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全稱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腦癱嬰兒前半期(6個月以內)的早期癥狀。

小兒腦癱有什麼癥狀

1.早期癥狀

(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

(2)早期喂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

(3)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噪聲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交互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瞭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

(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8)一般生後4~6周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

(9)肌肉松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觸摸小兒大腿內側,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出現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佈清洗時,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時,以及洗澡時出現四肢僵硬。嬰兒不喜歡洗澡。

(11)過早發育:小兒腦癱患兒可出現過早翻身,但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痙攣性雙癱的嬰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站立。

2.主要癥狀

(1)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 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堅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孩子不喜歡洗澡,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

(3)智力障礙 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1/4。

(4)語言障礙 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

(5)視聽覺障礙 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 矮小。

(7)牙齒發育障礙 質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情緒和行為障礙 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

西醫:

1、手術治療

嚴重的小兒腦癱患者可予以恰當的手術矯治。常見的有腱膜松解術, 選擇性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 Hoke跟腱腱滑動延長術, 股直肌遠端轉移術等。

2、藥物治療

(1)本癥的治療無根治方法,藥物也是輔助治療作用,主要有腦活素、胞二磷膽堿, A型肉毒毒素, 腦苷肌肽, 巴氯酚、安定等。

(2)及時治療合並癥。對有視聽障礙者及時矯正,有語言障礙者進行語言訓練,智力低下者進行特殊教育,有癲癇發作者應積極用藥物控制發作。

3、康復治療

(1)以糾正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復正常運動發育為主,應采用理療、體療、手術療法等多種措施進行矯治和訓練。

(2)對於運動異常應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常用方法有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體療、理療等。按摩、針灸、推拿等也能促進癥狀的改善。

(3)全面關心患兒,註意生活護理及營養保證。

4、心理療法

與患兒交談, 觀察其情緒、心理、興趣, 進行誘導和啟發, 調整病態心理, 通過遊戲、音樂開發智力。

中醫

1、針灸治療

體針:主穴百會、大椎、腎俞、肝俞、脾俞、足三裡、關元。智力低下加四神聰、印堂;下肢癱瘓加環跳、秩邊、陽陵泉;腕下垂加外關、陽池;足內翻加絕骨、昆侖;足外翻加三陰交、太溪。每次選主穴2~3個,配穴4~5個,予補法或平補平瀉,不留針,每日1次,2~3月為1療程。停1~2周後,可繼續第2療程。

頭針:主取運動區,可酌情配取語言二區、三區,視區,平衡區,舞蹈震顫區等。用26或30號針,快速捻轉針柄,每分鐘200次,持續2~3分鐘,留針5~10分鐘,再重復上述治療,捻針2~3次,每日1次,10~15次為1療程。治療中應註意嚴格消毒,避免頭皮感染。

穴位註射法 選大椎、足三裡、陽陵泉、曲池、合谷。用10%葡萄糖註射液、維生素B1、B12註射液等,每次每穴註入0.5-1毫升,隔日1次。

耳針法 選枕、皮質下、心、腦、腎、肝、脾、神門。毫針刺,或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2、推拿按摩法

頭部選百會、印堂、太陽、風池穴,上肢選肩井、曲池、尺澤、合谷穴,下肢選環跳、殷門、委中、陽陵泉、足三裡、太溪、太沖、昆侖穴。失語加啞門、天柱穴;舌斜視加瞳子、睛明穴,此外必須加推督脈。施術順序為四肢-頭-脊柱。手法宜平穩,由輕漸重,以不引起肌肉痙攣性收縮為要。一般先用摩法,逐漸改用揉法、滾法,推四肢時,由肢體遠心端逐漸推向近心端。每次15分鐘,隔日1次,3月為1療程。

小兒腦癱的食療方法是什麼呢

現在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傢長一味的疼愛孩子,以為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做什麼就是對孩子的愛,其實不然,那麼,對於小兒腦癱這種疾病來說,一旦發生,我們應該采取什麼樣的食療方法呢?現在就來說一下:

1、小兒腦癱患者的食物要容易克化吸收,營養富厚,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瓜葛,牛奶、豆漿、雞蛋、酸奶、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維生素B族能提高機體各類代謝功能,增強進食要求,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

2、要多吃蔬菜和生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生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菜肉水餃、菜泥、菜湯,教育小兒腦癱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3、飲食要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纖維素,還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還應補充鈣與維生素A和D,以防止骨質脫鈣、疏松。

4、小兒腦癱的腦神經因子發育離不開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腦癱患兒在飲食過程中要註意攝入營養的均衡,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配合小兒腦癱的治療。

5、要以碳水化物如米飯、面食、饅頭、粥、粉為主食,小兒腦癱患者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進食要求,造成營養障礙。

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關於小兒腦癱的食療方法,相信大傢都有所瞭解瞭,我們就能夠及時瞭解到小兒腦癱患者的飲食應該註意什麼,所以我們傢長一定要及時采取相關的飲食方法,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者及時治愈。

小兒腦癱的預防措施

出生前的預防:

