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註意天人相應,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避免外邪侵犯才不易生病、衰老。秋天的主氣是“燥”,燥邪侵犯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幹燥的癥狀,如皮膚皸裂、毛發不榮,口幹、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少汗,幹咳無痰或少痰,甚或咽喉腫痛、痰中帶血、大便秘結等等。怎麼養生呢?一起看看吧。

秋冬之交最宜吃6種菜

第一,豆芽菜。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鐵、磷、鈣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豆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而且增加瞭維生素的含量,有利於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第二,胡蘿卜。中醫認為,胡蘿卜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秋末胡蘿卜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卜素80%以上。

第三,菜花。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

第四,芹菜。芹菜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並有祛痰作用。芹菜可與香幹、肉絲等炒食,色彩鮮艷,味道清香。

第五,小白菜。小白菜富含維生素C和鈣質,還含磷、鐵、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卷心菜,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愈合的作用。

第六,萵筍。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含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育會產生有利影響。此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平咳。

秋季第一養生水果:梨

上榜理由: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

秋季空氣幹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不同種類的梨性寒程度也不完全一樣,如我們常吃的天津鴨梨、香梨和貢梨寒性差不多,而皮粗的沙梨和進口的啤梨,則寒性更大一些。

秋季秋補註意8大問題

1.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應按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無痛人流的最佳時間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5.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因為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6.忌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傢庭天天有葷腥,餐餐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意外懷孕怎麼辦甚至便秘。養生專傢近年來提出一種關註“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8.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可能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不要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秋季口幹舌燥喝什麼茶

1、橄欖麥冬茶

鮮橄欖4顆,麥冬4小根,胖大海2個,枇杷蜜一勺。將鮮橄欖洗凈後對半切開,麥冬和胖大海洗凈,麥冬較長的可切段,胖大海切片後備用;將所有的食材和藥材放入透明的茶壺中,加入一勺枇杷蜜,沸水沖泡後即可飲用。可養心陰、胃陰,去燥熱,緩解口幹舌燥、心煩不眠等癥狀。

2、馬蹄茶

將馬蹄(荸薺)150克洗凈,去皮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後取汁備用。再泡好綠茶放入馬蹄汁中調勻飲用即可。每日一次。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開胃消食,通便利尿。體虛腹瀉,脾虛怕涼者少飲。

3、橄欖蘿卜茶

取橄欖250克,蘿卜500克。先將橄欖和蘿卜洗凈,將蘿卜切成小塊,然後將橄欖與蘿卜塊一起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每日1劑,代茶飲用。此茶可清肺利咽,對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及支氣管炎等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4、山楂茶

用山楂、金銀花、菊花加蜂蜜制成雙花飲,能生津潤燥、祛風消積,適用於心煩怔忡、頭目眩暈、頭痛目赤等癥;如果用山楂50克、核桃仁150克加白糖,可制成山楂核桃茶,能補腎潤肺、潤腸化食,適用於津液虧損、秋冬季口幹燥渴等。

盤點秋季飲食的8個禁忌

1、吃太多蟹

秋風起,蟹肥美。秋季正是蟹的季節,個大、體肥、味美。但是吃蟹的時候要註意清洗幹凈蟹體,因為蟹內有大量的細菌和污泥,其中的寄生蟲很多。另外也不宜多吃,傷害身體。吃蟹的時候最好搭配醋和薑絲,以免因為蟹太寒涼,導致身體不適。

2、暴飲暴食

踏入秋季之後,氣候逐漸變得宜人,炎熱的天氣開始遠離,人的食欲也開始恢復,如果不能控制好飲食攝取量的話,容易導致熱量過剩,轉化成脂肪堆積,讓人發胖。無論是哪個季節,飲食都要以適量為宗旨,切記暴飲暴食。

3、飲食不分時節

飲食養生的一個重點是要註意食物時節,不宜食用的時候吃瞭不會達到養生的目的。例如食物本身處於危險期,或我們的身體處於和某種食物特質相沖突的階段,這些時候就需要特別的註意。

蜂蜜有滋陰潤肺的作用,但是在農歷7月的時候最好不要吃蜂蜜,因為大多數有毒的植物都在農歷7月開花,密封會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因此釀出來的蜂蜜也會含毒。生薑也不宜在秋季飲食,因為屬於辛辣的食物,容易出現秋燥問題,導致耗氣傷神。瓜類食物也屬於陰寒食物,多吃會傷脾胃,秋季也不宜多吃。

4、過多食用燥熱之食物

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和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所以很多慢性的呼吸系統疾病都從秋季開始復發或情況加重。

秋季飲食要避免過於燥熱的食物,煎炸類的食物則需要避免。另外,人體為瞭迎接寒冷的冬季,往往會貯存脂肪,秋季熱量的攝取會大於散發,所以肥胖的人士在秋季中更應該吃低熱量的減肥食品。

立秋之後飲食上要增加酸,增強肝臟功能,蘋果、葡萄、山楂、柚子等水果含水量多,又偏酸,可以多吃。

5、過多食用辛辣生冷之食物

秋天的飲食要註意盡量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等的食物,同時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聚體內。有辛香氣味的食物可以散發體內的濕熱之氣,例如芹菜等,秋季可以多食用。另外還需要註意秋季氣候由熱轉冷,人體的生理代謝也會順應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飲食中也需要註意不能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等的問題。

6、吃太多水生食物

水生植物大多是在秋季成熟,但是同時也是帶有最多囊蚴的時節,所以秋季多吃水生植物的話容易受到感染。導致出現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潰瘍、腹瀉、食欲不振,兒童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秋季少吃這類的水生植物為佳。

7、吃太多油膩之食物

油膩、煎炸等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積聚在胃中,會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所以秋季飲食要註意少吃這類食物。

8、盲目控制飲食

秋季是為冬季到來做好準備的一個季節,飲食中需要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貯備應有的能量,所以飲食需要註意全面和均衡,不宜盲目的控制飲食。

秋季養生最滋補的五大美食

秋季滋補,要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食物,這些食物既要含有大量的水分,更要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1.枸杞

秋季久服枸杞,可使人面色紅潤,須發黑亮,延緩衰老。但是,由於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2.銀耳

銀耳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等作用。銀耳乃益中補氣,滋養潤燥的食品,對口幹唇焦的秋燥癥候有補益作用。

3.百合

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

4.紅薯

紅薯對防治便秘十分有效,也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5.大棗

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癥。根據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中醫認為,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濕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內有濕熱者,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