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同時原發性高血壓也是誘發冠心病、腦血管病的主要因素。為瞭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一定要做好護理工作。但是對於原發性高血壓的護理和原發性高血壓能做的運動,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原發性高血壓能做的運動。

高血壓老人最佳運動時間是傍晚

第一,有恒。隻有持之以恒的健康運動習慣才能起效,通常推薦的運動頻率是每周4-5次,每次持續40分鐘以上。

第二,有序。建議高血壓患者在運動之前要進行充分的熱身和放松過程,避免由於突然的劇烈運動導致心臟的不適或運動損傷。

第三,有度。運動的強度要合適,過於輕松的運動沒有達到鍛煉心肺功能的效果,過於劇烈的運動則容易誘發心臟的不適。判斷運動的強度有兩個方法:一種方法是根據最大運動心率來判斷,運動時最大心率要在運動前心率的基礎上增加30-40次/分,另一種方法是根據運動後恢復時間來判斷,運動後5-6分鐘恢復到運動前的血壓和心率說明強度是合適的,超過這個時間則說明運動強度過大。

很多老年人都喜歡晨起運動,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在清晨的時候,體內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的狀態,多數人的血壓和心率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狀態。如果此時運動,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容易出現心腦血管事件。專傢認為最佳的運動時間為下午4點-6點。

原發性高血壓能做的運動

高血壓初期可適當休息,保證足夠睡眠,安排合適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氣功等,不宜登高、提取重物、跑步等。血壓較高、癥狀較多或有並發癥的病人需臥床休息, 協助生活料理。避免腦力過度興奮,可組織病人聽音樂、看畫報、下棋、做體操等調節緊張情緒。對於易激動的病人,做好傢屬工作,減少不良刺激,保證病人有安 靜舒適的休養環境。

頭痛、頭暈護理及時進行病情解釋,松弛因對疾病思考過多造成的壓力,使頭痛減輕;給以合適的治療控制血壓;用藥期間應指導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動作不宜過猛,防止頭暈加重;外出活動應有人陪伴以防暈倒引起外傷。

長期的抑鬱或情緒激動、急劇而強烈的精神創傷可使交感-腎上腺素活動增加,血壓升高。因此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十分重要,可通過瞭解病人的性格特征及有關社會心理因素進行心理疏導,說明疾病過程,教會病人訓練自我控制能力,消除緊張和壓抑的心理。

另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用藥時,有些事項也是需要註意的!藥物一般從小劑量開始,可聯合數種藥物,以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應遵醫囑調整劑量,不得自行增減和撤換藥物,一般患者需長期服藥;降壓不宜過快過低,因可減少組織血液供應,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壓過低而影響腦部供血;某些降壓藥物可造成體位性低血壓,應指導患者在改變體位時要動作緩慢;當出現頭暈、眼花、惡心、眩暈時,應立即平臥,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腦部血液供應。

更年期高血壓有哪些特點

1.知曉率低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增高,但知曉率卻很低。可以說有3/4的病人並不知自己患高血壓病,那麼及時接受治療就更少瞭,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更年期高血壓患者。加上其病程進展緩慢,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病,又因無明顯病狀而被忽略,偶而在體檢中或其他疾病就醫時被發現。由於知曉率低,加上更年期婦女受更年期綜合征的困擾,常延誤診斷,失去早期防治的機會。

2.常以收縮壓升高為主

更年期高血壓常常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而舒張壓升高的幅度不大,脈壓差相對增大。患者極易受情緒和外界環境的影響,使血壓不穩定,波動太大時就會加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因此更年期高血壓患者應加強自我調理,避免情緒過於激動和長期高負荷的工作以及太劇烈的運動。

