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吐奶是經常發生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屬於正常情況,對嬰兒危害不大,但是父母也不能掉以輕心。小孩吐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就為大傢講解!

嬰兒吐奶的原因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癥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松弛,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沖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沖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喂奶時均吐,應註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瞭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沖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隻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瞭。

調整喂養方式減少吐奶

喂養不當所致的嘔吐,經過改善喂養方式,避免以上所述的一些影響因素後會好轉,有胃食道返流的新生兒在喂奶後應抬高頭部30度俯臥位或60度仰臥位,少量多餐喂以較厚的奶方,嗎丁啉、西沙比利目前作為治療胃食道返流的藥物應用於臨床,有一定的療效。

嘔吐、溢奶是新生兒時期很常見的癥狀之一。

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食管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而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腸道蠕動的神經調節功能和內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較差,以上種種生理特點是引起新生兒易嘔吐的原因。

新生兒的嘔吐可以是生理性的,如正常新生兒一天可有1-2次嘔吐;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亂或消化道梗阻的主要表現。喂奶過快、喂奶量過多或不足,頻繁更換奶方,過早添加輔食,喂奶前較長時間的哭鬧,喂奶同時吞入大量的空氣,吃奶後末豎起拍背或喂奶後體位變動過大如換尿佈等均可引起嘔吐。但嘔吐頻繁,或同時伴有腹脹、腹瀉、發熱等癥狀,要考慮存在病理情況。較常見的有胃食道返流、感染、幽門痙攣等,而嘔吐物中有黃色膽汁樣物質要考慮外科情況。

喂養不當所致的嘔吐,經過改善喂養方式,避免以上所述的一些影響因素後會好轉,有胃食道返流的新生兒在喂奶後應抬高頭部30度俯臥位或60度仰臥位,少量多餐喂以較厚的奶方,嗎丁啉、西沙比利目前作為治療胃食道返流的藥物應用於臨床,有一定的療效。但嘔吐頻繁,嘔吐物中帶有膽汁、血液或糞便,或同時伴有腹脹、發熱等癥狀應送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治療。

治療寶寶吐奶的方法

為什麼容易嘔吐

為什麼小寶寶更容易嘔吐呢?主要還是其消化器官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小寶寶的胃就像一個淺淺的盤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一旦出現搖、晃、笑、哭等情況,就很容易出現嘔吐反應。而成人的胃則像一個深深的杯子,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另外,成人的食道與胃交界處(賁門)有一處括約肌,在大部分時間內,該括約肌都是閉鎖的,隻有當食道中有食物要進入時才會打開,而括約肌的功能就是防止胃內容物反向流入食道內。可是嬰幼兒括約肌發育並不完全,隻要胃內的食物稍多或壓力稍大,就很容易出現反流的現象,況且流質食物在胃中也更容易比固體食物反流出來。而一旦流速太快或流量太大時,就會直達口腔而吐溢出來。

具體來說,造成寶寶嘔吐的原因有很多,可簡單分為兩大類:

1 腸胃型嘔吐

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胃炎、腸胃炎以及便秘;其次是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盲腸炎、肝炎、膽管炎、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道阻塞、喂食過量、食物中毒等;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嘔吐。

腸胃型感冒

如果寶寶被醫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那麼傢長就不用過度擔心。隻要註意幾個重要的照顧原則,就能快速減輕嘔吐、腹瀉等癥狀。

如果寶寶在未斷奶之前罹患腸胃型感冒,並且出現腹瀉,那麼一般將原來的配方奶濃度稀釋到1/4~1/2,或使用特殊的止瀉奶粉(該奶粉無需稀釋,在生產環節就已將乳糖去除),並停止一切輔食的攝取。

另外,喂食米湯或用米湯沖奶,也可有效改善腸胃癥狀,隨後可視患童的排便情況慢慢將配方奶的濃度恢復正常。不過,當嘔吐或腹瀉情形嚴重時,嬰幼兒容易脫水,此時必須立即就醫。

2 非腸胃型嘔吐

最常見的是一般感冒、咽喉炎所引起的嘔吐;其次是支氣管炎或肺炎引起劇烈咳嗽、腦膜炎或腦壓上升等腦部病變;甚至於糖尿病等代謝因素、暈車及心理因素等,也都有可能造成嘔吐。

溢奶&嘔吐

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中的東西不自主地從嘴巴裡流出,當新生兒在打嗝排氣時,或是當寶寶處在熟睡狀態時,最容易發生溢奶。一般來說,未滿1周歲的正常嬰兒都會有輕微的溢奶現象,這是因為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所造成,大多在5~6個月時逐漸減輕,到1歲或1歲半時則基本完全消失。

需要註意的是,溢奶並不隻是由食道下括約肌的發育問題所導致,有些時候喂奶方式不適當,使得寶寶吞入大量的空氣,也是嬰幼兒溢奶的主要原因。如果溢奶情況比較嚴重,則很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那些患有腦性麻痹、先天性心臟病或有腸道畸形的小寶寶最容易發生這樣的問題。其癥狀經常在出生幾天後就開始出現,比如溢奶、嘔吐、貧血、營養不良、胸口有灼熱感、體重增加不理想等,有時還會出現吸入性肺炎、食道炎等並發癥。

