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患者的發病年齡和性別與急性膽囊炎患者相似,臨床表現在不同患者則可有甚大差別,且與實際的病理變化也常不一致,有時患者可毫無癥狀,而死後屍體解剖則發現膽囊有明顯的慢性病變;有時患者有劇烈的膽絞痛病史,但手術時發現膽囊病變卻並不嚴重。

膽囊炎的早期癥狀

1.慢性膽囊炎的癥狀

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頗不一致,但總以膽區疼痛為主要癥狀。病情呈慢性遷延過程,有輕重交替、反復發作的特點。

(1)右上腹鈍痛、脹痛、墜痛或不適感。

(2)噯氣、反酸、腹脹、胃部燒灼感等消化不良癥狀。

(3)惡心、厭油膩食物或進食高脂食物後癥狀加重。

(4)右肩、右肩胛區或右背部疼痛不適,這是由於膽囊炎癥或與周圍之粘連涉及到右膈神經或右側肋間神經而出現的反射性疼痛。

(5)部分病例可有膽絞痛。多由較小結石或膿稠膽汁的刺激引起膽囊管的痙攣性收縮所致。絞痛多很劇烈,阿托品等藥物常難制止。絞痛發作時,病人抱腹蜷臥或輾轉不安,常屏氣或不願講話,以期減輕疼痛。絞痛可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不等,可伴惡心、嘔吐,且常在嘔吐後而有緩解,也可驟然痛止,不再發作。也有反復數次後才停止者。

(6)可有大便幹燥、稀溏或黏滯不爽。

2.患者的體征

①膽區壓痛、叩擊痛,但無反跳痛。②可有低熱,但多數體溫正常。③膽囊穴、肝俞穴、膽俞穴壓痛。④右膈神經壓痛點。在頸部右側胸鎖乳頭肌的兩下腳之間。⑤膽汁淤積時,可捫到脹大的膽囊。⑥病毒性和寄生蟲性膽囊炎,可有肝脾腫大。⑦偶有黃疸,多見於華支睪吸蟲性膽囊炎。

3.患者的體感

患者癥狀可以明顯地從急性膽囊炎第1次發作後即不斷出現,也可以發病隱晦,癥狀輕微,直至診斷確定後才註意有癥狀存在,它可以有不定期的反復發作,在急性 發作時臨床癥狀同急性膽囊炎;不發作時則臨床病象模糊不清,類似慢性“胃病”;也可以始終沒有急性發作而僅表現為經常的上腹部隱痛不適和消化不良,有時則可以全無癥狀,癥狀之所以有差別主要是因膽囊炎癥程度不同,時有或無膽囊結石,引起的反射性括約肌痙攣的程度亦各異,故膽囊之功能狀態亦隨之而有不同之故。

如何鑒別診斷膽囊炎

1.急性膽囊炎

應與引起腹痛(特別是右上腹痛)的疾病進行鑒別,主要有:急性胰腺炎、右下肺炎、急性膈胸膜炎、胸腹部帶狀皰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闌尾炎等。

2.慢性膽囊炎

應註意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消化不良、慢性病毒性肝炎、胃腸神經功能癥和慢性泌尿道感染等鑒別。慢性膽囊炎時,進食油膩食物後常有惡心和右上腹不適或疼痛加劇,此種情況消化道疾病少見。另外,可借助消化道鋇餐造影、纖維胃鏡、肝功能和尿液檢查進行鑒別。

1.胃炎:各種慢性胃炎的癥狀與慢性膽囊炎有相似之處,纖維胃鏡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診斷明確後行藥物治療,如癥狀好轉,則可與慢性膽囊炎相鑒別。

2.食管裂孔疝:本病常見的癥狀是上腹或兩季肋部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胸骨後疼痛,多在飽餐後0.5~1h發生,飯後平臥加重,站立或半臥位時減輕,可有噯氣反胃;而慢性膽囊炎腹痛多在右肋部,飯後加重而與體位無關。

3.原發性肝癌:在無B超的時代,臨床上有些原發性肝癌被診為慢性膽囊炎。

4.膽囊癌:本病早期癥狀頗似慢性膽囊炎,如此時行B超檢查可與慢性膽囊炎鑒別,並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膽囊炎是如何引起的呢

