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大傢經常食用的一種高蛋白食物,魚類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適合各個年齡段人群尤其適宜老人、幼兒和病人食用。但是你知道哪些特定人群是不適合吃魚的麼?

常吃魚有九大好處

1.促進發育。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飲食對孕婦格外重要,可以促進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2007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研究發現,每周食用3~4份包括魚類在內的海鮮食品(約340克),可以顯著提高出生後嬰兒的智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運動能力。

2.延長壽命。

一項經過16年觀察的新研究發現,吃魚的確可以助人長壽。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魚肉中的有益脂肪酸,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7%,堅持吃魚的人會比不吃的人多活兩年。

3.預防哮喘。

兒童時期多吃魚可以有效預防哮喘。荷蘭一項針對7210名兒童的研究顯示,在6~12個月內開始吃魚的孩子,到4歲時,患哮喘的風險可降低36%。研究人員推論,這可能和多吃魚有助抗炎有關。

4.保護皮膚。

魚油對皮膚有很多好處,可以調節油脂分泌、有助保濕。另外,研究表明,多吃魚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利於保護皮膚膠原蛋白,從而防止皮膚松弛,出現皺紋或下垂。

5.提高精子數量。

飲食習慣對想要懷孕的朋友相當重要。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生育中心發現,喜歡吃鮭魚、青魚和金槍魚等的男性,精子數量比其他人多出34%。

6.保護視力。

中央視網膜退化是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常見原因。而法國大規模研究發現,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可以降低因衰老導致眼睛黃斑變性的風險。

7.降低心臟病風險。

在美國,心臟病仍是導致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通過觀察發現,每周通過吃一兩次魚攝取2克左右的歐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降低36%,並減少17%的死亡可能。

8.提升腦力。

“如果即將面臨一個重要任務或考試,建議你多吃點魚。”一項刊登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的研究指出,將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油作為膳食補充劑提供給一組18~25歲的年輕人,6個月後,他們的腦力得到瞭穩步提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認為,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影響記憶的存儲功能。

9.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針對3.2萬名婦女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210毫克歐米伽—3脂肪酸,相當於每周吃1條多脂魚或4條瘦肉魚,可以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風險降低52%。

不能吃魚的六類人

第一,出血性疾病患者忌多食魚。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忌吃魚。魚肉中含有二十碳六烯酸,它具有防止膽固醇黏附於血管壁的作用,對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來說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二十碳六烯酸還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使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毛細血管出血不止,從而加重出血癥狀。

第二,結核病患者吃藥時忌食魚。結核病患者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 重則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險和腦出血。上述癥狀多在食魚後半個多小時內發生。另外,在魚肉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組氨酸,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組織胺,進入人體的少量組織胺,可由體內的單胺氧化酶氧化滅活。而異煙肼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進入人體後具有抑制和殺滅結核桿菌的作用,但同時也抑制瞭單胺氧化酶的轉化和合成。因此,結核病患者服用異煙肼時食用魚類會使組織胺在體內積蓄,從而發生過敏反應。異煙肼對單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般於停藥2周後才逐漸消失。因此,患者在這段時間裡忌吃魚。

第三,痛風患者忌食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魚類食品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失常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可使人的關節、結締組織和腎臟等處發生一系列癥狀。所以,痛風患者如果食魚會加重病情。

第四,肝硬化患者忌食魚。魚類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其代謝產物為前列腺環素,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這對於防治心血管疾病是有利的。但是,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效果恰好相反。據科學分析,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很容易出血,如果再食含有二十碳五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所以,肝硬化患者應忌食這類魚。至於含二十碳五烯酸較少的鯉魚、比目魚等,也應該少吃或忌吃。

第五,體質過敏患者忌食魚。魚類食物營養豐富,富含組氨酸,當這類異性蛋白進入人體後,可作為一種過敏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釋放出過敏物質,從而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皮膚風團(蕁麻疹),有劇烈的癢感或燒灼感;重者出現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等,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皮膚紫癜及腹痛。因此,有過敏癥狀的人應忌食魚類。

第六,不孕癥患者忌食魚。研究表明,男子過量食用魚類,往往會削弱生育能力。因為,魚體中汞含量高於水中汞含量,當汞進入人體後,可直接與血液中的紅細胞結合,妨礙生殖細胞的功能。所以,魚味雖美,不孕癥患者應忌食。

吃魚需要註意什麼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隻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傢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癥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癥。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傢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冬季來瞭老人吃魚更健康

老年人的飲食要註意葷素搭配,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可起到潤腸、助消化、防便秘等作用。

老年性癡呆癥,就是因為大腦中這種脂肪酸逐漸減少造成的。但多吃魚類可補充這種脂肪酸,從而可預防癡呆。金槍魚、松魚等的眼睛尤其引人註意。因其眼珠周圍的眼窩脂肪含有高濃度的這種脂肪酸,它不僅可以保持大腦年輕,且能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

多吃魚對老年人養生很有好處。由於魚脂肪裡所含的脂肪酸,是促進大腦發達的最高物質。金槍魚、松魚、烏賊等魚類中含有量多,而牛肉、豬肉脂肪中則沒有。人腦約50%是脂肪,其中10%是這種脂肪酸。它有助於減少大腦的炎癥,保護大腦的血液供應。

食補可提供較高的人體熱量,以抵禦寒冷。

滋補的食品產熱量高,營養豐富,尤以羊肉、牛肉、狗肉、雞肉、蛇肉為滋補禦寒上品;大豆及豆制品能供給優質的植物蛋白和脂肪,產熱量也很高。此外,蔬菜中的大蔥、辣椒、生薑等,也是獨具特色的禦寒佳品。另外還應註意多吃魚類、海產類食品和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夏季應吃適量魚肉

營養專傢介紹,夏季食用魚肉,具有清補作用。魚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是普通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

魚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維生素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降糖、護心、抗癌等多種功效。盡管中醫認為不同種類的魚其性味存在差異,但隻要註意選擇,同樣不失為夏季養生的佳肴。

此外,瘦肉、鴨肉、海產品等食物可與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隻要選擇得當,同樣益於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