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又名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為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臨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和水電解質紊亂。請看下面介紹。

寶寶腹瀉吃什麼 

1、焦米糊:取小米適量,研成粉末,放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食用時將焦米糊加適量的水與糖煮成糊狀,稍冷後服下,平均每日2~3次。焦米糊具有吸附腸腔內腐敗物質的作用,故有去毒止瀉的功效。

2、熟蘋果:蘋果在人們心目中似乎是止瀉水果的代表。殊不知,生吃新鮮水果是有通便作用,而有良好止瀉作用的應是煮熟的蘋果。用時取蘋果1隻,連皮帶核切成小塊,置溫水中煮3~5分鐘,待溫後食用,平均每日2~3次,平均每次30~50克。

蘋果為堿性食物,內含果膠與鞣酸,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值得註意的是,在食用煮熟的蘋果時,不宜加蔗糖調味,否則會加重腹瀉。

3、薑茶飲(綠茶、幹薑絲各3克加水150毫升煮開後隨意飲用)或薑粥(生薑5克,大米30克加水適量煮粥,再調一點糖和鹽食用,每天2次)具有祛寒止瀉作用。

4、山藥粥(山藥60克,加水200毫升煎煮成100毫升去渣後服用,每日2-3次)或山藥粥(山藥500克,糯米25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每日2-3次)其有健脾止瀉作用。

5、栗子糊(栗子3-5個),去殼搗爛加水適量煮成糊狀,再調點白糖後一次服用,每天2-3次,其有溫中止瀉作用。

寶寶風寒型腹瀉的治療方法

風寒型腹瀉:這種因受涼引起腹瀉的孩子,大便稀薄如泡沫,色淡,臭氣少,伴有腸鳴腹痛,或同時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感冒癥狀。這種類型的腹瀉一是喂奶的母親本人受涼感冒傳染給寶寶,二是寶寶自身受涼引起的拉肚子,所以這時寶寶和母親都要進行治療。

一、喂奶母親的治療方法:

喂奶的母親受涼感冒時最好不要吃感冒藥,實踐證明,用食療和自然療法就能有效治療受涼感冒。

(1)用艾葉煮水泡腳:在藥店買一些艾葉,取一小把加水在鍋裡煮10~15分鐘,然後用溫熱的艾葉水泡腳,泡腳時盡量用深一些的桶,泡到全身出汗,將寒氣排出,然後再多喝些溫熱的白開水。受寒涼較重的可以一天多泡幾次,直到感覺全身不再發涼、鼻塞、流清水鼻涕就可以瞭。同時還要註意多休息。

(2)喝生薑紅糖水:受寒嚴重並伴有咳嗽時再加上幾頭大蒜一起煮水喝,如果汗總是發不出來,可以再加些大蔥一起煮,祛寒發汗。很多人受涼後隻喝一次薑糖水,認為隻要喝瞭就沒事瞭,事實上在受涼感冒初期,薑糖水要一日喝3次,第二天可以一日2次,第三天臨睡前再喝一次,這樣才能鞏固療效,徹底祛除寒氣。

二、寶寶的治療方法:

(1)給寶寶洗個熱水澡,出出汗,再多喂一些白開水。

(2)用1~2片薑,半勺紅糖煮水給寶寶喝,如果寶寶不願喝帶辣味的水,也可以隻喝紅糖水,因為紅糖也是暖性的。

(3) 用3~4頭大蒜煮水給寶寶喝,大蒜隻要煮透瞭就沒有辣味,也有止瀉的功效。

(4)很多地方介紹用薑或蒜切成泥敷在寶寶肚臍上能治療寒性腹瀉,傢長不妨一試。

(5)取清艾條1~2根,點燃後在寶寶的肚臍至小腹的部位,與皮膚相隔1寸的距離,來回熏10分鐘,腹瀉次數多的寶寶可以每天熏3次。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效果好,但傢長一定要註意彈掉艾條上的煙灰,不能讓煙灰掉落在寶寶嬌嫩的皮膚上。最好由傢人抱著寶寶,並控制寶寶的手腳,使寶寶不能亂動,以防燙著寶寶。

寶寶腹瀉有哪些類型

1、生理性拉肚子

有些寶寶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會在喂奶後後24小時排便5—10次,大便松散,有奶塊或少量粘液 。除腹瀉外,寶寶無其它異常情況,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穩,體重按正常速率增加,無脫水表現,大便化驗無異常。另外部分生理性腹瀉可能是對新食物不適應,一般出現在奶粉的轉換或者飲食不當等。對此父母不必擔心,隻要您悉心照顧,加之寶寶對轉奶或飲食的逐漸適應,寶寶的便便就會好轉的。