溢奶也可說是嘔吐的一種,不過大多數嘔吐是胃內的東西被強有力地排出來,這可能是腸胃的問題所引起,也可能是其他部位的問題所造成。當寶寶嘔吐時,有時奶會從鼻孔中出來,那是因為嘔吐的力量太強。隻要腸胃道有任何一段阻塞不通,就可能引起嘔吐。有時嘔吐物會帶有一些綠綠的膽汁,那表示腸胃道阻塞的部位可能在小腸近端以後的位置。而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或食道閉鎖造成的嘔吐,則不會帶有膽汁,不過空腸閉鎖則仍舊會引起膽汁性嘔吐。

對於新生兒來說,最常見的非膽汁性嘔吐基本都由胃食道逆流所引起。雖然這個問題屬於機能性問題,多數以溢奶來表現,不過情形嚴重者仍會吐奶。除瞭胃食道逆流之外,其他引起嘔吐的常見原因就是腸胃炎、牛奶蛋白過敏、乳糖耐受不良,以及非腸胃道疾病如腦膜炎、尿道炎、咽喉炎、肝炎、敗血癥等。

防止/減少吐奶7大守則

1. 適量喂食,切勿過多。

2. 少量多餐,以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

3. 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4. 喂奶時不要太急、太快,中間應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5. 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6. 在喂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 在喂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

嘔吐的正確處理方式

1. 讓小寶寶平躺,臉朝下,清除口內異物。不要馬上再次喂食,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2. 清潔口腔(漱口或擦拭),清除嘔吐物,換衣服,去除嘔吐味道。

3. 準備小毛巾、塑料袋或容器,以備嘔吐之用。

4. 必要時收集嘔吐物,可以為醫師的診斷提供幫助。

嘔吐後是否就醫

如果寶寶反復嘔吐超過4~6小時,在無法進食的情況下還繼續嘔吐,或出現脫水現象、活動力下降,或嘔吐物含深墨綠色的膽汁、鮮血、咖啡色血塊,或合並其他癥狀如發燒、腹痛、腹脹、腹瀉、抽筋、意識不清、頭痛等,應立即就醫。如果沒有出現以上癥狀,而且寶寶的活動力還不錯,那麼就不必著急就醫,隻要繼續保持密切觀察即可。

嘔吐後如何補藥

在生病時,有很多不得不吃的藥,如抗生素、退燒藥。不過仍舊有些藥(如咳嗽藥)可以暫時停用,等嘔吐過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來補充吃藥。

一般而言,再嚴重的嘔吐也不可能把胃裡的藥完全排出來,大約仍有一半藥保留在胃內。因此,在寶寶嘔吐之後,父母可以再補充約一半的藥量。如果在喂藥後1小時內發生嘔吐,則最好要補充吃藥。如果喂藥後超過2小時才發生嘔吐,那麼大部分藥物已蠕動進入小腸內,不會被嘔吐出來,也就不需再補充吃藥瞭。

嘔吐後如何進食

如果癥狀比較輕微,又沒有其他不適,可先休息1~2小時,給寶寶喝少量開水。假如沒有再次出現嘔吐,則可由清淡飲食開始進食。

如果癥狀比較嚴重而無法進食,或同時合並有腹瀉、脫水等其他癥狀,則應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給予點滴註射營養液,並尋找潛在病因。

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先換尿佈後喂奶

如果吃奶時也到瞭該換尿佈的時間,還是把尿佈換完再吃吧。當他在肚子飽飽的時候,被媽咪左翻右翻,還被拎起雙腿墊尿佈,寶貝不吐奶才怪呢。同樣,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安排在喂奶前,以防喂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貝溢奶。

2、註意寶貝吃奶的口型

喂奶時,媽咪應註意將整個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都塞入寶貝的口中,而不是僅僅將乳頭塞入,否則寶貝吃奶時容易吸入空氣。空氣吸入過多,在胃內與奶汁混合,氣體上排(噯氣)時會將奶汁一齊帶出,容易造成寶貝吐奶。

3、喂奶後不要急於把寶貝放下

吃奶過程中,不要讓寶貝吃得太急,喂奶中間媽咪可以拍一次嗝;給寶貝喂完奶後,媽咪也不要立即把寶貝放到床上。而應將寶貝豎直抱起,讓他趴在媽咪肩頭,媽咪同時用手輕拍寶貝背部,讓那些隨吸吮而吞入的空氣排出(即打嗝兒),之後再放下寶貝就不易吐奶瞭。

4、掌握好喂奶的時間間隔

一般乳汁在胃內排空時間約為2~3小時,所以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比較合理。如果喂奶過於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裡,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以至吐奶。

