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會照顧自己的小孩子瞭,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年輕父母們,沒有傢裡老人的囑咐,單憑兩個年輕的爸爸媽媽是很難照顧好一個孩子的,現在的小孩會經常的發生感冒發熱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就給大傢說一下關於小兒發燒的有效治療措施,發燒可以用酒精擦拭降溫嗎等一些小常識。

小兒發燒的有效治療措施

1)提高免疫力,加強營養,合理膳食,不要隨意忌口,無明顯咳嗽的可多吃點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補充水分、糖分和維生素,又有清熱的功效;經常到戶外活動。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2)傢裡要註意空氣流通,必要時用電扇來回吹風,千萬不可關窗閉戶不讓孩子見風;

(3)多喝水,保持大小便通暢;

(4)衣著要涼爽透氣,切忌采用捂被子發汗。

小兒發燒西醫治療方法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濕毛巾敷額,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塊外裹幹毛巾敷頭、頸,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則效果更好。

(2)將75%酒精兌水一倍稀釋,用小毛巾蘸濕擦抹頭、頸、腋窩、胸背和四肢。若小兒四肢冷或擦抹後皮膚起"雞皮",應改用稍低於皮膚溫度的溫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紅轉暖。

(3)在作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服退熱藥,有高熱抽筋病史的同時加服鎮靜藥。當傢離醫院遠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熱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醫院跑,可以先在傢中作上述緊急處理。

以上的幾種辦法都能夠有效的治療小兒的發燒情況,但是還是建議大傢一旦遇到瞭孩子發燒的情況,不太嚴重的話可以自行在傢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一旦病情比較嚴重或者自己什麼經驗都沒有,那麼還是建議帶著孩子及時的去醫院接受治療,孩子發燒病情可大可小,有可能是其他病癥的前兆,一定要及時的對癥下藥,聽取醫生的建議才能真正治療號孩子的病情。

發燒可以用酒精擦拭降溫嗎

可以給發熱的寶寶擦拭酒精嗎?

首先,酒精擦身子能降溫的原理在於,它能通過皮膚血管擴張,增強皮膚血管散熱能力,使體溫下降,緩解癥狀。

然而,這種做法對寶寶並不好。寶寶發燒後,酒精蒸發確實能使皮膚涼下來,但酒精揮發太快,容易對寶寶產生負作用。此外,酒精也會通過皮膚和呼吸被吸入寶寶體內,引起酒精中毒,嚴重者危及生命。

推薦一些簡單、科學的降溫方法:

1、給寶寶增減適量的衣服和被褥;

2、發燒寶寶的穿著應盡量寬松;

3、室內保持空氣疏通,不能緊閉門窗;

4、在可以控制好室內溫度的前提下,能給寶寶擦身洗浴比較好;

孩子發燒,傢長還需要做什麼?

1、量體溫,如果溫度不超過38.5,先不用過多處理.多給孩子喝水;

2、如果孩子沒有寒戰怕冷的表現,隻是溫度很高。護好前後心,把四肢裸露出來。用低於體溫的溫水,擦拭頭頸和四肢。不要選擇酒精和冰塊(對孩子刺激大,會有不適感覺),也不要用市面所謂的“冰冰貼”,更不要用酒精擦浴,易吸收致中毒。

4、給孩子喂葡萄糖水,少量頻服,補充能量,幫助利尿,和輸液作用類似。

5、準備開塞露一隻,如果孩子發熱當天或幾天沒有大便,即使近幾天吃的不好,也要用一次,排除體內積存的食物殘渣,利於退熱。

6、不要給孩子吃油膩的食物,以清淡為主,如果是小嬰兒,不餓不要硬喂,暫時停掉雞蛋等不容易消化的輔食。

醫生提醒:嬰兒無法正常語言表達,病情加重父母未必能及時發現異樣,因此,嬰兒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惡心、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小孩發燒的飲食護理

小孩發燒常常在半夜突然發生,讓傢長們束手無措。專傢指出,其實小孩發燒傢長無需太過擔心,它是機體對疾病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可以大大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引起小孩發燒的最常見的疾病是感冒,感冒引起的發燒會導致孩子食欲減退,因此,在孩子發燒期間,做好飲食的護理也十分重要。

小孩發燒飲食以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稍大孩子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飲食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於補充水分。發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鹽水。配制比例為500毫升水或米湯中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蓋食鹽。1歲左右的小兒,4小時內可服500毫升。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面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生診治。

小孩發燒待病情好轉時可改為半流質飲食。隨著孩子體溫逐漸下降,食欲好轉時,可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兒童,由於不會咳痰,往往咽到胃裡,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嘔吐。因此,傢長要特別註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給孩子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以下給傢長們推薦幾種輔助治療小孩發燒的飲食療法,傢長們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蔗漿粥:取青色新鮮甘蔗,洗凈後榨汁1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然後加適量水煮成粥,每日分2~3次給孩子食用。

西瓜汁:取新鮮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頻服。如發燒時不伴有其他癥狀,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類的冷飲,幫助降溫、利尿。

麥冬粥:用麥冬30克煎湯取汁,加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時加入麥冬汁及冰糖適量,同煮成藥粥,早晚服食,可改善孩子的發燒癥狀。

