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喝什麼茶最好?中醫學裡認為,冬天氣候比較幹燥、陰涼,人們身體裡面由於攝取大量高熱量食物,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一些自己的方法調節一下身體,喝茶就是個不錯的好方法。

產後不宜喝太多茶

註意:產後不宜喝太多茶

女性朋友較不宜喝茶的時期分為:

1.每個月生理期來臨時。因為,此時經血會消耗掉不少體內的鐵質,因此女性朋友在此時更要多多補充含鐵質豐富的蔬菜水果,像是菠菜、葡萄和蘋果等水果。 但若此時習慣在飯飽之際喝茶的話,這茶葉中含有高達至50%的鞣酸,它會妨礙我們的腸粘膜對鐵質的吸收,大大減低鐵質的吸收程度,因而在腸道中很容易和食糜中的鐵質或補血藥中的鐵結石產生沉淀的現象。

2.正值懷孕期也不適合喝茶。一般濃茶中含帶的咖啡堿濃度高達10%,會增加孕婦的尿和心跳次數與頻率,以及加重孕婦的心與腎的負荷量,更可能會導致妊娠中毒癥,因此最好少喝茶為妙。

3.孕婦將要臨產前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產前若喝太多濃茶的話,茶中的咖啡堿會產生興奮作用而引起失眠,倘若孕婦在產前睡眠不夠,那可能會導致分娩的時候筋疲力竭,甚至還會造成難產的情況出現,那就“代志大條”瞭!

4.剛生產完之後想親自哺乳的產婦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為這段期間要是喝下大量的茶,則茶中含有高濃度的鞣酸會被粘膜給吸收,進而影響乳腺的血液循環,會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

5.媽媽喝下茶之後,茶中的咖啡堿會可滲入乳汁並間接影響嬰兒,對嬰兒身體的健康不利。

6.正值更年期的女性,除瞭頭暈和渾身乏力以外,有時還會出現心跳加快,因而脾氣不好、睡眠品質差等現象,若再喝太多茶更會加重這些癥狀,所以喜歡喝茶的人若正值這些特別階段,最好適可而止,免得把身體給搞壞!

冬季適合喝什麼茶

所以說,冬季經常喝熱茶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尤其是普洱茶,能有效調節人體內循環,增強消化系統生理功效,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緩解高血壓。

普洱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幹燥、後發酵等工藝制成的茶。根據工藝和屬性的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大類。生茶色澤黃綠,滋味清爽,祛油脂效果更佳;熟茶色澤紅褐、口感香醇,溫潤,暖腸胃。

一年四季因節令氣候不同,喝茶種類宜做相應調整。春季宜飲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淤積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夏季宜飲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

通過以上的詳細介紹,你已經瞭解冬天喝什麼茶比較好瞭吧?另外,秋季我們可以喝一些烏龍茶,這類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餘熱,恢復味甘性溫,使人神清氣爽。冬天我們可以飲一些普洱,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長期飲用普洱茶可起到養胃、護胃作用。

茶的七大保健功效你知道嗎

1、提高免疫力: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細胞增殖反應,保護和調整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脈(MNNG)導致免疫功能,提高體內抗病性。

2、抗衰老:茶中有茶多酚,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於清除體內生物自由基,減少傷害,從而延緩瞭人體的衰老。

3、防癌:茶崔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脈(MNNG)對誘發腸道惡性腫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變。

4、防治心血管病:茶可減少主動脈內膜質斑塊和含量,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抗性增強。茶多酚類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含量,減少脂質沉積,並對血液粘度下降、減少血液高凝狀態、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顯的影響。

5、保護泌尿器官:茶中含黃酮醇類及苷類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腎小管再吸收,促進氟化物排泄。同時還有6。8-二硫辛酸對心臟性水腫、肝臟性水腫和妊娠生水腫都有治療作用。

6、對消化器官的保健:茶中的兒茶素對胃粘膜起收斂作用,適當抑制瞭胃液的分泌,對胃起著保護作用。

7、對牙齒的保健:茶中氟的含量為27。3-146。6PPM,這種適當含量氟,能防治齲齒,增強骨骼堅韌度。

生活中的茶品種類有很多,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狀況進行選擇食用,這樣的保健效果會更有針對性。

