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發部位,多不伴任何癥狀,常為單個、不規則、活動度差的硬性腫塊,洗澡時或自我檢查時是可以發現的。近年來,吃素的飲食風尚漸為流行。尤其是體形豐滿的女性,甚至把吃素當成瞭習慣,希望借此達到減肥的目的。不可否認,食素的確對減肥有幫助。不過,最近醫學界對素食的研究證實,女性經常食素,會對體內激素分泌造成影響,嚴重的甚至導致不育。

乳腺癌的原因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它的發病常與遺傳有關,以及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僅約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

致癌因素一:月經初潮早絕經晚

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為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後逐漸下降。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近年來,乳腺癌

致癌因素二:遺傳因素

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癥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癌,隻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致癌因素三:婚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專傢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月產者。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

致癌因素四:電離輻射

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離輻射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射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一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具有劑量-效應關系。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顯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後患乳癌的機會也增加。

致癌因素五: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乳癌的幾率明顯上升,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強的關系。有些公司職員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準,飲食上發生瞭改變,人們的飲食都主要以肉類和海鮮類產品為主,逐漸形成瞭現在比較“流行”的酸性體質。人們大多都形成不科學的、不健康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結果導致乳癌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致癌因素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領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科爾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垃圾。但現在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個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制的酸性化。大多數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關系,長時間緊箍著乳罩,難得給乳腺“松綁”;還有些職業女性迫於工作的壓力或追求事業的成功,過著單身貴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傢,不要孩子。這些因素都與乳腺病有關。

致癌因素七:精神抑鬱和過度緊張

據調查,性格內向,精神長期抑鬱,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長期處於應激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這些精神因素與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對乳房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致癌因素八:激素

乳癌與人體內分泌平衡失調有關系,在各種內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結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婦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可增加乳癌的發病危險。

致癌因素九:藥物

有些藥物如降壓藥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體類藥物有增加乳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別慎重。另外,空氣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殘留農藥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過早服避孕藥易患乳癌

長期素食可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近年來,吃素的飲食風尚漸為流行。尤其是體形豐滿的女性,甚至把吃素當成瞭習慣,希望借此達到減肥的目的。不可否認,食素的確對減肥有幫助。不過,最近醫學界對素食的研究證實,女性經常食素,會對體內激素分泌造成影響,嚴重的甚至導致不育。

在吃素影響女性生育能力的眾多研究中,德國慕尼黑馬斯保蘭學院的結論最引人註意。該學院的卡兒寶克教授將參加試驗的健康少女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除瞭進食少量乳酪和牛奶外,其他食物全部是素食;而另外一組則進食正常食物。在為期6周的減肥計劃結束後,研究者發現,在吃素食的女性中,有78%的人出現瞭停止排卵的生理現象,而且幾乎全組人的月經周期都比正常時間短。但是在正常飲食的一組中,67%的女性排卵正常,月經周期也沒有明顯變化。

卡兒寶克教授分析認為,素食一組女性之所以出現排卵停止的情況,與她們進食蛋白質過少,從而導致激素分泌失常、月經周期紊亂有關。她推論:素食會導致生殖機能異常,甚至嚴重影響生殖能力。

孕育專傢蘇建萍主任指出,假若女性不願意生育能力受影響,那麼在進行素食減肥前一定要三思而行,尤其是年齡超過30歲的女性,生育能力本身已經下降,更要謹慎行事。

胡蘿卜吃多瞭小心不孕

若是你想擁有自己的小寶貝,若是你不想月經異常,那就不要像兔寶寶一樣,整天胡蘿卜吃個不停。

也許你會問:“有這麼嚴重嗎?”答案是:“有!”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金南醫師的研究發現,過量的胡蘿卜素會影響卵巢的黃體素合成,分泌減少,有的甚至會造成無月經、不排卵、月經紊亂。

