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是無肉不歡的,一餐沒有肉就吃不下去飯,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肉裡面的營養物質很多,是蔬菜裡面沒有的,所以,吃肉是好的,但是吃肉也是有一些禁忌的,下面就來給大傢介紹一下吃肉有哪些禁忌,大傢需要警惕。

肉的這些禁忌一定要知道

吃過多瘦肉易長斑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內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適量,並非多多益善。

1、腎功能損害者

雖然肉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但為瞭減輕腎的工作負擔,腎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略低於健康人的量,必須和腎臟的排泄能力相適應,必要時暫時停止吃肉。

2、心血管疾病患者

研究證實,攝入紅肉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紅肉中飽和脂肪酸比例大,膽固醇含量高,對於控制病情不利。應少吃排骨、肥牛等,用魚肉和豆制品來替代。

3、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是由於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引起的,而肉的脂肪含量往往較高。脂肪肝患者不需要減少蛋白質供應,應優先選擇少油烹調的魚類,多用清燉和蒸煮方法來烹調肉類,去掉浮油再吃。

4、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

過多的動物脂肪會刺激膽囊的收縮,而肉裡大量膽固醇會增加膽結石的危險。所以,這類患者要少吃肉,最好用富含大豆卵磷脂的豆制品來替代,配合魚蝦類和低脂肪奶制品來補充蛋白質。

燉肉需要多長時間

燉肉大約1.5個小時—2個小時

還有就是如果不放心,有種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拿一隻快子向煮肉裡面插,看看,能不能插進去,插不進去就表示不熟;隻有插進去點,有韌性就剛好。

燉肉訣竅

燉肉時,應該使用熱水,不可使用冷水,因為熱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質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流失,保持肉味鮮美。

旺火燒開後,揭開蓋子燉20分鐘以去除異味,然後加蓋,改用微火,使湯面上浮油保持一定溫度,以起到燜的作用。

在燒煮過程,鹽要放入遲,水要一次加足,如果發現水太少,應加開水。

燉肉前一天,先用芥末在肉面上抹一下,燉肉前用冷水洗掉,這樣不僅熟得快,而且肉質鮮嫩。

將少量茶葉用紗佈包好,放入爐中與肉同燉煮,肉不僅熟得快,而且味道清香。

加些酒或醋(按1公斤牛肉放2-3湯匙酒或1-2湯匙醋的比例)燉牛肉,可使肉更軟嫩。

在肉中放幾個山楂或幾片蘿卜,即令肉熟得快,而且可以驅除異味。

巧燉肉

有人認為“燉肉,好吃不好做”。其實並不難,有人概括為:“選肉對路湯要寬,黃醬打底少放鹽;作料多少一齊放,火候恰當肉香爛”。 選肉一般人總愛買些有鮮紅肉絲的部位來做燉牛肉。其實這一類向較適於爆炒。如用做燉食,其肉質則發緊發柴。適於燉吃的牛肉部位很多,如腱子、腰板、弓口、胸口、外脊等,約占全肉的70%部位。這些部位有筋有皮,肥瘦相間,從表面看上去有些不美觀,不受顧客歡迎,但隻要做法得當,成熟之後則肉質膨松,既暄且爛,鮮香適口。肉選好後,先整塊沖洗,去掉表面浮著臟物;擦凈後切成核桃塊,浸泡在清水中約半小時,去除向中的污血雜質,撈出備用,但切忌用熱水或開水緊肉,否則肉質變老,不易燉爛。

大塊紅燒肉的做法

第一種:

1、把買回的五花肉(就是那種瘦肉和肥肉曾層疊狀的)切成1厘米見方(厚度不管,隻管長寬);

2、鍋裡放油(多放點),熱後放入糖(白糖也可)一勺(可多放點),炒到糊為止(這時候鍋裡應該在冒濃煙,別怕)。倒入切好的肉和調料(厚片的薑、成瓣(不要弄碎)的蒜頭、桂皮、幹辣椒、八角、橙子皮(非陳皮)),大火爆炒三分鐘,這時肉變成瞭深紅色;

