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臨時,我們要註意多運動、多穿衣服保暖,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禦寒的食物,提高人體抗寒能力。冬季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下面推薦10個冬季養生的小訣竅,讓你在寒冷的冬天提高提升嚴冬抵抗力,詳細的讓我們一起去瞭解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女性冬季防寒的10個小竅門

1、多“點”水

常喝白開水

原因:冬天氣候幹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

原因: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功能。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隻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方法:鍛煉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註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煉,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3、防“點”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而為瞭保暖,開窗換氣的時間又比較少,空氣流通不夠,如此就為各種細菌的滋生提供瞭條件。其次,無論是室內、室外,冬季的空氣都不夠濕潤,鼻腔幹燥也會給細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機。再次,冬季室內、室外溫差大,人體需要更多能量來適應溫差的變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細菌侵擾。

方法: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調“點”神

冬季心理流感

原因:冬天是一個沒有生機的季節,而人們也是非常的懶惰,萬物都沒有生機,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鬱。為什麼進入冬天後常常覺得沒精神、煩躁不安,還會感到壓力大。這是冬季抑鬱的癥狀,俗稱“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時期處於這種心理狀態,而冬天更容易出現這個癥狀。

方法: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5、早“點”睡

保證充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著名醫學傢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

方法: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6、進“點”補

冬天是養腎的時節

原因:冬天屬於“閉藏”的季節,在中醫來說腎主封藏,也就是說冬天是養腎的時節。冬天通過進補,養腎,可以使腎“精”更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體更好,更少得病,這就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方法: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7、護“點”腳

寒從腳底生

原因:民間有一說法,“寒從腳底生”。因為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註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腳即健身。

方法: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8、飲“點”茶

喝茶可以提神醒腦

原因:冬天喝茶的好處喝茶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茶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租車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

方法: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9、喝“點”粥

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

原因: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對於喉嚨不適、發炎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適感。

方法: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還可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胃理腸的鯽魚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蘿卜粥等。

10、通“點”風

開窗通風

原因:冬天傢裡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裡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

方法:應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室內應控制在16-22℃為好。

小心走進冬季保暖誤區

以鞋襪為例,都說寒從腳起,不少人認為穿緊裹雙腳的鞋襪,保暖效果最好。其實,鞋襪太緊反而更容易凍著腳。

這是因為,穿太緊的鞋襪會讓腳和腿部感覺“透不過氣”,血液循環會變慢,熱量就不能有效地到達腳部,這樣一來,腳部凍傷幾率也增加瞭。

有些高幫的靴子會把腿部包得很緊,這樣也不利於腿部的血液循環,所以也是不利於保暖的。

鞋跟也有講究。冬天買靴子最好別挑鞋跟太高或太細的,高於4厘米的靴跟,如果又是細細的,穿在腳上會讓腳掌受力很大,這樣就會阻礙腳掌的血液循環,而腳掌又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所以很容易凍著。因此,挑冬靴,最好選鞋跟粗一點,高度小於4厘米的。

被緊緊包裹的除瞭腿和腳,還有脖子。專傢認為,脖子保暖固然很重要,但也要掌握好分寸。有一種領很高很厚的毛衣,甚至能在脖子上堆出好幾層的,專傢建議大傢別穿,因為把脖子裹得過緊瞭,雖然很擋風,但是卻會壓迫到頸動脈竇,阻礙腦部供血,容易讓人有頭暈、惡心的癥狀。

除瞭腳和脖子,冬天另外一個保暖的重點就是頭部。有觀點認為,冬天要凍頭暖足,人體的熱量大部分都是從頭部散發的,所以怕冷的人不能硬抗,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出門一定記得戴上帽子。風大的時候可以選擇擋風的厚帽子,比如皮帽等。

保暖外衣最好也要選擇擋風的,以羽絨服或皮大衣為宜,一件擋風衣在外,可能比裡面裹很多件鉆風的毛衣要溫暖得多,毛衣外套就更不推薦瞭。有對羽絨過敏的朋友一定要挑雙層料的羽絨服,因為如果羽絨外溢,會刺激呼吸道而引起哮喘。

冬季女性保暖的工具

1.暖包:使用前搓一搓,便開始慢慢散發熱量,貼在近身處,可以保暖12小時。常被演員和登山者使用。

2.泡足片:含有中藥成分,使用時用熱水浸泡,可以起到暖足作用,從而保暖全身。

3.迷迭香精油:使用迷迭香精油泡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改善貧血的作用。建議大傢在傢泡澡的時候最好用半身浴,水漫至腰際,這樣不會給心臟帶來太大的負荷。

