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癥對人們危害嚴重,這是大傢都非常瞭解敗血癥的。因此,沒有人希望自己患上敗血癥,受到敗血癥的危害。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敗血癥的危害有什麼,敗血癥在治療期間有什麼飲食禁忌,患上敗血癥該如何護理。

患上敗血癥要怎樣護理

1、要註意圍產期保健,積極防治孕婦感染,以防胎兒在宮內感染;在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產房環境、搶救設備、復蘇器械等要嚴格消毒 。

2、對早期破水、產程太長、宮內窒息的新生兒,出生後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做新生兒護理工作,應特別註意保護好皮膚、粘膜、臍部免受感染或損傷,並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3、在護理新生兒時,要細心觀察吃、睡、動等方面有無異常表現,盡可能及早發現輕微的感染病兆,及時處理,以免感染擴散。

4、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受損。

5、及時發現和處理感染病灶。

6、各種診療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要求。

7、不濫用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

8、對易患敗血癥的高危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敗血癥征象或疑似病情時要積極檢查果斷處理。

9、對癤、癰等皮膚感染忌用擠壓治療法。

10、留置體內的各種導管如有感染需及時拔除。

11、燒傷病房及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療或骨髓移植時應采取嚴密隔離。

12、傳染病房住有或曾住過敗血癥患者的病房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以防耐藥的金葡菌、綠膿桿菌及真菌等蔓延。

13、醫療用品(特別是醫療器械)的消毒應徹底,有條件最好使用一次性的醫療用品。

14、工作人員中有慢性金葡菌攜帶者應暫時調離病房並予治療,以保護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免受感染。

敗血癥治療期間飲食有什麼禁忌

 1.敗血癥宜供給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等營養豐富的軟食。不宜食煎炸、堅硬、鋒利的食物,忌食煙酒,以免刺激或導致口腔潰瘍。

2.敗血癥病人口腔有潰瘍、出血時,應給以溫熱的半流或全流汁狀飲食,可少食多餐,忌燙食。

3.敗血癥病人感腹痛時可暫禁食,以觀察腹痛變化情況。如出現惡心、嘔吐、便血時,也要禁食,便血停止24小時後再給少量較稀的食物。

4.對輸血多的敗血癥病人,要註意血液檢驗的結果,血中鐵含量高的病人不宜食含鐵豐富的食物,也不要用鐵鍋做飯菜。

5.長期使用激素治療的病人,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和應激性消化道潰瘍,故要每天堅持飲鮮牛奶,適當吃點新鮮蔬菜、水果。

敗血癥的具體危害

1、敗血癥常引起循環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體內縮血管物質(如某些細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內皮素及腺苷等)反應性增加,由此產生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腎血流量減少是敗血癥並發腎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非血流動力學的因素,如細菌隨血液遷徙至腎臟引起腎感染,在敗血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腎活檢發現,在腎間質和腎小管腔內有微小膿腫。

2、敗血癥並發腎功能衰竭,有明顯的嗜中性粒細胞激活,嗜中性粒細胞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作用目前尚有爭議。近有人發現,敗血癥時嗜中性粒細胞增多,可加重腎缺血和腎功能不全。其機制是嗜中性粒細胞整合素(integrin)與內皮細胞的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相互作用削弱對腎血管的保護,此外嗜中性粒細胞還可破壞內皮而減少NO合成,促進自由基生成也加重瞭缺血性急性腎衰竭。

3、敗血癥可引起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其中由革蘭陽性菌引起的占69%,大多都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68.5%)。革蘭陰性細菌引起的敗血癥多不發生該綜合征,但並發多器官衰竭的比例(40%)與革蘭陽性細菌敗血癥(45.7%)相近;說明該綜合征隻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因素之一。

為什麼新生兒易發敗血癥

出生前感染:如在母親妊娠後期存在感染,如絨毛膜炎、泌尿道感染,可直接導致寶寶宮內感染;