3、加入鹽適量、老抽一勺、醋1/5勺、糖半勺、料酒兩勺、雞精半勺、清湯(冷水也可)至淹沒肉3毫米,大火煮沸(開始冒香味瞭);

4、倒入燉鍋小火熬1個半小時,此時湯應很少且呈粘稠狀(如果湯太多可大火收湯,但要站在旁邊看著),加入青椒(不是很肥的那種燈籠椒),可加點香菜,然後嘗一下咸淡,再燉3分鐘。

第二種:

可說是一傢常菜,不同地方,不同人,做法肯定不一樣。 買肉一定要買帶皮的五花肉,肥肉、瘦肉基本各占一半,一定要帶豬皮,不然幹脆不做。 肉洗凈切方塊,2厘米見方,不用水焯,直接拿鍋倒油適量(俺用花生油),油熱後放肉入鍋,炸! 炸這道工序少不得,一是將肥肉裡的豬油*出,吃起來不膩,二是可增加肉的香味(火不要太猛),炸到肉的外表有些金黃,停火,肉撈出,油倒出。 另起鍋,倒油。

吃肉過多的危害

1、吃肉太多,傷“心”傷“腦”

科學研究發現,早期的人類隻吃蔬果而不吃肉類。直到後冰河時期,人類所需的水果、堅果與蔬菜不敷所需,為瞭活命,才開始吃死亡動物身上的肉作為補充。但過瞭冰河時期後,素食品充足瞭,吃肉的習慣卻延續瞭下來。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都有不少“肉食動物”,漢堡、烤肉、烤鴨、紅燒肉——頓頓“無肉不歡”。據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每天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分別為248克和126克,而中國營養學會給出的標準僅為每天50—75克。

其實,中國古代對食肉就頗有爭議,《呂氏春秋·重己》中指出,善於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因為“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眾珍”主要指遊魚、飛鳥、走獸之類的動物食品,古人認為這類食品吃多瞭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滯,還會影響氣血功能的暢達。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吃肉過多對人體非常有害:美國每年至少有100萬新增心臟病患者,近60萬人因此丟掉性命。美國的心臟病研究委員會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心臟病患者,大多數是由於吃肉太多,吃蔬菜和運動太少。除此之外,吃肉多和高血脂、肥胖等代謝病也息息相關。近日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表示,連關節炎、膽結石、老年癡呆癥、骨質疏松這些看似不相幹的病,也與吃肉多脫不瞭幹系。當人類變身“肉食動物”,不僅會對身體帶來損害,還會使人體大腦多巴胺分泌旺盛,乙酰膽堿活動異常,造成情緒暴躁、欲望強烈,而且影響智力。

2、多吃肉會中毒

由於動物被殺之前的恐懼,以及被殺之中的痛苦,使身體中的生化作用產生瞭極大的變化。致使毒素遍佈全身,而使得整個屍體都被毒化瞭。根據大英百科全書有記載,身體中的毒素包括尿酸與其他有毒的排泄物,會出現在血液中與身體組織之內:“若是與牛肉中所含的百分之五十六不凈的水份相比較,從堅果、豆類及谷類中所得到的蛋白質,顯然要純凈多瞭。”

正如我們的身體在恐懼或憤怒的緊張之中會得病,動物無異於人類,在危險的情況中也會產生極大的化學變化。動物血液中的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當他們見到其他的動物躺在他們的四周,並且為瞭生命而徒然地掙紮,其分泌情況會徹底地改變。這種大量的荷爾蒙留在肉內,經由人類的食用,然後毒化人類的身體組織。美國營養學傢指出:“動物死屍的肉中,含有毒性的血液與其他的排泄物。”

3、吃肉太多會致癌

臺灣臺大醫院院長林芳鬱表示,要少吃動物性食品,因為動物性食品會增加患癌幾率。飲食中富含動物性食品,會讓生育年齡延長9到10年,而生育年齡增長就會提高乳癌風險。“每日攝取15%~16%的動物蛋白,就可能啟動癌癥;降低動物蛋白質的攝取可大幅減少腫瘤啟動。”

