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要註意什麼?很多人在炒菜的時候總會加點味精,可以使菜變得更加有味,但是並不是所有菜都能加味精,那麼吃味精要註意什麼呢?下面來瞭解一下用味精的五個禁忌。

長期過量食用味精或致失明

第一: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後者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如果過多攝入,會幹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因此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食用過量的味精之後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癥狀,有人還會出現焦躁、心慌意亂。

第二:

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幼小的小老鼠、小雞受味精的傷害最嚴重,會破壞腦神經和視神經。

第三: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第四:

味精吃多瞭,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因為味精不咸,所以很容易食用過量而察覺不到。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攝入多少味精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

每頓飯攝取多少味精才合適呢?在西方國傢,隻有某些加工食品才摻,平常人是不食用的,在嬰兒食品中更是禁止使用,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味精特別傷害幼兒的腦部和視神經的發育。研究人員建議,每道菜不應超過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產生的嚴重程度,會因為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因不宜過量長期食用。

用味精的五個禁忌

一、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瞭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二、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三、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四、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隻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瞭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五、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並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烹調時怎麼用味精

1.對用高湯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隻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肴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涼菜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涼菜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涼菜,不易拌均勻,影響味精的提鮮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5.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 70 C~ 90 C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C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C時,即變質為焦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味精吃多瞭怎麼辦

味精的過量攝入,造成人體體內谷氨酸鈉濃度升高,對人體是會造成一定損害的,最顯著的癥狀便是產生口渴。味精中含有鈉離子,味精吃多瞭就跟鹽吃多瞭一樣,如果攝入瞭過多的味精,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會使組織細胞內的滲透壓小於組織間液的滲透壓,導致細胞內的水分流出到組織間液內,使組織細胞脫水,細胞內水分少瞭,人自然產生口渴的感覺,從而通過補水以維持細胞內外的平衡。所以最直接的解決辦法便是多喝水,稀釋體內谷氨酸鈉的濃度,減輕其對人體的傷害;暫停或者是減少味精的攝入量,從而控制谷氨酸鈉在人體內的濃度,減輕對人體的危害。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

生產原料的比較:味精是以小麥、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經水解或以淀粉為原料,經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還含少量食鹽、水分、脂肪、糖、鐵、磷等物質。

雞精主要由谷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食用鹽、雞肉、雞骨粉或濃縮抽提物為基本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精、賦型劑,經混合、制粒、幹燥而成的一種復合調味料。

其實,雞精中含40%的味精

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形象地畫著一隻肥雞,或者寫著“用上等肥雞制成”、“真正上等雞肉制成”。其實,它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谷氨酸鈉)和鹽。其中,味精占到總成分的40%左右,鹽占到10%以上。另外還有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淀粉等物質復合而成。

味精和雞精中的呈味核苷酸具有一種鮮味“相乘”效應,具有強烈的增鮮作用,其鮮度比同樣濃度的味精高得多,是味精的換代產品。也就是說,雞精的味道之所以鮮,仍然離不開味精的作用。隻不過,有瞭肌苷酸、鳥苷酸的幫助,可以用較少的味精達到較高的鮮味水平。

營養價值的比較:

味精

1、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於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2、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雞精

雞精雖然鮮美但少有營養。雞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為蛋白質和脂肪,吃多瞭會導致身體肥胖。雞精中欠缺鈣、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長期食用易導致身體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