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是恐懼癥的一種亞型,恐懼癥原稱恐怖性神經癥,是神經癥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患者極力回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癥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癥三種。社交恐懼癥用什麼方法治療?下面為大傢帶來一些相關介紹。

社交恐懼癥怎麼治療

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們需要接受好的治療,避免社交恐懼癥影響您的個人發展,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社交恐懼癥的治療吧。

一、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們在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論是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開始時不妨手裡握住一樣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塊手帕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對於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

二、學會毫無畏懼地看著別人,並且是專心的。當然,對於一位害羞的人,開始這樣做比較困難,但你非學不可,試想,你若老是回避別人的視線,老盯著一件傢具或遠處的墻角,不是顯得很幼稚嗎?難道你和對方不是處在一個同等的地位嗎?為什麼不拿出點勇氣來,大膽而自信地看著別人呢?這樣練習有利於鍛煉自信心。

三、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例如:將兩腳平穩地站立,然後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鐘後放下,每次反復做30下,每天這樣做二、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

四、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五、有時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於過分緊張,而是由於你的知識領域過於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緣故。假若你能經常讀些課外收籍、報刊雜志、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你就會發現,在社交場合你可以毫無困難地表達你的意見。這將會有力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社交恐懼癥的治療最主要的是從心裡上開始治療,戰勝心理障礙,克服不良情緒,以上是關於社交恐懼癥怎麼治療最基礎的方法,不妨試試,相信任何治療方法隻要堅持都能收到很好地療效。

社交恐懼癥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社交恐懼癥的病因病機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社交恐懼癥與下列因素有關:

1、生理原因。某精神病學教授說,社交恐懼癥的發病是因為“5-羥色胺”失調所致,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2、心理原因。社交恐懼癥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3、傢庭原因。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傢庭搬遷過於頻繁。

4、社會原因。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居多。

5、思維方式。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瞭社交恐懼癥。

6、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回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

恐懼癥——學校恐懼癥

學校恐懼癥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從專業角度來看,學校恐懼癥並非真正的恐懼。因此,也可稱為學校拒斥,其病理根源,實際上往往深深地植根於病態的母子關系。往往由於母親需要保持對孩子持續的依戀,而使孩子正常的獨立性發展中斷。

隻要上學的壓力不存在,孩子的一切癥狀全消,因為正是學校成為孩子向之投射沖突的外部場所。有時候,軀體的一些小毛病會加劇這種恐懼。大部分患有學校恐懼癥的少年兒童都有些神經癥的特征,但程度較輕,而社會適應較差,其中有少數人屬於整個人格的扭曲(即人格障礙),他們往往是稍稍大一些的少年。這類孩子往往更加依賴母親,社會適應更不成熟。

這些少年兒童的學校恐懼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因一些莫名其妙的病而長期缺課者。患學校恐懼癥的孩子越早回到學校,並堅持下去,則預後越好。持續不到校,會加劇並固化病理心理。並且,病兒因為從恐懼癥中得到額外的好處(例如和母親在一起,獲得物品等),而使病理心理過程被強化。

處理學校恐懼癥的第一個步驟,是使孩子盡早回到學校,開始時應先對孩子及傢庭進行適當的測評,以確定孩子是否能夠回到學校(往往是能夠的),同時確定孩子及傢庭環境中有哪些因素阻撓孩子回到學校,哪些力量能夠支持孩子回去。要告訴孩子及傢長,無法上學是情緒障礙的一種癥狀,而治療的關鍵是立即回到學校去。在此之後的治療措施則各不相同。有些咨詢師僅僅通知父母,讓他們自己相處切實可行的辦法,以實現孩子回到學校的目標,然後每周數次對孩子及父母進行心理治療,確定並解決回校後遇到的種種困難。

常見的恐懼癥類型

恐懼是正常人看到害怕的事物時候,都存在的一種正常心理反應。而恐懼癥是指接觸到特定事物或處境時具有的強烈的恐懼情緒,患者采取回避行為,並有焦慮癥狀和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心理學障礙。患者所害怕的物體或處境是外在的(患者身體以外的),盡管當時並無真正危險,但患者仍然極力回避所害怕的物體或處境。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過份的或不應該或不合理的,但這種認知並不能阻止恐懼發作。

