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隻要每周4次,每次走路15分鐘,就能使早死的風險降低40%。研究人員對平均年齡為80歲的200名養老院老人進行瞭研究。他們對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健康以及生活習慣進行瞭調查。

​脾氣好的人比較長壽

近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刊文,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曼徹斯特大學、英國財政研究所和NatCen社會研究所聯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對生活樂觀的人相比,中年時愛發脾氣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會高出3倍。研究人員警告:人們的心情快樂程度會顯著影響未來時期一些疾病的發作,如傷殘、步行速度緩慢、自測健康程度受損和冠心病。

這項英國人老齡化問題縱向研究對1萬多名英國人的一生經歷進行瞭追蹤調查後發現:心理健康狀況能夠用來預測人們在60多歲時患有嚴重疾病的傾向。即使在排除瞭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財富和教育程度)的影響之後,上述相關性依然存在。懂得充分享受生活快樂的人平均能多活9—10年。

我們平時或多或少都有發脾氣的沖動,看過此文,要繼續好好自我修煉瞭。脾氣人人都有,但我們要學會化解脾氣,動不動就發脾氣,受傷的還是自己。

老年人養生走路保健助長壽

在10年研究期間,有三分之二的志願者死亡。通過分析死亡者與存活者之間的差異發現,在研究中每周步行4次,每次至少15分鐘的老人,其總體生存率最高。

以前的研究已經顯示,步行速度可能是預測長壽的一個指標。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6000名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評估後發現,走路低於每小時2.18公裡的人,會增加死亡的風險;而走路快於每小時3.6公裡的人,存活率要比預測的年齡更長。

同時,波士頓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在60年代初的10年研究發現,那些步行速度較慢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機率會增加1.5倍。

研究人員表示,很明顯,走路對老人來說是一種很簡單的運動形式和保健 保健方式,且對中老年人因心臟疾病、中風和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也有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新鮮的空氣和運動可增強能抵禦病毒的免疫系統,強化骨骼,減少肥胖,進而使身體更健康,同時也意味著可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此外,進行定期步行的老人,也更易吃得健康,患抑鬱癥的幾率也較低。

老年人堅持用腳尖走路可促進血液循環,經濟又實惠,老年人不妨一試。

“腳尖步”

抬起腳後跟,隻用腳尖走路。這樣會動用比平常走路更多的能量,也可活動平常很少活動的腳趾上關節,改善腳部血液循環,進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

“忍者步”

背靠墻壁站立,沿墻壁橫向移動。若向左移動,要首先將右腳交叉於左腳之前,接著左腳大步向左邁出,反復進行,猶如忍者在暗處行走一樣。這種步子比平常的步子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並充分活動腳上的各個關節。

分享到:

老人不能長壽有這5個原因

一、“喜怒”侵害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如果活動過強、表現失當,就會導致疾病,損害健康。如果善於調控情緒,除掉不合理的喜怒,就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水準的提高。

二、“名利”幹擾

一個熱衷於“爭名於朝、奪利於市”的人,隻有斷然去掉名利觀念,才可能保持身心健康。

三、“滋味”妨礙

所謂“滋味”,不是指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吃喝,而是指對大吃大喝、豪華餐飲的過分追求。如果總是迷戀於此種“滋味”,就會影響健康。

四、“聲色”破壞

如果一個人迷戀於聲色犬馬,過著荒淫靡亂的生活,要想獲得身心健康,就會“難於上青天”。

五、“神慮消散”影響

古代思想傢、醫學傢認為,要保持健康,必須守住精神,不要讓它消散,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唐代著名醫學傢孫思貌在其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中曾引用嵇康的上述言論,並將“養生五難”定性為“養生之大旨”,給予很高的評價。

​最容易長壽的10類人

1.走路快

走路速度越快,距離越長,體力的持久性也就越長,有望長壽。匹茲堡大學的學者綜合回顧瞭9項不同的研究成果,分析結論為: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的可能性就會降低12%。

《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刊》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老人每周三次快步走,可提高記憶力測試成績,增大負責記憶形成的大腦海馬區,延遲甚至逆轉老年人腦萎縮風險。

負責該研究的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克爾克·埃裡克森表示,老年人的大腦是可以改變的,更驚人的是,為期1年的中等強度鍛煉不僅會緩解腦萎縮,而且可以逆轉腦萎縮。研究人員發現,大腦海馬區增大最多的老年人,其大腦神經營養因子(與大腦健康密切相關的血液生長因子)水平也相對更高。紐約市孟特菲爾醫療中心衰老心理學專傢蓋裡·肯尼迪博士表示,即使步入老年,大腦海馬區也會繼續產生新的神經元。鍛煉可促進神經生成,或者促進神經幹細胞轉化成成熟的發揮作用的神經元。

埃裡克森教授表示,鍛煉不僅有助於防止一般的智力減退,而且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癥。然而,如果每周鍛煉3天就可改善大腦功能,那麼每周6天豈不更好?跑步是否比快走更好呢?這些細節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2.朋友多