4.紅糖薑絲水:紅糖薑絲熱水熬制而成。薑具有暖胃疏通經脈的效果,而且紅糖非常的補血,二者相加是很完美的組合。

在辦公室盡量多喝大麥茶和紅茶少喝咖啡,因為咖啡是寒性食物。現在比較流行的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兩種,胃寒的可以選擇熟茶,喝生茶更有利於去油脂。山楂加紅糖熬的茶兼具補血去油脂的功效,也是很好的冬季飲品。

冬季保暖預防頸椎痛

天冷常低頭 更易患頸椎病

由於從事文案工作,長期一個姿勢坐在電腦前,胡小姐的脖子至肩膀到腰椎都出現瞭不同程度的問題。胡小姐稱,尤其到瞭冬天,坐在辦公室裡也會感覺脖子到右肩膀周邊一直酸疼。

據悉,冬季頸椎病患者數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受寒。天氣變冷以後,暴露在外的頸部血液循環變慢,代謝物質排泄也減緩,導致局部發生腫脹。同時,頸部肌肉受到冷刺激後,局部肌肉會保護性收縮,以避免過分散熱。這樣,頸部張力增高,力失衡,導致頸椎間隙變窄,神經、血管受壓,增加瞭頸椎病的發病危險。這一反應在頸部已有損傷的情況下就更容易發生。因此,寒冬時要特別註意頸部保暖,也不要經常低頭,不然容易誘發頸椎痛。

白天圍圍巾 晚上熱水敷

據介紹,冬季頸椎痛患者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老年人因患骨質退變,從而誘發頸肩及肢體麻木疼痛;二是夏季貪涼,長時間使用空調,風寒侵襲頸、肩等關節,導致秋冬疼痛頻繁發作;三是不少愛美的時尚女性,冬季仍把“露肩”堅持到底,由此引發頸椎病等。

“保暖是冬季預防頸椎病的第一要務,”專傢建議,上班族冬天出門時,最好穿上高領毛衣或圍巾,避免因頸部肌肉裸露而受寒,頸椎病患者晚上可用熱水袋外敷頸部,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對緩解頸部肌肉痙攣非常有好處。

專傢提醒,寒冷能使疼痛加重,不管是外出還是居傢都應保暖防潮。同時,患者還要進行適度鍛煉,註意保健預防,才能有效預防頸椎痛的發生。

每天適當給脖子、肩膀拉拉筋

每天適當給脖子拉拉筋,讓脖子緩慢進行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伸頸運動,以頸部肌肉有被輕微拉緊的感覺為宜,每個位置保持6秒,每次連續做3-5組,早晚各一次,可以放松、鍛煉頸部肌肉,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如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頸椎病患者在患病期間,要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運動,如擦高處的玻璃。此外,通過運動也可以有效緩解頸椎病,如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等。

冬季哪些部位最需要保暖

頭部。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頭部還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研究發現, 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氣溫15℃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氣溫4℃時,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給頭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 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頭百餘次,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 暢,促進諸陽上升,氣血不衰。

雙腳。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腳,但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自身熱能不夠,就要求助“外 援”,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 腑、舒通經絡的作用。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鼻子。鼻子也經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觸冷空氣,黏液分泌會減少,毛細血管會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就變差,從而導致病菌進入肺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幾 率。外出時戴個純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圍巾遮擋,以防上面的細菌或織物纖維進入鼻腔。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後,沿鼻梁、鼻翼上下 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

背部。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瞭給後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耳朵。耳朵體積小,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很容易散發。外加耳朵皮膚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護,極易長凍瘡。因此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 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堅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約 5~10分鐘。

重點保暖部位

頭要保暖:由於冬季天氣多伴有風,且常常寒流侵襲,如果隻註意身上穿得暖和,而不註意外出時戴帽子,不僅熱能會從頭部散發,而且又因屋內溫度高於戶外,還很容易受寒感冒。因此,老年人外出應戴帽子,尤其晨練者更不能麻痹。

背要保暖: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腳要保暖:醫學專傢認為,腳距心臟遠,血液供應少,腳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為敏感。如果腳著涼,全身健康均可能受影響。因此,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於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