3.自覺癥狀輕微,病程進展緩慢

患者自覺癥狀不典型且輕微,可有頭昏、頭痛(多在枕部)、頭脹、耳鳴、眼花、健忘、失眠、多夢、易驚醒、煩悶、乏力、易疲勞、註意力不集中等。由於病程進展緩慢,又常與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相混淆,少部分人未發現,長期血壓高。心臟為瞭克服身體周圍血管的阻力,而要排出足夠的血量以供整個身體的需要,心臟負荷加重,同時血管壁也久而受損出現硬化,甚至出現心肌出血、腦溢血等,出現心、腦、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甚至有危及生命等不良後果。

高血壓病人不能隻把目光盯在降壓上

1.降壓達標:正常人的理想血壓是120/80mmhg;一般人群降壓目標是≤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降壓目標是≤130/80mmhg;在有腎臟損害或尿蛋白≥1g/24小時者,推薦降壓目標是<125/75mmhg;但對於脈壓差大於60mmhg的嚴重高血壓伴有心腦腎損害的患者來說,收縮壓

2.控制危險因素:糖尿病可引起血管腔的狹窄,不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可導致急性心腦腎事件發生,故降壓的同時一定要定期檢測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 ,餐後血糖≤140mg/dl,糖化血紅蛋白≤7.0%;血脂降至:膽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3.降低大動脈僵硬度,軟化血管:大動脈彈性檢測是早期發現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選擇既能降壓又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鈣拮抗劑很重要。隻有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腦、腎、四肢血管病變的發生。

4.降低中心動脈壓:中心動脈壓降低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肱動脈是肌性血管,主動脈是彈性血管,肱動脈的壓力不能完全反映主動脈的功能狀態,故中心動脈壓的升高與心腦腎疾病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研究發現,噻嗪類利尿劑和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降低肱動脈和中心動脈收縮壓的幅度相同;β-受體拮抗劑降低中心動脈收縮壓的幅度小於肱動脈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降低中心動脈壓的幅度大於肱動脈。

高血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大多與血壓不穩定有關。在血壓高時可發生心絞痛或腦卒中,血壓過低時也會發生心腦缺血事件,故高血壓特別是中-重度高血壓伴有心腦事件發生的患者,一定要保持24小時平穩降壓治療。最簡單的方法是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瞭解血壓波動情況,采用不同劑型的藥物治療。一般在血壓升高前1~2小時服藥。隻有保持24小時血壓平穩,才能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引起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是哪些

腎因素:腎髓質間質細胞分泌抗高血壓脂質如前列腺素、抗高血壓中性腎髓質脂等分泌失調,排鈉功能障礙均可能與高血壓發病有關。

遺傳因素:約75%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具有遺傳素質(genetic predisposition),同一傢族中高血壓患者常集中出現。據信原發性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病。據報道,高血壓患者及有高血壓傢族史而血壓正常者有跨膜電解質轉運紊亂,其血清中有一種激素樣物質,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鈉鉀泵功能降低,導致細胞內Na+、Ca2+濃度增加,動脈壁SMC收縮加強,腎上腺素能受體(adrenergic 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應性加強。這些都有助於動脈血壓升高。近來研究發現,血管緊張素(AGT)基因可能有15種缺陷,正常血壓的人偶見缺陷,而高血壓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個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變異。患高血壓的兄弟或姐妹可獲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貝。有這種遺傳缺隱的高血壓患者,其血漿血管緊張素原水平高於對照組。

膳食電解質:一般而言,日均攝鹽量高的人群,其血壓升高百分率或平均血壓高於攝鹽量低者。WHO在預防高血壓措施中建議每人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5g以下。一項由32個國傢參加共53個中心關於電解質與血壓關系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人群尿鈉平均值為206mmol/24h,比其它中心高43mmol/24h,尿鈉/鉀比達6.7,是其它中心的2倍多。尿鈉最高的是天津(242mmol/24h)。這與中國膳食的高鈉、低鉀有關。鉀能促進排鈉,吃大量蔬菜可增加鉀攝入量,有可能保護動脈不受鈉的不良作用影響。鈣可減輕鈉的升壓作用,我國膳食普遍低鈣,可能加重鈉/鉀對血壓的作用。增加膳食鈣攝量的幹預研究表明,鈣的增加使有些患者血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