恐懼作為一種情緒體驗,即對某種事物或情境產生焦慮和害怕,從種系發展來看,對於保存個體有重要意義。因為這能使有機體避免接觸某些對個體有危害的事物或情境。

一個完全沒有恐懼情緒和無所畏俱的人,可能要比別人更多地處於危險的境地。所以,有恐懼情緒和無所畏懼的人,可能要比別人更多地處理危險的境地。所以,有恐懼情緒並不都是不好的。但如果這種恐懼情緒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和社會適應能力,那就成為一種病態瞭。

恐懼癥的類型:

1、廣場恐懼癥

廣場恐懼癥,又稱場所恐懼癥,它最初用來描述對聚會的場所感到恐懼的綜合癥,目前已不限於廣場。它不僅包括害怕開放的空間或害怕離傢(或獨自在傢),也包括害怕置身於人群擁擠場合以及難以逃回安全處所(多為傢)的其他地方如商店、劇院、車廂或機艙等。其臨床表現有三個特點:

(1)恐懼癥狀。患者擔心在公共場所昏倒而無親友救助,或失去自控又無法迅速離開。這種恐懼是對即將發生危險的一種預期,預感到自己或所愛的人將發生可怕的後果,且伴有植物性神經功能激活的表現,很多病人在焦慮程度嚴重時出現驚恐發作。

(2)恐懼均在特定情境中發生。多數場合是擁擠人群、封閉場所、難以立即逃到安全地方等情境。

(3)回避行為。即立即從恐懼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懼情境是廣場恐懼癥的一個重要特征。

2、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主要表現為對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持久的強烈恐懼和回避行為。恐懼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當泛化,包括除瞭某些特別熟悉的親友之外所有的人。

具體可表現為:恐懼被別人註視,恐懼自己會做出丟臉的言談舉止或表決尷尬;或者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張口結舌,怕吃飯時由於有人註視而醜態百出,在公共廁所裡怕因恐懼而解不出小便;或者,由於旁邊有人而恐懼得手發抖以致無法寫字;害怕在公共場所嘔吐,等等。由於害怕,他們拒絕參加各類聚會,也可能回避所有公眾場合如餐廳、劇場和公共車輛等。在極端的情況下,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除焦慮外,還有面紅、心慌、震顫、出汗、惡心、尿急等癥狀。

患者多數有自卑感和害怕別人評論自己。雖然也可見到抑鬱、強迫癥狀,但不如廣場恐懼癥時多見。本癥與廣場恐懼癥的不同在於,患者的先占觀念是害怕別人給予不好的評價和自己感到發窘,從而行為上表現出避開與他人的接觸和交談,而不是害怕無法離開。

3、特殊恐懼癥

特殊恐懼癥,又稱簡單恐懼癥,是指對存在或預期的某種特殊物體或情境而出現的不合理恐懼。最常見的恐懼對象有:某些動物(如狗、貓、蛇、老鼠)、昆蟲(如蜜蜂、蜘蛛)、登高、雷電、坐飛機、外傷或出血、銳器以及特定的疾病(如放射性疾病、性病、艾滋病),等等。者的比例想當高。

社交恐懼癥有何危害

恐懼癥是一種極普遍的心理障礙類疾病,其中社交恐懼癥則更是常見,生活當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然而社交恐懼癥的患者們卻無法適應正常的社交活動,這對患者的工作、生活都會帶來十分大的影響。因此小編這裡列舉以下危害,僅供你們參考。

危害一:找工作難。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巨大,而面試是要面對的第一關,在社交焦慮癥的作用下,患者很難有效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自己展示給面試官,即時自己再優秀,也隻能眼睜睜的將機會送與他人。

危害二:難以溝通,性格孤僻。目前的工作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年代瞭,合理的溝通,大傢團隊做事,社交焦慮癥的患者在現實溝通的弊端非常影響其在團隊的表現,久而久之,會讓自己性格孤僻。最後被團隊淘汰。

危害三:缺失情感,危機健康。現實和語言的交流無論多麼短暫,都是一份情感寄托,是維系親人、朋友與自己直接的紐帶,過多的交流,會阻止這層紐帶,會讓自己過於冷漠和暴力,極度影響身心健康,同時長時間的IM交流,對眼睛和頸椎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那麼,患上社交恐懼癥怎麼辦?

一,如果你想克服社交恐懼癥,首先要面對的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隻要戰勝瞭對自己內心的恐懼,則無疾病的容身之處。所以要做的第一步是認可自己,相信這世界沒有完美的東西,不要因為一些小事便讓自己陷入糾結與悲傷的氛圍,隻有接受瞭自己,方會有更多的人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