茶的種類

茶葉種類如此繁多的原因,在於茶葉的發酵程度不一,分成不發酵、弱發酵、半發酵、後發酵以及全發酵等程度。

發酵,是整個制茶流程所要追求的效果。也就是將茶葉破壞,使茶葉中的化學物質與空氣產生氧化作用,產生一定的顏色、滋味與香味。藉由控制發酵程度,可使茶葉有不同的色香味表現。

在制茶的流程當中,從殺青、室內萎凋、攪拌,發酵都一直在其間進行作用。制茶者可根據不同茶品種以及市場需要,制造出各種茶類,以中國現有的六大茶類分類而言,依據發酵程度不同,由輕到重依序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紅茶。至於茶湯顏色,則是因為茶葉中茶多酚氧化程度不同,由淺到深依序同上。

消費者想要掌握品飲的趣味就隻要掌握茶的發酵程度,就可以輕易地檢驗出:不發酵的就是綠茶,半發酵的就是青茶,重發酵的就是紅茶,這些茶都是市面上最常見的茶葉商品。

不發酵茶

綠茶

不發酵的綠茶類,保留茶湯的鮮嫩綠原色,入口仿佛喝到茶葉在樹上的鮮活生命,以及吸收日月孕育的自然香味。目前在臺灣本土所生產的綠茶,以臺北縣三峽龍井最具代表性。

綠茶對於臺灣消費市場是一個陌生的茶類,而在中國大陸茶葉市場則是最大宗的「主流商品」。其實,不發酵的綠茶依照加熱與幹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炒青綠茶(鍋炒加熱)、烘青綠茶(熱風幹燥)、曬青綠茶(日光照射幹燥)、蒸青(水蒸氣加熱)四種。

不發酵的綠茶口感如淡妝美少女般清新,相較之下,半發酵綠茶就是濃淡適中的粉領族,全發酵茶就是經過歲月洗練的熟女。

半發酵茶

青茶

半發酵的青茶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烏龍茶。「凍頂烏龍」以及「高山烏龍茶」幾乎成為臺灣茶的代稱。她集花香與果香於一身,茶湯滋味甜美饒富變化,鮮活甜爽入喉順暢,深受市場喜愛,早已成為臺灣特產。

青茶類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建閩北的武夷茶及閩南的安溪鐵觀音,加上廣東的鳳凰水仙,其主要制茶過程都是以半發酵為基調,憑靠著制茶師傅的揉捻與烘焙技法,創造出極具地區性特色的茶葉口味,消費者在臺灣也買得到,隻不過相關的資訊不夠透明,消費者常常買到仿冒品。

後發酵茶

普洱茶

消費者即使實時掌握資訊,若缺乏品飲經驗的累積,仍可能分不清楚千變萬化的中國茶。

以近年來在兩岸市場竄紅的普洱茶為例,就是屬於後發酵茶。這是一種以渥堆方法將茶葉堆積放在高溫多濕的場所裡,讓茶葉長出曲黴造成後發酵,在壓制成餅,就是市場上所謂的「熟餅」;另外一種是利用曬青或是烘青的綠茶壓制成餅,經過陳放之後產生發酵,即俗稱「生餅」。

後發酵茶的滋味是一種憨厚與敦實,是沉穩內斂的展現。經由歲月的催化,茶湯的酸度減弱,甜美增加瞭,茶湯滑溜順口是最大特色。

普洱茶的魅力就在於後發酵作用。透過適當的存放以後茶質的變化,讓品飲者在不同的時間點,見識同一餅茶的不同風貌,這也是許多人願意花錢買茶存放的原因吧?但要買到好茶與存放得當,才能期待後發酵的無窮變化,否則隻是空等待。

