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是指從受孕開始到嬰兒期,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缺氧、外傷、感染等原因所導致的神經細胞受損)和發育缺陷所致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失語、走路不穩)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神經細胞受損)綜合征。那麼,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是什麼?小兒腦癱都有哪些類型呢?一起來看一下。

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1.早期癥狀

(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

(2)早期喂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

(3)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噪聲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交互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瞭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

(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8)一般生後4~6周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

(9)肌肉松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觸摸小兒大腿內側,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出現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佈清洗時,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時,以及洗澡時出現四肢僵硬。嬰兒不喜歡洗澡。

(11)過早發育:小兒腦癱患兒可出現過早翻身,但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痙攣性雙癱的嬰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站立。

2.主要癥狀

(1)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 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堅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孩子不喜歡洗澡,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

(3)智力障礙 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1/4。

(4)語言障礙 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

(5)視聽覺障礙 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 矮小。

(7)牙齒發育障礙 質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情緒和行為障礙 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小兒腦癱肌張力檢查很重要

1、抱通過抱起嬰兒的手感,可以初步瞭解患兒的肌肉張力情況。肌肉張力低下者,抱起時會感到困難,如撈面條樣的感覺,有下沉的感覺,患兒容易從抱起者的手中滑落。而肌肉張力高的患兒,抱起時會有強直感和抵抗感,如抱棍棒樣的感覺。

2、姿勢觀察超過3個月的正常嬰兒,如把他放置於仰臥位,他會自然躺著,並不斷第對抗肢體重量進行運動,自如地保持一定的體位和姿勢。而肌肉張力低下的軟癱患兒,如被放置於仰臥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動運動。

肌肉張力高的硬癱患兒,如被放置於仰臥位,往往出現不對稱的異常姿勢,主動運動減少,動作顯得很刻板。肌肉張力越高,主動運動就越少。

小兒腦癱就是弱智嗎

小兒腦癱,是指從受孕開始到嬰兒期,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缺氧、外傷、感染等原因所導致的神經細胞受損)和發育缺陷所致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失語、走路不穩)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神經細胞受損)綜合征。

雖然在腦癱兒中有很多存在智力缺陷,但腦癱並不等於弱智!多數患兒傢長一聽到“癱”字,第一反應就是腦子都癱瞭,那不就是傻瞭嗎?心裡就沒底瞭,甚至放棄治療。其實不能這樣,因為孩子是在新生兒期(0-1個月)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大腦受到瞭損傷,所以,才會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聽覺和視覺障礙、行為異常等現象,既然是“伴有”就不是絕對會有,更不代表終生伴有。導致部分腦癱兒童智力發育延遲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沒及時發現,長期缺乏外界環境適宜的刺激和學習機會,並不是因為其本身智力有問題。

智力障礙是腦癱兒童最常見的合並癥,盲目地認為腦癱就是弱智,把腦癱與智力低下劃上等號,這是錯誤的,對於腦癱兒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有些腦癱兒童的智力甚至高於一般兒童,隻要給予機會和適宜的訓練,他們不但可以完全康復,更完全可以創造出令人吃驚的成就。

小兒腦癱四肢訓練是重中之重

研究證明,腦癱手術是為康復訓練創造條件,而康復訓練是腦癱手術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常常是治療過程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即使手術很成功,如果康 復訓練跟不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對於小兒腦癱患者來說,由於腦實質損傷引起瞭運動功能障礙,所以多數人的運動系統發育落後於同齡孩子,對其四肢運動能 力影響很大,且這些肢體的痙攣狀態持續到一定時間會造成肢體的畸形,如:髖關節內收、膝關節外翻、馬蹄內翻足、剪刀步態、足跟不能落地、手部無法完成精細 動用等。因此,腦癱的康復訓練中,對於四肢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分別針對腦癱患兒上肢與下肢的康復訓練:

上肢訓練:

痙攣型腦癱患兒的頭歪向一側,肩關節內轉下壓、手肘彎曲前臂內轉而手心朝下,腕關節屈曲,大拇指握於手心。康復訓練中可將其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轉,並將拳頭張開;若患兒肘部彎曲很厲害,可以將它向內或向外轉,同時即可及手臂伸直。

如果腦癱患兒的拳頭緊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轉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用手將患兒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動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徐動型腦癱患兒常見手臂伸直,肩關節外轉,雙手或一手攣曲以及髖關節過分攣曲現象。我們所用的訓練方法是將患兒的手向內轉而稍微往下拉,當小孩向前拉時,再慢慢將其手向上抬,如此可促進小孩頭部向前彎,拱背,並改善髖關節過分彎曲現象。

下肢訓練:

當腦癱患兒的下肢呈僵直並夾緊時,最好的活動方法是控制膝關節時雙腿外轉,自然輕易地分開兩腿,夾緊時可將髖關節彎起來,並旋轉活動髖關節即可放松。兩腿鷹爪般鉤起來的,活動時先將下肢往外轉,足背屈,然後將腳趾拉直。

如果患兒存在膝關節過伸的情況,我們可以讓其呈仰臥位或長坐位,用一隻手握住患兒的腳踝處,另一隻手手心放在患兒腳跟下,然後握住腳跟,讓患兒腳心貼於 前臂,用力沿水平方向向上拉。註意握腳踝的手心須固定好位置,千萬不能使整個小腳都被拉起;同時註意我們所用的力主要是牽拉跟腱,而不是用力壓腳掌,否則 容易導致患兒足弓的破壞。每次牽拉時間可持續1~3分鐘,牽拉次數決定於患兒蹠屈肌攣縮的程度。

這種康復訓練不僅在要發現病情之後就要進行,在患兒成功接受瞭各類手術治療之後也必須要長期堅持,以恢復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

小兒腦癱可不可以吃苦瓜

小兒腦癱可以吃苦瓜

意見建議:苦瓜有清熱解毒、解暑、明目的功效,苦瓜含有多肽-p的化學物質,被稱為植物胰島素,含有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正常細胞癌變和促進突變細胞的復原,苦瓜所含有苦瓜素,被稱為“脂肪殺手,能使攝取的脂肪減少,有減肥功效,苦瓜所含的奎寧精和生物活性物質,能增強免疫,小兒腦癱患者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