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心臟健康和飲食的關系,其實日常的飲食對心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想要保護心臟就要多註重日常飲食哦。那麼心臟病手術後吃什麼好,下面來瞭解一下。

心臟病手術後吃什麼好

三少:

1、少食 就是限制進食的數量和種類。心臟病人多半體重超重,因此應有意識地控制每日熱量攝取量,減輕體重。建議每次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引發心臟病發作。此外還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過涼過熱的食物,以減輕胃腸刺激。

2、少脂 就是盡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如油類、肥肉類食品,動物內臟等。過多的脂肪可以造成肥胖、高血脂,長期高血脂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量。膽固醇含量多少直接影響人體健康,過高會發生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癥等病,應適當加以控制。在飲食方面,應避免動物性食品,少吃肥肉、奶油、黃油等脂肪類食物,少吃動物肝臟、腦、魚子、墨鬥魚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多選用豆類食品,因黃豆中含有卵磷脂及無機鹽,對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3、少鹽 吃鹽過多,會導致鈉水瀦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臟負擔,對預防心臟病不利,因此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6克。

三多:

1、多補充膳食纖維素 膳食纖維素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但它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生成,有利於冠心病的防治。纖維素主要存在於蔬菜中,以竹筍、梅幹菜、芹菜、韭菜為代表,糧食作物中以黃豆、燕麥含量較多。國內認為,每天纖維素應吃15~30克左右,才能滿足需要。據國外報道,如每天攝入26克纖維素,就可降低女性患心臟病的危險,同時心肌梗塞的危險也相對降低。

2、多補充維生素 豐富的維生素有助於心臟健康。如維生素c能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還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降低血中有害的膽固醇。維生素e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發生過氧化,保護心肌,預防血栓。維生素pp(即尼克酸、煙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綠葉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肉類、谷物、花生、酵母中富含維生素pp;油脂、豆類、蔬菜中富含維生素e。

3、多補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數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臟病人同樣離不開。硒能保護心臟,防止病毒感染,是心臟的守護神。鉻能強化胰島細胞,預防糖尿病,還能抑制膽固醇吸收,從而減緩或阻止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此外,鈣、鎂、鉀、碘等礦物元素也對保護心臟有益。

心臟病人不宜局部鍛煉

適當的活動包括合適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臨床醫生發現,一些心臟病人在做全身性運動時心臟病不易發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動時,盡管運動量並不比全身性活動大,反而容易誘發心臟病。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是由於機體的供血方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壓變化決定的。機體的血液供應有一個“多勞多得”的原則。某部肌肉活動量越大,該部肌肉血管擴張的程度也越大,獲得的血液越多。體內流動的血量是一定的,為瞭供應活動肌肉增大的需血量,不活動的肌肉血管就收縮。全身性肌肉活動時,血壓在運動開始後有輕微的升高,隨後由於全身肌肉血管舒張而恢復至原來水平。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加重心臟負擔,又達到瞭鍛煉的目的。局部性肌肉活動(如上肢或下肢的運動)時,活動部分的肌肉血管舒張,大部分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引起血壓顯著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在心腦功能本來弱的情況下,病人極易發生心肌梗死。

美國生理學傢阿斯特朗的研究表明,在同樣輸出量的情況下,上肢活動時的血壓比下肢活動時高,下肢活動時的血壓比全身活動時高。因此,他建議,老年人和心臟病人進行局部肌肉活動必須得到醫生的批準。

可見,老年人和心臟病人在室內活動時,不宜進行局部肌肉活動,如用啞鈴、拉力器、單雙杠等進行鍛煉。可進行一些輕松愉快又不至於增加心臟負擔的全身性活動,如跳交誼舞、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

心臟病病人手術後的如何護理

飲食調養

一般的先天性心臟病病人手術後回到傢中,飲食除註意補充營養、合理搭配、易消化外,沒什麼特殊禁忌,也不必限制食鹽。復雜畸形、心功能低下及術後持續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應控制鹽的攝人,每天控制在2克~4克。傢人應教育病人少食多餐,不可過飽,更不可暴飲暴食,盡量控制零食、飲料,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生活調理

(1)病人的住房應陽光充足,清潔幹凈,溫暖舒適,定期開窗通風換氣,床鋪要保持清潔幹凈、舒適,病人要勤更衣,防止皮膚感染。

(2)病人切口結痂自行脫落後可擦澡或洗澡,但不要用刺激性的肥皂,不要用力摩擦切口處皮膚。若發現切口有紅、腫、脹痛的感覺或有流水,出現發熱時,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有無切口感染。

(3)註意保暖,防止感冒,術後3個月內不要到公共場所活動,防止感染疾病。

(4)對於兒童,父母要盡快糾正過於保護和溺愛的親子行為,幫助孩子從病人角色逐漸轉入正常人角色,增加其自信心,鼓勵其多與同齡人接觸,通過玩耍,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降低孩子對傢人的過分依賴。