在嬰兒出生前,從母親懷孕到分娩這段時間。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優於其他系統發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

1、實行婚前保健:普及產前篩查,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知識的指導;有關婚配,生育等問題的咨詢及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提出醫學意見。

2、搞好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產前檢查;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避免產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藥,不接觸X線,化學毒物品等,加強孕晚期勞動保護,減少早產。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輻射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最好少看電視及操作計算機,如因為工作需要,可以穿著防輻射的衣服,減少輻射。

圍產期的預防:

在出生時,分娩過程中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應預防早產、難產,提高醫護人員的醫技、醫德,認真細致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做好難產胎兒各項處理,這是預防小兒腦癱發生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1、提高農村地區住院分娩率,加強產兒科醫生產時監護。

2、合理使用縮宮素,普及新生兒新法復蘇技術。

3、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出生。

4、預防窒息和顱內出血。

5、 防治高膽紅素血癥。

出生後的預防:

胎兒出生後一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喂養,預防顱內感染、高熱驚厥、腦外傷等疾病,若出現應盡早去醫院診治。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1)實行住院分娩。

(2)註意保護新生兒的皮膚。

(3)保持新生兒臍部的幹燥,清潔。

(4)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

(5)註意觀察前囟。

(6)實行母乳喂養。

2.建立高危兒檔案,開展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定期體檢(1~2月1次)同時,做Vojta姿勢反射檢查。

3.正確對待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腦積液用於檢查,以瞭解疾病的性質和病情,為正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從而減少顱內疾病後遺癥的發生,為此傢長應密切配合,共同為患兒的健康負責。

小兒腦癱是和近親有關嗎

一、遺傳因素

多數腦癱病例為非遺傳因素所致,但是某些類型腦癱有遺傳傾向。關於遺傳因素在腦癱病因中所占的比例問題,自從Little和Freud時代就爭論不休,至今仍然沒有確切答案。

非痙攣性腦癱約占腦癱的15%且具有遺傳傾向的可能性最大。三分之一的共濟失調型腦癱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尤其是對伴有智力障礙者。痙攣性雙癱和四肢癱患兒的傢族成員有10%的再發危險性,癥狀對稱者危險性更大並且大多數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手足徐動型和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再發危險性不清楚。先天性氨基酸和有機酸代謝異常者罹患腦癱的危險性明顯增加。例如,高血氨昏迷恢復後尿素循環仍異常者可能易患痙攣性四肢癱;有I型戊二酸血癥者易患錐體外束型腦癱。一般受累傢庭再發腦癱的危險性約為10%。傢中若有智力低下患者,發生腦癱的危險性增加到瞭5倍。同時,低傢庭收入及經產婦也都是小兒腦癱的重要危險因素。

二、母親因素

(一)社會階層

有關社會階層與腦癱關系的研究不多且結果不一致。Dowding VM等根據母親職業將社會階層分為如下五級:①各級專業技術人員;②其他非體力工作人員;③技術性體力工作者;④體力工作者(含半技術性體力工作者);⑤未婚者。軍人、失業者和職業不詳者歸一類,不列人分析。結果顯示痙攣性偏癱和雙癱的患病率隨著社會階層下降而上升,尤其是痙攣性雙癱;而其他類型的腦癱與社會階層之間不存在這種關聯;對於低出生體重兒,當調整體重以後腦癱患病率與社會階層之間沒有顯著關聯,而對於正常出生體重兒(>2500g)則不然,上述關聯依然存在。

(二)暴露於環境有害物質

孕婦暴露於原子彈爆炸後的放射線可以導致小頭畸形、智力障礙和腦癱。在妊娠中期,對骨盆腫瘤進行放射治療也可以產生同樣效果。在日本由於工業廢物污染,龜肉食品中含有甲基汞(Methvlmercury),在孕期食用這種食品可以引起痙攣性四肢癱;在伊拉克食用受殺真菌劑污染的面包也可以產生同樣效果。

(三)宮內感染

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原蟲、支原體及真菌等,均可通過不同途徑感染宮內胎兒。其途徑有上行和經胎盤兩種。正常孕婦的陰道和宮頸內有大量的細菌,包括某些條件致病菌。在孕婦發生泌尿道或生殖道感染時,可上行感染胎兒;一些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也可發生上行性感染;一旦胎膜破裂宮內感染則更容易發生。不同的病原體穿過胎盤的能力不同。大多數病毒很容易穿過胎盤,孕婦感染的病毒可經胎盤通過血行使胎兒感染。而如梅毒螺旋體以及李斯特菌等細菌在妊娠晚期很難穿過胎盤。胎兒宮內感染的結局與病原體的特性、感染的程度、時間等因素有關,可分別造成流產、先天畸形、發育遲緩及新生兒疾病等。

宮內弓形體感染和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能夠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腦癱。最常見的是痙攣性四肢癱。由於風疹病毒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巨細胞病毒感染成為最常見的病毒感染。在所有感染者中,約10%的小兒罹患腦癱,尤其是在伴有腦積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