黃茶

同樣地,靠著後發酵作用制成的黃茶,也是以濕熱使茶葉產生化學變化,這種制茶工序叫做「悶黃」(利用容器或是紙將殺青的茶葉與空氣隔絕,使之變黃)。黃茶茶湯沒有綠茶般鮮綠,湯色綠中帶黃,透明度高。高級黃茶嫩芽毛絨裡會有微細草香味,茶湯入口後隨即有細致的甘美滲入兩頰,有如聆聽豎琴音樂的輕妙,通體剔透圓潤。

黃茶中以君山銀針在臺灣茶葉市場最出名,這完全是拜慈禧太後喜喝之賜。「這是皇太後喝過的茶喔!」就茶不迷人人自迷瞭。但我必須提醒你:想要喝出黃茶的小傢碧玉,必須慎選用水,傢中自來水氯氧含量多,是摧殘小傢碧玉的元兇。而選對市售礦泉水可讓小傢碧玉成大傢閨秀。

白茶

白茶采自嫩芽,經過萎凋幹燥後形成弱發酵,茶纖細、白毫顯露。從幹茶外觀看起來白茫一片,因此得名。泡飲白茶,就是欣賞一幅山水畫,隻見茶葉豎立與水相合,茶水對話,是種視覺系的飲茶體驗!不僅如此,好看也好喝:茶湯纖細優雅,有若遠處山谷傳來的花香。若不經意,一不留神香就飄走瞭,雲淡風輕。臺灣消費者並不領情,市場少見白茶身影。

全發酵

紅茶

中國的紅茶與西洋的紅茶系出同門,都屬於全發酵的茶。

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制茶時若隻是破壞茶葉上的葉緣,所造成的是半發酵效果,茶湯呈現金黃色;全發酵茶是將單葉大面積破壞,促進氧化作用,造成茶葉顏色變紅,泡出來的茶湯也是紅色。

紅茶在現今歐美人士生活當中與咖啡一樣重要,紅茶的發源地是十八世紀中國的武夷山。然而,現在中國人不再將紅茶當成高級茶,這和華人品茶多元化和養成的嗜好有關?我以為全發酵後的茶少瞭半發酵那種柔情萬千的香氣,應是中國人無法全心愛她的原因吧!

西方紅茶國度裡,利用中國或印度的紅茶為原料,透過機器將茶葉切細,將每年不同等級的茶葉混合,形成固定的品質,讓消費者習慣於固定口感,配合品牌形象,打出紅茶天下,成瞭品飲時尚的象征,創造更高的產值。

西方紅茶品牌行銷世界,賣的是紅茶文化:品飲者卻不知這紅色茶湯的底蘊中,滿是西方強勢商業模式營造出的情境!事實上,當我們有機會喝到紅茶原產地的中國紅茶如:祁紅、滇紅及正山小種,或是臺灣日月潭紅茶時,可能會訝異茶湯的豐富度與變化勝出西方名牌紅茶的程度!西方紅茶適切地應用品牌營銷,並搭配精巧茶器商品立足成為世界飲品,反觀中國茶的多元與復雜卻隻停留在小規模的經濟營運,表示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黑茶

黑茶是采摘茶葉之後利用渥堆工序,使茶產生後發酵,造成茶面顏色深暗,而稱為「黑茶」。黑茶經過緊壓的工序,就成「固型茶」, 有餅型、磚型、沱型等形式。凡用黑茶制成上述形式的茶,又分別稱為熟餅、熟磚與熟沱。

黑茶所制作出來的茶餅、茶磚、或沱茶,茶湯泡出來顏色紅潤、滋味滑口。在市場上原本隻被列為廣式飲茶中的佐餐飲料,配上菊花稱為「菊普茶」,一度被認為是具有草蓆味的發黴茶。

近年來黑茶由黑翻紅,成為品茗者兢相追逐的對象,一些黑茶類的茶餅藉助歷史的光環,甚至謠傳盛行宇唐宋的龍圑茶就是普洱茶的前身。但根據唐末編撰的《蠻畫》裡的史料,在唐代的雲南尚無制茶技術。中國古代的餅茶從工序上看來是綠茶,而現代的餅茶多是黑茶,因此不能將他們等同視之。