5、吃完奶後宜右側臥

寶貝在吃飽後,睡姿以右側臥位為宜,因右側臥位時胃的賁門口位置較高,幽門口的位置在下方,乳汁較易通過胃的幽門進入小腸,可防止吐奶。如果仰臥時發生吐奶,吐出來的奶液易反吸入鼻腔甚至氣管,輕者會引起肺炎,重者可出現呼吸道窒息。

6、采用適宜的喂奶姿式

媽咪坐著抱寶貝喂奶,相對躺著喂奶造成寶貝吐奶的機會要少。因為懷抱裡的寶貝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瞭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於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躺著喂奶的寶貝稍一晃動便易造成奶汁向食管回流而吐奶。

7、排除鼻腔阻塞

喂奶前媽咪先看一下寶貝是否鼻腔阻塞,如果是,最好先清潔鼻腔再喂奶,避免寶貝吃奶時,嘴巴、鼻子都堵住而難受;要避免寶貝過餓或大哭後喂奶。還有一點是媽咪在給寶貝喂完奶後,別急著逗寶貝玩兒或者大笑,否則也容易導致寶貝吐奶。

8、選擇合適大小的奶嘴孔

如果奶嘴孔過小,寶貝就要用力吸吮,容易導致空氣與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過大,寶貝吸吮時又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咳嗽。所以,在選用奶嘴時,媽咪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適合寶貝的奶嘴。

9、喂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

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這樣在打嗝或晃動身體時很容易出現吐奶。

抱著寶寶喂奶時,一是動作盡量要輕,不要劇烈晃動寶寶的身體。二是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盡量避免空氣在喂奶時帶進孩子的胃裡造成吐奶。

要特別留意的是,喂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

10、奶瓶與嘴45度

將奶汁充滿奶嘴後再給寶貝喂奶,還有喂奶時奶瓶後部要略高於前部,使奶汁始終充滿奶瓶前部,不留進空氣的間隙。若寶貝吸吮奶水的速度太快,則每吸15~20口時將奶嘴移開,輕拍寶貝的背部以排除過多的空氣,休息一會兒後再喝。

新生嬰兒吐奶怎麼辦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癥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松弛,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沖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沖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喂奶時均吐,應註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溢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瞭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沖開賁門而出,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這樣就引起漾奶。所以,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隻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漾奶或吐奶。漾奶時的量一般較少,對孩子生長發育不會有多大影響。隨著月齡的增長,自然就好瞭。

嬰兒嘔吐和吐奶的區別

由於新出生的寶寶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寶寶吐奶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新媽媽們不要以為是正常現象而不做處理,如果寶寶吐奶父母要註意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以及膚色的變化,避免嗆奶導致寶寶呼吸不暢。

新媽媽爸爸們,要分清吐奶和溢奶的區別,吐奶一般發生在喂奶後不久或者半個小時以後,而經常發生在剛喂完奶,且量很少一般吐出一口或者兩口就不吐瞭。而寶寶吐奶前會有張口伸脖子等痛苦難受的現象。

【寶寶出現吐奶該如何護理?】

首先,吐奶時要註意保持寶寶上身抬高,或者把寶寶豎著抱起來,以免嘔吐物進入氣管導致窒息,如果寶寶躺著時吐奶,可以把寶寶的臉側向一邊。

其次,觀察寶寶臉色,吐奶後的寶寶膚色可能會變化,如果稍後恢復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第三,不要在寶寶吐奶後立馬補充水分,如果馬上補充水分,有再次引發吐的可能。最好在30分鐘左右時補充水分。

第四,寶寶吐奶後,寶寶需要喂奶時,可增加喂奶的次數,每次量要少。

以上是在寶寶出現吐奶的時候我們要護理的,那麼如何才能減少寶寶痛苦的吐奶經歷,做好防護措施呢?

(1).喂奶後不要著急跟寶寶玩或者搖晃寶寶,以防寶寶吐奶我們可以在喂奶後,要寶寶豎立20~30分鐘;也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或者隨意搖動。

(2).以便寶寶呼吸通暢,媽媽們喂奶時不要太急,可以在喂奶中間暫停片刻,要寶寶呼吸順暢,預防吐奶。

(3).喂奶後,不要著急要寶寶躺著睡覺或休息,如果要躺下的話,要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或者右側臥,這樣寶寶不易吐奶。

(4).要註意喂奶後幫助寶寶打嗝,由於喂奶時可能有空氣夾雜在胃中,我們要寶寶豎著坐在腿上或者我們豎立抱起寶寶,輕拍寶寶的後背,這容易打嗝排出空氣,預防吐奶。

【嬰兒嗆奶怎麼辦】嬰兒由於自身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良好,所以會造成會厭失靈,而嗆奶,就是最常見的表現。由於嬰兒小,如果嗆奶後往往會表現出面色青紫、全身抽搐、呼吸不暢、吐奶等現象,而自己也不能及時救護自己。一旦嗆奶時間稍長,大腦缺氧,就極易造成窒息死亡,所以媽媽們在養育寶寶的時候一定要防止嬰兒嗆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