出生時感染:寶寶出生時,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或是接生時消毒不嚴,均可導致出生時感染;

出生後感染:生後感染因素較多,常見的有

a、臍部感染侵入血源;

b、皮膚感染,如膿皰病、軟組織感染、肛周膿腫等,細菌可擴散進入血液;

c、挑馬牙、擠乳頭、擠癤腫、刮豬毛風等不良民俗導致感染;

d、長期動靜脈置管、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e、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住院時間長患兒由於免疫力低下易發生感染。

由於以上易感因素,導致新生兒敗血癥發病率高、危害大,部分患兒將發展成化膿性腦膜炎,引起腦積水、硬膜下積液、腦膿腫等嚴重並發癥,最終導致患兒抽搐、智力低下、運動發育落後等。

而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表現不典型,缺乏特異性,常有少吃、少哭、少動、面色不好、精神反應差等表現,如為體壯兒常見發熱,可早產兒、體弱兒又大多體溫正常。有的寶寶還會有黃疸迅速加重、呼吸急促、心率加速,甚至驚厥等表現。

雖然,新生兒敗血癥的表現缺乏特異性,但臨床診斷該病並不困難,治療效果絕大多數也是良好的,關鍵是盡量根據血培養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且抗生素的劑量療程要足夠。為瞭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避免產生休克、腦膜炎等不良後果。

老年人得瞭敗血癥怎麼治

①葡萄球菌敗血癥:因金葡球菌能產生β-內酰胺酶的菌株已達90%左右,故青黴素G對其療效很差,而第一,三代頭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瞭β-內酰胺酶的作用,對其敏感的菌株可達90%,故現常選用頭孢噻吩,頭孢唑林,頭孢噻肟,頭孢哌酮/舒巴坦等,還可聯合應用阿米卡星,慶大黴素,對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首選萬古黴素。

②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氯黴素,氨芐西林,現已普遍耐藥,第三代頭孢菌素對此類菌有強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於90%,第二代頭孢菌素對大腸桿菌及肺炎桿菌也有抗菌活性,故對此類敗血癥可從第二,三代頭孢菌素中選用一種,可與慶大黴素或阿米卡星聯合,也可與哌拉西林聯合,綠膿桿菌敗血癥時應用頭孢克肟無效,以用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較好,或將上藥與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伍用,療效也好,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對包括綠膿桿菌在內的G-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受外界影響小,與其他類抗菌藥物未見交叉耐藥性,副作用輕,臨床上也常被選用。

③厭氧菌敗血癥:常呈復數菌混合感染,選藥時應兼顧兼性厭氧菌或需氧菌,常選用的藥物有氯黴素,萬古黴素,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羧芐西林,氨芐西林,拉氧頭孢,頭孢唑肟,頭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環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

④真菌敗血癥:本世紀50年代用兩性黴素B治療本病,該藥的抗真菌效果頗強,但因毒副作用大而限制瞭使用,此後相繼出現的抗真菌藥有球紅黴素,氟胞嘧啶,克黴唑,或因抗真菌譜窄,或因腎毒和消化道反應明顯,故常以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然療效仍不理想,病人堅持長療程有也有困難,80年代以來出現的咪康唑 (達克寧)系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對念珠菌屬,曲黴菌屬,新隱球菌屬等具有強大抗菌性,不必與其他抗真菌藥伍用,靜脈內,還可囊內,鞘內,創面多途徑給藥,氟康唑(大扶康)為新型三唑類抗真菌藥,能特異,有效地抑制真菌甾醇合成,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能滲透至體液,有靜脈及口服兩種劑型,上二藥雖有一定毒副作用,患者尚能忍受,在監護重要臟器功能的條件下應用,現已較廣泛,當真菌與細菌感染同時存在時,選藥極為困難,殺死細菌,真菌泛濫,抑制瞭真菌,細菌又會成災,大蒜註射液可同時控制真菌和細菌的生長,宜選用之,唯作用較弱,對嚴重感染往往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