更有一些誤用宋代詩詞,將同樣是圓形的餅認為是同類的餅,把進貢用的龍圑茶餅當成是普洱茶餅。龍圑茶餅是用蒸青過的綠茶制造,普洱茶則是經過渥堆的綠茶,制法完全不同,喝法也不同;蒸青綠茶必須碾成茶粉,再用竹筅擊出湯花;普洱茶餅隻要剝開沖泡飲用。

用曬青綠茶或炒青綠茶制成的普洱茶餅,就是「青餅」(也稱為生餅)。有人硬將龍圑茶餅說成是青餅的前身,事實上,龍圑茶餅是蒸青制成,青餅是曬青或是炒青制成,看起來都是綠茶制成的餅卻大不同,他們經後發酵所產生的口味變化也大不相同,何況龍圑茶餅是新鮮喝才好,青餅除非所用原料質佳,否則還是陳放後才有好滋味!

臺灣普洱茶市場常將生餅、熟餅混為一談,有人主張青餅陳放後才會後發酵得好滋味,卻忘記渥堆後的熟餅在存放時也會有後發酵,青熟之間本是同根生,卻因商業的炒作被誤導:「青餅比較好!」

許多品飲入門者通常品飲普洱茶的初體驗都是慘不忍睹,碰上令人厭惡的黴味普洱茶,那是茶質不佳或存放不佳,抑或是不肖商人以潑水加速後發酵所造成,事實上,優質的普洱茶喝起來不但沒有黴味,還會有許多令人驚喜的韻味:梅子味、陳香味、龍眼味·····等變化,口齒生津,仿若聆聽百年歷史的史特拉瓦第大提琴的音韻。

選購生餅或熟餅,端看個人口味,沒有絕對好壞。須註意:茶面上若沒有白色黴菌孳生,便不可品飲;若是因為有益菌種,在茶餅裡層後發酵形成的薄翼般的白色粉霜,乃是正常現象。

依照普洱茶原料或渥堆或曬青或炒青,都可以制造成餅茶、磚茶、沱茶、緊茶與散茶。初接觸普洱茶,別以為餅茶與磚茶是不同種類的茶。事實上,同一種茶可以制成不同形狀,至於哪一種形狀的茶質比較好,喝瞭才知道。

黑茶系統裡,還有廣西的六堡茶、湖北省的青磚、湖南省的茯磚茶,以及曾在臺灣曇花一現的「千雨茶」,由於品質參差不齊,初學者的你還是以臺灣常見的黑茶種類較易喝出門道,也有討論空間!

此外,雖然黃茶與黑茶都屬於後發酵茶,但兩者間最大的不同是:黃茶是輕微的後發酵,黑茶卻是長時間渥堆的後發酵變化,雙雙在發酵名稱上稱作「後發酵」;事實上,黑茶卻比黃茶發酵程度更大。

至於全發酵茶則將茶葉完全發酵,若再經陳放所能產生的發酵程度不多,例如紅茶陳放之後香氣盡失,醇味也不足。因此,當黑茶陳放時間越長時,發酵程度跟著走。像普洱茶一經陳放,滋味會轉化得更加。

泡茶的註意事項

把握水溫:水的溫度對一泡茶的品質起著最明顯和最直接的作用。泡芽葉細嫩的名貴綠茶適宜用80℃左右的水,花茶、紅茶、低檔綠茶則需要用90-100℃沸水沖開,烏龍茶、普洱茶、緊壓茶也適宜用100℃的沸水.

茶葉用量:綠茶以100毫升水為例,投茶3克最合適,若是紅茶可加至5克,可重復沖泡多次;烏龍茶、鐵觀音、臺灣高山茶則以幹茶占茶具容量的1/3~1/2為宜;普洱茶熟茶的茶葉用量與鐵觀音相近,若是生茶則應減少投茶量。

浸泡時間:一般說來,待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他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另外,茶泡好之後,最好要在30~60分鐘內喝掉,否則茶裡的營養成分部分會損耗掉,口感也會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