2、病理性拉肚子

還有一類腹瀉是由於細菌、病毒或黴菌引起的,稱為“感染性腹瀉”。患有這種腹瀉的寶寶多數有發熱,嘔吐不一定是主要癥狀,糞便有異常臭味,含有粘液或膿血,如不及時治療,則腹瀉會持續加重。

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腹瀉又各有其特點,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在5—8月份發病率最高。多數小兒開始時不發熱,很少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轉為重型後出現發熱、嘔吐劇烈,大便次數頻繁,很快出現脫水,大便以蛋花湯樣為主,含有粘液,有腥臭味。

病毒引起的腹瀉多發生在8—11月份,常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大便為白色米湯樣或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但無腥臭味。黴菌引起的腹瀉大便為黃色稀薄或綠色,多泡沫,有粘液,呈豆腐渣樣,平時體弱、營養不良或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寶寶容易發生。

寶寶腹瀉護理註意事項匯總

註意一、給足夠的流體以防脫水

從腹瀉伊始就要給小兒喂比平日更多的水,能喝多少就給多少,像白開水,自制的糖鹽水。6個月以上的小兒可喂些茶湯、米湯,直到腹瀉停止。

專傢叮囑:千萬不要給小兒喝高糖飲料、高糖果力、甜茶、汽水等,因為它們可使腹瀉加重。

註意二、給足夠的食物預防營養不良

遵循少量多餐原則6個月以下吃母乳的小兒繼續母乳喂養,但應註意比原來次數多加次,而且喂母乳的媽媽應該少食脂類食物;喂牛奶或奶粉的小兒。在所喂的奶中加相當於平時2倍的溫開水;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小兒可給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新鮮水果汁、香蕉泥,適當地在食物中加少許鹽。

專傢叮囑:一定不要給小兒禁食,這樣會導致脫水和逐漸消瘦,發生營養不良而影響體重增長。

註意三、加強臀部皮膚清潔和護理

因排便次數增多對臀部皮膚刺激性加大。因此小兒每次便後都要用清水沖洗臀部、會陰,但不要用堿性清潔劑。

對還在用尿片的小兒最好選擇一次性尿片。如果用自制的尿片,要選用柔軟吸水的棉質佈,而且每次用後應用堿性小的清洗劑洗幹凈。然後清水沖凈,晾曬在日光下消毒。

專傢叮囑:對臀部皮膚發紅的小兒,可將小屁屁暴露於空氣中使其幹燥,然後塗些尿佈疹膏。

註意四、註意觀察病情變化

當小兒腹瀉不見好轉或出現這些表現時要及時就醫:

——頻繁大量水樣便。

——頻繁嘔吐、口渴加劇。

——不能正常進食進水。

——口服補液鹽但尿仍很少,眼窩、前囪下陷,口唇幹燥。

——發燒、便中帶血。

專傢叮囑:不要隨意給腹瀉患兒用抗菌素,最好聽從醫生的指導。

父母要警惕寶寶腹瀉後肛脫

脫肛可以分為全性和不完全性兩種。僅有直腸黏膜脫垂的叫做不完全性脫肛。如果直腸各層全部脫垂,為完全脫垂。初期,小兒因為排便黏脫垂,可以自行縮回。反復發作後需要用手托回。但是如果完全脫垂久不能復位,就會發生局部充血、水腫、潰瘍甚至嵌頓壞死。同樣,便秘、長時間劇烈咳嗽、包莖都能夠引起脫肛。

建議治療:

出現脫肛的患兒應盡量避免蹲位排便,最好是坐高盆排便。小嬰兒采取直著大腿把便,不要彎曲髖關節。或采取臥位或仰位大便,這樣直腸不容易脫垂。一般堅持1~2周可以痊愈。

積極治療引起脫肛的原發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營養,做到定時大便。

出現脫肛的患兒應盡量避免蹲位排便,最好是坐高盆排便。小嬰兒采取直著大腿把便,不要彎曲髖關節。或采取臥位或仰位大便,這樣直腸不容易脫垂。一般堅持1~2周可以痊愈。

如果已經脫肛,及時采取手法復位。如果復位後反復脫垂,可以用厚的紗佈墊壓住肛門,用膠佈在臀部粘牢,並讓孩子臥床1~2周,堅持臥床排便,一般1~2個月可痊愈。

此外,如果寶寶肛脫後按照以上的情況處理,孩子脫肛仍復發,就需要去醫院請醫生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