1.膽囊出口梗阻,膽汁排出障礙。

多種因素均可引起膽囊管梗阻導致導致不能順利排出而滯留於膽囊內。70%以上的急性膽囊炎與膽囊結石阻塞有關。由於膽汁滯留並經濃縮後,膽汁成分發生改變,膽鹽濃度增高,刺激膽囊粘膜引起化學性炎癥。膽汁排出障礙通過前列腺素增加等可能機制,使得膽囊壁腺體分泌增加,同時膽囊仍接受來自肝臟的膽汁,使得膽囊內壓力進一步增加,膽囊增大,膽囊壁張力增加,囊壁內血管、淋巴管受壓、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不良,可使膽囊壁產生缺血性炎癥,甚至膽囊壁壞死穿孔引起膽汁性腹膜炎。

2. 感染。

一般情況下,膽汁內沒有細菌生長,極少量的細菌會進入膽道內,隨著膽汁的沖洗而排出十二指腸,但一旦出現膽汁瀦留,膽囊內的環境則有利於細菌的繁殖生長。細菌感染是急性非結石膽囊炎的主要發病原因。急性膽囊炎感染的細菌多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或混合感染。

3.膽囊壁血供不足。

休克創傷、手術後、心力衰竭,特別是老年人動脈硬化或服用作用於血管的藥物等,可使膽囊的血供減少,膽囊壁缺血,抵抗力下降而導致膽囊炎。

膽囊炎分型食療

急性膽囊炎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發生在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中,女性高於男性。膽囊炎多伴有膽結石,這是由於膽結石阻塞膽管並繼發感染引起的。急性膽囊炎屬中醫“脅痛”、“膽脹”等病范疇,中醫食療治療急性膽囊炎,將其分為兩種證型。

肝膽氣滯型常見於發病初期,多屬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多因飲酒過量或吃油炸食品太多而造成,表現有上腹絞痛劇烈、口苦、腹脹、惡心、嘔吐、厭油膩等。飲食應忌食油膩,禁酒,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療可選玉米須粥。玉米須鮮品30克,粳米50克。將玉米須洗凈,用剛燒沸的水沖泡,加蓋悶 10分鐘,然後過濾取汁,再用開水沖泡1次,兩次汁液合並.。粳米加水適量,煮熟後,將玉米須汁兌入粥內攪勻,稍煮片刻即可,放溫食用。有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肝膽氣滯型膽囊炎。

肝膽濕熱型此型膽囊炎患者平時過食辛辣、油膩食物,飲酒過量,生活無規律,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下降,濕熱內生,影響到肝膽,發為肝膽濕熱型膽囊炎。飲食應禁酒,忌油膩、辛辣食物,多吃清淡的冬瓜、苦瓜、蘿卜、綠葉菜、玉米、燕麥、小米等食物。食療可選炒苦瓜。苦瓜 150克(切片),生薑末10克,用植物油炒熟,調入食鹽適量即可食用。苦瓜養血滋肝、健脾補腎、清熱利濕,適用於肝膽濕熱型膽囊炎。

膽囊炎的治療偏方

1、膽囊炎,脅肋疼痛可采用利膽丸:豬苦膽10個(連同膽汁),綠豆250克,甘草50克。將綠豆分別裝於苦膽中,用線縫緊,洗凈苦膽外污物,放入鍋內蒸約2小時,取出搗爛,再用甘草煎汁混合為丸10克,烤幹備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10天為1療程。

2、慢性膽囊炎、膽道阻塞、膽囊疼痛、大便燥結可采用丹參鬱金蜜:丹參500克,鬱金250克,茵陳100克,蜂蜜1000克,黃酒適量。將丹參、鬱金、茵陳入鍋,冷水浸2小時,中火燒開,加黃酒1匙,文火煎1小時,約制藥汁1大碗,濾出;再加水煎1次,約制藥汁半大碗;將2次藥汁與蜂蜜同入盆,攪勻,加蓋,旺火隔水蒸2小時,冷卻裝瓶。每服1-2匙,飯後開水沖服,日服2次,3個月為1療程。

3、慢性膽囊炎、右上腹疼痛或不適可采用烏梅虎杖蜜:烏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將烏梅、虎杖洗凈,水浸1小時,再用瓦罐,加水適量,文火慢煎1小時,濾出頭汁500毫升,加水再煎,濾出二汁300毫升;將藥汁與蜂蜜入鍋中,文火煎5分鐘,冷卻裝瓶。每服1湯匙,飯後開水沖服日服2次,3個月為1療程。

4、膽囊炎、泌尿系結石、黃疸型肝炎可采用玉米須燉蚌肉:玉米須50克,蚌肉200克。將玉米須和蚌肉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至爛熟。隔日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