荷葉粥:用新鮮荷葉一張,洗凈煮湯500毫升左右,用濾出的荷葉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煮粥,每日早晚食用。

孩子發燒宜按度數護理

孩子發燒體溫在38.5℃以下時

孩子發燒是機體抵抗病原菌入侵的一種自然現象,如果傢長硬要給寶寶退燒,反而會削弱寶寶的抵抗力。通常來說,如果孩子體溫在38.5℃以下,且沒有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良好,也就是說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就不必著急地送寶寶就醫,或是使用退燒藥。可以采用適當飲水、物理降溫的辦法。寶寶發燒我們不主張“捂汗”,這樣熱量反而不容易散發,對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采取“開包”打開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漸降溫的效果,一般來說發高燒的寶寶應該不要蓋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不過,為瞭減少寶寶的不舒服感,爸爸媽媽在照顧上要特別留心。應該讓寶寶充分休息,除非可能因發燒導致抽筋,否則不宜在半夜叫醒寶寶服用退燒藥;註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以免小便過黃。低燒一般會持續數日,應時刻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及食欲等,並於就醫前記錄發燒的天數(需精準計算發燒滿幾日)、間隔時間、溫度變化及其他不適癥狀,以供醫師參考。

孩子發燒體溫在38.5℃-39℃時

孩子發燒體溫在38.5℃-39℃左右時,傢長不要過分擔心,可首先采取物理降溫的辦法。物理降溫方法:(1)冰敷或用冰枕:當寶寶體溫在38.5℃時,用冰袋放在額頭、兩側頸部,也可放在腋下及雙側腹股溝的部位,自制冰袋可把碎冰塊裝入塑料袋,可加上適量冷水,壓出空氣,把袋口紮好。或者讓寶寶睡冰枕,都有助於寶寶的局部散熱退燒。但一定要註意在冰袋外需裹一層佈,以防局部凍傷寶寶的皮膚。一般冰敷、冰枕隻適合稍大的寶寶使用,而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使用市面上的退熱貼,舒緩一些高燒所帶來的不適。(2)溫濕敷:這也是一種好方法,即用溫濕半幹的大毛巾敷在寶寶的胸腹部,但要註意室溫以免著涼。另外,也可用幾塊稍涼的濕毛巾(約25℃)擰成半幹,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進行冷敷,每5~7分鐘更換一次,寶寶也會感到很舒服。

當孩子的體溫升到38.5℃以上時,傢長在利用物理降溫幫寶寶散熱的同時,也可適當輔以退燒藥物。退燒藥以一次用一種藥為原則,以減輕寶寶的不舒服,並防止寶寶高熱驚厥的發生。如果寶寶拒絕口服藥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這個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但要註意的是,使用退熱栓其退熱作用強,容易退燒過度,導致體溫陡降,而且藥物反復刺激肛門後,還易造成寶寶腹瀉。

孩子發燒體溫在39℃-40℃時

孩子發燒體溫超過39℃時,孩子會出現煩躁,此時采用泡溫水澡(水溫約36℃~37℃)與溫水擦浴是最合適的降溫方法。泡浴時讓寶寶身體全部(頭部除外)浸泡在略低於體溫2℃的水裡,同時用溫濕毛巾(37℃)在四肢和前胸後背上下均勻地搓揉,使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以促進熱的散發。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1次。也可以選用酒精擦浴,消毒用的酒精是75%濃度,用於酒精擦浴需加上1倍的水,使之成為30%左右的濃度。以軟佈蘸上配好的溶液輕輕地擦腋窩、頸下、兩側大腿根,擦至皮膚微紅,要註意保護眼部、外陰以免流入溶液造成刺激與不適。擦浴後應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補充水分。若體溫下降太快可出現四肢涼、發抖、寒戰,就應當改用保暖的措施,立即停止降溫的措施。

孩子發燒體溫超過40℃時

一旦寶寶發燒超過40℃,而且發燒不是由於接種疫苗引起的,患兒小便有燒灼感;或者燒退超過24小時後疾病反復發作,且發燒超過72小時,則建議傢長要立刻帶孩子就醫,以確保寶寶的安全。

孩子發燒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體溫很少會超過41℃,一旦超過這個溫度應立即帶孩子就醫。

寶寶高燒要護眼睛

小兒患麻疹、肺炎、菌痢等急性病的時候,父母往往都會註意孩子的全身狀態,而對孩子的雙眼緊閉,眼眵增多卻不在意,認為這是孩子發燒後的必然現象。這種疏忽大意很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幸,因為有些孩子的高燒退瞭,角膜卻軟化穿孔而失明。

原來在高燒時,孩子體內消耗太大。如果維生素k供應不足,加上細菌感染,白眼球就會因營養障礙而發生幹燥,繼續發展,黑眼球也會變白而混濁,進而軟化穿孔失明。因此,孩子在發高燒時,父母要經常用毛巾擦眼睛,滴些藥水,使角膜不發生感染。同時要經常給孩子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豬肝、胡蘿卜等,隨時註意孩子眼睛,發現有不正常變化,趕快請醫生診治,千萬不能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