父母在教育方法上要多用鼓勵式,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孩子的獨立生活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孩子在性情開朗和愉快的心境下生活。 ·

(5)大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病人經過手術,如果畸形矯正滿意,恢復良好,到瞭結婚年齡即可結婚過正常的性生活。但是要註意一定要在體力和心功能完全恢復以後,結婚前應征得醫生的同意。

(6)大多數女性病人婚後可以妊娠和生育,少數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女病人是否能生育,則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若術後心功能不太好就不要妊娠,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用藥護理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心功能恢復較好者一般不需要用強心、利尿劑。復雜畸形及重度肺動脈高壓或心功能差的病人按醫囑使用強心、利尿或擴血管藥。

出院前應問清楚所服藥物的名稱;劑量、服藥時間、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處理方法,不可隨意亂服藥,以免發生危險。醫生開的藥物吃完後應去醫院復查,以瞭解是否還需繼續服用,不可自己擅自決定。

特殊護理

要加強正確姿勢的培養,出院1年內,盡量平臥位,不宜側臥,以免影響胸骨的正常愈合。傢人要註意糾正病人不正確姿勢,尤其是動脈導管未閉手術後,因為動脈導管未閉手術是采用左後外側切口,切口較長,病人術後左臂不敢活動,怕痛,走路愛斜著身體,左肩低,右肩高。傢人應鼓勵病人多活動左臂,走路姿勢要端正。

功能鍛煉

(1)一般的先天性心臟病病人手術後回到傢中的活動 不應過度玩耍,尤其是對那些不能自我調節的小兒病人,傢長一定要根據他的具體病情安排活動量,切不可放任不管,以免過度活動,加重心臟負擔。

(2)術前心功能三級以上、心臟重度擴大和重癥動脈高壓的病人心臟恢復需較長時間,出院後不要急於活動,隨病情恢復,適當增加活動量,要避免劇烈的體育活動,活動量以不出現疲勞為度。

(3)要練習擴胸運動,防止雞胸。

術後復查

病人回傢之前要掌握與手術醫院的聯系方式,記好聯系電話、詳細地址、聯系人姓名等,回傢後將其放在傢中明顯且不易丟失的位置,以便有事能及時取得聯系。術後3~6個月到醫院復查。

預防心臟病的飲食習慣

預防心臟疾病的飲食習慣

1、減少肉食

心臟病飲食最關鍵的一點是減少肉食攝入量。動物食品與飽和脂肪總是相伴而行。心臟病患者應盡量少吃肉類(特別是肥肉)食品及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脂肪攝入過多容易導致肥胖癥、高血脂和動脈硬化。而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增加冠心病、脂肪肝和高血脂等疾病。建議:少吃肥肉、奶油、黃油等高脂食物,少吃動物肝臟、腦和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多吃豆類食品,黃豆中富含的卵磷脂和無機鹽有助於防治冠心病。

2、保持健康體重

一項涉及近3000名男性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29之間(體重超標)的男性,三年內罹患心臟病危險比BMI在23以下的男性高出72%。肥胖男性心臟病危險更大,BMI大於33的男性,心臟病危險增加244%。因此,控制飲食,積極鍛煉,適當減肥,保持健康體重,有利於降低心臟病危險。

3、限制有害脂肪

心臟病患者在購買食物前應認真閱讀食品標簽。如果一份食物飽和脂肪超過2克,那麼就會有害心臟健康。另外,應避免每100可熱量中反式脂肪超過1克的食物。很多包裝零食都不達標,其中包括烘焙零食、曲奇餅幹和薯片等。

4、多吃素食

心臟病患者的一大共性是,很多人多年來飽和脂肪攝入過多,而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新鮮果蔬及豆類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保護心血管。膳食纖維有助於減少體內膽固醇生成,降低冠心病危險。富含纖維素的素食很多,比如,芹菜、韭菜、梅幹菜、竹筍、黃豆、燕麥等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6克纖維素可降低女性心臟病危險,同時心肌梗塞的危險也相對降低。

5、用其他蛋白質替代紅肉

紅肉中飽和脂肪含量尤其高。為瞭減少飽和脂肪攝入量,應少吃牛排等紅肉,或者以雞肉或魚肉取代紅肉,從長計議更有助於保護心臟。

幫您走出心臟病的治療誤區

誤區一:胸痛就是心臟病

常有病人一胸痛就懷疑自己得瞭心臟病,到醫院做心電圖及其他檢查卻一切正常。專傢說胸痛不是心臟病的唯一表現,肋間神經炎和肋軟骨炎、胸椎病變、帶狀皰疹、食道反流和消化性潰瘍等都會胸痛。典型心絞痛發作是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後的壓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上肢,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動,還可伴出冷汗。

有些患者屬於不典型的心絞痛,表現為胸悶、牙痛和上腹部不適。值得註意的是,心臟病引發的牙痛是陣發性的,不會整日疼痛。胃病引發的疼痛一般和飲食因素相關且有泛酸、食道燒灼感覺,而心臟病患者癥狀與上述因素無關。