美國加州拉西拉大學萊斯利·馬丁認為:長壽的可能性更多的存在於那些積極參加民間活動、社區公益性活動、志願者行動和多與傢庭成員、朋友、同事交往的人群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傢開始意識到友誼和社交網絡對人們總體健康的重要性。澳大利亞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跟朋友少的老年人相比,那些經常高朋滿座的老年人死亡的幾率少22%。去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隨著人年紀漸長,牢固的社交紐帶可以提高大腦的健康程度。

朋友會使心臟病復發危險減少一半

不要怠慢瞭你的朋友,他們可能會挽救你的生命。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心臟病患者如果有親朋好友或知心愛人可以傾訴,那麼在一年之內他們再度突發心臟病的危險比那些沒有傾訴對象的患者要少一半。

該研究對近600名患者在發作一次心臟病之後進行瞭一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那些沒有知心朋友的患者更有可能飲酒過度、抽煙和服用違禁藥物。但僅僅這些因素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他們在一年之內再次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會增加。

研究人員說,他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擁有一個知己有助於抵擋心臟病再次發作,但有一種可能是,好友或伴侶可以讓患者及早接受診治,並堅持下去。

3.你是女性

在世界范圍內,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人長5年。其中有何奧妙?

科學傢們通過實驗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男人的心臟衰老更快,但健康的女人70歲時仍可擁有20歲的心臟。這一發現極有可能就是女性比男性長壽的重要原因。

女人的長壽也與疾病有密切關系。一般男性比女性容易得病,在精神疾病的發生上,也 是男性比女性多。60歲的男性失去妻子後,70%的人會在三四年中也相繼過世。但女性過瞭60歲即使喪偶,壽命也不太受影響。

人類免疫調節基因存在於X染色體中,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男性隻有一條,所以女性的免疫基因強於男性。

女人抗外界幹擾能力強,睡眠品質好,也是女人比男人長壽的一個原因。一項測試發現,女人每晚有70分鐘的熟睡期,而男人則隻有40分鐘。女人對於嬰兒半夜啼哭等因素的抗幹擾能力也比男人強。

此外,雌激素作用在女人的血管或骨骼上,能讓皮膚變得嬌嫩,使人變得年輕。所以,人們常夢想用雌激素作為防止衰老和長生不老的藥物。

同樣的活動,女性基礎代謝率更低,能量消耗也少。一般男性每天需要6278千焦的能量,而女性有4813千焦就足夠瞭。而高能量代謝可促使減壽,已為實驗所證實。

女性分娩和月經定期失血也能作為一種生理刺激,使女子造血機能比男子旺盛,而且保持時間相當長。

4.傢有長壽明星

傢族譜系中長壽的親戚越多,你體內長壽的基因就越多。如果你的爺爺奶奶活到瞭90多歲,甚至100多歲,恭喜!你長壽的幾率要比別人大得多!已經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如果你的親屬長壽,那麼你長壽的幾率也會增加,而且親緣關系越近,這種影響越明顯。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金力教授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與中國人壽命相關的DNA譜系。這一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著名刊物《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這項研究從2007年12月24日開始,到2008年3月結束。專傢組們在中國長壽之鄉——江蘇省如皋市進行“蹲點”研究。金力認為,從遺傳學角度分析,長壽是可以遺傳的,而且主要是從母親處遺傳,也就是說,如果母親長壽,其子女長壽可能性較大;如果父親長壽,其子女未必長壽。

因此,如果你的姑姑長壽,叔叔長壽,外公長壽,阿姨長壽……你當然也可能長壽;但是如果你的兄弟姐妹長壽,你沾的光會更多!此外,美國波爾斯博士研究稱:如果你有兄姐是百歲壽星,那麼你活過百歲的概率將是常人的17倍。

5.高齡得子

新英格蘭地區百歲老人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女性是自然懷孕,而且是在40歲之後才生孩子,那麼她比普通的女性活到百歲的可能性會高出4倍。研究者推測,女性在三四十歲時還能懷孕生子,意味著她的生殖系統功能老化速度比一般人慢。

產科技術發展對高齡生產更有利嗎?

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醫師趙黎表示高齡產子的危險很多。首先,高齡女性受孕幾率較低:女性隨著年齡增大,排卵越來越不規律,受孕機會就會減小。其次,大齡女性流產幾率高:丹麥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22~24歲之間,流產的幾率是8.9%,但到瞭45歲,此幾率增加到74.7%;發生宮外孕的危險也會隨著母親年齡的增大而升高。第三,高齡產婦胎兒致畸幾率高:女性的生殖細胞是與本人同齡的,一般在35歲以後開始出現老化,更易受到病毒感染、微波輻射、污染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據調查,孕婦25~29歲時,先天愚型的發生率為1/1500,30~34歲為1/800,35~39歲為1/250,40~44歲為1/100,45歲為l/50,所以有人稱“先天愚型是高齡產婦的後代”。第四,高齡產婦易患各種並發癥:高齡產婦可並發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這些因素可導致胎停育、胎盤早剝、流產、早產等,嚴重影響胎兒的發育。年齡大瞭孕婦自身也容易有多種疾病,比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對胎兒的發育也有一定影響。

