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屬於一種人格分裂疾病,精神病在發作的時候患者會出現很多病癥反應,其中情感心理極度焦慮是比較常見的精神病發作癥狀。要想盡早控制精神病的病情,還需要大傢清楚瞭解精神病人的臨床表現,那麼精神病人的臨床表現是什麼呢? 精神病是否可以根除嗎?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

精神病的臨床表現

一、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是精神病的癥狀表現

首先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註意力不集中或者記憶力下降的癥狀,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註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二、行為改變也是精神病的癥狀表現

有些患者在患有精神病的時候,他們沒有意識控制自己的行為,行為也會和正常人不同,有的精神病患者的表現奇怪動作和行為,動作增多,呆板重復,無目的性,有的舉止遲緩,生活懶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傢務,有的人收集一些無意義的物品,甚至隨身攜帶一些果皮、廢紙等不必要的東西,有的人反復洗滌或表現刻板儀式樣動作等。

三、情感改變也是精神病的癥狀表現

當患者患有精神病的話,患者的情緒會變得異常,會經常出現極端的情緒變化,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緒變化常表現為情緒高漲、洋洋自得、趾高氣揚、管閑事、說大話、誇誇其談、做事有始無終、發脾氣,或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對通常能享受樂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對通常令人愉快的環境缺乏情感反應,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顯下降、體重降低、易疲勞、稍做事情即覺明顯的倦怠.。

精神病引起癡笑的原因

癡笑常由精神分裂引起,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常見精神病,好發於青壯年期,主要表現為思維、情感、感知和行為等多方面的異常,因而導致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一般無智能及意識障礙。

精神分裂癥病人的精神癥狀多種多樣,但同一病人在同一時期常出現部分癥狀。常見的思維障礙,主要表現為思維形式或思維過程的障礙,即聯想障礙,可在書寫和談話中表現出來,思維內容散漫,雜亂無章等。

思維障礙的另一表現為妄想,其內容主題亦以被害及嫉妒為常見,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內容很荒謬,如果出現被控制感,則對診斷本病很有價值。

情感障礙,主要表現為情感反應淡漠,對自己有切身關系的事情漠不關心,而對己無關之事高度註意。嚴重的情感淡漠則表現對一切事情都缺乏興趣和反應,如強制他去關心某些事情可引起勃然大怒。病人還可以對周圍現實毫不關心,而完全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有的表現為白日夢,有的則行為離奇,我行我素。

幻覺是精神分裂癥中常見的癥狀,急性期幻想的內容對病人的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慢性期病人對幻覺可以有所認識,因而一般不一定影響其行動。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主要根據聯想障礙、妄想、情感障礙、幻聽、行為障礙、被控制感、被洞悉感及思維和插入等八條癥狀中具有三條以上,並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又缺乏自知力者,持續病程在3個月以上。

精神病是否可以根除

精神病其實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患有這種疾病我們應該多多的進行治療,以精神癥狀為表現的疾病也十分之多,輕者頭昏失眠,重者神志喪失。比如,在突發的重大天災人禍時所表現出的精神失常,不經醫治,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病人幾乎都可以康復。而老年性癡呆病人,大腦一天天地萎縮變質,即使像美國前總統裡根那樣能得到當今世界上最好醫療照顧的人物,病情依然日益惡化。每一種精神疾病都有它的病因、特征性臨床表現、病程發展規律,不可以籠統地概而論之能治好或不能治好。

每個人的病情和體質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選擇的治療方法也會有差異,況且,同是一種精神疾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還會表現出不同的嚴重程度和結局。有的病人病情嚴重,治療起來較為棘手;有的病人病情較輕,治療起來顯得效果理想。但也有時情況恰恰相反,病情嚴重的病人卻在不長的時間裡明顯地好轉起來;而病情較輕的病人卻久治不愈,甚至每況愈下。

感染、中毒、顱腦創傷、腫瘤、血管病變、營養障礙、內臟疾病、內分泌紊亂、遺傳缺陷、精神和體力過度緊張疲勞等,以及某些特殊的生理狀態如婦女經前期或經期中、妊娠、產褥期、絕經期等,都是造成精神病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急劇而強烈的精神創傷,如突然發生的災害、親人亡故等; 另一種則是長期慢性的精神緊張和內心矛盾。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礙總稱為心因性精神障礙。而不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的動蕩變化對精神病的發生也有影響。

必須看到,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往往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分析病人預後時不能光看現有治療方法有效與否,還要瞭解和分析病人的生活經歷、文化教育、身體素質、遺傳因素等等因素,充分地利用和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提高治療效果。

我們瞭解,精神疾病不易治愈且容易復發,藥物隻是控制瞭疾病的某些癥狀,當遇到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時又可能復發。因此,最好采用中藥配合心理治療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中藥可以起到調理情緒,醒腦開竅、疏肝滌痰、調理氣血,調整機體的臟腑功能及平衡陰陽的作用。中藥副作用小、標本兼治。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從根本上治療疾病,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疾病反復發作的原因就是沒有治療心理因素,隻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達到根治。

躁狂與精神病的鑒別

躁狂狀態的主要臨床癥狀是心境高漲,思維奔逸和精神運動性興奮。其外在表現與精神分裂癥初期極為容易引起混淆,兩者經常由於癥狀相似出現互為誤診的情況。

精神分裂癥青春型臨床常見的是將青春型精神分裂癥被誤診為躁狂癥,相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是因為精神分裂癥也可有循環病程,臨床表現也可有運動性興奮。但精神分裂癥經過幾次發病後,循環病程漸不明顯,而呈慢性進行性病程。臨床相雖有興奮躁動,但情感不是輕松、愉快,而是喜怒無常,行為也多具沖動性。臨床上確有一些躁抑癥病人具有與心境不協調的精神病性特征,但歷時短暫,隨病程而長。

精神分裂癥到目前為止病因未明,好發於青壯年,多發於16~40歲間,無器質性改變,為一種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無意識和智能方面的障礙,但發作時不僅影響本人的勞動能力,且對傢庭和社會也有影響,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註。

精神病的危害有哪些

被害妄想: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多數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態度,少數病人也會“先下手為強”,對他的“假想敵”主動攻擊。對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對象,即:病人認為是誰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對象是某個傢裡人,則應盡量讓這位傢屬遠離病人,至少不要讓他與病人單獨在一起。

抑鬱情緒:精神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厭世。特別需要註意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自殺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復期實施自殺行為的。病人在精神病癥狀消除以後,因自己的病背上瞭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確對待升學、就業、婚姻等現實問題,感到走投無路,因此選擇瞭輕生。對此,傢屬一定要防患於未然,要盡早發現病人的心理困擾,及時疏導。

極度興奮:病人的精神癥狀表現為嚴重的思維紊亂、言語雜亂無章、行為缺乏目的性,這類病人也可能出現自傷或傷人毀物。由於病人的興奮躁動是持續性的,傢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一般比較容易防范。傢屬要保管好傢裡的刀、剪、火、煤氣等危險物品,但最根本的辦法,是使用大劑量的、具有強烈鎮靜作用的藥物來控制病人的興奮。

藥源性焦慮:抗精神病藥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病人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無措,並伴有心慌、出汗、恐懼等。這些表現多是發作性的,多數發生在下午到傍晚時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長效針以後的2到3天內出現上述表現。這種時間上的規律性,有助於傢屬判斷病人的焦慮情緒是否由於藥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