如今還有一個現象愈發突出:很多來看“心臟病”的人得的其實是“心病”。曾有一名剛升初中的少年胸口經常痛,傢長擔心他是“心臟病”,但他做瞭心電圖、B超等多次檢查卻查不出問題。醫生發現這個孩子因學業問題導致壓力大、情緒比較焦慮。

反復突發胸痛、到醫院檢查卻沒事的患者,要考慮胸痛可能是心理障礙的表現,尤其是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大而又緊張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這種情況比較多見。可以到醫院的雙心門診和心理咨詢科就診。

誤區二:血脂正常不會得心臟病

血脂不是得心臟病的唯一風險因素。

有位30歲的商界人士因突發大面積心肌梗死,差點送命。他的血脂一向正常,不過平時一天吸兩包煙,且因工作繁忙,精神壓力比較大。醫學界公認心臟病有四個主要危險因素,即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次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肥胖、缺乏運動、精神緊張。

很多人不重視精神壓力對心臟病的影響,當人在工作、人際關系或社會交往中遇到各種精神刺激因素而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時,容易發生功能紊亂,使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關系被打破,交感神經處於緊張興奮的狀態。這會促使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心跳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同時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滯性和凝固性。因此,如果人們長期地、反復地、持久地處於精神緊張狀態中,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極易觸發冠心病的發生和使冠心病的病情加重。從預防角度來說,應該避免生活中的各種心血管高危因素。

誤區三:女性不容易得心臟病

心臟病患者中男性偏多,但並不意味著女性就是安全的。女性50歲以前因為有雌激素的保護,相對可以減少心血管損害,但絕經之後,得心臟病的機會和男性其實是一樣多的。女性也要盡早註意呵護心臟。

誤區四:心肌梗塞患者要減少運動

臨床上發現,很多心梗和心衰患者不敢動,怕刺激病情再次發作或繼續惡化。冠心病的運動康復治療是早已被研究證實有效的,全國最新版心衰治療指南也將適量運動作為輔助治療方法之一。心臟病患者容易疲勞無力,自信心差,適度運動可提高病人外周肌肉的代償能力,有助於控制其他危險因素,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一般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穩定後根據病情可以逐漸采取有氧運動比如步行、慢跑、踩單車、遊泳等,一周三五次,每次半小時左右,抗阻訓練也是近年來推薦的運動,不過適量運動是針對每個個體而言,要征求醫生意見,不要看別人運動多久自己也照搬,可到有關的科室(心臟康復指導的專業)獲得運動評估和運動處方。不要看別人運動多久自己也照搬。

誤區五:心臟病是老年病

心臟病雖然多在老年身上發作,但病根可能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埋下。從青少年時期就要警惕動脈硬化,可能最開始時隻是動脈內壁出現“脂紋”,經過幾十年發展,就可能演變成斑塊,乃至血管狹窄。現在很多小胖墩多,青少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增多,他們可能是將來的冠心病“候選人”。

傢長應讓孩子吃平衡和健康飲食,少吃油膩煎炸以及洋快餐,不抽煙,多運動。

誤區六:速效救心丸代替硝酸甘油

有些人一感到胸口痛,就去吃一兩粒速效救心丸,很快感覺“心臟不痛瞭”。這些患者可能並非真正的心絞痛。

硝酸甘油是心絞痛患者發作時的急救藥。醫學證明,心絞痛發作時,硝酸甘油含片、噴霧等的緩解作用不可替代。對於其他因精神緊張焦慮、睡不好覺等導致的“心病”患者,最好還是看看雙心門診,從心理上解決問題。

誤區七:心臟病檢查隻需做心電圖

對於心臟病患者,除瞭做心電圖,最好也做一下“活動平板”檢查運動後心肌是否有缺血。很多病人普通心電圖無異常,單做心電圖,往往不能準確反映病情。上述兩種檢查是最常見的,活動平板做一次花費在目前要200元左右。

誤區八:心臟病的用藥誤區

(1)貫葉連翹:通常用於治療抑鬱、焦慮、失眠等,但研究證明,貫葉連翹會減少心律失常藥、降血壓降膽固醇藥物的有效性。

(2)當使用廣泛處方的抗凝血藥華福林的心臟病患者合並用草藥苜蓿、當歸、山桑子、葫蘆巴、大蒜、生薑、銀杏葉都會增加出血的危險,人參、綠茶已被認定有降低華福林的抗凝血作用。

(3)禁用的草藥產品麻黃已被證明與中風、心臟病發作、癲癇和心律失常死亡有關。

(4)葡萄汁:通過抑制腸道內某種分解藥物的關鍵酶使藥物低劑量時也會中毒。心臟病患者服用降低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時喝葡萄汁,會使血液中他汀類藥物濃度比預期高出3至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