從技術上講,近些年產科技術不斷發展,能最大限度滿足高齡產婦的需要,更好地保護產婦和胎兒。例如:目前試管嬰兒技術已經比較成熟。35歲以後懷孕可以做染色體檢查。因為有高危的因素,高齡產婦為保險起見,選擇剖宮產的比較多。另外,胎兒足跟血檢查(又稱新生兒疾病篩查)可以在最早時間檢測出寶寶是否患某種先天性或遺傳代謝性疾病,以便得到早期治療。

6.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英國2011年發佈的一份長壽報告顯示,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其平均壽命是存在差異的,其結論值得借鑒和學習。這份報告推測:2011年出生的英國女孩會有1/3的可能性活到百歲,而2010年出生的男孩會有1/4的可能性。

7.出生季節可能影響健康

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刊登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出生季節會影響人體生物鐘的節律(速度)。夏季出生的人接受陽光多,生活最幸福;冬季出生的人則更可能生活在“陰霾”中,原因是冬季出生接受日照少,導致生物鐘變慢,健康和個性都大受影響。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生物學和藥理學教授道格拉斯·麥克瑪洪博士分析指出,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內,大腦接受陽光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變化模式。人體生物鐘測量白晝時長,並根據季節變化而改變自身各種行為。

多項研究顯示,冬季出生的人發生季節性抑鬱癥(SAD)、雙向抑鬱癥(也稱為躁狂抑鬱癥)和精神分裂癥的幾率更高,這與人體生物鐘正常周期節律遭受幹擾不無關聯。早期研究還發現,冬季出生的人發生食物過敏的危險更大。冬季日曬時間短,導致人體缺乏維生素D,這是關鍵因素之一。

至於出生季節對生物鐘的影響是短時的還是永久性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索。

8.不超重

如果你沒有肥胖癥,長壽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美國科學傢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體重隻是一個粗指標,一個人要想活得長壽,還要看看自己的腰圍有多大。即使是一個體重正常的人,如果有一個大肚子,也意味著短壽。

我國研究顯示,腰圍和BMI的動態變化與血壓水平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腰圍未得到控制時,即使體質指數(BMI)得到控制,高血壓發病風險仍會明顯增加。腹部內臟脂肪含量與高血壓有更強的關聯,而腰圍正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積程度的指標。因此腰圍能更準確地反映腹部脂肪含量,從而更好地反映個體發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告訴大傢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那就是測量腰圍。“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就應去查血糖。”

9.積極樂觀

斯坦福大學長壽研究中心的學者通過長期研究發現,對生活懷有積極樂觀的情緒,會減輕所承受的壓力強度,也就降低瞭壓力激素分泌水平,有助於健康。

10.“臉皮厚”的人更長壽

從心理的角度來看,除瞭要積極樂觀,還需要學會以下幾種心態:

潑辣一點在生活中更能打開局面,在社會上幹好一番事業,不但生活上富裕,身體也能健健康康。特別是女人,凡潑辣者的人都過得較好,活得長遠而幸福。

瀟灑一點不要自己約束自己,有的老人穿新衣不敢大膽地亮相,新的穿在裡面,舊的套在外面,這就是不夠瀟灑的表現。

羞恥感少一點不要羞於參加社會上的某些活動,不怕有人反對說壞話,更不要自己產生羞恥感,而造成精神不佳,導致疾病,損害健康。

臉皮厚一點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裡,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做每一件事也許能遇到麻煩或阻力,或者還有嫉妒者,甚至會被攻擊謾罵,因此就不要太顧及臉面,臉皮就要厚一點。不然就會心裡不痛快,事業幹不好,自然也會損害健康。

老人長壽要遵守的飲食秘訣

貼士1.吃飽但不要多吃

減掉5%~10%的體重能讓血壓良好,這會減少患糖尿病的風險,並改善脂類水平(降低甘油三酸酯,升高“好的”高密度脂蛋白)。使用這個公式來計算你所需要的熱量:你目前的體重(磅)*12。如果每天從算得的這個值裡扣除500大卡熱量,你每周將會減掉1磅;如果扣除1000大卡熱量,每周則會減掉2磅。每天攝入熱量不要低於1200大卡,否則你會丟失掉一些重要的營養素。

貼士2.選擇低脂或脫脂的奶制品

吃太多有害的飽和脂肪酸其實不單隱藏在黃油和肥肉裡。最近,註冊營養師Daren Ansel指出:“在2009年《營養雜志》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檢查瞭350000名美國人的飲食後發現,在10年的研究期間,那些吃瘦肉、低脂奶制品,以及很少吃固體脂肪的人們,他們的死亡率比其他人低20%。”建議選擇脫脂牛奶或1%的低脂牛奶來代替全脂或2%的牛奶。有節制地吃奶酪——盡量選擇低脂或脫脂的種類。

貼士3.多吃全谷類食物

根據2011年《內科學檔案》中的一項研究建議,增加全谷類食物的攝入量能延長壽命。研究者認為,從全谷類食物中攝取纖維可能會減少心血管疾病、感染以及呼吸道疾病的死亡風險。通過以下幾種交換就能輕松獲取更多纖維:用全麥面包代替白面包,用燕麥代替精致麥片,用糙米代替白米。