發性硬化並沒有特異的方法。國內外都提出瞭不少診斷標準,內容大同小異,值得參考。臨床上最簡單、最基本的診斷標準是,患者至少有兩次發作,病變至少多於一個部位。但是如果臨床表現(復發緩解)提示多發性硬化,第二個病灶未必表現於臨床,有實驗室檢查資料支持也可以診斷。 為瞭幫助診斷多發性硬化,患者有必要配合醫生做以下四方面的調查;

1. 完成影像學檢查,明確中樞神經系統是否存在多部位病灶;

2. 通過腦脊液檢查,明確中樞神經系統是否有免疫炎性活動;

3. 通過電生理檢查,明確是否存在臨床和臨床下脫髓鞘病變的電生理學異常;

4. 排除其他相似疾病的檢查項目。

一般說來,綜合病史、體檢和實驗室檢查,多發性硬化的診斷並不困難。但是對反復發作的腦幹和脊髓內的孤立病灶,應追蹤觀察。

多發性硬化病治療方法有哪些

近年來的治療實驗大多基於抗炎和免疫抑制藥物,臨床對照研究證明,隻有促皮質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潑尼松(強的松),環磷酰胺和幹擾素(β-幹擾素)對改善臨床和MRI病損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幹預下,患者從每次發作中恢復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惡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治療是無效的;少數患者療效僅能維持1個月餘,尚不能證明類固醇激素能縮短整個病程,或者能夠預防復發,所以對其長期的療效難以定論。

一般治療措施包括保證適當的臥床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和減少感染,爭取從首發或病情惡化中最大程度的恢復,利用可能的康復措施(如拉帶,輪椅,滑道,電梯等)盡量拖後疾病的臥床時間,精心護理,利用變換壓力床墊,矽膠墊和其他特殊設備預防臥床期褥瘡的發生,疲勞是MS患者常見的主訴,特別在急性發作期,金剛烷胺(100mg早,晚各一次)或匹莫林(pemoline)(晨一次口服20~75mg)可緩解疲勞癥狀。

多發性硬化病食療註意什麼

1、做到平衡膳食對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很重要。既往,國外曾有學者認為,不適當的飲食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的發病原因之一,如攝入較多的動物脂肪,肉制品和牛乳等。因此,也曾有多種膳食食譜推薦給患者,以幫助其治療多發性硬化癥,實踐證明是無效的。患者應該保證平衡飲食,不挑揀,多種類。

2、註意節約體能。患者每天要有計劃表,恰當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包括先後順序,以便節約體能。有的工作必須當天完成的應先做,能緩做的可以推遲到明天或後天再做。有的事情並不是每天必須做,一天完不成延長時間分開做,什麼時候和怎樣去做應從不引起疲勞和節能考慮。一個人不能完成或勉強能完成的事情,最好有他人幫助完成,避免體能過度消耗。

3、 多發性硬化癥患者應該註意控制食量。以避免誘發肥胖,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為胃酸分泌增加,對消化道黏膜具有不良作用,所以患者應該避免食用過於辛辣的食物。

多發性硬化癥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並且癥狀不明顯,很多人都錯過瞭該病的最佳治療時間,治療多發性硬化癥不僅要盡早,還要選擇有效的醫療措施,同時要選擇一些輔助的治療方法,這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的意義。

多發性硬化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兩者同屬於炎性脫髓鞘性疾病,急性期兩者不易區別。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前多有感染史或疫苗接種史,MS則無。起病常較.MS更急,迅速達高峰,病情亦較嚴重,常伴發熱、頭痛劇烈或神經根放散痛、腦膜刺激征、抽搐、意識障礙,欣快、球後視神經炎等少見。病程比MS短,經治療後1個月即恢復,治愈後不再復發。ADEM是急性脊髓橫斷性損害,呈對稱性炎性脫髓鞘樣改變,全身炎癥反應明顯,腦脊液細胞數和蛋白均增高。

2.球後視神經炎球後視神經炎多為雙眼同時發病,表現為視力急劇下降,並伴有眼球疼痛,無中樞神經受損的癥狀和體征,查有視乳頭水腫,經治愈後一般不復發。MS在病程中常侵犯視神經,導致視力障礙,早期易與單純球後視神經炎混淆,大多數學者認為25%~35%的視神經炎可發展為MS。但視神經炎多損害單眼,常伴有中心暗點加周邊視野缺損,且病程中無緩解復發的特點。MS常先後兩眼均受累,少有中心暗點,有明顯緩解與復發。