這種情形最早是在精神性厭食癥患者身上發現的,即使她們不吃東西,沒有月經,血液檢查仍發現血中胡蘿卜素過高。後來在一些其他女病人身上發現,如果大量吃胡蘿卜,會造成血中胡蘿卜素偏高,而出現不孕癥、無月經、不排卵等異常現象。研究人員解釋這可能是β胡蘿卜素幹擾瞭類固醇合成所造成的。曾有醫生在6位因為吃瞭過量胡蘿卜而導致月經異常的女性身上發現,她們的卵巢黃橙橙的,稱為“黃金般的卵巢”。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

1、乳房腫塊

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發部位,多不伴任何癥狀,常為單個、不規則、活動度差的硬性腫塊,洗澡時或自我檢查時是可以發現的。

2、 乳頭溢液

非哺乳期內乳頭溢出乳白色、淡黃色、棕色或血色、水樣、膿性的液狀物,特別是血性溢液有可能是乳腺腫瘤炎癥、出血、壞死等生成的。有的年輕女性乳頭溢出乳汁樣分泌物,有可能是內分泌異常所導致的。膿性溢液也可能是乳房炎癥導致的,不一定都是乳腺癌。據統計,單側乳頭溢液中,12%~25%是乳腺癌的表現。

3、 乳頭改變

由於腫瘤侵犯乳頭或乳暈下區時,導致乳頭偏歪、回縮、凹陷等。

4、 局部皮膚改變

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即皮膚水腫且有毛孔處明顯凹陷的改變,或出現乳房皮膚“酒窩”樣凹陷,或有多個皮下小結節,這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現。有一種乳癌叫炎性乳癌,早期即表現為乳腺皮膚濕疹樣變化。

5、淋巴結腫大

少數病人首先出現的癥狀為腋窩淋巴結腫大。

6、兩側乳房不對稱

由於腫瘤的存在或與胸壁粘連,該側乳房可出現體積或形態的變化。

7、乳房疼痛

少數乳癌病人有乳房隱痛、刺痛、脹痛或鈍痛。

乳腺癌病人如何護理才好

一:加強心理護理

由於乳腺癌術後影響病人的形體美,因此多數病人情緒極其低落,表現出煩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療信心。護士除應主動與病人溝通並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外,還應盡可能采用她們最容易接受的實施方式,勤巡視、多交談,介紹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化療和放療的不良反應及其並發癥的預防措施。

二: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病人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及靜脈復合麻醉下施行手術,術畢回病房後應給予平臥位,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病人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後給予半臥位,以利於呼吸和引流,避免或減輕術側肢體水腫。觀察傷口敷料是否幹燥。早期局部用負壓吸引或胸帶包紮、沙袋加壓以助皮片附著,避免皮下積血、積液。

三:防止術側肢體發生水腫和功能障礙

避免在術側肢體上行靜脈穿刺,並適當抬高。術後3天開始幫助病人活動上肢,先由肘部開始逐漸擴展到肩部。鍛煉方法為自己進餐、梳頭、洗臉及手指爬墻活動,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早期乳腺癌復發原因

乳腺癌復發是什麼原因;

1、原處:在原來乳房復發,或在原乳房部位的表皮或皮下組織。

2、周邊:在乳房周圍的淋巴結上轉移:在身體的其它部位,比如肺、肝、骨、腦,或是遠離乳房的淋巴結上。

乳腺癌一旦出現復發,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將明顯降低,同時,乳腺癌復發還會帶來其他方面的嚴重影響:乳腺癌復發的患者需要再次手術;需要更多的藥物治療,而這些藥物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同時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對患者及其傢人帶來的巨大的心理沖擊。

幾乎所有的醫生都認為,乳腺癌復發對於患者和她的傢庭都是災難性的。降低乳腺癌術後復發風險,一直是眾多臨床研究努力的方向。減少乳腺癌復發,意味著我們有更多機會去拯救更多的生命。

正因為乳腺癌復發的現狀令人擔憂,建議國傢重視乳腺癌的預防,呼籲各級政府能夠加大投入,重視並開展針對高發地區的高危人群的健康篩查工作。百姓也要重視健康體檢工作,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就可以把早發現乳腺癌能落到實處,隻要早發現,再跟上早治療,我們現有的治療手段能夠給我們的乳腺癌一個很好的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