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冬羊肉賽金丹。每到秋冬季節,鮮美的羊肉就會被視做滋補佳品,羊肉雖好,但也有人不適合吃,什麼人不能吃羊肉呢?羊肉甘溫而大熱,容易上火,有其適應證,到底哪些人不能吃羊肉哦?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哪些人不能吃羊肉

1.肝病患者

羊肉雖有良好補益功能,但也有其適應證。倘若患慢性病,尤其是患肝病者,均不宜食羊肉。已經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是不能吃羊肉的,因為羊肉甘溫大熱,過多食用可能會導致肝炎加重。另外,由於羊肉的蛋白質含量非常的豐富,一下大量攝入蛋白質和脂肪,會加重肝臟負擔,可能會導致發病。

2.成人有內熱者

某些熱性病如痰火濕熱及傳染病早期,浮腫,以及患外感、牙病、癤腫、痤瘡、痔瘡等癥者也不宜食羊肉。高血壓、肝陽旺盛的人也不宜多吃羊肉,否則易引起頭暈。經常口舌糜爛、眼睛紅、口苦、煩躁、咽喉幹痛、牙齦腫痛或腹瀉者,或服中藥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3.兒童有內熱者

小孩是純陽之體,肝常有餘,因此不適合多吃。專傢提醒,羊肉溫熱而助陽,小朋友進補吃羊肉應謹慎,小朋友的體質特別容易燥,不適合進補,也不宜吃羊肉,如果食用,嘗一兩塊即可,無論是燜煮的羊肉還是涮羊肉片,羊肉更適合成年人食用。

羊肉的8個最滋補吃法

羊肉性味甘溫。羊肉可治療陽痿、早泄、經少不孕、產後虛羸、腹痛寒疝、胃寒腹痛、納食不化、肺氣虛弱、久咳哮喘等疾病。加入中藥材,做成藥膳,起到滋補和保健作用。

1.羊肉150克,粳米100克,生薑5片。共煮粥,加油、食鹽調味。主治體虛怕冷,腰腿酸軟,腎虛陽痿,遺精早泄,月經不調,血虛經痛。

2.羊肉250克,豬蹄1隻,調料適量。羊肉翻炒,蒸米醋去盡膻味,與豬蹄燜熟。適用於產後乳汁不足,腰酸及小腹冷痛、產後虛寒貧血等癥。

3.羊肉1000克,甘草、當歸各10克,食鹽、生薑、桂皮、八角及水適量,小火燜熟。主治老人感冒,風寒咳嗽,體虛怕冷,腰酸腿軟,小便頻繁。

4.羊肉150~200克,大蒜40~50克,蝦米30克。先煮蝦米、大蔥後下羊肉,至肉熟。飲湯食蝦與肉。適用於腎虛陽弱,陽痿,腰冷痛,畏寒,夜尿多等癥狀。

5.羊肉250克,當歸30克,生薑15克,加水煎至羊肉爛熟,去渣取汁服。用於脾胃虛寒,裡急腹痛,產後腹中冷痛及腹中寒疝之癥。

6.羊肉500克,黨芪、黨參各30克,生薑25克,當歸20克同煮。食肉喝湯,治氣血虛弱,營養不良,貧血,低熱多汗,手足冷等病癥。

7.羊肉250克,煮爛,再加鮮山藥500克,糯米250克,煮成粥。早晚各食1次,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腰酸尿頻,體弱畏寒等病癥。

8.羊肉200克,當歸15克,生薑30克,蔥白10克,共煮,加食鹽等調料,吃肉喝湯。治虛冷反胃,寒疝及感冒等病癥。

怎樣吃羊肉最健康

燉、燜、蒸:原湯原汁

這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成分不丟失,滋補效果最佳。燉時,營養成分部分溶入湯裡;燜、蒸時,營養成分基本還在肉裡,適合嗜肉族。燉湯時先用一些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燉半小時成奶白色湯,撈出湯骨,再將洗過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蔥、薑小火燉制。如果用砂鍋燉,風味更好。

涮:膻味小

很多人不喜歡羊肉的膻味,涮著吃就可以減少膻味。此外,冬天將羊肉用冷水浸泡一夜,夏天泡一兩個小時,也可以把羊肉中的膻味物質浸出。需要提醒的是,麻辣湯底涮羊肉,吃瞭易上火。可同時吃些銀耳、梨等生津潤燥的食物,或喝點菊花茶去火。由於羊肉中可能存在病菌和寄生蟲,應選經過質檢的羊肉片,並且涮至熟透。

