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許多食物搭配在一起會引起各種反應,那你知道哪些食物搭配在一起會引起腹瀉嗎?哪些食物搭配易造成腹瀉呢?這些你註意過嗎?到底什麼適合同食,什麼又不適合呢?下面為大傢盤點會致腹瀉的8個食物搭檔,我們一起看看吧。

腹瀉的癥狀有哪些

1.胃腸道癥狀 便意頻繁,每次糞量不多並有裡急後重感者,病變多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小腸病變則無裡急後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後腹痛可減輕者,往往為乙狀結腸或直腸病變。小腸病變腹瀉,疼痛多在臍周,排便後疼痛多不緩解。分泌性腹瀉往往無腹痛癥狀。

2.腹瀉次數及糞便性狀 急性腹瀉每天排便可達10次以上,糞便多稀薄,如為細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常帶血及膿液。如為糖稀或果醬樣糞便,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稀薄水樣便常見於食物中毒。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排出洗肉水樣血便,帶有腥臭的氣味。

3.伴隨癥狀

(1)伴發熱者可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傷寒或副傷寒、腸結核、結腸癌、小腸惡性淋巴瘤、克羅恩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期、敗血癥、病毒性腸炎、甲狀腺危象等。

(2)伴明顯消瘦者可見於胃腸道惡性腫瘤及吸收不良綜合征。

(3)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者見於敗血癥、傷寒或副傷寒、麻疹、過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4)伴關節痛或腫脹者見於克羅恩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紅斑性狼瘡、腸結核、Whipple病等。

(5)伴腹部包塊者見於胃腸惡性腫瘤、腸結核、克羅恩病及血吸蟲肉芽腫。

(6)伴重度失水者常見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及細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見於尿毒癥等。

盤點會致腹瀉的8個食物搭檔

1、葡萄+牛奶

葡萄和牛奶不能同食,因為葡萄裡含有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僅影響吸收,嚴重者還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應在喝完牛奶1小時後進食葡萄。

2、牛奶+橘子

剛喝完牛奶就吃橘子,會影響消化吸收,而且還會使人腹脹,腹痛,腹瀉。

這是因為在牛奶中的蛋白質一旦與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會發生凝固,從而影響牛奶的消化與吸收。

另外,除瞭橘子之外,在喝完牛奶的一個小時之內都不應該立即食用任何的酸性食物,比如杏、酸石榴等含酸較多的水果。

3、葡萄+海鮮

吃海鮮時別吃葡萄。吃海鮮時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因為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酸遇到海鮮中的蛋白質會凝固沉淀,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

吃葡萄後一定要漱口。有些葡萄含有多種發酵糖類物質,對牙齒有較強腐蝕性,易造成齲齒。

4、吃葡萄後立刻喝水

有關資料顯示,葡萄含糖類中的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含酸類中的檸檬酸、蘋果酸、枸櫞酸等。

還含蛋白質、胡蘿卜素以及鈣、磷、鐵、鉀等營養成分,對大腦尤有補益作用。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師溫彩虹指出,葡萄食用不當也會導致身體不適。

吃葡萄後不能立刻喝水,否則不到一刻鐘就會腹瀉。葡萄本身有通便潤腸之功效,吃完葡萄立即喝水,胃還來不及消化吸收水就將胃酸沖淡瞭,葡萄與水、胃酸急劇氧化、發酵,加速瞭腸道蠕動,就產生腹瀉。

5、蜂蜜+豆腐

豆腐味甘、咸、性寒、有小毒,能清熱散血,下大腸濁氣。蜂蜜甘涼滑利,且含多種酶類;豆腐中又含有多種礦物質,植物蛋白及有機酸,二者混食易產生不利於人體的生化反應。所以吃瞭豆腐後,不能食用蜂蜜,更不宜同時食用。

6、白糖生吃

有人吃食品時,喜歡蘸些生白糖,其實這種吃法對健康不利。因為白糖在生產、包裝、運輸、貯存過程中,很容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顏色變黃的白糖,會引起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在吃白糖時隻要加熱到70℃並超過3分鐘即可。

7、黃瓜+花生

瓜切小丁和煮花生米一起調拌,作為一道爽口涼菜,經常活躍在許多傢庭的餐桌上,許多男士喝酒時也喜歡來一碟花生米拌黃瓜丁。其實,這樣搭配不是十分妥當。因為這兩種食物搭配可能會引起腹瀉。