3.橫貫性脊髓病與早期脊髓型MS有時不易鑒別。本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急性起病,發熱,開始時雙下肢感覺異常,常伴有背痛及腿痛,病情在24~48小時內達高峰,雙下肢癱瘓,尿瀦留或失禁。開始時常為軟癱,偶為痙攣性癱瘓,以後很快變為痙攣性癱瘓。有傳導束型感覺障礙,腦脊液淋巴細胞為50~100×10的6次方/L,蛋白l~1.2g/L,病程中無緩解復發,常留有較重的後遺癥。而MS起病相對緩慢,病灶較彌散,兩側不對稱,緩解復發多見,腦脊液白細胞多正常或輕度增高。

4. 多發性硬化由於在磁共振檢查上的表現與腦部腫瘤相似,容易混淆,故易被誤 診為腦腫瘤。因此,除磁共振檢查外,還應結合肌電圖、腦脊液檢查及臨床表現, 對MS進行確診。

多發性硬化病危害年輕人

與“漸凍人”、“瓷娃娃”等日益進入人們視野的罕見病相比,多發性硬化癥這種“常見”的罕見病卻一直不為人們所熟悉。如果遇到易疲勞、視力模糊或下降、肢體麻木等情況,不少年輕人以為是工作勞累所致,多休息便好;直到病情進一步加重,到醫院確診才恍然:原來病痛早已埋下隱患。

患病群體多為年輕人

七成患者病情反復

神經內科專傢趙俊輝主任介紹,多發性硬化(簡稱MS)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白質脫髓鞘病變為特點,遺傳易感個體與環境因素作用發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硬化是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最常見最主要的疾病。青、中年為主要患病群體,臨床特點是病灶播散廣泛,病程中常有緩解復發的腦、脊髓和視神經損害。

多發性硬化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比如肢體麻木、視神經炎導致視力下降,復視甚至失明、行走困難甚至癱瘓、極度的疲勞都可能與多發性硬化相關;與其它神經科疾病區別在於臨床癥狀表現為“復發—緩解”。臨床發現七成患者病情反復。如果未及時規范診治,病情大多逐步加重,最終導致殘廢、失明、甚至死亡。

年輕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八成患者易誤診

據瞭解,多發性硬化癥不是遺傳性疾病但具有遺傳易感性,親屬中有該病患者的人群,發生多發性硬化癥的幾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平均發病年齡30歲,具有兩個發病高峰:21-25歲以及41-45歲。21-25歲發病者更為常見。女性多發性硬化患者大約是男性患者的1.5-2倍。

趙主任指出,世界上大約有250萬多發性硬化患者,近年來,多發性硬化發病率不斷增高,我國已確診的多發性硬化癥患者大約在2萬-3萬左右。但事實上大多數患者、親屬甚至部分醫生對多發性硬化及其治療缺乏足夠的認識,例如很多人會因視力模糊而到眼科就診,因肢體麻木去骨科就診,卻都沒查出有什麼問題。

這是因為多發性硬化癥的癥狀特征不明顯,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目前大約有50%至80%的患者被誤診。趙主任提醒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如果發現有四肢麻木、僵硬、抽搐,打嗝、嘔吐,伴有三叉神經痛、視力模糊重影和尿失禁等癥狀,應當高度重視多發性硬化的可能性,應該盡快去正規醫院的神經科進行檢查,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身體受到進一步損害。

生物轉化修復療法

破解治療密碼

目前“生物轉化修復療法”通過介入、腰穿等方式將活體生物因子輸入患者體內,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餘神經得到充分的修復,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再生修復神經,恢復近於完整的神經功能,控制病情復發並修復再生變性的腦脊髓等,達到預期治療的目的。

生物轉化修復療法對傳統難以治療的疾病,如腦癱、腦發育不良、智力低下、帕金森、重癥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病、共濟失調、偏癱後遺癥、截癱、腦中風後遺癥、腦外傷後遺癥、腦出血後遺癥、腦萎縮、脊髓空洞癥、強直性脊柱炎、肌肉萎縮等神經系統疾病可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