爆炒:能發汗

以蔥爆羊肉為代表,選用鮮嫩的後腿肉或裡脊,切成薄片,配上新鮮蔥白,浸漬後用旺火急炒。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還能發汗解毒。

烤、炸:油大

烤、炸羊肉的代表菜有羊肉串、燒羊肉等。這兩種做法油分很大,而且烹飪溫度過高,營養損失也最嚴重。百姓自己在傢烤羊肉時,可用孜然、香葉、鹽醃一小時後上鍋蒸,再放在180℃左右的烤箱中烤,這樣能減少油分。

羊肉吃多瞭好不好呢

因為羊肉屬於大熱之品,多吃很可能會上火,還會引起胃疼、大便幹結、咳嗽、黃痰、煩躁、失眠、等癥狀,而且羊膽固醇含量非常高,腥味比較濃。所以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癥狀的人都不宜食用或者因此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者在發熱期間也不宜食用,所以,羊肉不要一次吃得太多,最好同時吃些白菜、粉絲等。

口腔病

事實上,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隻能耐受5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就會損傷黏膜,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取出即吃的話,很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

胃腸病

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這樣的吃法除瞭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由於火鍋吃起來熱氣騰騰,很多人喜歡邊吃邊喝冷飲或啤酒,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造成胃腸疾病。

痛風癥

有人喜歡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營養湯”喝光。事實上,火鍋的湯大多采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吃多瞭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癥、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牙齦炎、痔瘡等疾病。肉類、海鮮中所含卟啉物質多溶於湯中,湯中的高濃度卟啉,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關節痛癥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

羊肉湯的烹飪方法主要采用煲、燉、煨、燒、燜等烹飪技藝,將粵菜的色、香、味、鮮與羊肉的真味,滋補營養特點共冶一爐。燉羊肉是最常見,也是最好的吃法。它最大的優點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湯。煮過肉的湯,營養程度非常高,是滋補身體的佳品。而且,羊肉經過燉制以後,更加熟爛、鮮嫩,易於消化。如果在燉的時候再加上合適的中藥或營養上能起到互補作用的食品,滋補作用會更大。如當歸羊肉湯、枸杞羊肉湯、黃芪羊肉湯、羊肉蘿卜湯、羊肉豆腐湯、山藥羊肉湯等都是不錯的菜品。

吃羊肉時搭配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卜做成一道湯,則能充分發揮蘿卜性涼的特點,可消積滯、化痰熱。

10種方法去除羊肉膻味

1、蘿卜去膻法將白蘿卜戳上幾個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滾開後將羊肉撈出,再單獨烹調,即可去除膻味。

2、米醋去膻法將羊肉切塊放入水中,加點米醋,待煮沸後撈出羊肉,再繼續烹調,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3、綠豆去膻法煮羊肉時,若放入少許綠豆,亦可去除或減輕羊肉膻味。

4、咖喱去膻法燒羊肉時,加入適量咖喱粉,一般以 1000 克羊肉放半包咖喱粉為宜,煮熟煮透後即為沒有膻味的咖喱羊肉。

5、料酒去膻法將生羊肉用冷水浸洗幾遍後,切成片、絲或小塊裝盤,然後每 500 克羊肉用料酒 50 克、小蘇打 25 克、食鹽 10 克、白糖 10 克、味精 5 克、清水 250 克拌勻,待羊肉充分吸收調料後,再取蛋清 3 個、淀粉 50 克上漿備用。過些時候,料酒和小蘇打可充分去除羊肉中的膻味。

6、藥料去膻法燒煮羊肉時,用紗佈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蘇等同煮,不但可以去膻,還可使羊肉具有獨特的風味。

7、浸泡除膻法將羊肉用冷水浸泡 2~3 天,每天換水 2 次,使羊肉肌漿蛋白中的氨類物質浸出,也可減少羊肉膻味。

8、桔皮去膻法燉羊肉時,在鍋裡放入幾個幹桔皮,煮沸一段時間後撈出棄之,再放入幾個幹桔皮繼續烹煮,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9、核桃去膻法選上幾個質好的核桃,將其打破,放入鍋中與羊肉同煮,也可去膻。

10、山楂去膻法用山楂與羊肉同煮,去除羊肉膻味的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