有一個以五萬名素食者為對象的研究報告結果,在癌癥的研究上引起瞭很大的震撼。這個報告指出,這群人罹患癌癥比例之低,相當令人驚訝。與同樣年齡及性別的人相比較,各種類型的癌癥在這群人的身上發生的比例,顯著地減少瞭許多。研究報告顯示他們顯然可以活得較長。一個有關於加州摩門教徒的報告指出,這個團體中罹患癌癥的比例,比普通人少百分之五十。摩門教徒便是以少吃肉為其特色。

為什麼肉食者較容易得到癌癥?其中一個理由或許是當動物的肉放瞭幾天以後,它就會變成病態的青灰色。肉商為瞭不使他們變色,於是就在裡面加入瞭硝酸鹽、亞硝酸鹽以及其他的防腐劑。這些東西使肉類呈現出鮮紅邑。但是近年來卻不斷有報告指出,這些東西含有致癌物質。

在田納西國立歐克瑞則實驗室專門研究癌癥的威廉李金斯克博士說:“含硝酸鹽的東西,連喂貓我都不用的。”

英國與美國的科學傢曾以肉食者與素食者“腸內的微生物”做個比較,而發現明顯的不同。肉食者腸內所含的微生物,與消化液發生作用時,所產生的化學物品多被認為會導致癌癥。這或許就能說明為什麼腸癌在以肉食為主的地區,如北美西歐等地非常普遍,而在以蔬菜為主食之地如印度則很少發生。譬如,在美國,腸癌是第二位(僅次於肺癌);蘇格蘭人,比英國人多吃百分之二十的牛肉,得腸癌的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

4、寶寶多吃肉壞處也多多

1)容易變胖

據調查指出,體重過重的學童比例有愈來愈高的趨勢。當然引起兒童肥胖的塬因好多:快餐店林立,喝過多的含糖飲料、運動量不足等;但在筆者的營養咨詢門診經驗中發現,體重過重的兒童喜歡吃肉的比例比較高,其實這是可理解的,因為肉類是屬於高脂肪的一群,在每日飲食中,脂肪占總熱量比例高的飲食型態,比較容易讓人變胖。

2)會攝取較多的飽和脂肪酸

豬肉及牛肉等紅色肉類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我們都知道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容易引起高血癥等慢性病。或許您會說,小孩的身體代謝狀況較好,應該無所謂,但各種慢性病都是日積月累而來的,還是應該要趁小開始保養。

3)因營養攝取不均衡,反而瘦弱

若隻吃肉而其它食物吃的非常少的話,小孩並不會變胖,反而有可能會瘦弱。因為人體需要各類的營養素,必須在這些營養素全都足夠的情況下,才能促進生長發育,即使肉類含的蛋白質是生長所必須,但無其它營養成分配合,仍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生長。

4)若同時不愛吃蔬菜水果,容易造成便秘

隻愛吃肉不吃蔬菜的小朋友,會因為纖維質攝取量不夠而便秘(纖維質可以增加腸內有益細菌、幫助排便、預防便秘、控制體重、預防肥胖)。

孕婦不能吃什麼肉

螃蟹

中醫認為,螃蟹是比較寒涼的,而且它本身就有著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如果吃得過多,非常容易出現流產的現象。而且在《別錄》中有“蟹爪主破胞墮胎”的記錄。

兔肉

兔肉是一種涼性食物,既能夠涼血活血,卻又很容易損人陽氣,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記載:“兔肉甘冷,涼血,多食損元陽,孕媽媽尤忌”。

甲魚

甲魚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且具有通血活絡以及活血的功效。但是不適合孕婦食用,這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如果吃甲魚,就會出現抑制胎兒生長,容易出現流產或者胎兒生長不全等情況。

驢肉

驢肉是一種平性食物,味道稍微有點酸甜,盡管有補血益氣的功效,但是根據前人的一些經驗,孕婦一定不要吃驢肉。《日用本草》中就有記載“驢肉,妊婦食之難產”。

海馬

海馬適合孕婦臨產之前或者難產的時候食用,但是不適合孕婦在孕期食用,因為海馬具有活血墮胎的功效,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海馬,難產多用之”。

鰻鱺

鰻鱺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白鱔,是一種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能夠補虛,但是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有記載:“孕媽媽忌之,恐其有肥膩生痰,助熱動風,有損胎氣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