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疼痛難忍,反復發作不僅擾亂生活節奏,還時刻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瞭解偏頭痛危害,有助於患者對偏頭痛進行預防和治療。關於偏頭痛,有很多治療方法,但中醫也有自己比較獨特的治療方法,那麼偏頭痛易導致什麼並發癥?睡眠姿勢不正確容易引發偏頭痛嗎?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遠離偏頭痛嗎?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偏頭痛易導致什麼並發癥

1、損傷人的腦神經

頭痛發作時,會使人腦豐富的毛細血管發生驟然收縮。這種收縮會造成腦血管內的容量偏少,人的血壓也會隨之不斷上升,造成人腦的血壓失衡。

2、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正常人在疲勞、緊張、感冒時也會頭痛,但是隻是一時的,很快恢復正常。如果頭痛不但不恢復,反而頻繁發作,劇痛難耐,就是一種病瞭。偏頭痛不及時治療會引發腦血栓、腦出血、高血壓等並發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3、嚴重影響人的生活

每個人忍受痛苦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患頭痛久瞭,會引起性格變化,性情也會變得十分暴躁。如果再久治不愈,生活便會嚴重受到影響,心理也就越發脆弱,對健康喪失瞭信心,最終造成心態失常或者精神分裂。

4、嚴重影響人的工作

患上頭痛頭暈的人經常性失眠,睡眠質量低。其輕者入睡困難,重者整宿難眠。每天因為睡眠不足,白天沒有精神,工作大受影響。而且有部分患者偏偏就在工作時發作,影響工作效率。

睡眠姿勢不正確容易引發偏頭痛

1 有時候偏頭痛是因為睡眠的姿勢不正確引起的,所以當你偏頭痛病癥發作的時候,在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平躺著,不能有著怪異的躺法或者是趴著睡,這些姿勢都是會加重偏頭痛的病癥的。

2 當偏頭痛發作的時候,一定要註意好休息,不能讓自己過度的勞累瞭,要適當的進行休息,但是休息的時候睡覺時間也不能過長,如果時間過長瞭,會讓人身體感覺更加的疲憊的。

3 當偏頭痛發作的時候,還可以對頭部進行冷敷和熱敷,這些方式都能讓頭部得以緩沖,從而也減輕偏頭痛的癥狀,同時除瞭敷頭部之外,還可以對太陽穴進行按摩,這樣也可以緩解偏頭痛。

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偏頭痛

1 首先要心理調適。一旦出現偏頭痛發作,千萬不要煩躁。必須提高自己的忍耐力,患者對他人及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要求過高,一旦不合自己心意時就出現煩躁、沮喪等情緒,從而誘發偏頭痛發作。因此患者應該要求自己主動去適應環境。

2 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生活,增強意志,提高身體素質,勞逸結合。應註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多不良的精神刺激。盡量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有的病人長時間逛商店就會誘發偏頭痛。遇到天氣驟冷時要註意保暖,在炎熱的夏天避免將室溫調得太低,或突然從炎熱的室外進入溫度較低的房間。

小兒偏頭痛是怎麼回事

第一種、經典型偏頭痛

多數患兒先兆先於頭痛發生,少數與頭痛同時發作,偶爾在頭痛後發作,個別病例隻有先兆而沒有偏頭痛發作。頭痛發作往往開始於一側額顳部、眶上或眶後,偶爾出現在頂部或枕部,呈搏動性跳痛或脹痛,可擴展到半側頭部或全頭部,亦有左右交替發作者。

第二種、眼肌癱瘓型偏頭痛

這類頭痛病多在12歲以前發病,有時見於嬰幼兒。眼肌癱瘓可在頭痛前或後或同時發生,以上眼瞼外翻最常見,重者眼外肌全部癱瘓,伴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光反應消失。疼痛可持續數小時,眼肌癱瘓可持續數天至數周。

第三種、偏癱型偏頭痛

偏癱型頭痛開始或頭痛不久出現頭痛對側肢體癱瘓,可分兩類:傢族性多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散發性可表現為經典型、普通型和偏癱型偏頭痛的交替發作。

第四種、普通型偏頭痛

這種偏頭痛一般是沒有先兆的,一般是青春期前兒童最常見的頭痛發作形式。常為雙側額或顳部疼痛,大約一半患兒頭痛性質為搏動性,頭痛程度比經典型偏頭痛輕,常伴有惡心、嘔吐或腹痛等胃腸道癥狀。

第五種、基底動脈型偏頭痛

這種類型的頭痛多見於兒童或年輕女性,其中男性患兒要多於女性患兒,該病有明確的起源於雙側枕葉或腦幹的各種先兆癥狀,甚至可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

針灸改善偏頭痛

偏頭痛是頭痛常見的類型,為發作性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可見於任何年齡。首次發病常於10~3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偏頭痛的主要表現為:1.頭痛起病初期往往先為一側頭痛,自顳部開始,出現脹痛、鉆痛或搏動性痛,然後擴展至整個半側頭部或全頭部,或頭沉、緊壓、麻木感,但每次頭痛可隻局限於一側,亦可左右兩側交替發生。發作前可有幻視和偏盲的先兆,常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冷,持續數小時或數日。頭痛的程度逐漸加重,彎腰、俯首或用力時頭痛加重,並且煩躁不安,怕吵聲,怕強光。2.多在青春期前後發病。呈周期性發作,每次發作相似,發作間歇期如正常人。3.可有傢族史,可於緊張、勞累、睡眠不足、經期前後或期間、或某種飲食後發病。

針灸的治療原則是:發作期以控制頭痛為主,緩解期著重預防發作。

偏頭痛發作期的針灸治療以近部與遠部取穴來宣通清竅、祛邪止痛,近部取百會、風池、太陽、頭維、角孫、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經氣,遠部取外關、太沖、行間、足臨泣等穴以通調本經經氣。以上腧穴為治療偏頭痛的基本處方,臨床還要結合中醫辨證與辨經的方法治療。

辨證治療:如屬肝陽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間、湧泉以平肝潛陽;屬痰濁上擾者,加中脘、豐隆、足三裡、內庭、厲兌、太白以運中祛痰;屬氣滯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沖、三陰交以活血化淤。

辨經治療:疼痛以前額為主者,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選用頭臨泣、頭維、印堂、陽白、合谷、陽溪、曲池、足三裡、解溪、內庭;疼痛以側頭部為主者,取手、足少陽經穴為主,選用率谷、風池、太陽、曲鬢、頭臨泣、外關、中渚、足臨泣、俠溪;疼痛以後頭及項部為主者,以取手、足太陽經穴為主,選用天柱、玉枕、風池、腦戶、後溪、少澤、昆侖、京骨、至陰;疼痛以顛頂為主者,取督脈、足厥陰、少陰等經穴為主,選用百會、前頂、後頂、通天、太沖、行間、湧泉。

以上腧穴,每次可選5~9穴,用毫針刺施以瀉法,一般不灸,但多用電針,選擇高頻連續波,予以中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