黃瓜性味甘寒,常用來生食,而花生米多油脂。一般來講,如果性寒食物與油脂相遇,會增加其滑利之性,可能導致腹瀉,所以不宜同食。

有些人會說,我常這樣吃,可我沒有拉肚子啊。是的,對於那些腸胃功能超好的人來說可能沒有關系,但對於腸胃功能不是太好的朋友,最好不要兩者同食,即使同食最好不要多食。

8、兔肉+雞蛋

雞蛋不能與兔肉同吃。雞蛋同兔肉同食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腹瀉。

總之,健康才是我們飲食的最大目標,不管是目的是為瞭瘦身還是養生。我們要在攝取食物營養的同時更要註重健康營養的吸取。

腹瀉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 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時,常提示為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如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時則多提示為結腸性腹瀉;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時,可提示為原蟲、寄生蟲性腹瀉; 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對診斷有重要價值,但應強調糞便取材要新鮮,送檢應及時,否則會影響診斷。此外,如一次培養陰性時,不能輕易否定感染性腹瀉,還應多次送糞便培養,有時會獲得陽性結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如懷疑腹瀉是胰腺疾病所致時,應進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如試餐試驗(Lundh試驗)、苯甲酰-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PABA試驗)及促胰泌素試驗等。

3.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1)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測定: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時(蘇丹Ⅲ染色法),可考慮脂肪吸收不良;糞便中含氮量增加時,考慮系糖類吸收不良;糞便中肌纖維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時,都提示小腸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試驗: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

(3)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小腸吸收功能障礙者,尿內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於正常。

4.呼氣試驗 多為14C-三酰甘油呼氣試驗。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標記的三酰甘油後,由肺內呼出的14C標記的CO2減少,而糞中14C標記的 CO2排出量增多。近年來開展較多的13C呼氣試驗可觀察糖類的吸收情況,對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此外還有14C甘氨酸呼氣試驗等方法。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可瞭解胃腸道的功能狀態、蠕動情況等,對小腸吸收不良、腸結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淋巴瘤、結腸癌等有重要診斷價值。

2.B超、CT或MRI檢查 可觀察肝臟、膽道及胰腺等臟器有無與腹瀉有關的病變,對腸道腫瘤性病變也可提供依據。因此,B超、CT及MRI檢查對消化吸收不良性腹瀉及腫瘤性腹瀉等均有輔助診斷價值。

3.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對回腸末端病變,如腸結核、克羅恩病,其他潰瘍性病變以及大腸病變,如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直腸息肉及癌腫、慢性血吸蟲腸病等均有重要診斷價值。

4.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 對膽道及胰腺的病變有重要診斷價值。

5.小腸鏡檢查 雖然小腸鏡檢查未能普遍開展(新型小腸鏡即將問世),但其對小腸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較重要診斷意義。小腸鏡直視下可觀察小腸黏膜的情況,活組織病理檢查可判斷微絨毛及腺體的變化等。

腹瀉患者的飲食原則

1、高蛋白高熱能: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貯存的熱能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能飲食,並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

2、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40g左右,過多不易消化並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制,並註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蝦、魚、豆制品等。註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面、粥、爛飯等。

3、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醃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4、忌生冷肥甘:生冷之品易使胃腸收縮加快。

5、忌辛辣刺激:辛辣食品可刺激腸道,使炎性滲出增多。

6、忌酒水無度:酒精和飲料會使腸道水分過多。

嬰幼兒腹瀉的保健方法

第一,要調整好孩子的飲食,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有些傢長千方百計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來彌補患兒腹瀉造成的損失,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此時宜給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糖鹽開水,甚至暫禁進食,使胃腸功能得以恢復,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第二,註意孩子的腹部保暖

小兒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瀉的兒童,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從而加重病情。

第三,要註意保護好病孩的臀部

由於排便次數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傢長在護理中要特別註意肛門部位。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或用細軟的紗佈蘸水輕洗,洗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紅臀,並要及時更換尿佈,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佈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對於病孩用過的便具、尿佈以及被污染過的衣物、床單,都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反復感染或傳染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